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教育類論文 > 基礎教育 >

讓幼兒多元能力在探索型主題活動中發(fā)展

時間: 褚沛蓉1 分享
摘要:幼兒園探索型主題活動是聆聽童聲,透視童真,讓幼兒的“100種語言”盡興地表達、表現,讓幼兒智慧的潛能充分地展示、展現的活動。它既順應和滿足了不同幼兒的發(fā)展需要,又將幼兒的發(fā)展納入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軌道,讓每一位幼兒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fā),各種潛能得以開發(fā)。每一個兒童各不相同,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不同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真正讓孩子自己行動起來,不失時機的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認識道理,接觸世界的各項活動,使其思維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fā)揮。
 
 關鍵詞:探索型主題活動;多元;探索;智能發(fā)展
  《綱要》明確提出幼兒是積極的活動者和主動的學習者,直接經驗的感知、操作和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幼兒園探索型主題活動是聆聽童聲,透視童真,讓幼兒的“100種語言”盡興地表達、表現,讓幼兒智慧的潛能充分地展示、展現的活動;是積極探索課程改革,努力尋求適合幼兒的教育方式,它具有獨特的特點:有核心、有主體,并且有連續(xù)性和發(fā)展性。探索型主題活動既順應和滿足了不同幼兒的發(fā)展需要,又將幼兒的發(fā)展納入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軌道,教師如何通過探索型主題活動,有效地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fā)展呢?
  一、創(chuàng)設多元的環(huán)境,提供多元的材料
  材料與環(huán)境是幼兒探索活動的“無形教師”。幼兒在材料、環(huán)境的刺激下,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在材料、環(huán)境的推動下,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例:圍繞“鞋子”的主題,既可以讓幼兒在鞋城感受一種特殊的鞋文化,也可以讓幼兒在家里和父母一起討論鞋的功能,還可以讓幼兒在幼兒園與教師、同學一起相互交流關于“神奇的鞋子”的不同看法。而教師提供的工具和材料也不僅僅是一支蠟筆、一張紙,而應是各種各樣的:構造積木、廢舊物品、泥塑用具、水墨畫工具、各類紙張等等,從而為幼兒的探索與表達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當幼兒的探索走出了園門,融入到家庭和社會中時,無比寬廣的探索天地,就會使他們不斷有新的問題產生,生活經驗也隨之不斷豐富。在主題活動“玉米”和“社區(qū)里的超市”中,孩子們就有很多的發(fā)現和疑問:“超市里為什么總有那么多顧客呢?”帶著這個問題,孩子們向不認識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詢問。被詢問的人就很熱情的告訴孩子們:喜歡來超市是因為超市里的商品多,離家近,質量能保證,還很方便,大家可以一次買很多東西。在探索過程中,幼兒學習的地點不在局限于教室、幼兒園,更能激發(fā)孩子去體驗、去發(fā)現、去收獲。
  二、教師是幼兒參與探索型活動興趣的激發(fā)者
  主題的內容是多元的,只要是幼兒感興趣的,并有操作可能的,都可以作為幼兒探索的主題內容。
  自由活動時,豆豆和小伙伴說:“看我的牙在搖呢!”“那有什么稀奇,我已經長出兩顆新門牙了。”樂樂接話說。文文說:“我覺得換牙很可怕啊,是不是很疼?”大家開始對“牙齒為什么會掉?”“什么時候換牙?”“人的一生要換幾次牙?”等問題十分好奇,于是圍在一起說開了……長牙,是每個孩子成長中必然經歷的一個過程。于是我順應孩子探索的需求,創(chuàng)設相應的環(huán)境,并提供必要的材料予以支持。
這樣一個關于“牙齒”的探索型主題活動便自然生成了。
  幼兒在探索“牙齒”的活動過程中,主動地將這些經驗用圖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在表達的過程中相互合作,運用比較的方法選擇材料;運用語言加以說明……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各種經驗都得到了有效地整合與運用。當遇到困難時,使自己在情感、社會性等諸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整合發(fā)展。
  三、主題活動中,要為幼兒提供展示各種才能的機會,更好地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fā)展
  (一)活動的形式是多元的
  針對幼兒發(fā)展的特點,學習形式靈活多樣:問題討論、參觀調查、 動手操作、觀察記錄、經驗分享、成果展示等等?;顒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也建立起一種多元的關系:教師既是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觀察者,也是活動的合作者、研究者、學習者、欣賞者,等等。幼兒既是學習者、參與者、評價者,通過參與操作和活動學習,掌握 知識或經驗,并對他們自己的學習、探索活動進行評價;又是互動者,能與周圍的同伴、成人、材料及其他環(huán)境不斷地接觸、交往。在開展“有趣的鞋子”主題活動時,幼兒表現出不同的智能優(yōu)勢,有的用繪畫形式,展現視覺空間智能;有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疑問,展現他們的語言智能;還有用表演形式,展現音樂智能。
  (二)給幼兒留下探索的空間
  探索是一種多方尋求答案,解決疑問的過程。要進行探索,首先需要有問題、有疑問,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的思考,進而想方設法利用各種途徑、手段完成探索。
在餐后活動時,有幾個小朋友準備把小火車放在鐵路上行駛,無論他們怎樣撥弄小火車的開關,小火車就是不動。于是,張翔宇走來對我說:“陳老師,小火車不動了,可能是電池沒電了。”我便提供了幾節(jié)5號電池和7號電池給他,鼓勵其自己嘗試裝上去,張翔宇終于把電池裝上了,可是打開開關發(fā)現小火車還是一動不動,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當然,他是沒有弄清楚電池是有正極與負極之分的。我沒有直接地將原因告訴給他聽,而是鼓勵其他幼兒幫助張翔宇一起來解決問題,通過多次的擺弄、嘗試,他們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秘密,原來在安裝電池時,必須看清“+”和“—”,電池上有“+”、“—”的標記,而小火車的電池蓋上也有“+”、“—”的標記,只要按電池蓋上的標記相應地放好電池,小火車就會動了。
  只有給幼兒一個相當廣闊的空間,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原有圖式,以此為起點,才能進行建構。這樣做既激發(fā)了幼兒學習、探索的積極性,又促進了他們自信心的提高,同時還滿足了幼兒的發(fā)展需要。
  (三)在合作中獲得發(fā)展
  維果斯基說過,“今日孩子若能與他人合作,明日他便能獨立行事。”合作不僅僅意味著一種基本素質,更是學習的主要形式和途徑。在探索型主題活動中,有的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玩伴,三五個幼兒一起開展合作性游戲,規(guī)則意識逐步形成,但不可避免的也會發(fā)生矛盾與爭執(zhí)。
例:孩子們要開一個娃娃劇院,經過集體談論,決定分成四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由組長組織討論一些問題。在選組長時,盈盈說:“我來當組長吧。”“為什么是你???你剛才上課都沒有發(fā)言。”蕊蕊不甘示弱。“你不讓別人用你的橡皮,你不能當。”“咱們舉手表決吧。”晨晨雖沒有直接為自己爭取,但也想了辦法。結果最后蕊蕊獲勝。
  雖然還能看出盈盈不太高興,但對于這個結果她還是欣然接受了,并積極參與到了活動的下個環(huán)節(jié)。這個過程花了10分鐘。
  皮亞杰提出:要使兒童從自我中心解放出來,最重要的途徑是與同伴發(fā)生相互作用。因為只有在交往中,幼兒才會把自己的觀點與別人的觀點相比較,才會對別人的觀點提出疑問或更改意見。上面例子中的孩子們正是在小組合作式的探索型活動中,通過合作學習、共同建構,使幼兒學會理解,學會交往,學會遵守共同的“游戲規(guī)則”,互相尊重,共同協作,增強公正的意識。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兒童各不相同,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不同的認知發(fā)展水平,他們在活動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能讓孩子自己去擺弄、去探索、去解決問題,真正讓孩子自己行動起來,不失時機的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認識道理,接觸世界的各項活動,使其思維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fā)揮。
  活動來源于幼兒,活動的拓展尊重幼兒,活動的過程相信幼兒,活動的結果鼓勵幼兒,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我相信孩子會有更大的進步和發(fā)展。
2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