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dú)v史網(wǎng)>歷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識>古代禮儀知識>

中國古代禮俗

時間: 藍(lán)俊22 分享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古代的一些禮俗也淵源流傳。下面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國古代禮俗相關(guān)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中國古代的禮俗

  一、祭祀與齋戒

  祭祀活動主要是祭祖先、祭神祗。

  古代,從天子到庶民都祭祖先。

  天子、諸侯祭祖先在宗廟。宗廟又叫太廟、祖廟。古人認(rèn)為君權(quán)神授,是依靠祖先得來的,所以古代天子、諸侯都建立宗廟以供祭祀并求取庇佑。

  國家有了大事,一定到宗廟祭告,以示對祖先的尊敬。

  宗廟是國家的象征。其數(shù)量和建立有嚴(yán)格規(guī)定,天子七廟(供奉七代祖先),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

  很多重大的國事活動要在宗廟進(jìn)行。

  古代皇帝即位時,在宗廟內(nèi)拜祖先、會群臣、受印璽、稱之為“廟見”,廟見表明正式掌握了國家政權(quán)。

  如果宗廟被毀,則表明國家滅亡。

  宗廟里的祖先牌位上不直書其名,而另起一個稱號以示尊敬,通常使用“祖”、“宗”二字,如漢高祖、唐太宗、清太宗等。

  祭拜祖先祭品名目繁多,可以是肉食,可以是金玉珠帛,《曹劌論戰(zhàn)》說:“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其中的犧牲玉帛就是祭品。

  為祭祀而宰殺的牲畜叫“犧牲”,后來引申為為了正義的目的而舍棄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

  祭品牛、羊、豬三牲齊備叫“太牢”或“大牢”,只有羊和豬叫“少牢”。

  庶民祭祀祖先主要在家廟,清明節(jié)掃墓,中元節(jié)上墳時也要祭祀。

  祭祀天地的儀式叫“封禪”。祭天叫封,祭地叫禪,儀式一般由帝王親自在東岳泰山舉行。

  秦始皇、漢武帝、唐高宗都舉行過封禪大典。

  后世又在京城設(shè)天壇、地壇祭祀天地以代替封禪活動。

  祭社稷也是很重要的祭禮。

  在諸侯中,最重要的是天神和地神。

  天神稱上帝、天帝,地神稱社神、后土,成語“黃天后土”即指天地之神。

  管五谷的神叫“稷”。

  祭社稷就是祭地神和谷神。

  天子祭社稷目的是為天下“求福”。

  我國古代專有祭社稷的節(jié)日叫“社日”。社日分春社和秋社。社日一般在春分秋分前后。

  我國上古時代是多神崇拜。神有日神、云神、水神、河神、山神等。

  山神廟、河神廟等都是專供祭祀用的。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節(jié),祭的是灶神(俗稱灶王爺)。

  祭祀路神叫“祖”,又稱“祖道”、“祖行”,是親朋好友為行人祭祀路神,禱告路神保佑行人路途平安;也可行人自行禱祝。

  一般是在郊外道上設(shè)帳,備酒食,祭者行禮后奉酒禱祝,然后灑酒于地。

  《荊軻刺秦王》中的“既祖”,即已經(jīng)過了祭路神之禮。

  “祖餞”是古代舉行筵飲送別、祭祀路神的儀式。

  “餞”是親朋好友在郊外叉道口設(shè)亭帳,用酒食饗飲行人,祝行人路途平安。

  柳永《雨霖鈴》中的“都門帳飲無緒 ”,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

  最有名的餞行詩是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餞行”與“祖祭”都是在道上舉行的儀式,后來便合而為一了。

  祭祀時灑酒于地叫“酹”,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尊還酹江月。”

  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禮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葷,表示誠心致敬,稱為“齋戒”,又簡稱“齋”。

  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 。

  “葷”在現(xiàn)代意義主要指魚肉類食品。古代則不然,齋戒中的不吃葷,并非吃素食、忌肉食。相反,還要變著花樣吃肉。

  古代的“葷”,指蔥蒜韭姜等有刺激氣味的菜,不吃它們,目的在于防止在祭祀或會客時口里發(fā)出難聞的氣味,造成對神靈、祖先或賓客的不尊敬。

  二、婚姻

  結(jié)婚,今義是男女正式結(jié)合為夫妻。古文中,則常常是結(jié)成親家的意思。

  男女結(jié)為夫妻又叫結(jié)發(fā),女子出嫁叫“于歸”,又叫歸。

  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看望父母叫“歸寧”。

  女子改嫁叫“再嫁”。

  古代結(jié)婚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媒妁”就是婚姻介紹人,又稱“月老”、“冰人” 等。

  還講究六合相應(yīng),選好日子。

  六合相應(yīng)是年月日干支都相合。

  古代婚姻有“六禮”之說。

  六禮包括納采(商議婚配)、問名(詢問女方姓名)、納吉(訂婚)、納征(送聘禮)、請期(通告結(jié)婚佳期)、親迎(迎娶)。

  六禮包括了議婚到完婚的整個過程。

  婚禮過程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儀式:拜堂、合巹。

  拜堂有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三是夫妻對拜。

  拜過堂,就算正式結(jié)婚了。

  合巹是指新夫婦在洞房內(nèi)共飲合歡酒。

  巹是一種苦葫蘆被破為兩半而成的瓢,盛酒于內(nèi),新郎新娘各飲一巹,表示要同甘共苦、和睦相愛。

  在古文中常見的“結(jié)成秦晉之好”就是結(jié)成婚姻。

  古書上常見的“琴瑟之好”是說夫妻相親相愛、感情和諧。

  古代有七出的規(guī)定,即男家可依據(jù)這七條把妻子趕出家門,即休掉。

  七出的條件是;不孝順父母、無子、淫、嫉妒、惡疾、多言、盜竊。

  女子出嫁后娘家不往回接是不能回娘家的,一旦不經(jīng)迎接而自己回去就說明出了事,所以劉蘭芝的母親說:“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

  古代實(shí)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妾與妻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妻生子為嫡出,妾生子為庶出,嫡出庶出在家庭地位、財產(chǎn)、權(quán)利的繼承方面是不平等的。

  三、喪葬

  葬禮分為五個階段:復(fù)、殮、殯、葬、服。

  人死后,活人登上屋頂,面向北方呼喚死者,為死者招魂,這叫“復(fù)”。

  為死者穿裹衣衾并把尸體放入棺材叫“殮”。

  盛著尸體的棺材叫“柩”,棺材的套棺叫“槨”。

  停棺待葬叫“殯”。

  棺槨埋入地下叫“葬”。

  埋葬時用殉葬品,上古有人殉,即用活人為陪葬品,后來用“俑”——象人形的偶像。

  隨葬物品稱為明器(冥器)。

  為死人守孝服喪叫“服”。

  服喪期間在墓旁搭小屋居住,看守墳?zāi)菇?ldquo;廬墓”或“廬冢”。

  古代喪禮中親屬們根據(jù)與死者關(guān)系的遠(yuǎn)近要穿一定的喪服,有斬衰(服期三年)、齊衰(服期一年)、大功(服期九個月)、小功(服期五個月)、緦麻(服期三個月)五等。

  古代出殯時還有唱挽歌的習(xí)俗。

  四、賓禮

  賓禮指諸侯朝見天子以及各諸侯國互相交往時的禮節(jié)。

  “朝”是諸侯按規(guī)定的時間拜見天子。

  “聘”是國與國之間遣使訪問。

  使臣奉命出使,持有特殊信物一節(jié),所以使臣又叫使節(jié)。

  “盟”是數(shù)國為了某種共同利益或目的,為求共同行動而于神前立誓締約。

  成為盟主,就可以號令諸侯,因此,會盟成為爭奪霸主地位的途徑。

  訂盟締約時要舉行“ 歃血”儀式,歃血就是在嘴唇上涂牲畜的血,表示誠意。

  古文中常提到的“九賓之禮”是外交上最隆重的禮節(jié),由九個迎賓贊禮的官員延引上殿。

  五、冠禮和笄禮

  古代男子二十歲結(jié)發(fā)戴冠,表示成人,叫“冠禮”。

  二十歲也叫“弱冠”,如《祭妹文》:“予弱冠粵行。”

  女子十五歲始梳發(fā)成髻,加笄(簪子),表示成年。

  成年便可結(jié)婚。

  六、跪拜禮及其它

  古人很講究禮貌,要求冠正衣潔,舉止溫文爾雅。

  不戴冠或戴冠不正屬于不講禮貌。

  當(dāng)眾免冠則是用來表示請罪、謝罪的動作。

  交往拜謁時要行禮。

  “拜”的意思是對人行禮。

  由于身份、親系、場合不同,行禮的動作、輕重都不一樣,但統(tǒng)稱為“拜”。

  跪下,兩手相拱至地、頭伏在手上叫“拜手”。

  跪拜并伏在地上叫“拜伏”。

  恭敬地跪下行禮叫“拜倒”。

  跪下并以兩手扶地叩頭叫“跪拜”。

  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禮,跪下,拱手至地,頭碰地,多時停留后再起身。

  “頓首”是跪下叩頭,但時間短暫,頭觸地即可。

  作揖是最輕的禮,也就是拱手禮,行禮時,立正,身略俯折,雙手合抱高舉,自上而下,引至胸前為止。

  拜見時往往有見面禮物,如劉邦赴鴻門宴時持白壁一雙獻(xiàn)于項(xiàng)王,玉斗一雙獻(xiàn)于范增。

  見面時的禮物叫“贄”。

  官員互相拜訪時要“投刺”,“刺”就是名片。

  就座時,尊者先坐,居于上位, 卑者后坐,居于下位。

  古代的“坐”的方式: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后跟上。

  宴飲之時,要求盡量靠前坐‘以免食物玷污座席。

  非宴飲之時,要求盡量靠后坐,以便與別人拉開距離,表示謙恭。

  坐的時候要保持謙恭之態(tài),往往挺直腰身,端坐,謂之“正襟危坐”。

  如果把坐姿改為兩膝著地,腰股伸直,則為“跪”,這種坐姿往往表示謝罪或?qū)﹂L者的尊敬。

  “長跪”又叫“跽”,與“跪”意思接近,區(qū)別在于長跪比跪時直腰挺身的動作更為明顯。

  “箕踞”又稱“箕坐”,是指臀部著地,兩腿前伸叉開成畚狀。

  這是一種輕慢無禮、帶有侮辱性的動作。

  古人的坐具有筵、席、床、榻等。

  筵一般用蒲葦?shù)却至暇幊桑^為長大。

  席一般用竹篾等細(xì)料編成,四邊用帛圍綴,做工較為精致。

  筵和席常合在一起用,筵先鋪放 于地,席則放在筵上面。

  最初,設(shè)筵席只是為了坐,只是古人一種就餐方式,到了隋唐,椅凳出現(xiàn)了,人們進(jìn)食時不再席地而坐,而是坐在椅凳上伏桌而食。于是“ 筵席”意義改變,不再指坐墊,而是指宴飲的酒席了。

  床和榻都是高出地面的坐具,有足、可坐可臥。

  七、位次

  中國古代的官位以右為尊。

  朝堂上的位置以東為尊,以西為卑。

  封建社會重文輕武,文臣列于東,武臣列排在西。

  古代的屋舍方位以北為尊,北房為正房,東次之,西再次之。

  如皇帝住北房(正宮),皇后和太子住東宮,妃子住西宮。

  堂上座位以南向上座為尊,西向(面向西)次之,東向再次,北向最次。

  室內(nèi)座位以東向?yàn)樽穑舷驗(yàn)榇沃?,北向更次,西向最次?/p>

  古代的車位一般以左為尊,御者在中,陪乘在右。

  兵車是御者居中,左邊甲士持弓,右邊戈士持戈矛。

  帥車以中為尊,主帥居中,御者在左,武士(護(hù)兵)在右。

  中國古代禮儀禮俗文化

  古代人們相互見面時,有許多不相同的的禮節(jié)。

  揖:拱手行禮,是為揖。這是古代賓主相見的最常見的禮節(jié)。揖讓之禮分為三種:

  一專用于沒有婚姻關(guān)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二專用于有婚姻關(guān)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于前;三專用于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

  長揖: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種相見禮,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種禮節(jié)。古之拜,只是拱手彎腰而已,兩手在胸前合抱,頭向前俯,額觸雙手,如同揖。后來亦指將屈膝頓首、兩手著地或叩頭及地稱為“拜”。

  拜手: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行禮時,跪下,兩手拱合到地,頭靠在手上?!吨芏Y》中作“空首”;也作“拜首”。

  再拜:拜兩次為再拜,表示禮節(jié)之隆重。過去書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頓首:跪而頭叩地為頓首。“頓”是稍停的意思。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也常用于書信的開頭或末尾。

  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跪而頭觸地作較長時間停留為稽首。“稽 ”是停留拖延的意思。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頭也緩緩至于地,手在膝前,頭在手后。頭在地必須停留一段時間?;资亲钪氐亩Y節(jié),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

  冠禮 古代表示男子已屆成年的一種禮節(jié)儀式。《禮記》上說男子二十歲加冠。“冠”即“加冠”,屆時將筮日筮賓,行冠禮,以示隆重。

  笄禮 古代貴族女子表示已屆成年的一種禮節(jié)儀式。貴族女子15歲行笄禮,結(jié)發(fā)加笄(笄為發(fā)髻上插的簪子),取字,并可許嫁。古書說的“及笄”、“笄年”、“字人”皆指女子以成年許嫁。將近成年者則稱“未字”、“待字”等。

  筮日 古人舉行禮儀選擇吉日的占卜方式。用蓍草占卦為筮,用龜殼占卦為卜。

  筮賓 古人舉行禮儀選擇合適主事人的一種占卜方式。

  聘禮 先秦列國諸侯相互聘問所遵循的禮儀。其主要儀節(jié)是郊勞(主國要員都郊迎來使)、聘享(在宗廟內(nèi)的迎祭儀式)、私覿、饗賓(宴請來使)、館賓、贈賄(使者臨行,主國贈禮品)。后雖變化各異,但亦基本沿用,多用于外交。

  六禮 古代婚姻禮儀,即六道手續(xù),稱為“六禮”。據(jù)《儀禮.士昏禮》載,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男家以聘禮送給女家)、請期(男家備禮告女家以商定期)、親迎。

  九賓 亦稱“九賓之禮”,為古代賓禮中最隆重的禮儀,主國有九個迎賓贊禮的官員延迎上殿?!读H藺相如列傳》:“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

  三拜 古代拜制沿革復(fù)雜。一般地說,長跪、彎腰、垂首至地為“拜”。拜時頭低垂觸地,并略作停留,稱為“稽首”,或稱“叩首”,俗稱“磕頭”。古時常禮為兩拜稽首,稱為“再拜”。有時以示尊重或誠意,則變常禮為三拜稽首,稱為“三拜”。

  喪禮 古稱“兇禮”,安葬死者前后的殮殯奠饌和拜踴哭泣的禮節(jié)。

  酹 古代祭奠或設(shè)誓的一種儀式。作法是把酒灑在地上。

中國古代禮俗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古代的一些禮俗也淵源流傳。下面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國古代禮俗相關(guān)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中國古代的禮俗 一、祭祀與齋戒 祭祀活動主要是祭祖先、祭神祗。 古代,從天子到庶民都祭祖先。 天子、諸侯祭祖先在宗廟。宗廟
推薦度:
點(diǎn)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中國古代禮儀道德
    中國古代禮儀道德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文明古國的稱譽(yù)。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傳統(tǒng)倫理道德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從一定意義上說,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下面由學(xué)習(xí)

  • 中國古代禮節(jié)有哪些
    中國古代禮節(jié)有哪些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yù),中國古代的種種禮節(jié),就是其具體表現(xiàn)。下面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國古代禮節(jié)有哪些相關(guān)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

  • 關(guān)于古代禮的歷史故事
    關(guān)于古代禮的歷史故事

    禮儀是根據(jù)人際交往中必須要學(xué)習(xí)的一項(xiàng)文明技能,中國被成為禮儀之邦,對于一些文化禮節(jié)有中比較嚴(yán)苛的指標(biāo)和準(zhǔn)則。下面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

  • 古代禮儀有哪些內(nèi)容
    古代禮儀有哪些內(nèi)容

    古老的中華民族源遠(yuǎn)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下面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古代禮儀有哪些

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