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樂毅的故事
樂毅是中山靈壽人,他是樂羊的后代。樂毅從小就是一個非常聰慧的人,他本來是趙國人,后來去了魏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關(guān)于樂毅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guān)于樂毅的故事
樂毅一直就是一個閑人,直到有一次被派出去出使燕國,燕國雖然是個小國家但是燕昭王是個很好的君主,他想招攬天下賢能之士為自己出謀劃策。樂毅到了燕國之后又發(fā)生了什么呢?
樂毅沒有留在自己的國家,去了魏國之后,魏昭王知道這個樂毅是樂羊的后代,對樂毅還是非常好的。但是沒有讓他統(tǒng)兵帶隊,就派他做了一個外交官。做了外交官之后的樂毅出使了燕國,燕國是最小的一個國家,不僅地處偏遠,而且還總是受到其他國家的欺凌。而燕國的燕昭王沒有灰心,他在對燕國進行全方位的治理。在治理的同時還像外界招賢納士,因為他要攻打齊國和治理國家苦于沒有人才襄助。燕王就很想樂毅留在燕國,樂毅可是使臣,當然不能隨意就這樣留下了,燕王給魏昭王寄了一封國書后,魏國很快就回應說是愿意讓樂毅留下。
樂毅之后就留在燕國,變成了燕國的亞卿,在燕昭王多樂毅的請教中最多的問題是如何討伐齊國,但是樂毅對燕昭王的問話一直逃避,也不提出自己的建議。這使得燕昭王非常的不悅。在這種情況發(fā)生了很多次之后,燕昭王對他很失望,不愿意將事情交給他。樂毅在燕國也閑了下來。樂毅其實是想掩人耳目,因為如果一開始就幫助燕昭王攻打齊國,必定會引起四方注意,這樣做一個閑散的人,被魏國和趙國國君看不起,自然就會在攻打齊國的問題上容易的多。后來樂毅晚上面見燕昭王,向燕昭王說明了一切,告訴燕昭王要分三步走,先安插奸細在齊國,在聯(lián)合其他國家才能夠打敗齊國,后來燕昭王重用樂毅,樂毅也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攻下了齊國70余城池。
關(guān)于樂毅的為燕破齊故事
樂毅他在為燕破齊這件事上幫助了燕昭王出計謀攻打,從而讓他出了名。在攻打齊國中其中他為了燕昭王攻破了齊國70余座城池,這也說明他的膽識和才干都是非常不錯的。樂毅本來是趙國人,但是在有人舉薦他做官的時候他就去了魏國。
幾個國家中燕國是最弱小的,被各國列強欺辱著。燕昭王一直非常怨恨齊國,因為齊國趁燕國大亂時攻打了燕國。所以燕昭王就想招賢納士,從而打敗齊國。
歷史中記載,公元前314年,齊國一直就想向外擴張,乘燕國內(nèi)亂時瞄準了燕國,這時候出兵占領(lǐng)燕都。后來在燕昭王即位之時,就開始想將齊國占領(lǐng)之仇給報了,開始廣招攬人才,想開始攻打齊國。做為魏國使者的樂毅出使燕國,燕昭王有意招攬于他,就讓他留在燕國,雖然樂毅是忠于自己國家的,但是魏國愿意讓他留在燕國,他就留下為燕國做事了。樂毅替燕國攻打齊國時,就有個小人向燕昭王進言,打到最后,齊國只有兩座城池是攻不下來的,樂毅就想趁這個時候,依靠自己的軍事威力征服齊國,背叛燕國,自己將大軍養(yǎng)成在南面稱王。
但是燕昭王是個非常清楚樂毅為人的人,他將進言之人殺掉了。樂毅在攻打齊國時,燕昭王就派人封樂毅為王,但是樂毅感到非常的害怕,甚至以死明志。這也說明了樂毅對燕昭王的衷心。后來在樂毅的計謀下,燕國成功的攻打下了齊國七十多個城池,收為己用。但是在還沒有完全打敗齊國的時候燕昭王就去世了,這個時候燕惠王上位,不僅聽信小人讒言,還嫉妒他的才能,就將樂毅逼回了楚國。后來燕惠王還派人寫了一封信斥責他,樂毅不僅沒有生氣,還回了一封十分真誠的書信給燕惠王,結(jié)果就有了樂毅報燕王書這個著名的故事。
關(guān)于樂毅的歷史評價
司馬遷:“始齊之蒯通及主父偃讀樂毅之報燕王書,未嘗不廢書而泣也。樂臣公學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臣公,樂臣公教蓋公。蓋公教于齊高密、膠西,為曹相國師。”
賈誼:“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
曹操:“昔樂毅走趙,趙王欲與之圖燕。樂毅伏而垂泣,對曰:‘臣事昭王,猶事大王;臣若獲戾,放在他國,沒世然后已,不忍謀趙之徒隸,況燕后嗣乎!’胡亥之殺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余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
夏侯玄:“世人多以樂毅不時拔營即墨論之。夫求古賢之意,宜以大者遠者先之,必迂回而難通,然后已焉可也,今樂氏之趣或者其未盡乎,而多劣之。是使前賢失指于將來不亦惜哉,觀樂生遺燕惠王書,其殆庶乎機,合乎道以終始者與,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業(yè)于至公,而以天下為心者也,夫欲極道之量,務以天下為心者,必致其主於盛隆,合其趣於先王,茍君臣同符,斯大業(yè)定矣。于斯時也,樂生之志,千載一遇也,亦將行千載一隆之道,豈其局跡當時,止於兼并而已哉,夫兼并者非樂生之所屑,強燕而廢道,又非樂生之所求也。不屑茍得則心無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則舉齊之事,所以運其機而動四海也,討齊以明燕主之義,此兵不興于為利矣。圍城而害不加於百姓,此仁心著於遐邇矣,舉國不謀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令於天下矣;邁至德以率列國,則幾於湯武之事矣,樂生方恢大綱,以縱二城,牧民明信,以待其弊,使即墨莒人,顧仇其上,愿釋干戈,賴我猶親,善守之智,無所之施,然則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義也,
任窮則從,微子適周之道也,開彌廣之路,以待田單之徒,長容善之風,以申齊士之志。使夫忠者遂節(jié),通者義著,昭之東海,屬之華裔。我澤如春,下應如草,道光宇宙,賢者托心,鄰國傾慕,四海延頸,思戴燕主,仰望風聲,二城必從,則王業(yè)隆矣,雖淹留於兩邑,乃致速於天下,不幸之變,勢所不圖,敗於垂成,時運固然,若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則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齊之士流血于二城之間,侈殺傷之殘,示四國之人,是縱暴易亂,貪以成私,鄰國望之,其猶犲虎。既大墮稱兵之義,而喪濟弱之仁,虧齊十之節(jié),廢廉善之風,掩宏通之廢,棄王德之隆,雖二城幾于可拔,覇王之事逝,其遠矣。然則燕雖兼齊,其與世主何以誅哉。其與鄰敵何以相頃。樂生豈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顧城拔而業(yè)乖,豈不知不速之致變哉,顧業(yè)乖與變同,由是言之,樂生之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
劉曜:“常輕侮吳、鄧,而自比樂毅、蕭、曹。”
孫楚:“樂生誕節(jié),寔立弘度,丹旄電麾,秦韓景附,威震濟西,齊愍失據(jù),惠之不敏,翻然高翥,棲遲一丘,以保皓素。”
司馬貞:“昌國忠讜,人臣所無。連兵五國,濟西為墟。燕王受間,空聞報書。義士慷慨,明君軾閭。間、乘繼將,芳規(guī)不渝。”
陳元靚:“桓桓昌國,乘時厲翼。干戈效用,疆埸底績。西卻秦兵,東下齊壁。完趙保燕,孔武之力。”
黃道周:“予觀古人尚哲簡戇,因事蟬脫,如季札、蘧瑗、晏嬰、樂毅之流,皆值禍難飄然,有以自立。”
王夫之:“有良將而不用,趙黜廉頗而亡,燕疑樂毅而僨。”
關(guān)于樂毅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3.有意義的三國故事
4.歷史小故事3個
5.兒童勵志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