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教育類論文 > 職業(yè)教育 >

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教學的探討

時間: 葉章生1 分享
摘要: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具有特殊的規(guī)律,必須轉變德育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素質,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達到德育目的。
  關鍵詞: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教學;教學方法
  《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大綱》指出,“德育課教學應貼近學生、貼近職業(yè)、貼近社會,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和行為養(yǎng)成相統(tǒng)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充分發(fā)揮德育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綜合職業(yè)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的教學中,必須結合德育教學規(guī)律,轉變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參加于教學過程,從而提高整個課堂效率。
  一、在教學實踐中要遵循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教師要完整準確地、科學無誤地講解知識,講清知識的來源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要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努力讓學生掌握每門德育課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認知教育與情感教育、意志養(yǎng)成行為和訓練相結合,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以收德育功效。要有效地發(fā)揮情感因素在德育課教學中的作用。在教學中,總要滿腔熱情地給學生以關愛和尊重,總是鼓勵學生樹立強烈的成就意識,從而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和需要。
  二、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傳播和獲取知識的主渠道,要充分發(fā)揮學生課堂教學主體性功能,實施“體驗性學習”。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教材,聯(lián)系實際歸納問題,評論交流,撰寫學習體會,弄清疑難,練習鞏固,達到牢固掌握知識技能,養(yǎng)成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在一些內容較淺的章節(jié),可指導學生鉆研教材,獨立閱讀,找出結構重點,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參考書目,開闊視野,編寫提綱,采用演講、辯論、討論、知識競賽、多媒體課件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講述學習心得,最后由老師講評總結。“體驗性學習”反映了學生在社會及生活中的需要,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生活,使學校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真正體現(xiàn)出教育的本質功能。
  三、轉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法要應時應地應人而改變,要與時俱進。首先要重視課堂導入藝術。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可能也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說加上一個扣人心弦的序言,我們就會手不釋卷;一部好的電視劇,有一個激動人心的序幕,我們定會目不離屏。一堂好課的開頭如同一出好戲的序幕。講得好,能先聲奪人,激發(fā)起強烈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起“探究反射”。開講一般從“情、趣、疑”入手。教師應以飽滿的激情、生動的語言、恰當?shù)姆绞?,導入新課,達到醞釀情緒,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目的。
  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結合課程回答學生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比如在講“職業(yè)指導”課時,針對學生提出的兩個代表性問題,“我們沒有升入高中而進了中職學校,有出息嗎?”“進中職學校是不是比考入高中的學生低一等,被別人看不起?”結合當前世界上發(fā)達的國家像日本、德國和美國等,視職業(yè)教育為“民族生存的基礎”、“經濟發(fā)展的柱石”。從中國現(xiàn)實情況和國家為中職生鋪就了一條中職—高職—本科……綠色通道。結合中職生成才案例,向學生講述“中職生大有作為”,“條條大道通羅馬”。讓學生認識到過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抓住今天,抓住現(xiàn)在,踏踏實實地學好專業(yè),為將來就業(yè)奠定基礎。
  2.結合社會時政、聯(lián)系中職生實際進行教學。德育教學內容應貼近時代、貼進社會和中職生實際,注重實效。德育課應讓學生了解自己所處的時代,讓他們了解國情,真正走進“現(xiàn)在時”。教師應精選當前發(fā)生的國內外時政熱點進行教學,注重分析和引導,讓學生了解這些內容中所蘊藏的時代最強音,因為了解分析這些事件本身就是一堂很好的德育課。例如:“美國次貸危機”講述不僅讓學生認識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而且也認識到對個人的影響,從而增強學生對危機的應變能力。諸如此類教學內容多是社會熱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德育課不再那么枯燥,變得扎實有效。
  3.發(fā)揮課程的心理疏導功能,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讓中職生豐富多彩的心靈世界得到更好的展示。通過課堂的互動去了解和掌握學生思想情緒的變化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及時的疏導。比如,通過情景教學讓學生暢所欲言,在這里學生把老師當做他們可以信賴的朋友。對學生流露出來的思想、情緒、心理方面的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幫助和疏導,做到個人談心和課堂講解相結合,使很多學生走出思想、心理的誤區(qū)。
  4.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參與教學過程。教師可以根據(jù)中等職校學生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教學資源,讓學生扮演課堂教學內容中涉及到角色,體驗生活,學習知識。如在講“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時,教師讓學生自己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給學生以真實、具體的情境感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參與式的教法,學生可以從許多實際的例子中找到如何立業(yè)為人的道理,主動地去思索人生的答案。
  5.開拓視野,課外延伸。社會是大社會,沒有聯(lián)系實際的理論是蒼白無力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每學期都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和實訓處配合,進行模擬面試的訓練,還請來校外的企業(yè)的人力資源部門對學生做現(xiàn)場演示,讓學生多看多聽,多接觸大自然,多接觸社會生活,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做到學以致用,同時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具體掌握有關的技能,能很快地適應職業(yè)的需要。
  四、提升教師素質,提升德育實效
  德育課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感情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一位優(yōu)秀的歌手之所以能打動聽眾,是因為他(她)在演唱時傾注了全身心的感情。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充電,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才能為高效率的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
  1.轉變教師角色,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從知識的權威者轉變到學習的平等參與者,教師的教學“牽”著學生的節(jié)奏而不是牽著學生的方向,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處理需要教師具有更高、更新、更廣、更全的修養(yǎng)、胸懷和良好的業(yè)務素質與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合作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旨在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fā)展,使學生與新知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
  2.了解中職學生特點,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德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能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抓住當代中職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喜歡思考,富有想象,較少保守的特點,提出一些新設想,新見解,精心設問,激發(fā)學生思維,嘗試一些新方法,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3.要加強德育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中職生的德育教育,不僅要聽教師怎么說,更要看教師怎么做,要靠教師的人格力量。教育者平時的言行就是一種德育影響。德育課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常言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所以,教師——特別是德育課的教師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提高自身道德素質。
  德育教學要使學生從課堂中得到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的“雙豐收”,必須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內涵,在德育滲透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根據(jù)各學科特點、專業(yè)特點、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學校各年級特點,使德育滲透科學化、經?;⑾盗谢?,來指導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使職業(yè)學校的教育教學更上一層樓。新的教育工作方法應與德育目標的層次性、德育內容的豐富性、德育觀念的開放性相吻合。將傳統(tǒng)的尊長式、命令式改為朋友式,將灌輸式改為雙向交流式,將包辦代替式改為自治、自理、自教式,以多樣化、現(xiàn)代化的手段促進德育效果的達成。
  參考文獻:
  [1]唐思群,屠榮生.師生溝通的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
  [2]舒達,蔣長好.素質教育全書[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2.
  [3]李榮新,張建新.教育學[M].北京:知識出版社,1993:7.
  [4]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大綱[EB/OL].中國教育在線,http://www.eol.cn/.
2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