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考試網 > 學歷類考試 > 高考頻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語文 >

高考語文全國卷題型分析2017(2)

時間: 劉惠0 分享

  六、選做題(任選二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19、閱讀以下兩則微小說,回答問題。

  一、媽媽說,爸爸明天就會回來過年,我很高興,于是陪媽媽在田里翻了地,因為爸爸說過,媽媽很辛苦,要多幫幫她。中午,媽媽接到雞毛信之后哭了。直到晚上,爸爸還沒回來,我問媽媽,媽媽說:“爸爸去釣魚,不回來了?!卑职衷趺床粠胰ツ?——蚱蜢老師看完小蚯蚓的作文,忍不住哭了。

  二、老奶奶獨自住在一所老屋里,很寂寞。燕子說:“我來陪您住?!毖嘧釉诜块芟陆o老奶奶唱歌。小貓說:“我來陪您住?!必堅诖材_給老奶奶焐腳。狗說:“我來陪您住?!惫吩陂T口給老奶奶看門。老屋要拆遷了,老奶奶的兒子趕回來說:“我來陪您住?!崩夏棠陶f:“我家的動物夠多了,不想再多一只了?!?/p>

  (1)第一則小說有三個淚點,請簡要分析說明(3分)

  (2)第二則小說反映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請簡要分析(3分)

  20.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完成題目。

  第一則:

  鄒與魯哄,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孟子對曰:“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p>

  第二則:

  《禮記·大學》:“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p>

  《諫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p>

  《論世界帝國》:“雖然從施政方面說,公民的代表和國王都是人民的統(tǒng)治者,但從最終的這方面來說,他們卻是人民的公仆?!?/p>

  (1)第一則材料中穆公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孟子的主張是什么?(2分)

  (2)第二則材料三句話中所提出的三種官民關系的概述,請任選一種進行評價(4分)

  21.以下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其博客上發(fā)表的一則聲明,請選擇一個角度,聯系實際寫一則短評。

  近期,在互聯網上出現“莫言杯”征文組委會(“墨言”杯征文組委會)的機構對外開展征文比賽活動,并向參賽者收取參賽費用,嚴重侵害本人名譽權。對此,本人發(fā)表聲明如下:

  1、本人從未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開展以本人名字命名的任何征文比賽活動,個別機構或個人冒用本人名義對外開展此類活動,既是對本人名譽權的侵害,也是對廣大公眾的欺騙。

  2、希望個別機構或個人立即停止此類活動。否則,本人將授權律師采取包括訴訟在內的一切手段追究個別機構或個人法律責任。

  特此聲明。

  莫言

  2013/2/24

  七、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1992年柏林墻倒塌兩年后,守墻衛(wèi)兵因格•亨里奇受到了法庭的審判。原因是在柏林墻倒塌前,他射擊了一名意欲墻而過的年輕人克里斯•格夫洛伊。

  ……因格•亨里奇的律師辯護稱:“這名衛(wèi)兵僅僅為了執(zhí)行命令,別無選擇,罪不在己。”然而法官西奧多•賽德爾并不這么認為:“作為警察,不執(zhí)行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準卻是無罪的。作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那時你有把槍口抬高一厘米的權利,這是你應該主動承擔的良心義務。這個世界,在法律之外還有良知。當法律和良知沖突之時,良知是最高的行為準則,而法律卻不是。尊重生命,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弊罱K,因•亨里奇因蓄意射殺格夫洛伊被判三年半徒刑,且不予假釋。

  請根據上面的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高考語文全國卷參考答案

  一、語言文字運用(12分,每小題3分)

  1.D [解析] A.“廖廓”應為“寥廓”、 “溟王星”應當為“冥王星”; B. “簫索”應為“蕭索”。C. 岑(cén)、腥紅應為“猩紅”

  2. D.在中央電視臺的“等你來”欄目現場,他終于和自己曾經一起上山下鄉(xiāng),闊別四十年的老朋友見面了。答案:D. “和自己”之前缺介詞“與”。

  3.答案:C 根據高中教材蘇軾的《定風波》所對應詞牌相關知識,可以從字數上排除A,從音韻上排除B,而D與“深夜”的時間不合。

  詞意:江水深沉,船帆的影子在江面上劃過。水中的魚從早到晚在寒冷的江波中游動,渡口那邊飛起了成雙成對的白鳥。云煙四處繚繞,漁人唱著漁歌在蘆葦叢的深處隱去。用短槳劃著小船回到長著蘭草的水邊,人就這樣離去了。小路上的竹林被風吹得不斷作響,路上長滿了青色的莎草。到了深夜,風停了,雨也停了。月亮照在寒冷的天上,露珠一顆顆滾入荷葉里面。

  4.答案:“有幸”改為“應邀”。

  二、文言文閱讀(21分,共中,選擇題12分,每小題3分;翻譯題9分)

  5、答案:B 勸:鼓勵

  6、答案:C 第一個用發(fā)語詞,中間有文意的轉折,最后表因果,解題時注意句間關系的確認。

  7、答案:C 減輕貧民賦稅不是“貴粟”的方式而重家抑商不是作者提出的策略

  8、答案:選B,文章說“欲民務農,在于貴粟”,事實上,當時漢已經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只是依然無法改變當時民窮商富的現象。

  9、翻譯文中劃線句子。(10分)

  ⑴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饑寒至。(3分)

  幾石重的糧食,一般人拿不動它,也不為奸邪的人所貪圖;可是這些東西一天得不到就要挨餓受凍。

  ⑵又私自送往迎來,吊死問疾,養(yǎng)孤長幼在其中。(3分)

  在私人方面,又要交際往來,吊唁死者,看望病人,撫養(yǎng)孤老,養(yǎng)育幼兒,一切費用都要從農業(yè)收入中開支。

  (3)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3分)

  神農氏曾教導說:“有七八丈高的石砌城墻,有百步之寬貯滿沸水的護城河,上百萬全副武裝的兵士,然而沒有糧食,那是守不住的?!?/p>

  譯文:

  百姓,在于君主用什么辦法來管理他們,他們追逐利益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不管東南西北。珠玉金銀這些東西,餓了不能當飯吃,冷了不能當衣穿;然而人們還是看重它,這是因為君主需要它的緣故。珠玉金銀這些物品,輕便小巧,容易收藏,拿在手里,可以周游全國而無饑寒的威脅。這就會使臣子輕易地背棄他的君主,而百姓也隨便地離開家鄉(xiāng),盜賊受到了鼓勵,犯法逃亡的人有了便于攜帶的財物。粟米和布帛的原料生在地里,在一定的季節(jié)里成長,收獲也需要人力,并非短時間內可以成事。幾石重的糧食,一般人拿不動它,也不為奸邪的人所貪圖;可是這些東西一天得不到就要挨餓受凍。因此,賢明的君主重視五谷而輕視金玉。

  現在農夫中的五口之家,家里可以參加勞作的不少于二人,能夠耕種的土地不超過百畝,百畝的收成,不超過百石。他們春天耕地,夏天耘田,秋天收獲,冬天儲藏,還得砍木柴,修理官府的房舍,服勞役;春天不能避風塵,夏天不能避署熱,秋天不能避陰雨,冬天不能避寒凍,一年四季,沒有一天休息;在私人方面,又要交際往來,吊唁死者,看望病人,撫養(yǎng)孤老,養(yǎng)育幼兒,一切費用都要從農業(yè)收入中開支。農民如此辛苦,還要遭受水旱災害,官府又要急征暴斂,隨時攤派,早晨發(fā)命令,晚上就要交納。交賦稅的時候,有糧食的人,半價賤賣后完稅;沒有糧食的人,只好以加倍的利息借債納稅;于是就出現了賣田地房屋、賣妻子兒女來還債的事情。而那些商人們,大的囤積貨物,獲取加倍的利息;小的開設店鋪,販賣貨物,用特殊手段獲取利益。他們每日都去集市游逛,趁政府急需貨物的機會,所賣物品的價格就成倍抬高。所以商人家中男的不必耕地耘田,女的不用養(yǎng)蠶織布,穿的必定是華美的衣服,吃的必定是上等米和肉;沒有農夫的勞苦,卻占有非常豐厚的利潤。依仗自己富厚的錢財,與王侯接交,勢力超過官吏,憑借資產相互傾軋;他們遨游各地,車乘絡繹不絕,乘著堅固的車,趕著壯實的馬,腳穿絲鞋,身披綢衣。這就是商人兼并農民土地,農民流亡在外的原因。當今雖然法律輕視商人,而商人實際上已經富貴了;法律尊重農民,而農民事實上卻已貧賤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輕賤的;一般官吏所鄙視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上下相反,好惡顛倒,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使國家富裕,法令實施,那是不可能的。

  當今的迫切任務,沒有比使人民務農更為重要的了。而要想使百姓從事農業(yè),關鍵在于抬高糧價;抬高糧價的辦法,在于讓百姓拿糧食來求賞或免罰。現在應該號召天下百姓交糧給政府,納糧的可以封爵,或贖罪;這樣,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農民就可以得到錢財,糧食就不會囤積而得到流通。那些能交納糧食得到爵位的,都是富有產業(yè)的人。從富有的人那里得到貨物來供政府用,那么貧苦百姓所擔負的賦稅就可以減輕,這就叫做拿富有的去補不足的,法令一頒布百姓就能夠得益。依順百姓心愿,有三個好處:一是君主需要的東西充足,二是百姓的賦稅減少,三是鼓勵從事農業(yè)生產。按現行法令,民間能輸送一匹戰(zhàn)馬的,就可以免去三個人的兵役。戰(zhàn)馬是國家戰(zhàn)備所用,所以可以使人免除兵役。神農氏曾教導說:“有七八丈高的石砌城墻,有百步之寬貯滿沸水的護城河,上百萬全副武裝的兵士,然而沒有糧食,那是守不住的?!边@樣看來,糧食是君王最需要的資財,是國家最根本的政務?,F在讓百姓交糧買爵,封到五大夫以上,才免除一個人的兵役,這與一匹戰(zhàn)馬的功用相比差得太遠了。賜封爵位,是皇上專有的權力,只要一開口,就可以無窮無盡地封給別人;糧食,是百姓種出來的,生長在土地中而不會缺乏。能夠封爵與贖罪,是人們十分向往的。假如叫天下百姓都獻納糧食,用于邊塞,以此換取爵位或贖罪,那么不用三年,邊地糧食必定會多起來。

  三、古代詩歌鑒賞和古詩文默寫(13分)

  10.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題目。(8分)

  (1)兩首詩在構思上有何相同之處,試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兩首詩的作者都不直抒自己內心的情感,而是從對方著筆,展開聯想和想像,借對方來寫自己,表面上看是寫對方,而實際是寫自己,采用的是“主客移位的對寫法”(手法2分,答聯想或想像或即事抒情都可以)。高詩不說自己思念妻兒,卻通過想像妻子燈下縫衣,二女相伴思念身在遠方的自己的場景來表達自己對家人的無限思念之情。而白詩不說自己苦思成夢,反以元稹為念,問他何事憶我,使我昨夜夢君,更深切對表達對友人的掛念之情。(內容分析2分)

  (2)兩首詩在抒情內容和情感基調上有什么相異之處,請結合詩句分析說明。(4分)

  答案:高詩通過寫女兒看母親深夜給父親縫寄衣裳的生活小場景來表達對妻兒的無比思念,盡管有別離無奈之傷,但更多充滿了溫馨之情,全詩的情感基調是欣慰而溫暖的(2分)。而白詩是通過寫夢見久無音信的老友來表達對朋友的思念之情,更多表達的是人生聚合無常,山水相隔的人世感傷,全詩的情感基調是惆悵和感傷的(2分)

  11.古詩文默寫。(5分。每空1分,錯1字該句不得分)略

  四、現代文(論述類、實用類)閱讀(10分)

  12. 答案:D A錯將湖湘學派和湖湘文化混同 B、更多地表述不妥 C關鍵在于其“兼容并蓄”的特點

  13. 答案:B A中原文化南移后,湖南是儒家正統(tǒng)區(qū)C都對湖湘文化造成積極影響不對,比如固執(zhí)守舊這點 D最先進力量過于夸大

  14、答案:(1)楚文化或荊楚文化 (2)中原文化 (3)歷史淵源 (4)儒學正統(tǒng)文化

  解析:本題可以根據文章第二、三段內容分析理解。

  五、現代文(文學類)閱讀(22分)

  15.理解文中劃線的句子,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

  “節(jié)令節(jié)令,節(jié)氣就是令啊!”“人生也是有氣節(jié)的啊!”“每一顆西紅柿里都預設了一個機關,堅定不移地服從節(jié)氣的指揮”這三句話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意作簡要說明(6分)。

  答案:“節(jié)令節(jié)令,節(jié)氣就是令啊”這句話是文章中第一次點題,借用老菜農的話引出下面作者引發(fā)的對人生的思考。“人生也是有氣節(jié)的啊!”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由西紅杮的生長觸發(fā)到人的生長過程的思考,內容上更進一層?!懊恳活w西紅柿里都預設了一個機關,堅定不移地服從節(jié)氣的指揮”是文章的收束句,作者巧妙將西紅杮和人的生命成長過程融合一起,總結全文,使文章的結構更為緊湊。

  16.簡要分析這篇散文在表達方式及選材構思上的特點,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6分)

  答案:(1)表達方式上敘議結合,前半部分敘述買菜及討教菜農一事,后半部分由蔬菜的生長轉向對人生成長的論述,層次分明,由淺入深。

  (2)本文在選材構思上由事及理,以小見大,借節(jié)令來談人生,從生活小事自然過度到人生哲理,自然貼切,易為人接受。

  17.綜觀全文,簡析文章題目“命令”的內涵。(4分)

  答案:(1)大自然決定了萬物的生長和消亡的季節(jié)規(guī)律,人們在收獲和享用大自然饋贈的時候也要遵守自然的基本法則,否則縱算費盡心機也是瞎忙活。

  (2)每個人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也要遵從自然法則,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事,心靈的成長應當和年齡的成長同步。

  【解析】簡析 “命令”的內涵。要分析詞語的語境義和主旨義,二義合一。

  試題分析:這個詞語前后沒有現成的句子可供作答,這就要求我們梳理整個文章。首先把與這這個詞語內容有關的句子或詞語劃出來,再作適當的歸納,分點作答。

  18.概括全文主旨,并聯系現實談談你的看法。(6分)

  【答案】①文章通過買菜聽菜農講蔬菜的節(jié)令一事,很自然地聯想到蔬菜的生長和人生的成長之間的巧妙聯系,表明了每個人的成長都是有過程的,要學會遵從大自然的法則,表達了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思想感情。②可以從人的身心成長、教育、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等角度來聯系現實談自己的看法。

  【解析】本題兩問兩答。先答主旨,按照通用公式“通過什么表現什么”來答,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時可以從當今相似的社會現象來談。

  試題分析:題目有兩個要點,一個是抓題,一個是發(fā)題。前者要結合文章內容來作答;后者要結合文意作適當的發(fā)揮。

  六、選做題(任選二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19、第一則小說有三個淚點,請分析說明(3分)

  答案:一是小蚯蚓(孩子)的天真懂事讓人落淚,二是蚯蚓父親不幸遭遇和蚯蚓母親的善良與無奈讓人落淚,三是蚱蜢老師的同病相憐讓人落淚(蚱蜢也是釣餌和一種)

  第二則小說反映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請簡要分析(3分)

  答案:小說反映的是空巢老人的現狀問題,兒子長年不回家照顧母親,當房子折遷有了拆遷款時,才提出陪母親,兒子給母親的關愛和溫情甚至比不上忠實的貓和狗,這樣冷冰冰的社會現實令人深思。

  20、第一則材料中穆公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孟子的主張是什么?(2分)

  答案:穆公之問:官員被殺,百姓卻見死不救(2分) 孟子主張:行仁政(1分)

  第二則材料三句話中所提出的三種官民關系的概述,請任選一種進行評價(4分)

  答案:“父子說” 優(yōu)點:人世間最親密的關系當屬父母和子女了,最疼愛和關懷子女的當然也是父母。一個人當官對老百姓的態(tài)度,能像父母對子女的態(tài)度一樣,那真是很不容易的。缺點:打上鮮明的封建等級關系的烙印?!爸鬯f”優(yōu)點:對百姓力量充滿敬畏,進而能小心處理官民關系。不足:舟行水上,非強調百姓的主體作用,有明顯的局限性?!捌椭髡f”優(yōu)點:強調官員的服務意識,官員和百性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權責分明。(以上言之成理即可)

  譯文:鄒國與魯國交戰(zhàn)。鄒穆公問孟子:“我的官員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沒有一個肯為長官效死的。殺了他們吧,無法殺盡;不殺吧,又恨他們看著自己的長官死難而不去救,拿他們怎么辦才好呢?”孟子回答道:“饑荒年頭,您的百姓,年邁體弱的輾轉餓死在荒山溝里,壯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糧倉里糧食滿滿的,庫房里財物足足的,官吏不把真實情況報告,這就是對上怠慢國君,對下殘害百姓啊。曾子說過:‘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會反加到你身上。’百姓從今以后可以反過來這樣對待他們的長官了。您不要怪罪他們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會親近他們的長官,愿為長官犧牲。”

  21、答案:角度一(個別機構或個人):打著名人幌子行騙牟利的行為(將莫言這類國際國類有影響的文化名人列為評委或編委等手段),既是對大眾利益的侵害,也是對名人名譽權的侵害,當前各類所謂的“有獎征文”數不勝數,為博取更多的人參與,同時通過收取高額的參賽費和參評費來詐取錢財,對于此類違法行為應該進行監(jiān)督和加強處罰力度。

  角度二(莫言):中國是一個崇尚名人的社會。名人的公眾形象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他們的一言一行,公眾視為一種導向、一種引領、一種示范、一種標本。名人的知名度越高、影響力越大,越要有責任感。莫言對于假借自己之名而行欺騙之實的做法提出警告與聲明,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希望更多的名人面對此類現象也像莫言拿出實際行動,莫言也當“有言”!


猜你喜歡:

1.2017北京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百度文庫

2.高考語文試卷模板

3.高考語文基礎知識試題匯編

4.2017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5.2017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2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