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習作800字精選4篇(2)
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yǎng)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fā)現(xiàn)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guī)范,是表現(xiàn)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zhì)、教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xiàn)。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后,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qū)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tǒng)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優(yōu)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jīng)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chǔ)來孝敬老人,心已經(jīng)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余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干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tǒng)禮儀,應(yīng)是體現(xiàn)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fā)揚光大。
傳統(tǒng)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xù)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xiàn)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fā)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tǒng)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中華傳統(tǒng)習作800字篇五: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讀本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教會了我們許多炎黃子孫的品質(zhì):團結(jié)友愛、愛國愛民、孝敬父母……而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孝敬父母》了。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每當我聽見這首歌,我就會想起父母。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他們將我們養(yǎng)育成人,為我們撐起一片天,而且從不求回報。而我們,卻從未想過感恩。
在《孝敬父母》里,我讀到了許多感恩父母的故事,讓我為之震驚,一個故事給我一個感動。這個故事,則讓我永生難忘——《子路背米》。
孔子的學生子路,小時候家里很窮,只能吃一些野菜,而父母十分想吃米飯。子路沒錢買,就想著去找親戚借一點米。可是親戚家要翻過好幾座山,子路猶豫了。但是讓父母吃上米飯的決心勝過了一切,子路拿著袋子上了山。途中,子路不知摔了幾次跤,不知餓了幾頓飯,但也只是匆匆趕路。他歷經(jīng)風雨,翻越群山,終于讓父母吃上了米飯。
啊!子路是多么孝順啊!我臉上火辣辣的: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與子路那時真是天壤之別。平時都是父母買菜、做飯哪兒有我操的心!連買東西都是父母陪著的,更別說幫父母買東西了。而父母只是默默地幫我做事,一句怨言也沒有。我真想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說一句:“您辛苦了!”我給父母的溫暖是表面的,但父母給我的溫暖卻是永存心底的。
讀了這個故事,我也開始學著感恩。我在父親下班時,捧上一杯熱騰騰的茶,說聲:“您辛苦了!”父親的眼睛竟流露出一絲欣慰。我在母親做完家務(wù)后,搬來小板凳,為母親捶背,說聲:“我愛您!”母親頓時淚光閃閃……
也許,感恩只需一個關(guān)切的眼神,一句真心的話語,一個理解的微笑,一個體貼的動作……它們猶如一個個美麗的小音符,譜寫著人間最動聽的樂曲,讓父母都可以沐浴著陽光雨露般的愛。
三字經(jīng)說得好:“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古今往來,有多少孝敬父母的榜樣;風風雨雨,有多少父母為我們付出一切!
我們不知道人生漫漫長路上還會有什么挫折,我們也將會為父母撐起一片嶄新的天。但因為我們捧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將不畏懼任何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