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育類論文(2)
高中語文教育類論文
高中語文教育類論文篇2
淺談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策略
【摘要】高中語文教育已經不同于小學、初中的語文教育,它更偏向于學生素質、情感和藝術化的教育。因此高中語文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語文知識和技巧的傳授,在更多的成分上陶冶了學生們的情操。特別是在新課改推行之后,令高中語文審美教育在語文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了出來,從而對高中語文審美教育教學的前進方向做了進一步的明確。
【關鍵詞】高中語文;審美教育;實施策略
由于高中語文教育更注重的是對學生“知、情、意”的全面教育,因此在高中語文教育中要讓學生感受到“美”,并以此熏陶學生的自覺審美意識,從而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令學生的審美感知在學習中不斷的提高。而這就是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的功能,其意義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
一、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伴隨著新課改的實行,我們一直在強調的是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發(fā)自內心的喜歡上學習,讓學習成為學生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知識,令學生們的品格和性情在愉快的氛圍中健康發(fā)展。
然而想要實現(xiàn)素質教育,就需要語文審美教育。因為語文審美教育不但能夠豐富學生的美感,于此同時還能令學生的創(chuàng)造智慧得到不斷的發(fā)展,從而使學生們在教材中感悟“自然美”、“人性美”、“哲理美”,讓學生在浩瀚的語文海洋中沉醉。
而審美智慧在創(chuàng)造心理學中,被稱之為“美感”。在人的智慧結構中,正是因為審美智慧的存在,所以在人類美感被觸發(fā)的時候,才會令思維產生巨大的活力,以想象力作為行為基礎,爆發(fā)出驚人的創(chuàng)造激情和探索欲望,從而促進人類的進步。
特別是語文本身就具有著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意義,其肩負著歷史文化傳承的重任,是一切學科教育的基礎,因此它可以通過對內涵文章的教育,讓學生們真正的理解真善美,從而追求更加完美的人生。
二、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的策略
(一)學生審美感受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一直將教育重點放在字、詞、句的理解和運用上,死板的朗讀與背誦那些古詩和名家作品,從而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目的。然而事實上,語文教學應該是開放式的,它不應該拘泥在那些基礎知識的反復鍛煉上。
如果僅僅是為了識字,那買一本新華字典就夠了。所以語文教學到了高中階段,應該更加注重文字背后的意境。而這種意境,就是語文教學中的“美”。語文并不是簡單的字與字的相連,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詩詞,都擁有著自己獨有的韻律和節(jié)奏,同樣每一篇文字的深處都蘊藏著一種別樣的意境。
例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如果單從文字上去理解這首詩的話,也不過就是“在一個晴朗的秋天,作者看到了一只仙鶴飛上天空”而已。然而事實上,這首詩卻表達了作者那種寬闊的胸懷,和與眾不同的豁達。
還有高中課本中的名篇《荷塘月色》,這是一篇必背的文章。這篇文章通過對“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進行了形象的描寫,文字依然是沒有生命的文字,可是卻讓我們通過這些沒有生命的文字,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上完全融入到了那片朦朧的荷塘之中,真切的感受到荷塘那輕柔的美,而這就是高中語文審美所要培養(yǎng)的感知能力,將動靜相互結合,使情境相互交融。
(二)審美因素的挖掘
正所謂畫龍點睛,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點睛之筆,而把握文章的點睛之筆,則是理解這篇文章最為重要的一步。因此在審美教育中,如何讓學生的感情被文章中的“美”所牽引,從而引發(fā)文章意境與學生感情的共鳴,從而加強學生與文章的交流,關鍵就在于學生對文章審美因素的挖掘。
例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句詩句,便是出自著名詩人王維之手,而他的詩句被高度的評價為“詩中有畫”!其中如果沒有“浣女”的歸來,那么靜態(tài)的“竹”也就不會喧鬧;同樣沒有“漁舟”的劃動,也就不會有密“蓮”的動。其中動靜的結合,是那樣的自然而又和諧,從而令讀者輕易的就能深入到那種“浣女歸來,蓮動竹喧”的意境之中,從而與讀者產生感情上的共鳴,體現(xiàn)出作品中的“美”。
(三)美的課堂語言
學會使用“美”的課堂語言,對于教師而言,是成功開展語文教學的一個必要手段。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公鴨嗓”在死氣沉沉的朗讀一篇文章,盡管這篇文章優(yōu)美非凡,又有誰能聽的進去呢?
而朗讀又是語文學習中的一項重要手段,通過繪聲繪色的有感情朗讀,學生才能通過文章的氣勢、節(jié)奏和韻味挖掘出文章的美,從而使學生沉醉在這種節(jié)奏之中,與作者的感情產生真切的共鳴,并加深自身對于美的感悟。
文學在很多人看來就是一種文字的組合,然而恰恰相反,文學是具有生命的藝術,它擁有著自己獨有的魅力和思想,同其他藝術一樣有聲、有色、有味、有感情、有質感……因此我們再面對文學的時候,我們應該用心去體悟文學的“美”。所以在語文教學時,教師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們“美讀”和“美說”的能力。
(四)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
由于學生本身的社會閱歷限制,所以僅從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和引導,很難完全再現(xiàn)散文、小說、詩歌等所要表達的意境。因此老師不能一味的執(zhí)著于教學課堂上的渲染和描繪,而應該加強學生“入境”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令學生達到“心有靈犀”的審美境界,通過對文章的閱讀,直接將文字轉化為圖像,利用文學來豐富學生們的審美意識,從而體會到文章的內在含義,真正意義的感受到文章的內涵,從而促進學生的內在成長。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開展語文的審美教育,通過豐富多彩的教材內容,令學生學會把握美感,在美感的熏陶下,令學生們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還可以加強學生的語言感受力和藝術想象力,從而令學生們掌握表達美的能力,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美。
參考文獻
[1]章承董.語文課審美教育方法淺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
[2]田忠輝,李淑霞.語文教育中審美素探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01)
[3]周艷.語文課題教學結構的審美性[J].中學語文教學,2010(11)
[4]操永華.試論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審美教育[J].新課程(教師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