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歷史網>歷史趣聞>歷史古跡>名勝古跡>

鄂倫春族的名勝古跡

時間: 陳響897 分享

  鄂倫春族是中國東北部地區(qū)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是狩獵民族,因此他們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顯示了狩獵民族特點。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鄂倫春族的名勝古跡,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鄂倫春族的名勝古跡介紹

  仙人柱

  黑龍江的鄂倫春族主要居住在呼瑪、遜克、黑河、塔河、嘉蔭等地。以游獵為生的鄂倫春人經常遷徙,每到一處都在有水有柴且附近動物多的地方搭起臨時居住的“仙人柱”(又稱撮羅子),它一般是用幾十根樺木桿子支起一個圓錐形木架,周圍蓋上樺樹皮或獸皮。

  每一“仙人柱”可住六人,里面三面是床,一面是門,當中有一火坑,上吊一口帶耳的小鐵鍋,屋頂開一小孔,以便出煙和空氣流通。20世紀50年代,鄂倫春人定居下來,一般用木頭筑成正方形的房子,上蓋樺樹皮,房子一面為門,三面用木桿搭炕床(類似蒙古族的炕,但不生火),床上鋪樺皮或獸皮,在房內一角設鍋臺做飯。?

  鄂倫春自治旗發(fā)現第四紀冰川遺跡

  經過實地考察,專家認為這是我國發(fā)現的緯度最高、相對高度最高的冰臼群,規(guī)模最大的冰石河,最大的花崗巖基巖洞——嘎仙洞,最長的冰懸槽及最奇特的冰石柱等第四紀冰川遺跡。它的發(fā)現證實了鄂倫春自治旗及大興安嶺地區(qū),在距今2百至3百萬年的第四紀冰川早期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的古冰川運動,結束了半個世紀以來地質學術界關于東北大興安嶺地區(qū)是否經歷第四紀冰川運動問題的爭論。

  鄂倫春自治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東北部,嫩江西岸,面積5988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7.2%,境內有河流200多條及大量涵水、涵冰濕地,也是嫩江的主要水源地。

  鄂倫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4月7日,是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長江以北中華大地建立了北魏王朝——拓跋鮮卑人的發(fā)祥地。祖廟嘎仙洞位于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西9公里處,洞壁刻有公元443年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派大臣祭祖的石刻銘文。

  鄂倫春族概況

  “鄂倫春”這一名稱于清初始見文獻記載?!肚逄鎸嶄洝肪砦迨辉谝环葑鄨笾惺状翁岬?ldquo;俄爾吞”;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上諭中稱之為“俄羅春”。此后才比較統一地以鄂倫春這名稱來稱呼他們。鄂倫春一詞有兩種含義:一為使用馴鹿的人,一為山嶺上的人。根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鄂倫春族人口數為8196。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及黑龍江省呼瑪、愛輝、遜克、嘉蔭等縣。使用鄂倫春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友。沒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語、也有部分鄂倫春族用蒙古文。

  鄂倫春族的祖先也是“室韋”,即森林人。到了元代,稱之為“林中百姓”。明代泛指為“北山野人”,游獵于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西起石勒喀河,東至庫頁島的廣闊地區(qū)。17世紀中葉,沙俄殖民者侵入中國黑龍江流域,迫使鄂倫春人南遷,集中分布于大小興安嶺。然而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后,直至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與北京條約簽訂以前,他們仍至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qū)游獵,并且還參加清政府定期巡邏邊界等活動。

  只是19世紀中葉沙皇俄國侵占了中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區(qū)以后,鄂倫春族人民才喪失被侵占區(qū)域的廣大游獵場所。清廷對于鄂倫春族的統治,迭有變遷。康熙三十年(1691),清廷把鄂倫族分成“摩凌阿”與“雅發(fā)罕”兩部分,歸布特哈總衙門管轄。“摩凌阿鄂倫春”為騎馬鄂倫春之意,編入八旗組織,用以南征北戰(zhàn)。“雅發(fā)罕鄂倫春”意為步行的鄂倫春,指失去馴鹿尚未得到馬匹仍在游獵的鄂倫春族,分設庫瑪爾、畢拉爾、阿力、多布庫爾、托河5路,路下分8佐,每佐設鄂倫春族佐領1人。

  每年清廷派“安達”進山一次,征取貢貂。光緒八年(1882),清廷廢布特哈總管衙門,設立興安城總管衙門,專管5路鄂倫春族。光緒十九年,興安城總管衙門裁撤,將原來5路合并為4路16佐(阿力、多布庫爾兩路合并,其余未動),分屬黑龍江、墨爾根、布特哈、呼倫貝爾4城副都統衙門。

  軍閥統治時期,只是廢除了八旗組織的內容,4路16佐的機構基本上沒有變動。管轄系統上,其中3路劃歸黑龍江省督辦公署管轄,l路劃歸海拉爾蒙古衙門管轄。“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將鄂倫春族名義上分別置于偽黑龍江省和興安北省管轄。

  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期間,鄂倫春族人民奮起反抗,鄂倫春族子弟參加了東北抗日聯軍,英勇參戰(zhàn)。用自己的鮮血保衛(wèi)祖國和本民族的生存。1945年8月獲得解放。1951年10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qū)鄂倫春族自治旗建立。

  鄂倫春族社會經濟

  17世紀中葉,鄂倫春族的社會發(fā)展還停留在被稱為“烏力楞”的父系家族化公社階段。當時氏族組織雖仍然存在,但社會的基本經濟單位已不是氏族,而是“烏力楞”。每一個“烏力楞”包括著同一祖先若干代子孫的一些小家庭。“烏力楞”的家族長稱為“塔坦達”,其內部生產資料是公有的,過著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原始共產制生活。

  17世紀中葉以后,清廷對鄂倫春族的管轄制度更趨嚴密,鄂倫春與滿、漢等族的經濟交流也得到了發(fā)展,鐵質工具、槍支的輸入,以及狩獵產品同農牧手工產品交換的發(fā)展,逐步在鄂倫春族社會內部引起了一系列的變革。除獵場、森林、河流仍屬于公有而外,一些重要的生產資料已由公有演變?yōu)樗接校瑒趧咏M織和分配制度也起了相應的變化。由于原來孕育在“烏力楞”內部的個體家庭的崛起,終于導致了“烏力楞”由血緣組織演變成為地緣組織,氏族制度已經走到了盡頭。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逐漸成為社會經濟的基本單位。到1945年8月解放前,鄂倫春族的社會已進至毗鄰公社階段。

  猜你感興趣

1.中國十大名勝古跡都有哪些

2.世界十大名勝古跡排名

3.名勝古跡的典故

鄂倫春族的名勝古跡

鄂倫春族是中國東北部地區(qū)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是狩獵民族,因此他們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顯示了狩獵民族特點。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鄂倫春族的名勝古跡,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鄂倫春族的名勝古跡介紹 仙人柱 黑龍江的鄂倫春族主要居住在呼瑪、遜克、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基諾族的名勝古跡
    基諾族的名勝古跡

    基諾族是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Z是民族自稱,過去漢語多音譯為攸樂,意為跟在舅舅后邊,加以引伸即為尊崇舅舅的民族。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基諾

  • 裕固族的名勝古跡
    裕固族的名勝古跡

    裕固族是分布于中國甘肅的少數民族,約14378人,為回鶻人的后裔。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裕固族的名勝古跡,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裕固族的名勝古跡介紹

  • 京族名勝古跡有哪些
    京族名勝古跡有哪些

    京族,是中國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個海濱漁業(yè)少數民族。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京族的名勝古跡,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京族有什么

  • 2017中國十大名勝古跡
    2017中國十大名勝古跡

    中國十大名勝古跡是1985年由中國旅游報社發(fā)起并組織全國人民評選出中國10處最佳風景名勝區(qū)。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2017中國十大名勝古跡,希望對你有所

5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