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青銅器的特點
商代前期(二里崗期)的青銅器,較二里頭文化的青銅器在品種、造型、紋飾、鑄造技術均有明顯的發(fā)展。商朝青銅器有哪些特點呢?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商朝青銅器的特點,希望對你有用!
商朝青銅器的特征
商代前期(二里崗期)的青銅器,較二里頭文化的青銅器在品種、造型、紋飾、鑄造技術均有明顯的發(fā)展。今見出土器以爵、鼎、鬲(力)、斝(假)、盉(和)、觚(谷)較多,可見器還有甗(演)、罍(類)、瓿(不)、壺、盤、卣、尊等。這一時期的禮器“重酒組合”,以爵、觚(姑)為核心,配以尊、盤或鼎。工具、兵器有矛、戈、鉞、刀、鏃等,商代的一般器類均已出現(xiàn)。
這一時期的器物最明顯的特征是器壁較薄,當時的鑄范技術雖為原始,但鑄器胎壁薄而平勻。性質的特征更易判別,如鼎足明顯的多錐形,爵、斝為平底,觚體粗矮。這一時期制作的大型青銅器,如1974年、1982年在鄭州的張寨杜嶺、向陽食品廠兩處遺址,各出土的兩件大型方鼎。最大一件高近一米,重82.4千克。這類鼎腹為方斗形,腹沿口上兩高立耳,鼎壁薄胎較均勻,鼎腹較深,圓柱形空芯足與整器比相對較短,上粗下細,由錐足向圓形足轉變。
這一時期的器物裝飾均較為簡樸,紋飾多獸面紋、乳釘紋、云雷紋等。線條粗疏,單層花,無底紋。湖北盤龍商早期墓葬出土的青銅器造型、紋飾、制作較二里崗由了進步。之后安徽、陜南等地商早期墓出土的青銅器,器形種類增多,已發(fā)現(xiàn)一批制作更加精美的器物如龍虎尊與飾有獸面紋的尊、爵、斝、觚、罍等。
這一時期的青銅器多為酒器,以青銅爵為多。此時的酒器組合,以爵、觚、斝為基本組合。鑄造工藝方面采用了分鑄法,解決了復雜的器物造型和器商活絡件等問題。這一時期青銅器紋飾,以平雕細刻的表現(xiàn)手法,紋飾裝飾線條粗狂有力,構圖茂密,主題紋飾多以左右展開的抽象動物紋與鳳鳥紋,其圖案注重莊嚴威懾的特征,如獸面紋的雙目突出的表現(xiàn),上下多有圈帶紋作邊框。流行紋飾還有云雷紋、圓渦紋等。
商后期的青銅器開創(chuàng)了中國青銅藝術的極為輝煌時期。器形制作精湛,器表紋飾繁密精美。這一特征一直延續(xù)刀西周早期,即商末周初時期。近百年來無論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以及商代方國之地,眾多商器的發(fā)現(xiàn),多為精美絕倫。但南北方器物風格上有著較為明顯的區(qū)別。由于北方受王權禮制的約束,氣體莊重,南方無約束而氣氛活潑的影響,器體奇秀。這一時期的器物總的來說與商前期的相比鑄造更精湛且種類繁多,新出現(xiàn)了形體活潑的各種鳥獸形的尊,以及樂器、車馬器等。此時器物的紋飾出現(xiàn)主題花紋與襯托花紋,采用浮雕與平雕相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這一變化是從殷墟二期開始的,該時期的青銅器出現(xiàn)主題紋飾如獸面紋的軀干以浮雕手法來表現(xiàn),地紋填以云雷紋,即我們說的三重花,總體紋飾刻劃極為精湛。隨著三重花器物的出現(xiàn),這一時期器物紋飾豐富多彩,繁縟富麗。并且流行器身上集中多種動物形象,賦予神秘怪異的神話色彩。例如安徽阜南出土的容酒器龍虎紋尊,在其肩、腹、圈足部位設置了三層紋飾。第一層肩飾三足蜿蜒的浮雕龍紋,圓雕龍首懸于肩,龍尾后另飾一小龍紋。腹部飾三足浮雕雙虎捕食鬼魅圖文,雙虎首相對,作張口欲噬之狀,一跼蹲狀似人非人的鬼魅形象,正處于虎口之下。腹部龍首下飾有鏤雕扉棱。圈足平雕獸面紋。在浮雕圖文周邊襯地紋與龍、虎、鬼魅浮雕上均飾有雷紋或曲狀條紋,堪稱這一時期銅器“三重花”飾的經(jīng)典之作。
再如湖南醴陵獅形山出土商晚期通體象形的象尊,主體飾夔龍紋,腹下另飾一曲折角獸首。后部飾獸面紋與夔龍紋。前腳飾虎紋,后腿飾獸面紋。挺舉的象鼻前飾鳥紋,后一伏兔。前額一對蟠蛇,雙耳下飾鳥紋。全器共有各種動物圖案11種,為商晚期“三重滿器花”器物的裝飾藝術之典范。
再如造型藝術動人心魄的虎食人卣與設計巧妙的人面盉,兩件器物在裝飾風格上殊為怪異,蘊藏著幾分神秘色彩。而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商代四羊方尊,以其造型熊秀奇瑰,造型與紋飾設計巧妙結合,講圓雕、浮雕、線雕融于一器,將平面的圖像和立體的雕塑結合,將動物形態(tài)與器皿的結合恰到好處,在我國青銅藝術史中以其獨特的造型而獨樹一幟。
這一時期的銘文普遍還較為簡單,多為族氏和被祭人名。偶見記事體短文,開始出現(xiàn)“子子孫孫永寶用”之祈愿用語。這一時期江西新干、古蜀之地的三星堆猝然面世的商代眾多青銅器令世人驚目。三星堆兩個祭祀坑出土青銅器數(shù)量巨大,種類豐富,造型奇特、新穎,文化內涵豐富、神秘。除少量容(禮)器外,青銅神樹群、人像群、面具群尚屬首次發(fā)現(xiàn)。三星堆出土青銅器是以人像、面具、神樹、太陽、動物、禽鳥等為表現(xiàn)主體。之后成都發(fā)現(xiàn)的金沙遺址出土的與三星堆相近似的青銅器都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
青銅器的主要用途及其審美特征
中國的青銅器文化通常被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時期和轉變期。夏、商、周三代的器物是我國青銅器鼎盛時期的代表,多出土于夏商周時期考古中心河南省各地,工藝極為精美,其制作工藝也基本相同,即采用陶范工藝。
其制作方法大概如下:首先要用泥巴塑一個的模型,然后把它翻成一個范,在上面加工,刻花紋,刻銘文,然后再把范(包括內范和外范)合起來進行澆鑄,進行鑄造,鑄造了以后再進行修整成器。這種手工制作陶范的特點是一范只做一器,因而在夏商周三代的青銅器中是找不出兩個完全相同的器物的,每一件青銅器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無疑增加了青銅器的藝術觀賞價值,同時也成為后人辨別夏商周三代青銅器真?zhèn)蔚臉藴?,如果有兩件相同的青銅禮器,必有一件是偽器,或二者皆為贗品。
鼎,胎于原始時代的陶鼎,本來是用以煮飯和煮肉的。其形為方體或圓體,有三足或四足,便于架在火上燒,腹側有兩耳,便于端持。進入階級社會之后,鼎被專門用做典禮或祭祀,故逐漸顯得貴重,被視為國家政權的象征?!蹲髠?middot;宣公三年》有云:“商紂暴虐,鼎遷于周。”鼎遷即鼎轉換了主人,表示國家政權發(fā)生更迭。鼎的形象本身具有穩(wěn)定挺拔的特征,便于賦予它相關的含義。
鬲,款足似鼎,煮食器,似今日之蒸鍋??钭慵醋阒锌?,便于加熱。
甗(音眼),其上身似鼎,下身似鬲,中間相通。下身放水,上身放粟,底燒火蒸,頗似今日之蒸籠。
甑(音增),形似,所不同的是甑上下分體,同時中間以紐扣合。
敦(音對),其外形上下內皆圓,上有紐,下有足,中有耳。
簋(音鬼),盛飯器。商簋多無蓋,周則多加蓋。橢圓形,有兩耳,高圈足
簠(音府),盛稻粱(高級米飯)器。外形侈口而長方。商周貴族主食以黍稷(今日北方人所食之小米),盛于簋,如遇宴享賓客或過節(jié),則須改膳以稻梁,盛于簠。
豆,肉食器。主要用于盛菹醢(音組海),菹即咸菜、酸菜之類;醢即肉醬。古人吃熟肉時蘸一些肉醬,配一些咸菜酸菜以調味。
盤,商周行祭禮或宴享,皆有盥洗之禮,盤與匜需相配而用,形似今日之水瓢,瀉水于手,以盤接盛之。故匜有鋬和鎏;盤淺而巨,兩旁有耳,便于端持接水。
尊、罍,尊是盛酒備斟酌之器,罍是盛酒釀酒之器。以銅器儲酒時間長了會有毒,古人已知其害,故平時多以陶罍儲酒,但宴請賓客時陶器又欠美觀,故臨時改用銅器。尊多作成獸形,如犀尊、象尊、梟尊、駒尊之類,而且裝飾華麗。背鑿洞,便于注酒,加蓋以防塵污。凡祭祖與立壇社稷用大罍和大尊,二
器多同時使用。
壺,盛酒漿之器,其形仿自然的瓜瓠即瓠蘆瓢。一般有提梁、兩耳,大多無蓋。
卣,盛酒器。較壺為小,形狀近似。有提梁。袝(音附)祭用卣。(《周禮·春官》)。
觥(音工),《詩經(jīng)》屢言兕觥,可見其重要。盛酒飲酒皆用之。觥制作極為華麗,多做成動物形象,有的一器兼塑四十多種動物形象于一身。
盉(音和),合水于酒之器,用以調節(jié)酒之厚薄。作工亦較華麗。
爵,飲酒兼溫酒之器。間有二柱,旁有耳,口前有鎏,口后有尾。二柱用以節(jié)酒,并非單純?yōu)榱嗣烙^,而是柱于鼻口有礙,不能一飲而盡。
觚(音姑),其形圓體、侈口、圈足。體有四棱,故謂之觚。商朝貴族飲酒風氣極盛,銅觚流行,且制作精美。周禁酒,但宴享賓客仍少不了酒,所以仍需酒器。只是多以木代銅,所以顯得酒器少。《莊子·天地篇》有云:“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此可為周人以木為酒器的佐證。
觶(音志),飲酒器,形似瓶而矮。
角、斝二器皆三足一耳,形與爵略同。角,口羨而無柱,上多有蓋。斝(音甲),口圓而有柱,飲酒器,甲骨文寫作,上象柱,下象足,形似爵。造型精巧,裝飾華麗。
匕與柶實為一物,因質料不同而異名。古之匕以角制,柶以木制,平時飲食多用以匕,待客以柶。匕柶即今日之湯匙。
禁,陳放酒具之器。形如案板加矮足。
鑒,形似大盆,盛冰器。
樂器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鐘、鐃,商代有鐃無鐘。鐃口向上,執(zhí)而鳴之。似今日之手搖鈴而略大。周有鐘而很少有鐃。鐘體大量重,故口向下吊懸而鳴之。大鐘以木桿撞而鳴之。
鼓,湖北崇陽已出土了商代銅鼓,但迄今尚未發(fā)現(xiàn)周代銅鼓。《詩經(jīng)》有“鐘鼓將將”的描述,證明周代有銅鼓。
錞,即錞于,圓如碓頭,上大下小,樂作鳴之,與鼓相和?!吨芏Y鼓人》云:“以金錞和鼓。”但迄今未見商周遺物。
鐸,似鐘而小,有舌,以甬為柄,持而振之。鐘、鐃、錞、鐸被稱為四金。常與鼓合用。
青銅器會給人們的審美意識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詩經(jīng)魯頌·閟宮》記述了魯僖公兵伐淮夷取得勝利后,告祭祖先的片段:“周公之孫,莊公之子,龍祈承祀,六轡耳耳。春秋匪解,享祭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犧,是饗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秋而載嘗,夏而楅衡,白牡骍剛。犧尊將將,毛炮胾羹,籩豆大房,萬舞洋洋,孝孫有慶。”魯僖公取得戰(zhàn)功,興師動眾去告祭祖先,供上牲牛和別的供品,盛供品的青銅器華美悅目,鏗鏘悅耳。其排場闊綽可想而知。青銅器被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它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有實用價值的青銅器,而成為溝通人與神及祖先的信物。它們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有實用價值的青銅器,而成為溝通人與神及祖先的信物。
如何鑒定青銅器的真?zhèn)?/h2>
在中國古代社會早期的工藝美術中,如果說陶器是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象征,那么青銅器工藝便可成為奴隸社會工藝美術的典型代表。中國的青銅時代從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歷經(jīng)夏、商、周和春秋戰(zhàn)國,興盛了大約一千五百年,尤其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銅藝術達到了頂峰,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明發(fā)展史上閃閃發(fā)光。在中國夏商周時期,夏代作為中國青銅時代的發(fā)展時期,其青銅器的審美特征突出地表現(xiàn)在酒器和兵器的造型形式和紋飾意蘊之中;進入夏商時期,大量的禮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國青銅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獸面動物紋開啟了中國青銅器紋飾的主體圖案,莊嚴厚重的審美感受更是代表了中國青銅器的整體藝術風格,我國青銅器藝術鼎盛時期到來。
一、中國青銅器的發(fā)展
青銅是紅銅和錫或鉛按一定比例熔鑄而成的合金,以銅為主,顏色呈青,因而將青銅鑄成的器物稱為青銅器。中國青銅時代最初起源于黃河流域,從公元21世紀開始到公元5世紀止。經(jīng)歷1500年,大體與中國古代奴隸社會相始終。中國青銅器早期文化正值夏王朝時期,其中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為典型的代表,山東岳石文化,黃河上游的四壩文化,遼寧下家店文化等都相繼出現(xiàn)了早期青銅制品。其中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工具、飾品,人們已掌握冶煉,翻模制法,雕刻鑄造青銅器的一整套工藝技術中期青銅器文化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這時期的商早期以河南二里崗為代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以河南安陽殷墟為代表;西周則以陜西周原、豐鎬遺址為代表。此時青銅文化發(fā)展到鼎盛時期,青銅冶煉技術達到高峰。商代中期已具備大多數(shù)器種,并開始出現(xiàn)銘文。商晚期的銅器種類豐富,盛行裝飾繁縟的花紋,銘文字數(shù)見多,西周晚期仍繼承晚商傳統(tǒng)。
西周后期到春秋時期為青銅文化晚期,這時開始鑄造大量青銅幣。湖北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中,出土大量鑄鑄青銅貨幣的銅范。春秋晚期至戰(zhàn)國,銅器裝飾普遍采用錯金銀、鎏金、鑲嵌、針刻等新工藝,紋飾也日益簡單化。戰(zhàn)國晚期日用器增多,轉向規(guī)格化和樸素的作風。
二、青銅器的分類
青銅器分為禮器、兵器、生產(chǎn)工具及其他生活用品四類。不同時期、不同用途的器物合金配比不同。在純銅中加錫,是為了增加硬度和韌度,加鉛是為了增加銅液的流動性。《周禮·考工記》中有:“……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劑),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金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這是古人對青銅器合金比例的記載,現(xiàn)代科技的熒光能譜儀,對大量青銅標準器進行能譜分析,發(fā)現(xiàn)成熟穩(wěn)定期的器物合金配比與古代文獻記載基本吻合。運用這種方法,科研人員采集了大量不同時期、不同用途的合金配比數(shù)據(jù),總結出青銅器發(fā)展演變的歷史規(guī)律。借助這種高科技手段,是可以把一些不符合合金配比規(guī)律或元素種類的偽器排除掉的。
三、青銅器的鑒定
對中國古代青銅是的鑒定,主要是之對青銅器進行斷代、分期、質地、用途、真?zhèn)魏蛢r值進行判斷和辨別。在當代社會,我們要識別一件古銅器的真假,應該掌握古青銅器鑒別的要點。即銹色、手感和聲響、花紋與款識、銅質與器式。同時,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科技手段當然不能落下,具體方法有如下幾種:能譜分析,即是將大量通過科學發(fā)掘和部分傳世青銅器物作為標準器,將其元素含量按年代排序收集到數(shù)據(jù)庫中,再將待鑒器物的元素含量數(shù)據(jù)與之對比,得出待鑒器物是否與標準器相符合的結論X光電子能譜法即是一種表面分析方法,提供的是樣品表面的元素含量與形態(tài),而不是樣品整體的成分。其信息深度約為3-5nm。如果利用離子作為剝離手段,利用XPS作為分析方法,則可以實現(xiàn)對樣品的深度分析。固體樣品中除氫、氦之外的所有元素都可以進行XPS分析。X射線激發(fā)出來的光電子,根據(jù)光電子能量??梢詷俗R出是從哪個元素的哪個軌道激發(fā)出來的電子,如Al的2s、2p等。由譜圖可知,該薄膜表面主要有Ti,N,C,O和Al元素存在。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對表面元素的定性分析。定性的標記工作可以由計算機來進行。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干擾因素的存在,如荷電效應導致的結合能偏移,X射線激發(fā)的俄歇電子峰等,因此,分析結果時需要注意,XPS譜圖中峰的高低表示這種能量的電子數(shù)目的多少,也即相應元素含量的多少。
四、青銅器的仿造、偽造
青銅器的仿造與偽造是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和不同,首先不論古人還是今人偽造青銅器都是以盈利為目的,而仿造青銅器則是出于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愛好,或是以復古宣揚傳統(tǒng)禮教為目的,所以仿古與偽造二者的性質與目的均不同,由此在器物上表現(xiàn)出的不同的特征,需加以區(qū)別。
(一)青銅器的仿造
青銅器的仿制可追至唐宋,宋代金石學興起,上至王公貴胄,下至富商巨賈皆以收藏青銅器為榮,宋代宮廷曾對內府所藏青銅器
青銅是銅與鉛、錫的合金。紅銅又稱純銅。由于銅礦石與其他有色金屬礦常常是伴生的,所以紅銅中常含有鉛、錫等金屬。一般稱錫含量低于2%,鉛含量低于3%的銅為紅銅。紅銅的熔點為1083℃鑄成的器物硬度差,鑄造過程中的流動性也不好,冷卻時收縮性也較大。但加人錫、鉛以后,其性能可以改善。例如:加入10%的鉛,熔點可降低43℃;加入10%的錫,熔點可降低73℃;若加入20%的錫,熔點可降低193℃。同時,硬度也可以提高。紅銅的布氏硬度為35,加入5-7%的錫,硬度就增高到50-65;加入9-10%的錫以后,硬度可達到70-100。另外,加入鉛和錫以后,鑄器時可使銅液的流動性能得以改善,使青銅器表面的裝飾花紋獲得清晰的效果。商代除了鉛青銅(銅鉛合金)和錫青銅(銅錫合金)外,還出現(xiàn)了銅鉛錫三元合金。大約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工匠已經(jīng)掌握了這種三元合金工藝。這比西方要早好幾個世紀。
1.硬度高。古人可以根據(jù)器類對硬度的不同要求適當?shù)卣{整銅錫比例,造出各種適用的器物。2.熔點低。是古人容易控制的。3.便于鑄造。青銅溶液流動性好,澆鑄時無微不入,凝時滿范,而且氣孔少,容易得出鋒利的刃口。4.具有化學的穩(wěn)定性,不易銹蝕,外觀也很美麗。這些優(yōu)點,兼有石器青銅器的長處而又克服了二者的不足,所以青銅發(fā)明以后能夠廣泛地用來制造生產(chǎn)工具、武器和各種生活用具,促使社會經(jīng)濟面貌發(fā)生重大的變化,最后導致社會制度發(fā)生重大的轉變。
青銅器生產(chǎn)工序:1.采礦:湖北大冶銅綠山遺址是迄今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生產(chǎn)年代最長的古銅礦遺址。據(jù)測定:最古老的礦井距今已有3100多年。這個大型富礦在西周時已被發(fā)現(xiàn)和利用,說明中國在礦物勘探開采上很早就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2.初煉:把選擇好的銅礦石加以破碎,然后與溶劑木炭一起放進坩堝或煉爐內,點火熔煉,等銅礦石熔化后,把汁液倒出,棄去煉渣,便得到粗銅。
3.制范:須經(jīng)過三個程序:造型、翻范、合范。造型就是作模子。翻范,就是把澄濾過的細泥調和均勻,拍成平片按捺在模型外部,用力壓緊,使模上的花紋反印在泥片上。等到泥片半干時,按器物的中線或耳、足、邊、角用刀劃成若干塊,各片之間劃出三角形的卯以便密切結合,然后慢慢陰干或用微火烘干。一件器物的外范劃成多少塊,要根據(jù)它的大小來決定。合范,就是把分片作成的外范合攏在一起,作為器物的外腔,再在外范中心加一泥芯,作為內范。內范比外范略小,二者中間的空隙就是澆注銅液的地方。
看過“商朝青銅器的特點”的人還看了:
2.我國出土的青銅器
商朝青銅器的特點
上一篇:蘇妲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