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互聯網“掃黃打非”的幾點思考論文
移動智能終端的日益普及,為消費者提供了接觸數字出版物(電子書、圖片、音樂、視頻等)的便捷渠道。而通過在移動終端置入APP(Application的縮寫,即應用軟件),搭建網絡交易平臺,通過收取增值服務費來保護數字內容的版權,可以從源頭上阻止非法違禁數字出版物流入市場。以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對我國互聯網“掃黃打非”的幾點思考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我國互聯網“掃黃打非”的幾點思考全文如下:
在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互聯網本身能為掃黃打非活動提供技術和平臺支持。但是互聯網在輔助掃黃打非工作的同時,也是網絡違法違禁出、色情淫穢、侵權盜版出版物泛濫傳播的罪魁禍首。因此,如何使用法律政策、行政權力、觀念引導等手段平衡互聯網的“雙刃劍”角色,是數字時代互聯網掃黃打非的另一種解決方案。
1、正本清源,互聯網時代掃黃打非的內涵之變與不變
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掃黃打非的對象沒有變。根據現行法規(guī),“掃黃”的對象是淫穢出版物、色情出版物和夾雜淫穢內容的出版物。“打非”的對象包括: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指反動的、有政治問題的出版物等;宣揚封建迷信的出版物,《關于部分應取締出版物認定標準的暫行規(guī)定》
對此有明確界定;宣揚兇殺暴力的出版物;非法出版物,指未經批準擅自制作發(fā)行的出版物,偽造假冒出版單位出版的作品,非法進口的出版物和買買書號刊號版號出版的出版物;以及盜版侵權作品?!冻霭婀芾硇姓幜P實施辦法》、《出版物市場管理規(guī)定》和《出版管理條例》第26條、27條明確規(guī)定了違禁違法和盜版出版物的概念。掃黃打非整頓的則是此類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復制、發(fā)行行為。
變化的是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出版物概念的變化———《出版管理條例》明確說明,“本條例所稱出版物,是指報紙、期刊、圖書、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等”有變。出版物的內涵在互聯網環(huán)3境下僅是指“電子出版物”或者數字出版物。違法違禁內容數字化之后,通過網絡、移動通訊技術等技術手段傳播的速度更快、短時間內覆蓋的受眾越廣,非法出版活動日益網絡化、專業(yè)化、高技術化,執(zhí)法部門跟蹤調查的難度更大。尤其是隨著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服務的普及,打擊非法盜版數字出版物的難度還將加大。而互聯網本身具有“自由、開放、分享”的特點,信息分享和自由流通是互聯網的生命力所在,網上掃黃打非似乎與互聯網的精神背道而馳,難免遭遇網民的不理解,同時也有侵犯網民言論自由的嫌疑。因此,互聯網時代,掃黃打非面臨網絡信息技術和網民非議的雙重挑戰(zhàn)。互聯網掃黃打非的手段和理念需要改變,切勿過快、過猛。規(guī)范數字內容提供商和運營商的市場行為,引導網民養(yǎng)成付費使用有著作權的數字內容才是關鍵。
2、明確目前我國的網民結構,掃黃打非要“對癥下藥”
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最近發(fā)布的《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調查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5.13億,網聯網普及率達到38.3%。其中,家庭電腦上網寬帶網民3.92億,手機網民3.56億,占整體網民總數69.4%。按照年齡分,10~19歲人群的互聯網普及率為69.4%,20~29歲人群的互聯網普及率是72.9%,30~39歲人群的互聯網普及率是50.5%,這充分顯示了我國的網民結構偏年輕化。按照學歷分,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互聯網普及率是96.1%,高中學歷人群互聯網普及率是90.9%,可以看出,我國網民的學歷都還比較高。
以上內容傳達了以下信息:
第一,手機網民占比近70%,說明移動互聯網是繼PC(個人電腦)互聯網后的大勢所趨。移動智能終端的日益普及,為消費者提供了接觸數字出版物(電子書、圖片、音樂、視頻等)的便捷渠道。而通過在移動終端置入APP(Application的縮寫,即應用軟件),搭建網絡交易平臺,通過收取增值服務費來保護數字內容的版權,可以從源頭上阻止非法違禁數字出版物流入市場。而且,這里面有一部分網民收入不錯、受過一定的教育。移動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商業(yè)模式能夠慢慢培養(yǎng)起這部分用戶的付費習慣、使用擁有版權的數字內容。同樣,也應該看到,手機3G技術的普及,讓一部分低收入、受教育程度并不高的消費者也享受到了移動互聯網的福利。在這個市場,用戶對非法違禁內容缺乏辨別能力低,淫穢、非法盜版內容相對容易流通。因此,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掃黃打非應該瞄準低端用戶市場。
第二,在10~29歲的人群中,論文格式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70%左右的高位,網民中年輕人居多。年輕網民有獵奇心理,能快速接受新鮮事物,重社交,愛網游,對數字內容的消費欲望極其強烈。優(yōu)質的網絡內容受到網民的熱捧,但淫穢色情內容、盜版侵權內容、封建迷信、謠言誹謗、反動激進言論和消極變態(tài)等違法違禁的內容卻在法律監(jiān)管不到的角落大行其道。10~19歲的年輕人心智處于成長期,還在學校接受教育,沒有社會經驗,對上述違法違禁信息更是沒有判斷力,容易在網絡世界里走入歧途,既有害學習更有害身心健康。因此,“掃黃打非辦”應該聯合家長和學校等教育機構,普及健康上網的知識,培養(yǎng)篩選信息的能力,將青少年網民從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變成主動的信息甄別者。
第三,我國網民幾乎都接受過高中、大專以及高等教育?;诖?,應該對互聯網上的合法、合理的掃黃打非抱有樂觀的期待。為什么這么說,原因有二。首先,既然網民都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都具備最起碼的是非判斷力。通過公益廣告對網民再教育,利用行政力量凈化網絡環(huán)境,以卓越的互聯網產品滿足網民的合法需求,用合理的商業(yè)模式培養(yǎng)網民的付費習慣,建立開放自由的公共空間讓言論自由流通等方式,讓網民跟著互聯網一起成長,久而久之,網民良好的上網習慣養(yǎng)成、信息素養(yǎng)提高,色情淫穢、盜版侵權等違禁違法數字內容將失去越來越多的受眾市場。其次,我國網民中不乏知識盈余、樂于助人和有空閑時間的網絡精英,比如果殼網、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維基百科和知乎問答等網站中,有許多為他人免費普及科學知識、替他人解答問題的熱心網民朋友。在掃黃打非的工作中,應該看到這部分網民凝聚起來的積極力量。相比單單靠政府力量來治理網絡環(huán)境,民間力量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3、現階段互聯網掃黃打非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2011年是我國移動互聯網元年,伴隨移動互聯網爆棚的還有云計算服務的興起。新技術也成為不法商家用來違法作案的手段。某些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站點更是淪為出版、傳播違法違禁內容的重災區(qū)。在公布的2011年“掃黃打非”十大5案件中,就有一例與互聯網有關———江蘇南通“8·13”網絡傳播淫穢色情動漫案。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網警支隊調查發(fā)現,該市“尋狐社區(qū)”網站存在大量日本淫穢色情動漫視頻和圖片,傳播手法隱蔽。
經查,犯罪嫌疑人陸某于2008年9月創(chuàng)建“尋狐社區(qū)”網站,先后招募19名網站管理人員從互聯網上下載日本原版淫穢色情動漫,經過翻譯和添加字幕后,在境內外多家淫穢色情網站上傳播。截至案發(fā),該網站共發(fā)展會員13萬人,傳播淫穢色情視頻1459個、圖片11萬余張,點擊量達650萬人次。掃黃打非工作在得到網民支持的同時,也因為其執(zhí)法方面的不足遭到網民的后現代解構和非議。掃黃打非這一具有濃厚行使行政權力干預言論自由色彩的做法為一些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部分網民所不理解。
綜合上述內容,現階段的網絡掃黃打非面臨的挑戰(zhàn)主要有:①移動互聯網技術和云計算服務等新技術為不法商家作用,技術難度更大。②落后的管理制度損害部分網民合理的市場需求。③掃黃打非弄不好就會背離互聯網精神。
4、掃黃打非辦等相關行政機關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面對新時期的新形勢,掃黃打非辦聯合相關政府采取了種種行動來治理網絡環(huán)境。
首先,由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和工商總局國家七個部委聯合,領導、督辦“全國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專項活動”,曝光了一批涉嫌違法違禁數字內容的網站。
其次,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與中國科學院2011年11月15日在北京簽訂了《關于開展互聯網“掃黃打非”技術保障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在網絡“掃黃打非”領域進行戰(zhàn)略合作。互聯網“掃黃打非”領域核心技術研發(fā)方面進行合作,重點包括全國“掃黃打非”信息管理系統(tǒng)研究,新技術背景下“掃黃打非”手段研究,網絡出版物傳播監(jiān)測管理,網絡出版物發(fā)現與識別判定技術研究,網絡非法傳播取證技術研究等。
最后,過去兩年國家對視頻網站的整頓立竿見影。如今在迅雷、VeryCD等P2P下載網站,已經找不到沒有購買正式版權的電影資源。優(yōu)酷、土豆、搜狐、愛奇藝等視頻網站也在積極嘗試花錢購買正版資源。當當網和京東商城兩家電子商務巨頭企業(yè)最近紛紛表示搭建電子書平臺,這對規(guī)范化數字圖書的版權、方便數字內容交易是個福音。盛大文學早已建立起自己獨特的集數字內容創(chuàng)造、傳播、銷售于一體的價值鏈。互聯網公司研發(fā)的數字版權管理技術(DRM)提供了一種新型的保護數字內容版權的技術。
5、結語
互聯網的“開放、自由、共享”精神值得尊重、網民合理的市場需求值得尊重、開放自由的網絡言論空間需要建立,這一切存在的前提條件是,“掃黃打非”依照法律規(guī)定,依法合理治理違禁違法的網絡內容,終極目的也是為了維護互聯網精神,創(chuàng)造更好網絡環(huán)境,鼓勵創(chuàng)新。最終建立一個良性互動、健康成長的互聯網生態(tài)系統(tǒng),打造一個有用戶支持、商業(yè)模式健全的數字內容流通。
對我國互聯網“掃黃打非”的幾點思考論文
下一篇: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路徑選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