學習啦>論文大全>畢業(yè)論文>文學論文>現(xiàn)當代文學>

簡析提倡體驗的文學批評(2)

時間: 張奎志 1 分享

  二、體驗批評是一種“零度的批評”
  體驗批評要走進文本世界,達到和批評對象的認同,這就要求批評者進入到文學文本世界時,首先要澄明自我的心境,讓自己處于一種心境澄明的狀態(tài)。所謂的澄明心境是指,批評者在批評某一文學作品時要把自我原有的意識、觀念或批評模式都擱置起來,使自我的心境處于一種沒有先驗觀念的純凈狀態(tài),或者說形成一種零度意識、零度觀念,并且就以這種純凈的心境走進文本世界。我把這樣的批評稱之為“零度的批評”。
  在零度批評中,批評者處于一種零意識和零觀念狀態(tài),他的目的不是要把自我的意識帶入到文本世界中,以一種自我具有的先在觀念來解說文本;相反,他是以一種純凈的心境去感受文學文本,在閱讀中要沉入到文本所設定的情境中去,設想自己就是文本中人物、事件的旁觀者或親歷者,設想自己和文本中的人物有著相同的經歷和感受,也設想自己與文本創(chuàng)作者有著同樣的心態(tài)和感受。這時批評者從自己的世界中走了出來,從當下的現(xiàn)實世界中走出來,走入所閱讀文本描繪的世界中去,和文本世界形成一種水乳交融的狀態(tài)。狄爾泰就說過,理解一件藝術文本也就是設法恢復和重現(xiàn)它的原來內容,而要做到這一點,理解者必須從他自己的文化和心理環(huán)境中暫時走出來,進入到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狀態(tài)中去。因為作者和讀者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既然屬于兩個不同的世界,這兩個世界就各自有各自的意識系統(tǒng),雖然不能說這兩個世界是完全相對立的,但是也要承認這兩個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各自有其各自的特點。批評者面對文學文本就如同面對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一個全新的、并不熟知的世界,批評者無法用自己原有的意識觀念來解釋這個新的文本世界,只根據(jù)自己閱讀中所生出的感受和體驗來加以解說。因此,在體驗批評看來,批評者只有從自我的世界中走出來,走入文本的世界,成為文本世界的參與者和分享者,而不是要把自我的世界帶入到文本世界中,讓文本世界服從于批評者的自我意識。這樣的批評才是切實的、可接受的、可信的批評。
  三、體驗批評是一種描述性批評
  所謂的描述性批評是指,批評者用敘述的、描述的方式把對作品的體驗表達出來,而不是采用概念方式表達出來。從當前的文學批評現(xiàn)狀看,文學批評過分強調理論色彩,批評者更多的是忙于理論體系的建構,或是某種理論的實驗,而不是著力對文本內涵的闡述。結果,文學文本在概念式批評中不具有主體的地位,它成了批評者為闡釋某種批評理論的實驗田,這種帶著實驗目地的批評方式顯然不可能真正地解讀文本,即便有對文本的解讀也難免牽強附會或主觀臆想,由此出現(xiàn)曲解作品的情景也就不足為奇了。
  體驗批評認為,文學是一種形象思維,文學的這一特點對文學批評也是有適用的,正像文學家在創(chuàng)作中把自己的感受用形象的方式描述出來一樣,批評者在批評時也把自己對作品的感受用形象的方式描述出來。這就和概念性批評不同,概念性批評是以概念方式來闡釋文學文本,在概念化的批評中充滿全篇的是概念堆積和邏輯思辨,這種批評方式就極大地限制了眾多讀者的閱讀興趣,讀者在概念化的批評文章面前得到的只是一系列的概念論述和邏輯論證,無法獲得對作品具體而又直觀的闡釋,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就失去了。結果,在概念化的批評中,文學批評就是一種獨白式的和演說式的,他只注重批評者的自我獨自和公眾演說,而不注重讀者的閱讀參與。
  在描述性的批評中,批評者的批評方式則是對話式的和傾訴式的,批評者以~種描述的方式來向讀者傳達對此一作品的感受和體會,這種描述的傳達既具體而又形象,它來自于批評者對文學文本的具體感受和體會,與具體的文學文本是息息相通的,批評者不做超越作品的抽象論述,只是圍繞具體的作品進行深入細致的闡述和分析。而且批評者所描述的感受又不只是屬于個人的,它是對作品中應有之意的闡發(fā)。這種闡發(fā)對讀者來說又是富有啟示性的,讀者在閱讀描述性的批評文章時就如同閱讀作品的解說詞,這里的解說既是忠實于作品,又是對作品合乎情理的創(chuàng)造性闡釋。這樣,描述性的批評過程就是循環(huán)式的,批評者通過自己的批評文章就把作品帶入了一個循環(huán)閱讀過程。在這一個循環(huán)閱讀過程中,批評者的批評文章來自于對作品的描述性解讀,而讀者閱讀批評文章不是在閱讀一個抽象的理論文章,也不是在聽批評者對文本的任意的、隨意的評說,他是在傾聽另一位讀者表達對同一個文學文本的感受和體會,這種感受和體會對他來說是切實的、可信的,也是帶有啟示性的,由此讀者從描述性批評文章中得到的就是對作品更多、更深刻的解說。在這方面,海德格爾對梵·高的畫《農鞋》的批評就是最為典型的描述性批評。
  提倡體驗批評具有方法論意義,文學作品是由作家在生活的體驗中得來的,那么,文學批評要想真正地把握文學作品的內涵,也就要盡可能地采取與文學創(chuàng)作相近似或是相一致的批評方法,文學批評方法與文學創(chuàng)作方法的相似或一致就是為文學批評貼近文學文本,發(fā)揮文學批評的實效提供了保證。如果讓一種和文學創(chuàng)作批評方法完全相背的批評做出確切的解說是不可想像的。因而,從文學批評方法應貼近文學創(chuàng)造這一點看來,最為有效的批評方法就應該是體驗批評。
  當然,提倡文學批評的創(chuàng)造性并不意味著要建構一種龐大的理論體系。當代文學批評要擺脫“宏大敘事”的思維慣性,不要幻想建構一種包容全部的理論體系,而要從文學現(xiàn)象、文本分析的形而下人手,在具體的文學現(xiàn)象和文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理論問題,提出理論問題,并能將其運用于具體的文學批評實際中。這其中選擴一個理論切入點是十分重要的,從當代西方文學批評發(fā)展情況看,每一個產生重大影響的文學批評流派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論切入點,像英美新批評就選擇“作品”作為理論切入點來建構其批評體系,強調作品在文學活動中的重要意義;而接受批評則把“接受者”作為理論切入點來建構其批評體系,強調接受者在文學活動中的重要意義,其他的如精神分析批評、女權主義批評、敘事學批評、結構主義批評、現(xiàn)象學批評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論切人點,顯示出一種理論的特異性。這種對某一方面的刻意強調雖然有著片面性,但其深刻性也是顯而易見。西方文學流派的這種“片面的深刻”的應該能給當代中國的文學批評一種啟示。
  另外,文學批評的創(chuàng)造性也要利用好傳統(tǒng)的文學理論資源,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豐富的理論寶藏,傳統(tǒng)文學理論中的很多資源都可以為當代所用,如意境、神韻、滋味、體驗等經典,重新的詮釋可以整合到當代的文學理論中,成為建構當代文學批評的理論切入點;而感受式的批評方式在當代文學批評中也并沒有失去價值,感受式批評以其精道和深刻見長,所缺少的就是其系統(tǒng)性,如果能夠發(fā)揚其精道和深刻的優(yōu)點,再輔之細讀法和理論化,傳統(tǒng)的感受式批評也可以整合到當代文學批評中并表現(xiàn)出獨特的風采。

3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