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茶道的介紹
中國式茶道的介紹
眾所周知,歷史悠久、內(nèi)涵豐富的中國茶道在世界上一向頗負盛名。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國式茶道的介紹,希望對您有用。
中國式茶道的介紹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xiàn)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
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yōu)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huán)境、禮節(jié)、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yǎng)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yǎng)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最高端的茶道服務由茗泉郵驛的運泉來為茶道提供原生態(tài)泉水的服務,這種服務近乎于奢侈,這也是茶道的最高境界。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zhì),講究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huán)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系等。
中國式茶道的發(fā)展歷史
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xiàn)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在唐朝寺院僧眾念經(jīng)坐禪,皆以茶為飲,清心養(yǎng)神。當時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
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yōu)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huán)境、禮節(jié)、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guī)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yǎng)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余杭縣的經(jīng)山寺求學取經(jīng),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
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于我國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并總結(jié)出茶道四規(guī):“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guī)范仍源于中國。中國的茶道早于日本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fā)展這項事業(yè),也沒有規(guī)范出具有傳統(tǒng)意義的茶道禮儀,以至于使不少人誤以為茶道來源于他邦。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
有學者認為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為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來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儀式又過于復雜或是過于講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會把日常的這件小事搞得如此復雜。
事實上中國茶道并沒有僅僅滿足于以茶修身養(yǎng)性的發(fā)明和儀式的規(guī)范,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chuàng)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jié)合,使茶飲在醫(y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并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中式茶道與英式茶道的區(qū)別
首先,“英式茶道”似乎更為“科學”。跟中國茶道不一樣,英國人從來不用過燙的開水;中茶,為的是避免燙水使茶葉中的營養(yǎng)物遭到分解、破壞。他們還害怕溫度過高的茶水會刺激口腔并引發(fā)包括口腔癌在內(nèi)的多種口腔疾患,由此習慣于將剛剛煮沸的開水置于室溫下冷卻上幾分鐘,再緩緩將半燙的水注入茶壺中,最后注入杯中喝時已是“半熱半涼”的了。
此外,英國人還盡量不讓茶水在茶壺中停放過久,即在將熱水沖入茶壺后僅幾分鐘,便馬上把茶水注入茶杯中。此舉的用意在于:盡快使得茶水與茶葉兩相分離。原來英國人認定,盡管茶葉含有30多種人體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但浸泡過于長久的茶葉又可能會釋放出有害人體健康的有毒物質(zhì)。這樣,英國人喝到的茶水往往比我們的要清淡得多。
其次,“英式茶道”似乎更看重“養(yǎng)生”。英國人,其中特別是老人和兒童,往往都對濃茶敬而遠之。他們認為,濃茶容易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過度興奮,導致失眠或慢性頭疼,對健康利少弊多。英國兒童往往還養(yǎng)成了飯后、睡前用淡淡的茶水漱口的好習慣。這是因為茶葉含有豐富的能促進骨骼和牙齒生長、發(fā)育并預防蟲牙以及抑制口腔內(nèi)有害細菌生長的氟元素之故。
英國茶客也不像中國茶客那樣,習慣于每天都僅僅喝一兩種自己喜愛的品牌的茶,而喜歡“兼收并蓄”品類繁多的茶葉。如:在清晨為了幫助提神,他們熱衷于喝味道較為濃烈的印度茶,或干脆喝一種混合了印度茶、斯里蘭卡茶和肯尼亞茶的“伯爵茶”,并添加上牛奶制威芳香四溢又營養(yǎng)豐富的奶茶;午后吃點心時他們喜歡喝芳香甘美、顏色雅致的中國祁門紅茶,并以此來沖淡奶油蛋糕或水果蛋糕的油膩;下午茶則須體現(xiàn)優(yōu)雅,故往往選擇含印度茶和中國茶,并用“佛手茶”加以熏制的色澤深沉的混合茶;而在晚問,他們又轉(zhuǎn)而迷戀一種經(jīng)過特別發(fā)酵和松木煙熏,并取名為“拉巴桑茶”的中國茶,據(jù)說有放松心緒之效。英國人認定,五花八門的茶中,可以汲取更為豐富多樣的營養(yǎng)物。
英國人的標準式“下午茶”即是在紅茶內(nèi)加上少許牛奶和糖,中國的藏族、蒙古族和回族也喜歡喝各種各樣的奶茶,而更多的中國人則更鐘情于喝單純的清茶或濃茶。新西蘭林肯大學的科學家在對英國奶茶和中國清茶作了比較后發(fā)現(xiàn),前者比后者可能更有利于人體健康。原來,如果長期喝清茶、濃茶。身體內(nèi)所含草酸的成分往往較高。盡管草酸一般都能隨尿液排出體外,但也有占相當比例的人其體內(nèi)依然可能遺留有不少草酸,并經(jīng)長期積聚最終形成腎結(jié)石。而恰恰牛奶中豐富的鈣可以與草酸結(jié)合,并使其全數(shù)順利排出體外。
再次,“英式茶道”似乎更講究進茶“時間”。跟中國人隨時都在喝茶不一樣,英國人的喝茶時間相對要少,特別是在就餐前和就餐時通常不喝茶,唯恐茶水稀釋胃酸、妨礙消化。如果是在餐后喝茶,那也須在餐畢至少半小時之后。他們認為,茶葉中有多種物質(zhì)會影響消化系統(tǒng)對食物內(nèi)某些營養(yǎng)物的吸收,尤其對需要補充盡可能多種營養(yǎng)物的孕婦來說,更應絕對避免餐后即時飲茶。
中國式茶道的介紹相關文章:
3.中國茶道精髓介紹
5.中國茶文化的簡介
6.中國茶道歷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