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學反思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學反思
力的合成是高一物理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怎樣學好呢?下面學習啦小編收集了一些關于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學反思,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學反思篇一
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當然也是鍛煉自己的膽量,本學期開學初,我向物理教研組主動請纓要求擔任本學期物理公開教學。2012年10月22日(星期三)上午第二節(jié)課在教學樓西頭多媒體教室舉行了高一物理《力的合成》公開教學。參加聽課的教師有物理組教師,也有其他學科的教師,還有兄弟學校的教師。課前還邀請了學校攝像師全程攝像。
本節(jié)課在力學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學習力學進行受力分析的基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這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加強,便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高中的物理課,我認為最應該注意的就是整節(jié)課的邏輯性。要將教材上的知識點串聯(lián)成一個關聯(lián)的整體,而不應該把它教成教材知識點的羅列。這種講課的方式不適應高中的教學,激發(fā)不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的學習會變的枯燥乏味。所以,在力的合成這節(jié)課里面,我抓住等效替代的思想,先從兩個和尚抬水喝的故事引出,如果三個和尚都愿出力是不是就一定有水喝呢?這時,我出示了一種互成120度角的特殊扁擔,中間掛上水桶,三個人同時用同樣大小的力邁步,但是寸步難行,這是何故?再請語文科代表講曹沖稱象的故事,讓學生脫口而出石塊和大象的等效,繼而引出合力與分力的概念;有了合力與分力的概念,為了解決問題的方便,必然要學會如何在保證等效的情況下求幾個力的合力,自然又引出了力的合成的概念。在力的合成里,我先與同學生共同復習了同一條直線上力的合成。這是初中的知識,盡管很簡單,但在此時作為問題可以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接著一句“是不是所有物體所受的力都在同一條直線上呢?”引出了教學的重點: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在課程準備時我遇到兩個難題。
一是我采用的試驗探究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試驗自己的出結(jié)論,但是如果全部放開讓學生自己看著試驗儀器全部自己想怎么做,害怕很多學生不知如何下手,對教學時間的把握和整體的設計是非常不利的,這種情況就是放的開,收不回來。在這個我認為的難點上,我決定采取誘導的方法,通過詢問試驗儀器的用途,來進行啟發(fā),如我問彈簧測力計是干什么用的呢?學生必然要回答測力的大小。再詢問橡皮筋有什么作用呢?爭取讓學生自己想到形變相同,是等效的情況,再放開讓學生自己做實驗。通過實際上課,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效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做一次實驗得到的結(jié)論并不能說明問題,在物理學的科學探究中要做大量的試驗,如果結(jié)論在不同條件下還具有可重復性,這是才能說明自己的猜想或是結(jié)論的正確性,課前準備是我認為一節(jié)課如果要給學生一個整體的知識,就沒有完整的時間去進行哪怕是第二次試驗探究。在這個問題上,可以選用不同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讓大家自己體會到這種可重復性。這樣就完美的解決了時間與物理探究思想的沖突。
講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就立刻遇到一個新的問題,共點力這個知識點如何才能加入到整節(jié)課的這個邏輯思維里去,而不是把這個知識點簡單的羅列、從而直接告訴學生,這是使用的條件。這又是我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在講課一開始就把共點力的知識點講了再講力的合成,還是講完力的合成,再講其合成的條件?最后我選擇了后者,為了把這個知識點加入到我整節(jié)課的邏輯關系里,我想到了從實際問題入手。剛學完力的合成平行四邊形定則,我就給學生兩道練習題,一道是常規(guī)的共點力合成,另外一道是兩個平行反向大小相等的力的合成,對于這道練習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覺得不能構成平行四邊形覺得不能合成,這時候我就順著解決這個問題,自然引出共點力的概念;另外一中是學生把這兩個力平移到一點,變成同一條直線上力的合成,這種情況下,我就會舉出放在平面上的木棍垂直方向兩端受力的情形,讓學生自己用筆做個小實驗,指出這兩種情況是不等效的,不符合合力與分力的關系。當然,第二種情況出現(xiàn)更好,即強調(diào)了合力與分力的等效關系,又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疑問:這兩個里怎么合成呢?在學生思考的時候,我可以發(fā)問,是不是平行四邊形定則可以處理所有的力的合成呢?學生自然根據(jù)例子說不可以,這樣我就自然的講出了使用的條件。
學完規(guī)律應用——解決問題出現(xiàn)問題——規(guī)律的使用條件,按照這個思路我很好的把共點力知識點加到我的邏輯線里面去了。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同時也是一門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藝術。對于來說,課堂上有著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是課堂中語速太快,意思有時候表達不清楚,講話的隨意性比較大,課堂語言的應用不是很到位,講課中就出現(xiàn)了要發(fā)一個詞結(jié)果卻說成了另外一個詞的失誤。
二是板書設計中,由于對時間的把握不準,害怕時間不夠,對教材上的部分用黑體字給的定義沒有寫到黑板上
三是探究試驗的過程還是不是很清晰,并且不該對學生說建議把合力的頂端和分力的頂端分別相連,剝奪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學反思篇二
根據(jù)學校每位新教師必須上一節(jié)合格課的要求,我完成了《力的合成》這節(jié)公開課。結(jié)合自身實際情況和各位教師提出的寶貴意見,現(xiàn)對這節(jié)課作如下反思。
一.備課總體思路
力學部分是整個物理教學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學好物理知識的關鍵部分。而本節(jié)《力的合成》重點介紹矢量運算的普遍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這個定則是矢量運算的工具,故本節(jié)內(nèi)容在力學部分中占據(jù)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對于剛剛升上高一的學生來說本節(jié)確實是一大難點,如何突破難點掌握這一重要章節(jié),將是本節(jié)課的首要目的所在。
1.小實驗引入新課
課件演示:1.讓一個力氣大的老師一人抬一桶水2.兩個同學一起抬一桶水;引入兩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滲透等效替代思想,即分力
和合力雖然不同時作用在物體上,但可以相互替代。得出合力與分
力概念。
舉例強化:(1)幾十人一起拉一堆貨物和一頭大象自己拉一堆貨物
(2)兩根繩拉吊燈和一根繩拉吊燈
再次強調(diào)作用效果相同,可以等效替代,并引入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概念。
引出共點力的概念
力的合成
2.探究矢量合成運算法則——平行四邊行定則
(1)引導猜想
利用“思考與討論”欄目,讓學生閱讀并猜想:合力和分力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合力大小是等于兩分力的代數(shù)和嗎?
演示實驗: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重物懸空靜止,記錄讀數(shù)F
用兩個彈簧測力計互成角度拉重物懸空靜止,記錄讀數(shù)F1,F(xiàn)2 改變角度,多次用兩個彈簧測力計互成角度拉重物,記錄讀數(shù)F1,F(xiàn)2。
引導學生總結(jié):合力和分力運算不是簡單的代數(shù)和運算,還和分力的方向有關。
(2)學生探究
器材準備:橡皮條,輕質(zhì)圓環(huán),彈簧測力計(兩只),圖釘,白紙,方木板,刻度尺,量角器等。
探究之前,讓學生思考和討論以下問題:怎樣保證合力和分力的等效行?力的大小和方向怎樣確定?怎樣把力在白紙上表達出來?學生經(jīng)過相互補充和完善,形成探究方案。
學生分組探究,教師巡視點撥。
當力的圖示做好后,讓學生猜想:F1,F(xiàn)2與F可能存在的關系? 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將F的箭頭端分別與F1,F(xiàn)2箭頭端用虛線連接。
展示結(jié)果,教師總結(jié)得出平行四邊行定則。
3.例題分析
例題比較簡單,要求學生用作圖法和計算法兩種方法求合力。
用作圖法時,要求作圖規(guī)范準確,取同一個標度,實線虛線要分清。用計算法時,要先作出示意圖,再計算。
二.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
1.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方面。在上課之前我仔細的閱讀了課程標準,知道了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從力的等效性來理解合力和分力,初步體會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通過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邊行定則。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探究的過程。難點是引導學生對探究方案的設計。
2.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方面。這節(jié)課我采用了探究法,實驗法,討論法,啟發(fā)引導的方法等。使得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比較高,主體性的發(fā)揮比較充分。這節(jié)課整個來說還是比較流暢的。我先采用演示提水桶引入,比較貼近學生生活,然后又舉多個例子加以強化。接下來讓學生討論: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對學生可能的錯誤觀點,用事實說話——做演示實驗,加以更正,并引出和分力方向有關這個觀點。然后讓學生探究合力和分力的關系,探究之前一定要做好鋪墊,把探究問題細化,讓學生各個擊破,才能形成探究方案。最后通過例題鞏固平行四邊形定則。
3.教學語言和板書設計方面
上課能做到講解內(nèi)容正確,詳略得當,吐字清晰,聲音洪亮,教態(tài)親切自然。板書工整合理,一目了然。
三.本節(jié)課存在的不足
本節(jié)課教師與學生的距離還不夠近,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還不足。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學反思篇三
力的合成這一節(jié)課,以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基礎,從實驗現(xiàn)象中歸納概括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通過實驗、思考、觀察、分析,得出二力合成的結(jié)論,三力合成、多力合成的方法。并以日常生活中現(xiàn)象為基礎加以運用,體現(xiàn)了從簡單到復雜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本節(jié)課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課文、自主探究、研討、合作等學習活動貫穿于整個課堂活動中,課堂的時間盡最大可能還給了學生,強調(diào)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過程。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轉(zhuǎn)變?yōu)橹R的主動構建者,成為課堂的主體。老師真正地當起了課堂教學的組織、指導、幫助、促進者的角色。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完全有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利用集體的智慧,在教師的幫助下,自主地完成對教學內(nèi)容的學習。積極、主動的學習情感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
多給肯定和贊揚,給每一個學生以同樣的表現(xiàn)機會
特別是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表現(xiàn)機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zhì)都得以提高。趣味游戲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兩人抬一捅水,隨著兩人抬的角度不同,吃力程度也不一樣。一個力氣小的學生可以輕松拉動兩個大力士等等。讓學生在動感情趣中進入物理世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這也是注重過程,注重體驗的表現(xiàn)。多媒體輔助教學,能使抽象問題用形象生動的畫面形象地表達出來,悅耳動聽的音樂使學生勞逸結(jié)合,始終保持旺盛的情趣,并結(jié)合圖文,充分展現(xiàn)出知識的形成過程,是一根教鞭,一支粉筆,一張嘴不能比擬的,對學生理解問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符合學生的心里特征,學生非常積極地參與和投入。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和拓展,我原有的能力已不能滿足新課程度的要求,要時時充電全面提升自已的綜合能力,既要注重各種單項能力的訓練和提高,又要著眼于整體的效應,使各種能力相互促進,只有這樣,教學過程才能煥發(fā)出應有的生命力。
在課堂上的許多環(huán)節(jié)不敢大膽放手給學生。對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及發(fā)展中富有個性的學習關注不夠。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留給學生的時間很少。在安排學生自己體會時,總不免多次打斷學生的思路,試圖進行補充說明,或是教給學生體會什么,如何體會。這都表現(xiàn)出過多的擔憂,不合理的控制。
在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的新理念下,讓學生通過分析、歸納、討論、探索,去建構知識,解決問題,不但能將老師從繁瑣的推導中解脫出來,而且會豐富學生的活動,使其主體地位進一步凸現(xiàn)出來。若在安排學生體會的同時布置些任務,讓學生提出新問題,探索新思路,思考如何將知識個性化等,再結(jié)合適當?shù)姆答仚z查,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定會上一個新臺階
猜你感興趣:
2.高一物理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