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和習慣
時間:
林云芳1由 分享
【摘 要】通過教學中的積極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展班級和學校的各種趣味活動促成學生們的閱讀的興趣向長久的習慣轉化。同時,加強學校和家長之間的互動、溝通、配合,使學生們的閱讀習慣得到全方位的加強,成為其陪伴一生的好習慣。
【關鍵詞】閱讀興趣 習慣 活動 家長配合
“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fā)性的養(yǎng)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yǎng)料。”十九世紀法國著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論闡述閱讀對于人類的重要性。面對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們的生活,一個人是否擁有從小培養(yǎng)起來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巧是決定把握信息的準確與否的關鍵。隨著課程的改革,小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占據(jù)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學中應積極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使閱讀成為陪伴孩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成為其塑造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
一 拋磚引玉,融趣于教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學習興趣是對學習對象認知傾向。好奇心是學習興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學習興趣的主要表現(xiàn),學習興趣有利于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閱讀興趣是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漸進的誘導,調動他們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他們進行課外閱讀。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和閱讀的積極性,有利于幫助他們獲得成就感和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1.以好奇心調動求知欲
人類天生具有好奇心,結合小學生生活經驗少,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具有范圍小、程度淺、深度低等特點,使小學生更易產生對周圍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現(xiàn)為好問、好動。老師應充分利用這種好奇給予正確的引導,增強他們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加強對學生通過閱讀獲取知識習慣的培養(yǎng)。如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配以一些與故事相關實物、圖畫或者小物品作為導線和獎勵更能激起學生的主動性。記得我在教學完《海底世界》總結時展示出五個顏色不一的貝殼,向充滿好奇的學生說:“明天要是誰能講出與課文不一樣的海底世界或是有趣的海底故事,誰就能獲得一個美麗的貝殼獎品!”第二天,有的學生講出了自己在課外書上看到的有關海底世界神奇奧妙的知識,有的學生講出了自己在課外書上找到的海底的動物生活習性與陸地的動物生活習性截然不同之處,有的學生講出了自己在網上看到的有趣的海底故事,還有的學生展示出自己在網上查找到的海底圖片并向大家解說等等。通過這種合理的誘導,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相關的課外知識而尋找答案,獲得成就感并增強個人的自信心。同時,老師應該積極地運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的好奇心,以達到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尋找相關書籍為導向,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和知識視角。同時應該避免只是停留在學生問問題、老師給予回答的階段,否則學生的好奇心就會因其隨生隨滅,持續(xù)時間短暫而失去其對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價值。
2.閱讀興趣的層次性定位
當學生擁有了探索新知識、閱讀新書籍的欲望,它就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但是由于小學生的閱讀量不多,閱讀面窄,同時缺乏辨別書本好壞的能力,常常對書本“來者不拒”,使一些不適宜書籍乘隙而入的情況不勝枚舉;或者,有的學生往往會對某方面如繪畫和《故事會》等書籍有濃厚的興趣。此時,老師要因材施導,針對不同學生的年級和興趣愛好給予不同的定位指導,推薦一些較好的相關圖書給他們。一般而言,一、二年級的學生都比較喜歡看具有配圖的小故事或者動畫片的配圖故事,可推薦他們看圖文版的《三字經》、《海爾兄弟》、《安徒生童話》等;三、四年級的學生喜歡看帶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讓他們看《一千零一夜》、《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五、六年級的學生開始喜歡讀一些世界名著等作品,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賓遜漂流記》、《愛麗絲夢游仙境》等,有助于他們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構造方面有一定的認識。當然,同一年級的學生之間也具有較大的差異,如女生喜歡故事性的書籍,而男生喜歡科幻、體育等內容一些書籍。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有意地將同班同學根據(jù)興趣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人數(shù)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讓一個小組發(fā)言,并在班級建立的圖書角貼上小組喜歡看的書籍名稱,并寫上推薦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組的注意,去閱讀不同類型的書。事實證明,好奇心在各個興趣小組的人數(shù)和人員間的變換很頻繁。這樣,不僅可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還可積極促進學生讀書心得的相互交流。
【關鍵詞】閱讀興趣 習慣 活動 家長配合
“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fā)性的養(yǎng)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yǎng)料。”十九世紀法國著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論闡述閱讀對于人類的重要性。面對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們的生活,一個人是否擁有從小培養(yǎng)起來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巧是決定把握信息的準確與否的關鍵。隨著課程的改革,小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占據(jù)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學中應積極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使閱讀成為陪伴孩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成為其塑造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
一 拋磚引玉,融趣于教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學習興趣是對學習對象認知傾向。好奇心是學習興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學習興趣的主要表現(xiàn),學習興趣有利于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閱讀興趣是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漸進的誘導,調動他們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他們進行課外閱讀。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和閱讀的積極性,有利于幫助他們獲得成就感和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1.以好奇心調動求知欲
人類天生具有好奇心,結合小學生生活經驗少,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具有范圍小、程度淺、深度低等特點,使小學生更易產生對周圍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現(xiàn)為好問、好動。老師應充分利用這種好奇給予正確的引導,增強他們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加強對學生通過閱讀獲取知識習慣的培養(yǎng)。如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配以一些與故事相關實物、圖畫或者小物品作為導線和獎勵更能激起學生的主動性。記得我在教學完《海底世界》總結時展示出五個顏色不一的貝殼,向充滿好奇的學生說:“明天要是誰能講出與課文不一樣的海底世界或是有趣的海底故事,誰就能獲得一個美麗的貝殼獎品!”第二天,有的學生講出了自己在課外書上看到的有關海底世界神奇奧妙的知識,有的學生講出了自己在課外書上找到的海底的動物生活習性與陸地的動物生活習性截然不同之處,有的學生講出了自己在網上看到的有趣的海底故事,還有的學生展示出自己在網上查找到的海底圖片并向大家解說等等。通過這種合理的誘導,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相關的課外知識而尋找答案,獲得成就感并增強個人的自信心。同時,老師應該積極地運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的好奇心,以達到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尋找相關書籍為導向,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和知識視角。同時應該避免只是停留在學生問問題、老師給予回答的階段,否則學生的好奇心就會因其隨生隨滅,持續(xù)時間短暫而失去其對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價值。
2.閱讀興趣的層次性定位
當學生擁有了探索新知識、閱讀新書籍的欲望,它就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但是由于小學生的閱讀量不多,閱讀面窄,同時缺乏辨別書本好壞的能力,常常對書本“來者不拒”,使一些不適宜書籍乘隙而入的情況不勝枚舉;或者,有的學生往往會對某方面如繪畫和《故事會》等書籍有濃厚的興趣。此時,老師要因材施導,針對不同學生的年級和興趣愛好給予不同的定位指導,推薦一些較好的相關圖書給他們。一般而言,一、二年級的學生都比較喜歡看具有配圖的小故事或者動畫片的配圖故事,可推薦他們看圖文版的《三字經》、《海爾兄弟》、《安徒生童話》等;三、四年級的學生喜歡看帶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讓他們看《一千零一夜》、《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五、六年級的學生開始喜歡讀一些世界名著等作品,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賓遜漂流記》、《愛麗絲夢游仙境》等,有助于他們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構造方面有一定的認識。當然,同一年級的學生之間也具有較大的差異,如女生喜歡故事性的書籍,而男生喜歡科幻、體育等內容一些書籍。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有意地將同班同學根據(jù)興趣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人數(shù)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讓一個小組發(fā)言,并在班級建立的圖書角貼上小組喜歡看的書籍名稱,并寫上推薦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組的注意,去閱讀不同類型的書。事實證明,好奇心在各個興趣小組的人數(shù)和人員間的變換很頻繁。這樣,不僅可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還可積極促進學生讀書心得的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