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翻譯碩士論文
英文翻譯是將一種相對陌生的表達方式,轉換成相對熟悉的表達方式的過程。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英文翻譯碩士論文的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英文翻譯碩士論文篇1
英文翻譯主體信息運行機制研究
【摘 要】英文翻譯界一直把英文翻譯看做是把一種語言信息轉變成另一種語言信息的行為,是將一種相對陌生的表達方式,轉換成相對熟悉的表達方式的過程。這似乎賦予翻譯太多的主觀化色彩,忽略了翻譯學作為學科而存在的客觀現(xiàn)實。筆者認為,與其把翻譯看做是一項語言和文化的主體轉換活動,不如將它視為客觀的信息流動過程,即源語中所含各種語言、文化信息流向目的語的動態(tài)過程。這里從市場運行的角度探討了翻譯信息的流動性,并認為沒有信息流動性就沒有翻譯,因為翻譯本身即是一種信息運行機制。
【關鍵詞】英文翻譯 翻譯信息 運行機制 流動性
一、引言
目前,翻譯界都把翻譯看做是一種主體活動,將一種相對陌生的表達方式,轉換成相對熟悉的表達方式的過程。其內容有語言、文字、圖形、符號的翻譯。其中,“翻”是指對交談的語言轉換,“譯”是指對單向陳述的語言轉換。這是一種輪流的、交替的語言或信息轉換。然而,不久人們發(fā)現(xiàn)純粹的語言符號轉換不僅在理論上無法解釋許許多多的超語言現(xiàn)象,而且在實踐中也根本不可能完整而準確地達到翻譯的目的。于是,人們轉向文化,在翻譯中將兩種語言各自深遠的文化背景考慮進來,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為:翻譯是一項跨語言、跨文化的轉換活動。本文從市場運行的角度闡述了翻譯信息的流動性,認為與其把翻譯看做是一項語言和文化的轉換活動,不如將它視為信息的流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信息的流動性是翻譯的關鍵之所在,沒有信息的流動就沒有翻譯。只有詳盡地考察信息的流動性,理清翻譯中信息流動性的強度,才能真正認識并把握翻譯的實質,健全翻譯運行機制。
二、翻譯主體信息的流動性探討
流動性是目前金融經濟學最重要和最熱門的名詞之一,但是其定義卻眾說紛紜。列唯斯認為流動性至少應該包含以下四項內容:(1)可交易性??山灰仔允侵缸C券資產變現(xiàn)的速度和便捷程度。變現(xiàn)速度越快,可交易性越強,實現(xiàn)的價值越大,流動性也越強。(2)可逆性。可逆性是指證券市場價格與實際實現(xiàn)價格的差異。這種差異越小,可逆性越高,表明流動性越強。(3)可細分性。交易可細分性是指證券資產可交易的最小單位,包括價格和數(shù)量兩個方面。按照可細分性的定義,最小交易單位越小,流動性越高。(4)可預測性??深A測性是指人們對證券未來的預測價格與實際價格的差異,如果差異過大,表明流動性較差,差異較小,則流動性較高。流動性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多維概念,信息流動性也是語際翻譯中的核心概念。它對翻譯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如果信息不能在源語與目的語之間流動,或者說,目的語無法接受或表達源語中所含信息,翻譯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理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信息流動性構成了翻譯的前提和基礎,保證了翻譯的正常運行。
1. 可交易性
翻譯之所以能成立,是因為信息能在源語與目的語之間流動,流動的暢通程度決定著翻譯實現(xiàn)的程度。語言間翻譯實現(xiàn)的速度越快,表明其中可交易的信息流動量越大,流動性越強。反之,翻譯實現(xiàn)的速度越慢,語言間可交易的信息流動量越小,流動性越弱,這已為千百年來的翻譯實踐和機器翻譯所證明。語言是人類在其居住區(qū)域內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認識自身和改造自身過程中的產物。雖然人類因其居住區(qū)域的不同、發(fā)展進程不同而產生了不同語言,但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身體結構、生理需要等方面的相同之處大于不同之處,因而在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人類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認識的思維等方面便產生了許多共性,使得語言都具有可理解性,正因為這一共性,不同民族的語言在語言形式如語音、語法千差萬別的情況下,才可相交流。
2. 可逆性
源語與目的語就像證券市場價格與實際實現(xiàn)價格一樣存在著可逆性。我們可把語言間的可逆性程度分為四級。第一,若信息流動受阻,可逆性最小,則為不可譯;第二,若信息只能少量流動,可逆性小,則為有限度翻譯須輔以解釋和注釋;第三,若信息流動量較大但不夠充分,可逆性大,則可意譯;第四,若信息流動充分順暢;可逆性最大,實現(xiàn)翻譯目的就比較容易,可進行對等翻譯或等值翻譯。從不可譯到等值翻譯其實就是信息流動暢通程度的不同階段所產生的對翻譯的要求。不可譯和等值翻譯是信息流動的兩個極端所表現(xiàn)出的結果。我們知道信息流動暢通程度會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包括語言、文化、意義、意境、風格等等。有的因素是可控的,但有的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倘若信息無法在源語與目的語之間流動而造成不可譯,并非完全是譯者之過,而是不同語言間存在的必然性。這既有語言學根源,也有文化學根源。譬如,當語言文字本身( 語音、字形、詞、句等)成為敘述的對象時,信息就很難在不同語言間流動。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難以將其翻譯出來。
3. 可細分性
不同語言間的翻譯存在著可細分性。可翻譯單位越小,翻譯的精確度越高,表明信息流動性越高。我們知道,人們在利用語言的認知表達功能時,常會有意無意地展示該語言的形式特點,以便產生某種修辭或美學效果。然而,翻譯就是從一種語言形式改換到另一種語言形式,因此,原有的語言特征是難以譯到目的語中去的。這種語言形式的不可譯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文字特征的不可譯性。其次是語音特征的不可譯性,如押韻、對仗、諧音等。這一點在英漢互譯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經過實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可翻譯單位越小,信息流動性越高,等值可譯性越大。
4. 可預測性
可預測性是指人們對證券未來的預測價格與實際價格的差異,如果差異過大,表明流動性較差,差異較小,則流動性較高。翻譯中的源語與譯語之間的差異也存在可預測性。隨著人類相互交往不斷加深,政治、經濟、文化的進一步融合,人類所擁有的互通空間將不斷擴大,不可翻譯單位將不斷縮小,語言間的信息流動性將越來越強,翻譯等值度將越來越高,翻譯本身將會不斷地得到超越。過去許多認為不可翻譯的,現(xiàn)在變得可譯即是有力證明。現(xiàn)在許多認為不可翻譯的,將來必定會變得可譯,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規(guī)律。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有些源語信息是永遠無法翻譯的,如文字特征、某些語法特征(如不定式、動名、分詞等),我們可以稱之為絕對不可譯性。
三、結語
信息流動性是翻譯的基礎和前提,它的變化反映著翻譯中各要素的變化;它像一根主線把翻譯的各環(huán)節(jié)和要素串連起來,并將他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有信息的流動性語言間才會有可交易性;有信息的流動性語言間有會可逆性(即差異轉換性);有信息的流動性翻譯才會有可細分性;有信息的流動性翻譯才會有可預測性。只有把握好信息的流動性及其變化,才能真正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許鈞. 翻譯價值簡論[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
[2]楊劍. 論翻譯信息的流動性[N].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6.
[3]蔡毅,段京華. 蘇聯(lián)翻譯理論[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英文翻譯碩士論文篇2
電影《活著》英文字幕翻譯策略解讀
摘要 余華的小說《活著》講述了一個叫福貴的中國老百姓一輩子大悲大喜的故事。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活著》雖然類似于小人物似的傳記,但實際上卻包含著對命運無常的悲痛與惋惜。電影問世之后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反響,并先后榮獲了1994年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第47屆評委會大獎、英國全國“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獎等各種獎項。電影《活著》最常見的翻譯版本是英文字幕翻譯,無論是在語言還是文化層面上,影片的英文字幕翻譯都能稱得上是成功之作。本文主要從對電影《活著》中的英文字幕解讀,來探討電影中英文字幕的翻譯策略。
關鍵詞:電影《活著》 解讀 英文字幕翻譯 策略
一 引言
電影《活著》是張藝謀早期的電影,也被很多影迷和影評人公認為是其目前為止執(zhí)導的最好的一部電影。《活著》在1994年上映時,雖然因為各種原因在國內被禁播,但在國外卻屢獲提名和各項獎項,蜚聲國際。電影《活著》125分鐘的時長,卻向觀眾展示了將近60年的歷史。歷史仿佛是個不說話的智者,冷眼旁觀世人的喜怒哀樂。影片《活著》一開始有很多人,假設此時出現(xiàn)一個算命先生對大家說,以后就福貴一個人活著,估計沒有一個人會相信。
這就是《活著》帶給觀眾最大的感觸,福貴身邊的人,家珍、鳳霞、二喜以及有慶,哪一個不比當初是敗家子的福貴好?但最終活著的卻只剩下了福貴。當然,只有福貴一個人活著是小說中的結局,電影中還是對原著做了一些改變。小說中一家人在一起時的種種溫情是一種自發(fā)情懷,而電影中則帶著相互扶持的意味,是一種自覺的溫情。電影雖然沒有小說的冷靜和真實感,但卻做到了每一個人物都能讓人印象深刻。
電影情節(jié)很重要,但演員、服裝、道具、對白等也都同樣重要。尤其是電影對白,幾乎每一部好的電影,都會有一些讓人忘不掉的對白,電影字幕翻譯的好壞,甚至可以左右一個電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痘钪愤@部電影之所以經典,不僅是故事的經典,同時在于其電影對白中蘊含的驚人的細節(jié),正是這些精彩的對白,將這部電影有限的容量拉得無比巨大。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活著》在國際上之所以有這樣的影響力,除了其飽滿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之外,地地道道的英文字幕翻譯也有不可淹沒的功勞。
對《活著》的中英文對白進行對比分析就能發(fā)現(xiàn),雖然中英文兩種語言的表達性差異很大,但通過一些翻譯策略,《活著》的英文字幕翻譯不僅簡潔、貼切,而且流暢自然。影視字幕翻譯是一種特殊的工作,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這些特征給影視的字幕翻譯人員帶來了諸多的挑戰(zhàn),也帶來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就《活著》這部電影的英文字幕翻譯而言,比較好的地方就是沒有只局限于眾多翻譯策略中的某一種,而是根據(jù)文化、地域等差異以及翻譯的特殊需要和目的,對字幕翻譯的幾大特性進行充分的考慮,并且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種翻譯策略進行翻譯。正是通過對這些翻譯策略的有效利用,《活著》這部電影才能以通俗易懂、簡明流暢的英文字幕和印象呈現(xiàn)在世界各國電影觀眾們的眼前。
二 《活著》英文字幕翻譯的策略解讀
1 歸化:使字幕翻譯符合目的語表達習慣的翻譯策略
奈達是歸化翻譯理論界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翻譯就是交際”(Translation as communication)的理論就是由他提出來的。奈達指出,不管是哪一種信息,只有在交際上能夠起到作用,才是有用的信息。所以,按照奈達的這種觀點,如果翻譯的語言觀眾們看不懂,就起不到交際的作用,也就等于做了無用功,這樣的翻譯無疑就是失敗的。在奈達的翻譯理論中,譯者必須尊重目的語的特征,才能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有效和成功。奈達的這種翻譯觀點與紐馬克的交際翻譯觀可以說是不謀而合。本文所指的歸化就是基于交際翻譯理論的一種翻譯策略。
每一部電影都是一種反映,不僅是對一定文化區(qū)域和歷史的反映,同時是對社會文化生活的一種反映。每一種語言都包含著許多文化信息,這些文化信息具有色彩鮮明的民族色彩。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及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等都是這些文化信息中的一部分,在語言中則一般會以典故、成語或者俗語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不同國家的電影對白中含有不同的文化信息,一些特定的文化詞語可能只有本地觀眾能夠理解,其他國家的觀眾則不熟悉甚至根本不能明白。
所以,字幕翻譯者必須在翻譯過程中對這些文化詞語進行認真考慮和思索。在對文化詞語進行翻譯,采取策略時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翻譯目的、信息的受體以及文本體裁等。從一般的情況來看,字幕的翻譯策略不僅包括直入式、阻斷式、詮釋式,還包括歸化式和融合式等,但并不是每一種策略都能在字幕翻譯中運用。
很多電影中的文化詞語都不能采用直入式的翻譯策略,當?shù)氐挠^眾可能根本看不懂,而電影這種字幕翻譯又無法加注釋進行說明,就很有可能會影響到電影本身?!痘钪愤@部電影的字幕翻譯者采用的更多的是歸化式的翻譯策略,對這種文化詞語的翻譯做了很好的解決。歸化這種翻譯會盡可能地采用最合適的表達來使目的語文化能夠被接受,使目的語的觀賞者在電影字幕和電影本身進行更好的掌握,不至于產生突兀和陌生感,最大限度地接近電影的原本風格。
例如,電影中的“常來常來,賞光賞光!”,“賞光”這個詞在我們本土來看其實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詞語,就是自謙地希望別人能夠來自己的這個地方。但出了中國,“賞光”這個詞語就很難被理解,“賞光”是一個帶有中國自謙品質的文化詞語。在翻譯的過程中,翻譯人員綜合各方面,采用了歸化的翻譯策略,最終這句話在最大可能地保留原意思的情況下,被翻譯成“Come often.You’re always welcome.”這種對白翻譯策略在《活著》中用了很多,《活著》這部電影本來就是反映我國某一段時期的最本土化的電影,因此要翻譯的文化語很多。
“要不,福貴少爺您給露兩聲?讓他們開開眼”,這句對白中的“開開眼”也是獨屬于中國文化的一個詞語,是指通過表現(xiàn)讓他人知道什么樣的是好的。最終被翻譯出來就是“Why don’t you have a go?Show them what it takes.”“show”這個詞語就翻譯得很自然。“翻譯其實就是一種交際”,“歸化”這種翻譯策略從原則上來說,就是使翻譯出來的東西能夠更加的本土化,強調的主要是翻譯的效果,比較重視目的語觀眾的反映。所以,在對電影字幕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必須盡量靠近目的語觀眾的表達規(guī)范和形式,這樣才能使字幕翻譯得更地道、流暢和易懂。
2 縮減:使字幕翻譯通達流暢、明了簡潔的翻譯策略
影視字幕翻譯不僅會受限于文化與心理的不同,同時會受到各種技術因素的制約。電影字幕翻譯一般都不會過長,這主要是由于電影字幕與畫面及人物的同時性所決定的。所以,電影字幕的翻譯一般都要求必須簡潔明了,絕對不能繁瑣冗長,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里要給人們提供最核心的信息,“縮減式”的翻譯策略就經常被用在影視的字幕翻譯中。“縮減式”翻譯策略主要是對字幕的原文進行壓縮翻譯,通過刪減或者濃縮,翻譯出原篇信息的精髓和要旨,是一種提高字幕易讀性的有效策略。“縮減式”翻譯也被稱為壓縮性意譯(reductive par aphrasing),這種壓縮主要表現(xiàn)在刪減與濃縮上。
濃縮(condensation)顧名思義就是對原文進行壓縮,用更加間接的話對原文的長篇意思進行概括,讓觀眾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白影視中的臺詞意義。刪除(deletion)就是為了節(jié)省空間和時間對一些不必要的話語進行全盤刪除,是使譯文簡潔明了和提高字幕易讀性的關鍵方式。當然,這種刪減必須是建立在保證影片連貫性和觀眾看懂性的基礎之上??s減的另一種原因是,電影源語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包含了太多,翻譯者無法在有限的時空內完全對其翻譯,即使翻譯出來觀眾也可能看不懂,所以這個時候“不譯”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這種不譯,在翻譯策略中,也是屬于“縮減”中的一種。在技術層面上,這種翻譯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持影片翻譯的簡潔明了,“簡潔”表現(xiàn)為對字符數(shù)目的控制,即所謂言簡;而“明了”表現(xiàn)在意義的明確傳達上, 即所謂的意賅。這也是電影字幕翻譯中,一直為人所看重的一點。
《活著》這部電影中的字幕翻譯,很多就采用了“縮減”的翻譯策略。例如,電影中春生與老全有這么兩句對話,春生問:“怎么舉?”老全回答說:“就這么舉著。”在英文字幕的翻譯中,翻譯者就只翻譯了春生的話“How?”對老全的話則沒有進行翻譯,因為老全在影片中的動作已經回答了自己所說的這句話,觀眾們直觀地就能夠看出來,電影中這個畫面是一帶而過的,只能以直截了當?shù)姆g才能保證觀眾在畫面快速切合中看懂電影。“這可是好東西,可不敢碰著啊。慢點慢點,都往門口擠什么,看著點,別把東西碰壞了。”這是電影中龍二的一句對白,他要求勞工人員在搬家具的時候小心一些。如果全部翻譯出來,在這樣一個畫面切合中,勢必會很長,給觀眾造成煩瑣的感覺。所以,在對這句話進行翻譯時,同樣采取了“縮減式”的翻譯策略,對一些不需要的信息內容“都往門口擠什么”這句對白進行了刪除,這句對白在英文翻譯中其實顯得有些多余,因此最終的翻譯就是“It is valuable.Don’t scratch it.Take it slowly.Careful.Slowly.Don’t move too fast.Don’t break anything!”這種刪減其實是去掉了原文中的一些殘枝敗葉,也可以說是擠掉了原文中顯得多余的水分,刪除之后反而不僅讓人易懂,整體看起來影片的結構和故事發(fā)展也會更明晰。
此外,《活著》中用到“縮減式”翻譯策略的地方還有很多,如春生站在福貴家門外說的那句話,春生說:“福貴,嫂子,我是春生!”因為西方并沒有嫂子這個稱呼,所以譯者在仔細考慮后,縮減了“福貴”和“嫂子”兩個稱呼,直接翻譯成“It is me.Chunsheng.”春生在給福貴錢時,說了句:“這是200元錢。”英文字幕翻譯者對這句對白的翻譯也是“縮減法”的典型,而且是考慮到當時中國情況的一種翻譯,即翻譯為“It is money.”在當時的中國,200元錢其實算得上是一筆巨款,但在今天看來,尤其是不了解當時中國情況的西方觀眾看來,也許會不明白,覺得春生只拿出了這么一點錢,所以,譯者直接縮去了錢的數(shù)目。這樣一來,讓影片更加好懂,也簡潔明了得多。
三 結語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活著》都是一部好電影,而這部好電影在海外的影響力絕對不能抹去英文字幕翻譯的功勞。由于中西方文化等各方面的差異,給翻譯工作會帶來很多麻煩,翻譯者就會運用各種策略來盡可能地翻譯好一部作品?!痘钪分饕\用的是“歸化”與“縮減”的翻譯策略,正是對這種策略的有效利用,才使《活著》的英文字幕翻譯既保持了原有風格,又能夠滿足目的語的觀賞品位,使電影能夠獲得更好的口碑。
注:本文系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深化計劃“中青年骨干人才培養(yǎng)計劃”項目成果之一,項目編號:PHR2011
08193。
參考文獻:
[1] 崔穎:《從冷漠旁觀到苦難希望――余華和張藝謀共有的“活著”》,《濟南大學學報》,2009年第15期。
[2] 楊森:《華語電影的英文字幕翻譯》,《濱州學院學報》,2011年第27期。
[3] 康玉晶:《目的論視角下的華語古裝片英文字幕翻譯》,《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24期。
[4] 龍千紅:《〈花樣年華〉的英文字幕翻譯策略研究――兼談中國影片的對外譯介》,《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第12期。
[5] 紀鳳菊、宋繼平:《〈英雄〉英文字幕翻譯策略探析》,《上海翻譯》,2007年第9期。
[6] 王燕:《變譯論視角下〈活著〉英文翻譯策略》,《語言研究》,2011年第8期。
[7] 黃莉萍:《電影〈赤壁〉(上)英文字幕翻譯策略探析》,《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12期。
[8] 王焰:《電影字幕翻譯的微技巧探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10期。
[9] 張燕清:《以〈風聲〉為例探討電影字幕翻譯的關聯(lián)》,《電影文學》,2010年第7期。
[10] 劉昕子:《從歸化與異化理論談電影〈加勒比海盜4:驚濤怪浪〉英語字幕翻譯策略》,《電影文學》,201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