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怎么形成的肝血管瘤的檢查和治療
肝血管瘤怎么形成的肝血管瘤的檢查和治療
肝血管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臨床上以海綿狀血管瘤最多見,病人多無明顯不適癥狀,常在B超檢查或在腹部手術中發(fā)現(xiàn)。那么你對肝血管瘤的形成原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肝血管瘤怎么形成的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肝血管瘤的形成原因
1、先天性發(fā)育異常
肝血管瘤的發(fā)生是先天性肝臟末梢血管畸形所致,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由于肝血管發(fā)育異常,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形成肝血管瘤。
2、激素刺激學說
女性青春期、懷孕、口服避孕藥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長速度加快,認為女性激素可能是血管瘤的一種致病因素。
3、其他學說
有人認為毛細血管組織感染后變形,導致毛細血管擴張,肝組織局部壞死后血管擴張形成空泡狀,其周圍血管充血擴張;肝內區(qū)域性血循環(huán)停滯,致使血管形成海綿狀擴張。
肝血管瘤的臨床表現(xiàn)
肝血管瘤多無明顯不適癥狀,當血管瘤增至5cm以上時,可出現(xiàn)下列癥狀:
1、腹部包塊
腹部包塊有囊性感,無壓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在包塊部位聽診時,偶可聽到傳導性血管雜音。
2、胃腸道癥狀
右上腹隱痛和/或不適、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噯氣、食后脹飽等消化不良癥狀。
3、壓迫癥狀
巨大的血管瘤可對周圍組織和器官產生推擠和壓迫。壓迫食管下端,可出現(xiàn)吞咽困難;壓迫肝外膽道,可出現(xiàn)阻塞性黃疸和膽囊積液;壓迫門靜脈系統(tǒng),可出現(xiàn)脾大和腹水;壓迫肺臟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和肺不張;壓迫胃和十二指腸,可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
4、肝血管瘤破裂出血
肝血管瘤破裂出血可出現(xiàn)上腹部劇痛,以及出血和休克癥狀。多為生長于肋弓以下較大的肝血管瘤因外力導致破裂出血。
5、Kasabach-Merritt綜合征
血小板減少、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引起的凝血異常。其發(fā)病機制為巨大血管瘤內血液滯留,大量消耗紅細胞、血小板、凝血因子Ⅱ、V、Ⅵ和纖維蛋白原,引起凝血機制異常,可進一步發(fā)展成DIC。
6、其他
游離在肝外生長的帶蒂血管瘤扭轉時,可發(fā)生壞死,出現(xiàn)腹部劇痛、發(fā)熱和虛脫。個別病人因血管瘤巨大伴有動靜脈瘺形成,回心血量增多,導致心力衰竭。
肝血管瘤的檢查
肝血管瘤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檢查(如B超、CT、MRI)是目前診斷肝血管瘤的主要方法。
1、B超檢查
肝血管瘤的B超表現(xiàn)為高回聲,呈低回聲者多有網狀結構,密度均勻,形態(tài)規(guī)則,界限清晰。較大的血管瘤切面可呈分葉狀,內部回聲仍以增強為主,可呈管網狀或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結節(jié)狀或條塊狀的低回聲區(qū),有時還可出現(xiàn)鈣化高回聲及后方聲影,系血管腔內血栓形成、機化或鈣化所致。
2、造影超聲
對影像學表現(xiàn)不典型的肝血管瘤病例,可考慮選擇性采用肝臟造影超聲檢查。典型的血管瘤超聲造影表現(xiàn)為動脈期于周邊出現(xiàn)結節(jié)狀或環(huán)狀強化,隨時間延長逐漸向中心擴展,此擴展過程緩慢,門脈期及延遲期病灶仍處于增強狀態(tài),回聲等于或高于周圍肝組織。
3、螺旋增強CT
CT平掃檢查表現(xiàn)為肝實質內境界清楚的圓形或類圓形低密度病灶,少數(shù)可為不規(guī)則形。
4、MRI檢查
MRI檢查T1加權呈低信號,T2加權呈高信號,且強度均勻,邊緣清晰,與周圍肝臟反差明顯,被形容為“燈泡征”,這是血管瘤在MRI的特異性表現(xiàn)。
5、其他
肝活檢準確率低且可導致出血,肝動脈造影為有創(chuàng)檢查,多無必要。全身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對于排除代謝活躍的惡性腫瘤有一定價值。
肝血管瘤的治療
1、手術治療
目前肝血管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血管瘤切除術、血管瘤縫扎術、肝動脈結扎術、微波固化術、射頻治療、肝動脈栓塞術等。對于彌漫性的肝血管瘤,或者無法切除的巨大血管瘤,如肝功能失代償或合并Kasabach-Merritt綜合征,也可行肝移植治療。
2、非手術治療
(1)肝動脈栓塞術(TAE) TAE治療肝血管瘤基于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動脈供血,栓塞動脈后瘤體內可形成血栓,血栓機化、纖維化使瘤體形成纖維瘤樣結構而達到縮小、硬化血管瘤的目的。
(2)肝血管瘤微波固化術及射頻治療 肝血管瘤微波固化術及射頻治療,微波可轉化為熱能而使周圍組織凝結,使瘤體局部萎縮、變硬,達到固化腫瘤的目的。
看過“肝血管瘤的檢查和治療”的人還看了:
2.肝血管瘤的原因
4.血管瘤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