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語文教案 >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

時間: 新華0 分享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導教師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優(yōu)秀的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篇1

教學目標

1.在朗讀中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理解課文內容。

2.整體把握這首散文詩獨特精巧的構思。

3.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體會以物喻人、寄托詩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寫法。

4.把課文與“閱讀鏈接”中的材料進行比較閱讀,體會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難點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播放以花為主題的音樂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圓舞曲》等),讓學生靜靜傾聽,并談談聽曲的感受。

教案導語:同學們,老師剛才給你們播放了幾段樂曲,它們都是以花為主題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還有西方的古典音樂。你們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出了曾經見過的花朵的模樣呢?這些都是名副其實的“花之歌”。今天我們要學習紀伯倫的《花之歌》,這是一首散文詩,是一首花的贊歌。學習這篇文章,也需要我們發(fā)揮想象力,就像剛才大家聽那些美妙的音樂一樣。

2.出示課題,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題并引發(fā)思考。

思考:“花之歌”,單從字面上看,我們可以理解為“花的歌”,它會唱些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作者簡介。

紀?哈?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畫家。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本文選自《淚與笑》中的《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詩,另四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雨之歌》《浪之歌》。紀伯倫的散文詩充滿濃郁的詩情和深刻的哲理,與印度詩人泰戈爾齊名,并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上的兩位巨人”。美國前總統(tǒng)羅斯福曾稱他“是東方刮起的第一次風暴,席卷了西方,給我們西海岸帶來了鮮花”,而他帶有強烈東方意識的作品被稱為“東方贈給西方的禮物”。

2.聽音頻朗讀,一邊聽,一邊學習停頓和朗讀的語氣。

3.學生自讀課文,注意標注讀不通順的地方。

(1)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碰到不會讀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采取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

預設難詞:[蒼穹]天空。[冠冕]古代帝王、官員戴的帽子。這里泛指帽子。

[祭獻]祭祀供奉。[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氣很濃。[婆娑]盤旋舞動的樣子。

[碩大無朋]形容無比的大。朋,倫比。

[心馳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或思慕之極。

[顧影自憐]望著自己的影子,自己憐惜自己。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也指自我欣賞。

[孤芳自賞]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賞。孤,單獨。孤芳,單獨的一枝花。

(2)各自練讀,或小組內采取喜歡的方法朗讀。

可按下列步驟練習朗讀:

一讀:重在感知形象。要從整體感知花的形象,注意語音的飽滿與圓潤。

二讀:重在體味情感。要讀得順暢,注意把握好朗讀的節(jié)奏、停頓、快慢等。

三讀:重在進入情境。注意韻腳及語氣的輕重抑揚,要體現出散文詩的抒情性。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從中感受到的花的形象,在橫線上加一個修飾語:_______的花。

預設:此題沒有標準答案,只是引發(fā)學生思考,把握主要內容?;卮鹂赡苁牵好利惖幕?、永遠變化的花、可當禮物的花、自由的花、快樂的花……

2.教師出示“自主學習卡”,小組合作探究。

過渡:這么富有詩意的花,帶給我們豐富的聯想和想象?;ㄔ谠娙说墓P下到底是怎樣的形象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自主學習卡

(1)議一議:讀“閱讀提示”,思考其中的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花?

(2)說一說:全文可分為幾個部分?理清課文的思路,再分別說說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3)想一想:這篇課文只是單純地寫花嗎?作者在花中寄托了怎樣的情感?

(4)學一學:課文中的語言十分優(yōu)美,恰當地運用了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請標示出相關語句,借鑒寫法,進行仿寫訓練。

3.匯報展示,品析美文。

(1)匯報交流“自主學習卡”上的第1小題。

預設:引導學生發(fā)現本文的寫作特點之一——第一人稱敘述。雖然文中并無一個“花”字,但通過文中的“我”可以很容易理解本文把花當作人來寫,說出了花的話,唱出了花的歌。特別是本文的前四段,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花的特征??勺寣W生分別說說從第1—4自然段中可以看出花的哪些特征。

明確:在第1自然段中,“大自然說出來”喻指花開,“又收回去”喻指花落,“然后又說一遍”喻指花開花落的循環(huán)往復。

第2自然段交代了花的整體形貌和生長環(huán)境,遠觀那一朵朵花兒就猶如綠草中亮麗的星星點點。

第3自然段是說花的四季變化。

第4自然段是說花的功用,它可以作為表達情意的禮物,可以作為婚禮上的裝飾,還可以作為葬禮上的祭獻。

(2)匯報交流“自主學習卡”上的第2、3小題。

預設: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及語言表達上來劃分文章層次。比如課文前四個自然段都以“我是……”的句式對花的形象展開描繪,具體描述了“我”是什么,所以這幾個自然段可以歸納為第一部分。剩下的三個自然段主要圍繞“我在做什么”繼續(xù)描繪花的形象,可以歸納為第二部分。但劃分層次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只要學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就應予以肯定。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這部分對花的形象展開了描繪,寫出了花對人類無私的貢獻。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這部分圍繞“我在做什么”繼續(xù)描繪花的形象,分別寫了“我”的一天如何度過,“我”怎樣和周圍的世界和諧相處,以及“我”在享受著世界無私地給予的同時堅持追求光明的決心和行動。

過渡:通過劃分課文層次和概括主要內容,我們也感受到了作者并不只是單純地描寫花的生長與美麗,而是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就是運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那么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花的身上又寄寓著哪些美好的品質呢?

(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積極、樂觀、向上等。)

(3)仿寫訓練,交流“自主學習卡”上的第4小題。

過渡:這篇文章以花的口吻展開,把花當作人來寫,通篇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另外讀這篇文章時,我們能發(fā)現文中大量使用了一種修辭手法——排比。排比的運用,使文章讀來朗朗上口,節(jié)奏感強,又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和氣勢,還可以深化文章的中心。同學們也來試一試,展開想象,選擇你喜愛的大自然中的某一種事物(如草、彩虹、雪、雨等),采用第一人稱仿寫一番。

仿寫句式: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予死者最后的祭獻。

我是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誦一誦,把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讀出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請同桌評價。

預設:指名朗讀,要求學生用欣賞性的語氣,挑選自己喜歡的部分來讀。組織其他學生自由評議。

四、拓展閱讀,賞析名段。

過渡:紀伯倫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區(qū)的一個農家,他熱愛大自然,故鄉(xiāng)的秀美風光賦予他源源不斷的藝術靈感。在紀伯倫的心目中,祖國黎巴嫩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所以在他的筆下,風、雨、浪、花,無不具有生命力。大家在課外可以找來他的其他散文詩作品讀一讀。現在,我們來讀一讀課文后面“閱讀鏈接”里的文字,看看紀伯倫筆下的風又是怎樣的形象。

1.出示課外閱讀片段,指名朗讀。

你時而歌唱,歡笑;時而又悲嘆,哭號。我們能聽見你的聲音,卻見不著你的面貌;對于你,我們能覺察出,但卻看不到。你仿佛是愛情的海洋,淹沒了我們的靈魂,撫慰著我們寧靜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則伸展開去,浩浩蕩蕩。升時,可看出你的剛毅、堅忍;降時,可看出你的謙恭、禮讓;伸展時,則顯示出你的輕盈、靈敏。你猶如一位尊貴而仁義的國王,對下層弱者顯得和藹可親,對倨傲的強者則威風凜凜。——選自黎巴嫩紀伯倫的《啊!風》,冰心譯

2.閱讀與交流。

(1)說說這個文段的敘述方式和《花之歌》有什么不同。(《?。★L》使用的是第二人稱,《花之歌》使用的是第一人稱。)

(2)風在作者筆下是怎樣的形象?(變幻莫測、剛毅、堅忍、謙恭、禮讓、輕盈、靈敏、和藹可親、威風凜凜……)

(3)找出文段中想象奇特的地方,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

五、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同學們,讀了這首散文詩,我們是否在大自然的話語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人生就是一朵花,失意時不要顧影自憐,得意時不要孤芳自賞。不論失意還是得意,我們的心中應該總是開滿怡人的鮮花。今天的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讀散文詩的一些方法,比如說欣賞性地朗讀,想象畫面。我們更欣賞了紀伯倫優(yōu)美、親切、雋永的文字,這些文字就像一首歌,縈繞在我們的腦海、心中。今天大家的表現很不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學生自由交流并積累學習方法。(出示課件)

愛誦讀的你,可以有感情地讀讀課文,讀出花的美、花的精神。

愛繪畫的你,可以畫出花的色彩、花的形態(tài)、生活中的花。

愛寫作的你,可以寫出花的韻味、花的追求。

愛國學的你,可以搜集詩詞,感受花在人們精神生活中的地位。

(2)摘抄、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六、背誦積累,作業(yè)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篇2

教材分析

這次“積累運用”安排了“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習作”四部分內容。

教學目標

讀背古代名言警句,讓學生熟讀成誦,積累語言。閱讀短文《胸有成竹》,理解成語的意思,練習說成語。練習表演課本劇,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審美觀念。根據提供的幾個事物,想想它們中間發(fā)生的事情,編得要有意義,敘述要清楚。

教學重點難點

練習表演課本劇,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審美觀念。根據提供的幾個事物,想想它們中間發(fā)生的事情,編得要有意義,敘述要清楚。

教學構想

逐題進行練習,使學生學會積累知識,并能在閱讀和習作中加以運用。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內容

熟讀、背誦五組古代名言警句,豐富語言,增加積累。閱讀短文《文與刻畫竹》,了解短文主要內容,理清短文的`敘述順序。

學生學習過程

一、完成“讀讀背背”

1、啟發(fā)導入。同學們,我們平時與人交往或閱讀文章時,會發(fā)現許多人的語言特別生動、有趣,說出來的話很有哲理。實際上,要想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平時多積累一些好詞佳句,對我們的說話、習作會大有幫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幾句古代的名言警句。

2、引導學生自讀自背

(1)學生自由、大聲地讀句子,注意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

(2)教師范讀,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互相朗讀、背誦。

3、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名言警句。

二、完成“閱讀”

1、導入。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一個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是從什么故事引申出來的?

2、自讀課文,明確要求。

(1)通讀短文,看看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文與可畫竹有沒有什么秘訣?從什么地方看出文與可特別愛畫竹子?作者寫貓玩紙團是為了說明什么?

(3)質疑,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3、檢查自學情況。

(1)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文與可畫竹有什么秘訣?找出有關語句。從什么地方看出文與可特別愛畫竹子?作者寫貓玩紙團是為了說明什么?

4、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5、講“胸有成竹”的故事。

(1)教師提示:講故事是要抓住故事的主要內容。注意敘述的順序。

(2)學生練習講故事。同位對講。

(3)學生找同伴講故事。

作業(yè)設計

在課外書中找一些有意義的、給人啟迪的名言警句,把它們摘抄下來并背誦。

板書設計

積累運用五

讀讀背背——名言警句

閱讀——胸有成竹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篇3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讀讀記記“治理、歸宿、蕩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拓展與延伸】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我國的綠化狀況和相關的感人束縛。

【重、難點突破】一是從這位普通的山野農夫身上看到我國人民在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上的堅強決心,以及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寬學生的認識角度;二是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理解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黃土高原的情況嗎?向學生展示圖片并進行相關講述。然而,就是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一位老人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跡。

板書:青山不老

二、學習課文,看閱讀提示中的三個問題,然后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思考、交流。

教學提示:可根據閱讀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帶動全文的學習,由于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可采取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學習本課。

教學參考:

如,先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老農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通過讀課文、質疑問難、朗讀想象等途徑,使學生認識到老農通過15年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將原來狂風肆虐、沙塵暴盤踞的山溝改造成了綠意蕩漾的青山。

在學生對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產生敬慕的狀況下,轉入對奇跡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奇跡的?”這個問題可以從這座山溝所處的大環(huán)境和這個院子所處的小環(huán)境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理解,使學生認識到正是由于山溝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非常惡劣,老農才堅定了改造的決心;盡管老農生活條件艱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奮斗者相繼離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進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過老師的引領,使學生從對他們所取得成績的驚嘆轉移到對老農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來深化理解課文。

三、思考交流“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悟?

教學提示:課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會老的”是統(tǒng)領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這句話的含義,點明文章所表達的意旨??梢赃m當穿插課外資料,或聯系生活實際,更深刻地理解語言文字背后所承載的思想感情。

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學法遷移,運用對“金色的魚鉤”和“金色的腳印”等課文中的學習方法來理解“青山是不會老的”這句話的含義,可以比較輕易地突破重點。

教學參考: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精神是永遠不會老的。

四、課文總結

教師小結: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跡般地創(chuàng)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于后代。使學生從對他們所取得成績的驚嘆轉移到對老農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五、作業(yè)

找一找有關綠化荒漠與荒山的先進事先進行閱讀。

板書設計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篇4

一、導入

著名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貧窮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惫媸沁@樣嗎?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篇課文“窮人”,看看他們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們的物質世界一樣“窮”。(板書:20窮人)

二、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我們在以前曾經學過他寫的《跳水》一課。他是偉大的俄國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這篇文章寫的是沙俄時期窮人的故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本文寫了幾個窮人?寫了窮人的什么事?你感覺這些窮人怎樣?你還讀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

2、檢查自學情況

⑴學生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板書:桑娜漁夫

⑵學生談談對課文中窮人的印象。(很善良)板書:善良

學生談談還讀懂了什么?(教師隨機板書)

⑶本文寫作順序?(板書: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四、學習第一段

1、自讀“等待丈夫”一部分內容。讀完這部分內容,你有什么感受?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

(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貧困、生活艱難。從“補”、“破帆”、“勉強填飽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艱難。

②感受到桑娜勤勞能干。引導學生說出“溫暖與舒適”指的是什么?

“溫暖”指爐火未熄,與室外的寒風呼嘯相比而言:“舒適”指地面干凈、食具發(fā)亮,孩子們安靜地睡著,這是與丈夫在狂風大浪中打魚的處境相比而言。從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勞能干。

③體會到桑娜內心很善良,從“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開開恩吧!”等處可以看出。)

2、朗讀這部分內容,讀出感情,體會桑娜的家庭貧困、勤勞能干、心地善良。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篇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了解作者說明事理的方法。

情感目標

了解本課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使學生受到初步的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了解為什么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為什么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為什么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了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意思。

教具

錄音機、地球儀

教學體會

此文知識性較強,指導學生多查資料。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雙邊活動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樣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呢?

今天我們學習的《只有一個地球》向我們介紹了有關知識。

(板書:只有一個地球)

(二)范讀課文。

想一想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有關地球的知識?

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從整體上了解文章。

(三)檢查預習:

讀準字音

本課生字較多,有些字音不易讀準,教師要重點指導,使學生準確掌握生字的讀音

3、解釋詞語。

天際、遨游、映入眼簾、晶瑩透亮、紋痕、搖籃、和藹可親、璀璨、慷慨、濫用、枯竭、目睹。

(四)理清文章結構。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文章從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地球的?

2.討論分段并概括段意。

3.訂正:

第一段(1、2):講地球很小,地球上可供人類活動的范圍更小。

第二段(3、4):講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有限,有些資源已遭到人類的破壞。

第三段(5、7):講在宇宙之中,可供人類生存的星球是地球。

第四段(8、9):講宇航員的感嘆,呼吁人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子孫后代造福。

(五)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

(六)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講讀第一段。

我們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的地球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隨宇航員到太空看一看。

學生讀課文用筆畫一畫有關詞語,然后討論出地球的特點。

(板書:美麗而又渺?。?/p>

提出問題,學生討論:

1、為什么將地球比作“母親”和“搖籃”?

(因為有了地球才有人類和一切生命。)

2、為什么說地球是渺小的,人類活動范圍更???

(地球半徑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葉扁舟。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3、作者運用什么方法說明地球小,人們活動范圍更小。

(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地球小,人類活動范圍更小。)

指名讀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師小結引出下文。

通過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地球是美麗的、壯觀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們人類所生活的范圍更是很小很小。我們應該珍惜它,愛護它。但有些人卻不了解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不了解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夠隨意破壞的。

(二)講讀第二段。

指名讀第二段。邊聽邊思考:這部分是圍繞哪句話來講的?畫出來。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

什么是有限的?

(有一定的限度。)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破壞表現在哪里?其結果如何?

(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破壞: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結果:礦產資源越來越少。)

(對可再生資源的破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結果:不但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tài)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

什么是“節(jié)制”和“不加節(jié)制”呢?

(節(jié)制的意思是限制,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

(不加節(jié)制就是沒有限制,沒有計劃地隨意進行。)

出示小黑板,解決思考練習的第2題。

指名讀句子,注意黑體字的部分,再舉個具體例子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自由讀這部分內容,概括地說一說。

板書:(自然資源有限)

(三)講讀第三段。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地球在宇宙中這樣渺小,自然資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說法,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這樣的說法能行嗎?為什么?

根據文章內容,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言。

這部分用什么告訴人們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第一,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公里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第二,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是遙遠的事情,即使實現了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

學生邊討論教師邊板書:

(不能移民)

教師引讀,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四)講讀第四段。

實際上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如果我們破壞了地球,我們就別無去處。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應該如何做呢?齊讀最后一段。

(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板書:精心保護造福后代)

自由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想一想第1、2句和第3、4句是什么關系?能試著說一說嗎?

(因果關系。因為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所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五)對照板書,總結全文。

本文列舉了大量事實數據,一層一層地讓我們了解了地球的知識,告訴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只有這么一個地球,如果不精心加以保護,那將會給我們人類帶來嚴重的威脅。我國政府把環(huán)境保護作為基本國策,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覺地擔負起保護地球的重任。

(六)談感受。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談一談自己學后的感受。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大家要暢所欲言,為練筆服務。

(七)解決課后練習第3題。

1.讀詞語并用帶點的詞造句。

2.理解“渺小”和“貢獻”的詞義,體會這些詞在句子中的作用。

舉例:

渺?。阂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家團結起來,群策群力,才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貢獻: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鍛煉一副好的身體,長大才能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

(八)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只有一個地球

美麗而又渺小

“母親”和“搖籃”?

因為有了地球才有人類和一切生命精心保護

造福后代自然資源有限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篇6

教學目標:

1、反復的誦讀、揣摩、品味,把握詩人感情的脈絡,

2、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

重點難點: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誦課文。

2、學習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

3、體會詩歌的結構與表達方式方面的特點。

教學用具:多媒體計算機

課時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04年2月5日晚8時35分,著名詩人臧克家老先生卻因病離開了人間。

(出示幻燈片3)臧克家是繼郭沫若之后,我國詩壇上最杰出的大詩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繼出版了《烙印》和《罪惡的黑手》等,以鮮活的生活感受和嶄新的藝術風貌,引起詩壇的矚目。新中國誕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詩,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有的人》便是他這類詩的代表作。這首詩是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

二、檢查預習

1、了解魯迅,了解作者

2、我的積累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現在我們播放朗誦帶,請同學們在聽的同時,注意詩歌的朗讀節(jié)奏和重音。(播放視頻文件)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詩,注意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然后齊讀全詩。

3、魯迅簡介

為了更好的學習這首詩歌,我們先回顧一下魯迅先生的生平。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yī)學院學醫(yī),后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xù)創(chuàng)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學們還能說出哪些魯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逝世,反動派血腥鎮(zhèn)壓人民,不允許人民悼念魯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他。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人民群眾紀念魯迅的盛況,并瞻仰了魯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憶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抒發(fā)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4、思考討論:這首詩可以分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全詩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節(jié)):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節(jié)):從兩種人對人民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中,熱情頌揚了魯迅先生戰(zhàn)斗而偉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節(jié)):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中,抒發(fā)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四、品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學習詩歌第一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2)思考問題:這一節(jié)詩有兩個“活”字和兩個“死”字,如何理解它們的含義?

第一個“活”指肉體活著,第二個“活”指精神活著;第一個“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個“死”軀體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規(guī)律,不可逾越,也無法逃避。古往今來,多少哲人和詩人對此惆悵過,悲嘆過,思考過,議論過?!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種生死觀,“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是一種生死觀,“好死不如賴活”又是一種生死觀。而詩人則徹底拋開生死的自然狀態(tài),把它幻化為意識形態(tài)。生死的界限變做道德的、審美的判斷。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這在科學上是不可思議的,在藝術上確是真實可信的;這里情感的因素起著決定的作用。

2、比較學習詩歌第二、三部分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三部分,思考這兩部分在內容上有什么聯系?

互相照應,2、3、4節(jié)分別照應5、6、7節(jié)。

(2)這首詩使用了一種很典型的表現手法,那位同學看出是什么?這在詩中是如何體現的?

2、3、4節(jié)每一節(jié)的前兩句都寫反動統(tǒng)治者對待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每一節(jié)的后兩句都寫像魯迅這樣的人對待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5、6、7節(jié)每一節(jié)的前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反動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每一節(jié)的后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魯迅這樣的人的稱頌。

(3)這幾節(jié)詩中有幾個句子出自魯迅先生的作品請同學們找出來并說說出自魯迅的哪一首詩?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自嘲》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野草題詞》

作者借魯迅的詩來表現魯迅的高尚品質

(出示幻燈片9、8,齊讀)

(4)這兩種人最后的結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記,被人民唾棄。(3)“他們的下場可以看到”,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B:(1)“永遠記住他”。(2)“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即魯迅精神到處被傳頌,被延續(xù)。(3)“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無限愛戴的深厚感情。

再次品讀詩歌

要求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

五、課外延伸

1、迅速默讀全詩,體會:“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討論)

學生討論后明確:每節(jié)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tǒng)治者,他們雖然“活著”,卻如行尸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jié)詩的后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紀念魯迅,那么把詩的題目改為“魯迅贊”或者“紀念魯迅”好不好?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擴大了詩歌的內涵,使得詩歌更具有普遍意義。

六、課內練習

閱讀泰戈爾的《某人》,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七、課后練習

上圖書館借閱或上網閱讀臧克家作品《老馬》、《罪惡的黑手》。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和品味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獨特的感受。

3、體會作者如何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獨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體會作者用心觀察大自然,用豐富的想象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的方法。

難點:

感受自然中的花鳥草蟲、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觀察過蟲子嗎?你看過“草蟲的村落”嗎?

2、《草蟲的村落》一文通過奇特想象,描述草蟲的村落有趣生活,表達作者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與大自然為友的情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2、字詞檢查。

3、讀寫本課的生詞。

三、梳理層次,整體把握。

1、自讀課文,思考:“草蟲的村落”在哪?你在那里看見了什么?

2、交流反饋。

3、再讀課文思考: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草蟲的村落”的?

(2)“草蟲的村落”在作者看來是一個怎樣的地方?面對“草蟲的村落”,作者是怎樣的態(tài)度、情感?

4、交流討論

四、總結回顧。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草蟲的`村落”在作者看來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2、你從文章哪些地方體會到的?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二、研讀、探究

1、交流、探究:“草蟲的村落”是快樂的天地,在文章哪些地方體現出來了?

A“我想它一定是游俠之流吧!------終于走出一條路?!睆倪@位勇敢的小俠客身上,我們要體會到一種成功者的喜悅,它是歡樂的。

B“它們互相打著招呼”感受到它們的快樂、和諧。

C“佇足癡望”,“攀談得好像很投機”體會到小的相處融洽、快樂。

D“我看到蟲子勞動生活的形態(tài)------”體會到它們的和睦相處、團結友愛。

2、小結:

我們體會到甲蟲們在自己的天地中快樂、和睦,友好地生活著、勞動著、也快樂創(chuàng)造著。

3、小蟲們不但有生命,而且還有靈性。你領悟到作者表達這一獨特感受的方法了嗎?

(1)學生自讀課文,談談你的理解。

(2)交流匯報

作者用心觀察,通過聯想、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三、升華情感。

1、說說你觀察過什么?

2、發(fā)揮想象,運用作者的寫法,把自己的觀察寫下來。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11草蟲的村落

游俠歸來

和睦相處

奇異的游歷音樂演奏會愛散步

勤勞地工作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篇8

教學目標:

1、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為習作命題。

2、寫的時候,要從色、香、味、形幾個方面有重點的介紹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適當地介紹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習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歡這一美味的原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寫的時候,要從色、香、味、形幾個方面有重點的介紹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3我喜歡的一種美味

教學難點:

交代清楚自己喜歡這一美味的原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二、創(chuàng)設情景,介紹美味

模擬在飯店吃飯前的場景,介紹自己喜歡的美味。

三、介紹:指名介紹自己喜歡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四、討論:聽了他的介紹,我看見有人咽口水呢?誰來評一平,他介紹得怎么樣?

模擬在飯店吃飯的場景。這道菜不錯!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嗎?

五、口頭練習說

小組討論:(1)代表發(fā)言(2)集體評議

六、現場采訪,表達感受

你品嘗之后有什么感受?

七、關注細節(jié),充溢情趣

你是怎么品嘗這道美味的?有沒有聽過關于他的傳說?只有寫出他的一些細節(jié),習作才會生動充滿情趣。/article/

你一定非常喜歡自己介紹的這道美味把!把你于這道菜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好嗎?

集體習作,表達經驗

第二課時

一、交流習作,指導修改

1、指名學生讀習作,師生共同評議。

2、小結提出修改意見。

3、學生修改。

二、佳作欣賞。

教后小記: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3,我喜歡的一種美味,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語言情境使學生理解并感悟“賣藝度日”“坎坷”等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3、在對文本的逐步解讀中感受和體驗民間藝人阿炳創(chuàng)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從而學習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敢于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從而體驗盲人阿炳創(chuàng)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

教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第一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阿炳的悲慘身世,十多年過去了,阿炳的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為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整天帶著墨鏡,操著胡琴,賣藝度日。但是生活的貧窮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又是一個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再一次的來到二泉。

2、這一次的到來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他想起了什么?下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學習第四自然段。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學第四自然段,比較這一次的到來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這時他想起了什么?

(以前他是跟著師父來賞月,他看到了水面的月光如銀,聽到了淙淙的流水聲音。這一次他什么野看不見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師傅說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

2、小結: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飽經風霜的阿炳已經無法欣賞眼前的美景,卻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傷心的情,構成了多么強烈的對比。

3、一讀,指導朗讀

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4、你從這句話當中體會到了什么?

(這是阿炳的心聲,也是師傅的心聲,更是窮苦人民的心聲......)

(板書:嘆息、哭泣、傾訴、吶喊)

5、二練

阿炳為_________而深沉地嘆息。(自己坎坷的人生)

阿炳為_________而傷心地哭泣。(自己師父的離去)

阿炳為_________而激憤地傾訴。(自己的坎坷命運)

阿炳為_________而倔強地吶喊。(自己追求幸福的生活)

6、三聽、《二泉映月》

(過度)師述:就這樣,一曲《二泉映月》從阿炳的琴弦上流瀉出來,它久久地回蕩在二泉池畔,久久地回蕩在我們的心里.下面我們學習第五自然段。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

(1)找出表現阿炳演奏二胡時的動作的語句,用“——”畫出;(聽著,聽著,......他的手......瀉出來。)

(2)找出描寫音樂變化的語句;用“﹋”畫出;(起初......在......在......在......人生道路。)

(3)找出音樂表達的豐富內涵的語句,用“()”標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他愛......他愛......他愛......他愛......)

2、交流表現寫阿炳演奏二胡動作的語句。

(1)聯系上下文說說對“傾吐”的理解。

“傾吐”即“傾訴”。

(2)從“禁不住”、“不停地滑動”、可看出阿炳什么?

(抒發(fā)情懷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創(chuàng)作的狀態(tài))

(3)阿炳要“傾吐”什么?(阿炳要通過琴聲傾訴自己積淀已久的情懷。贊嘆......懷念......思索......)

(4)通過什么“傾吐”?(二胡)

3、交流描寫音樂變化和音樂所表達的豐富內涵的語句。

(1)出示字幕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贊嘆……在懷念……在思索……

①再聽音樂起始部分,想象相關畫面,感受樂曲的“委婉連綿”,體會琴聲表現的內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連綿”的音樂形象地表現出來的,又是如何通過琴聲把自己要傾吐的情懷具體表現出來的?

(比喻句:月光流水音符,排比句:在…在…在…)

③指導用徐緩、抒情的語調朗讀這一句,加深體會。自由讀,女生讀。

(2)出示字幕

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____,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抒發(fā)了……

①說說自己對這兩句話的理解。(阿炳通過琴聲表達自己的情感板書:看到阿炳的堅強)

②指導朗讀,語速加快,音調加高,讀出“勢不可擋”的氣勢。自由讀,男生讀。

(3)出示字幕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他愛……他愛……他愛……

①圈出表現這首樂曲特點的詞語。朗讀理解作者通過這看似矛盾的兩對詞語所表現的樂曲的豐富內涵。(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

②樂曲表現了阿炳的什么?(悲、苦、恨、怒,更表現了他對音樂和生活的愛。板書:熱愛生活,熱愛音樂)

③指導朗讀:他愛......他愛......他愛......他愛......(讀出他對音樂和生活的愛)

4、小結:正是長期積淀在胸中的種.種情懷,化作創(chuàng)作的靈感,才孕育出這不朽的樂曲。就這樣,一首不朽的樂曲《二泉映月》誕生了。相機指導學習第6自然段。

四、學習第6自然段

1、齊讀第6自然段。

2、小結:是啊,就這樣,一首不朽的樂曲《二泉映月》誕生了,幾十年來,這首曲子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國際樂壇上也享有盛譽。

五、課堂教學總結

1、通過聆聽《二泉映月》這首美妙的樂曲,通過文本的反復學習,我們仿佛聽到阿炳深沉的嘆息、悲傷的哭泣、激憤的傾訴、通過倔強的吶喊,我們看到了阿炳的堅強,感受到了阿炳對生活的熱愛,對音樂的熱愛,說明了阿炳(板書:)敢于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讓我們再一次欣賞這首美妙的樂曲,感受和體驗民間藝人阿炳創(chuàng)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從而學習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敢于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再聽《二泉映月》完成對對聯練習

上聯:泉聲琴聲心聲聲聲入耳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的朗誦全文

2、預習下一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板書設計:

二泉映月

聽到:嘆息、哭泣、傾訴、吶喊

看到:堅強

感到:熱愛生活,熱愛音樂

說明了:敢于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篇9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節(jié)選自《居里夫人傳》,傳主是先后兩次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居里夫人。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

課文節(jié)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記述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爾·居里在棚屋中通過艱苦努力,終于在瀝青鈾礦里提煉出鐳,見到鐳的“美麗的顏色”的過程。

文章內容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6段),集中描繪簡陋、惡劣的工作場所環(huán)境。第二部分(7—19段),記述居里夫婦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第三部分(20—26段),描寫居里夫婦發(fā)現鐳的場景。通篇文章用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語言,既為我們再現了居里夫婦提煉出鐳的科研過程,也為我們展現了居里夫人獻身科學、忘我奉獻的人格魅力。

學情分析:

一般學生都對本文的傳主居里夫人有所了解,知道傳主的主要科學成就和人格品質,所以,學習起來有一種心理上的親切感。另外,八年級學生已經閱讀過較多寫人散文,具備閱讀寫人散文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比如知道要以事寫人,要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同時,通過對前一篇課文《列夫·托爾斯泰》的學習,對于傳記類作品有了初步的認識,特別是對于傳記的特點,如內容真實、事件典型、注重細節(jié)、適度想象等,已經形成基本認識。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人物特點。

2、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現人物的寫作手法。

3、品味語言,發(fā)現人物內在美。

教學重點:

1、準確把握人物特點。

2、品味語言,發(fā)現人物內在美。

教學難點:

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現人物的寫作手法。

教學創(chuàng)意:

因文識人,因人析文;揣摩品味,體會情感;合作發(fā)現,自主建構。

教學流程:

一、我知道:印象中的居里夫人

(一)師:中國有句古話叫“巾幗不讓須眉”,把這句話用在法國女科學家居里夫人身上再合適不過了。那么,關于居里夫人,同學們了解多少?

(二)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居里夫人科研和生活的資料或小故事。

(三)師:同學們能不能結合這些資料或小故事,用“我認為居里夫人是一個的人”評價居里夫人?

學生自由回答。

(四)今天,我們來學習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居里為自己的母親所寫的傳記《居里夫人傳》的節(jié)選部分,看看她筆下的居里夫人形象和我們印象中的居里夫人是否一致。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在于拉近學生與傳主、文章的心理和情感距離,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不必做過多過高要求,主要由學生言其所知,為下面的學習做心理鋪墊。)

二、我印證:文章中的居里夫人

(一)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文中能表現居里夫人科學精神或個人品質的句子。

(二)小組內交流。

(三)班級內交流。

示例:我認為居里夫人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例如文章第9—11段寫居里夫人選擇男人的職務,她的工作雖然艱辛,但她一直堅持往下做,可見她對科學的熱愛和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打破固定的根據文章內容概括人物特點的思維模式,變換角度,引導學生找出具體事件印證自己對人物的評價,既引導學生重新關注文本,加深對課文的學習,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我發(fā)現:多角度的表現手法

(一)教師置疑:一般的傳記作品都是由作者對傳主進行客觀地敘述,但是在本文中,卻有多處由居里夫人自己來說,如文章第5、6、11、14、15段引用的居里夫人的信札、日記,這是否合理?

(二)學生朗讀上述段落,小組討論。

(三)班級交流,教師點撥。

明確:大量引用傳主自己的信札和日記中的話,既為讀者補充了未知的歷史細節(jié),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也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可讀性,使人如臨其境,仿佛隨傳主回到了歷史現場。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理解文中大量引用傳主自己信札和日記中的話的作用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難點,但不能由教師生硬拋出結論,而要引導學生先讀再思,教師在關鍵處加以點撥。)

(四)除了引用傳主自己的信札、日記,文章還使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討論明確:側面描寫(如第2、3段),通過寫棚屋的簡陋和條件的艱苦,側面表現居里夫人不畏艱辛的科學精神。正面描寫(如欣賞“美麗的顏色”部分),寫出了居里夫人在巨大的成功面前的謙遜、低調。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環(huán)節(jié)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手法表現人物特點,而非單一的以事寫人、正面描寫。)

四、我品味:含義雋永的語言

(一)師:文章在正面描寫居里夫婦想象、欣賞“美麗的顏色”時,語言特別有味道,人物形象和場景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是全文的華彩部分,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二)學生朗讀,注意重讀、語速、標點符號。

①有一天,瑪麗像期盼別人已經答應給的玩具的小孩一樣,懷著熱切的好奇心說:“我真想知道‘它’會是什么樣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爾,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狀?”

②這個物理學家和顏悅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

③瑪麗說:“不要點燈!”接著輕輕地笑了笑,再說:“你記得你對我說‘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的那一天么?”

④“看哪……看哪!”這個青年婦人低聲說著。

(三)師生共讀。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處美讀課文,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從作品內容逐漸深入到語言賞析,從而突破另一個教學重點,教師要做好示范。)

(四)賞析課文標題“美麗的顏色”的含義。

明確:“美麗的顏色”既是指鐳的顏色,也比喻居里夫婦對待科學的精神和品質。

《美麗的顏色》教學反思

一、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師能引導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使朗讀的功能得到酣暢淋漓的發(fā)揮?!?/p>

朗讀,是語文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將朗讀貫穿教學,不斷地去鉆研朗讀的技巧、方法,并將其細化為具體、可操作的方法,以更好地與理解文本融合。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的語速、語調、語氣進行朗讀,以表現自己的理解。學生的語感更是在反復誦讀、涵詠、品味中逐步形成的,橋這頭的讀者,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走向橋那頭的作者。我想,用語文的方式教語文,恰恰是在守住語文教學的靈魂。而本節(jié)課在朗讀指導上,還應更細致些,在前后內容勾連,具體情境中去朗讀,才更易使學生走進文本深處,走進畫面,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二、借助資料鏈接拓展知識,文本不是語文課堂教學唯一的陣地。

教師應常常把文本當成一扇“窗口”,擴寬文本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通過它,了解更多的知識,既加強了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把握,又增加了語文知識的外延和內涵。比如,本節(jié)課鏈接了原傳中的一段話,以幫助學生理解居里夫婦不僅是一對親密、默契的&39;伴侶關系,更是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為了共同理想而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關系,這是一對彼此嵌入靈魂的伴侶。但是,鏈接資料、知識教學的穿插,既要“得體”,又要“得法”。

三、錢鐘書先生說過:“積小以明大,而又舉大以貫小”“方概知全篇或全書之指歸”,因此語文教學應該引導學生沉浸文本,同時又應“以大觀小”,建立學生閱讀中的整體感。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所以,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必須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并且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師的所有教學活動都應該有助于學生正確、熟練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學會“咬文嚼字”,在閱讀中理解、咀嚼、品味文本的語言。本次教學也是緊貼著文字,采取咀嚼型品讀,在朗讀中分析,用分析促朗讀,把學生的思維由感性的彼岸滑向理性的彼岸,養(yǎng)成細膩感受文本和深入閱讀的好習慣,提升學生對語言敏銳的感受力,以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本節(jié)課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品析語言文字,理解“美麗的顏色”的多重內涵。既有鐳光的美麗,也有居里夫婦精神的美麗,更有兩人之間溫情的美麗,字里行間還流露出作者對居里夫婦這兩位偉大科學家的愛慕和敬仰之情的美麗。品析角度包括修辭、描寫、寫法等,哪怕是細微之處的一個標點符號,但品析的角度還可以再多元化一些。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做到更全面的預設,選好品析的“點”,在學生的生成基礎上,給出更具啟發(fā)性的引導。

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成功的教學,本就是一種藝術的創(chuàng)造。而我以為,本真、本色,就是好的語文課。當我們用語文之心去思考語文的時候,語文才能真正進駐到我們的內心,化作“美麗的顏色”,與每一位語文人做出許許多多美麗的相逢與碰撞。

我們本身并不完美,也無須強求完美,但我們必須要知曉一個最普通的常識:行走,抵抗虛無!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的“新聞四部曲”之一《沒有新聞的角落》,以“我”進村采訪的所見所聞為線索,聚焦大山深處的普通人。文章敘述了一位山野老人,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用十五年的時間在晉西北沙漠,奇跡般地創(chuàng)造了一片綠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贊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義。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抓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因此把學生學習重點放在閱讀策略上,圍繞略讀導讀關鍵問題“課文為什么要以青山不老為題”展開,在讀找、講、思、議的過程中,通過關鍵句,解讀“青山不老”的兩層意思。

(二)教學目標

1、能借助魚骨圖,講清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會通過抓關鍵句,評析語句內涵,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并能用事實表達自己的觀點,發(fā)展提升閱讀力。

3、能體悟老人的高大形象和高尚情懷。

(三)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20__年為了慶祝祖國60華誕,全國舉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而出人意料的是,一位晉西北的山野老人,一個手端一桿旱煙的瘦小老頭卻得到了很多人的提名,推薦人是著名的新聞記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寫的人物報道:青山不老。

來,我們一起讀課題。

第二板塊:出示單元導讀頁,明確學習目標

1、首先我們得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2、《青山不老》這篇略讀課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呢?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關鍵句,并畫出來。

3、交流。

第三板塊:抓關鍵句,把握主要觀點

1、作者是怎么一步步得出這個觀點的呢?請你邊讀邊找關鍵句,完成《語文作業(yè)本》第一大題。

2、校對作業(yè)本題目。我們發(fā)現這張魚骨圖的上面一排講的是老人15年來——克服的困難,下面一排講的是老人15年來——創(chuàng)造的奇跡,他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其實就是——這片青山。

3、現在你能借助這個魚骨圖簡要地說說文章寫了關于老漢的什么事?

作者在講好這個故事的時候,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青山是不會老的。

第四板塊:抓關鍵句,學習表達觀點的方法

1、“青山是不會老的?!边@句話至少包含了兩層意思,請你默讀課文,找出關鍵句,談談自己的觀點,“青山為什么不會老的?”

2、學生交流。

預設一:學生談到青山本身是不會老的。

請你從文中找到老人的青山會長久不老的依據。

學生找出關鍵句,進行交流。

我們怎樣根據找到的句子,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呢?我們先來看看作者是怎么示范的。

指名讀。如果把這段話分成兩部分,怎么分?前面在寫什么?后面在寫什么?師生合作讀這兩部分。

所以,作者的方法就是:先把事實說清楚,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現在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交流:根據剛剛找到的關鍵句,運用作者這種方法,把你的觀點說清楚“老人的青山為什么不會老?”

這是我們找到的“青山不老”的第一層意思,那另一層呢?請你用同樣的方法,找出關鍵句,談談自己的觀點。

預設二:學生談到老人的精神不會老。

請你從文中找到老人精神不會老的依據。

交流學生的想法。

3、是啊,老人在這么險惡的環(huán)境、艱苦的生活下,用了15年……

你們從哪里看出這是了不起的奇跡?作者運用了……(一連串的數字)

也許同學們對這些數字沒有感覺,我們來看:三千七百畝林網相當于148個鶴浦小學,4萬多個普通教室……通過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數字,你覺得作者想要表達什么?

請你帶著這個感受讀讀這句話。我們一起讀。

同學們,在老人十五年如一日的堅持下,以前這里風沙四起,如今這里……以前這里是怪物盤踞之地,如今這里……以前這里的大風能逆吹牛馬使倒行,如今這里……這就是了不起的奇跡。這就是奇跡背后的故事。

5、現在,請你連起來說說青山不老的另一層含義。

6、相信現在你會回答《語文作業(yè)本》第二題了。請把它完成吧!

7、同學們,老人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他不朽的精神,讓我們帶著對老人的崇拜之情再讀讀這句話——十五年啊……

此時此刻,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們真正領悟到——青山……

第五板塊:總結全文,情感提升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抓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也學到了用事實來表達觀點的好方法。

其實這樣的植樹英雄還有很多,課后可以去了解《從伐木勞模到植樹英雄--馬永順》、《呂梁“植樹英雄傳”》、《“野人”張侯拉》……正是有這些植樹英雄,我們的大地才會青山不老,綠水長流!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根據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這篇課文的重難點就是通過抓關鍵句理解“青山不老”的兩層含義,并初步了解用事實闡述觀點的方法。因此,我依托導讀中的關鍵習題和作業(yè)本中的魚骨圖,再次鞏固運用第三單元學過的“有目的地閱讀”策略進行整體感知,借助魚骨圖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接下來通過以一扶一放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抓關鍵句,學習作者用事實表達觀點的方法,循序漸進地理解“青山不老”的兩層含義,從而掌握閱讀方法。

這節(jié)課的重點:一是再次操練和鞏固之前學過的閱讀策略,讓學生學以致用;二是整節(jié)課的教學緊緊圍繞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的落實,通過扶放,有重點地讓學生在實踐中反復操練,逐步學會抓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用事實表達觀點的方法;三是將《語文作業(yè)本》落實到課堂學習中,關鍵習題與課文教學緊密結合。

一開始我在教學設計時往往找不準“著力點”,教學往往會偏向課文內容的講解,忽視方法的學習,所以最后學生的學習效果總是差強人意。在磨課團隊的幫助下,我們關注單元語文要素,聚焦“語言文字運用”,找準“著力點”,設計層層遞進的語文活動,整節(jié)課才能突出重點,實現一課一得。通過一次次磨課,我領悟到課堂教學扎實有效,學生才能真正的學有所得。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篇11

【教學環(huán)境】

網絡教室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了解本課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懂得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增強環(huán)保意識,受到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

2、感受作者按一定順序說明事理的方法。

情意目標:

1、逐步培養(yǎng)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和合作探討的意識。

2、情感欣賞,步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和熱愛自然、熱愛地球的情感。技能目標:

1、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培養(yǎng)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

2、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靈活性和獨創(chuàng)性,提高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明白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

2、明確各種說明方法的用處并靈活運用。

3、利用網絡深化理解課文,進一步了解資源的寶貴和環(huán)保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發(fā)展

【學法指導】

了解作者按一定順序說明事理的方法,根據需要搜集整理和運用資料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前布置同學們從圖書館,網絡搜集有關資料,獨立或與他人合作研究一項環(huán)保小課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導入。

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有一個美麗的星球,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是我們大家共同的母親。(看視屏)――齊說地球你還想叫地球什么?(搖籃、水球、母親)

2、我們大家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是我們生活的地球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和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一起,在天際遙望地球吧!(屏示:播放錄像,)

3、揭示課題。

看了剛才的錄像,你有什么感受?(生談感受)是啊!地球是如此美麗,同時又是如此渺校據科學家觀察推測,在茫茫宇宙的無數個星球中,只有地球這一個星球適合人類居祝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地球的文章(屏示課題:只有一個地球)齊

讀課題。看老師的手勢再齊讀課題,強調“只有”。

二、明確目標,理清條理。

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地球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解決的重點問題。

三、搜集資料,合作探究。

1、初步質疑。

地球美而小這一部分,我們上一節(jié)課已經學習過了,剛才也作了回顧。看著板書,這節(jié)課你們還想了解哪些問題呢?(生質疑,師引導)

2、屏示學法指導。

一是讀書,看看課文中是怎樣介紹這幾個方面的知識的;

二是查一查你們收集到的有關地球資料,看看資料能不能幫助你解決不懂的問題;

三是合作交流,大家一邊讀書,一邊上網調出已經查找好的資料,和周圍的同學議論議論,互相交流一下已收集到的資料的意義和自己的感受;四是匯報成果,學習結束后,每個小組要綜合本組的討論結果,編輯好文字、圖片、影像等資料,選兩名代表通過網絡傳輸演示資料給大家,并用慨括性的語言來匯報自己小組的學習情況,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學得最主動,最有成效。

3、分組布置任務。

第一組:人類是怎樣破壞地球的?

第二組:地球受到破環(huán)后的后果。

第三組:為什么說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

第四組:遨游太空的宇航員為什么會發(fā)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

四、分組匯報,點撥啟導。

1、提出匯報要求。

代表匯報不完整的,小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也可以補充。

2、第一小組匯報。

(1)引用課文的事例;也可說你身邊發(fā)生的有關事例。

(2)教師點撥啟導,屏示:常見污染種類的圖片、影視資料。

的確,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人不經意間殘害了我們的地球,破壞有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那么,造成怎樣的后果呢?

3、第二小組匯報。

(1)引用課文內容和查找的資料。

(2)教師點撥啟導(屏示:資源有限),補充播放有關錄像。

4、第三小組匯報。

(1)辯論“當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人類可移居別的星球?!?/p>

(2)學生引用課文和查找的資料說服“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真的別無去處?!?/p>

是啊,地球母親無私的養(yǎng)育著我們,精心的保護著我們,曾經是那樣的

美麗壯觀,那樣的和藹可親。但就在今天,就在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就在人類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地球母親卻止不住發(fā)出了悲慘的哭泣,這哭聲是從哪里傳來的呢?(播放課件:地球被污染)

看到這些,你想說些什么?

我為人類感到慚愧,我們太對不起我們這位偉大的母親。

地球母親您真是太偉大了。

看到這些,我不禁想起了宇航員的那句話:“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然而又太容易破碎了。”

5、第四小組匯報。

概括總結課文內容:地球是可愛的(屏示:可愛);再結合第一二兩組的匯報說明地球又是容易破碎的(屏示:易碎)。

五、聯系實際,落實行動。

看著受傷的母親,蒼老的母親,青春不在的母親,此刻重溫她昔日的美麗,你的心情怎樣?要保護地球,就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同學們,你們準備怎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地球呢?(生討論、匯報)善待地球,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近幾年,世界各國都呼吁環(huán)保,看人們已經行動起來了(有選擇的播放課件)

聯合國委員會發(fā)出了呼吁,制定了一系列的環(huán)保措施,制定了各種環(huán)保紀念日(出示課件)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共同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六、提出口號,宣傳環(huán)保。

作為小學生,作為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我們不僅要自己注意環(huán)境保護,還應該向周圍的人們宣傳環(huán)保,讓更多的人一起來保護地球母親,保護我們的家園!宣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有宣傳口號。請大家想一想,哪些宣傳口號簡潔好記,震撼人心?你們可以把自己想好的口號打在自己電腦的屏幕上,傳給大家.我們來比一下,誰的口號有號召力,有創(chuàng)意!

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吧!(屏示:精心保護,造福后代)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飽含感情地再來讀一讀這些宣傳口號吧,讓保護地球的思想深入到每一個人心中!

七、選擇作業(yè),課堂延伸。

1、給聯合國秘書長寫一封信。

2、畫一幅環(huán)保的宣傳畫。

3、學習了課文請說說自己的感想。

4、假如你是一朵花、或一棵樹、一塊煤你想對人類說什么?

5、朗誦一首贊美大自然的詩歌。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其教學的重點應是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課文通過介紹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孝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孝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jié)制的開采或隨意毀壞后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住這幾個方面,使學生從中感悟到人類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基于現在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宇宙與地球感性認識很淺顯。而對文章內容沒有一個很深的了解是很難在情感上產生與作者那樣的共鳴的,學習時體會也不深刻。因此首先我組織學生在課前收集閱讀有關宇宙與地球的有關書籍資料等,并為學生提供地球的奧秘的相關網站,充分的讓學生通過資料去感受。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生?!吨挥幸粋€地球》一文是緊緊圍繞“地球的樣子”“地球孝人類活動范圍斜“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和“當地球資源枯竭時,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妝這幾個方面介紹的,教學時,我充分讓學生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自由談體會和感受,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思中質疑,在議中交流,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時時在進行切實的語言訓練。

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適時的補充有關知識:我國的森林資源危機及我國耕地面積減少的原因,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接著我出示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幾個數字及我國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個國家的排序,這更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員發(fā)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1的感嘆的意義了。這時學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礎上,感情的抒發(fā)水到渠成,同時自然地引用課前閱讀的資料故事發(fā)散地從我們身邊環(huán)保、生活實際來談體會,這一環(huán)節(jié)給予了學生開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因而我們只有一個家園一一地球,精心保護它吧!"終于成了所有學生的呼聲。

最后的拓展延伸,讓學生整理搜集到的有關地球奧秘的資料,辦一份小報,這樣不僅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不過回想起這一節(jié)課,也有一些遺憾,學生理解宇航員說的這句話不夠全面,學生回答的面有點窄。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篇12

教學目標:

1、明白隨意即席采訪的意義及學習隨意即席采訪的方法。

2、明確隨意即席采訪的方法及技巧。

3、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禮儀水平。

教學設計:

一、激趣入題,明確要求:

1、出題激趣:當你需要調查人們對世界足球賽的態(tài)度時,該怎么辦?

2、總結入題:就要走上街道去詢問,那就要去隨意采訪。板題。

3、提出要求:根據不同人物采用不同語氣,運用不同問題進行采訪。

二、討論明法,學會采訪。

1、出題討論:⑴即席采訪應怎樣選擇對象?⑵在采訪前、中、后應采用什么不同的語氣?⑶應該怎樣問題?

2、小組討論,大組交流。

3、總結方法:⑴選擇對象要注意全面性、正確性。⑵根據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稱呼,不同的語氣。⑶問題要小,不斷變換問題角度。

三、示例采訪,鞏固方法。

1、出題:調查人們對青陽建設的看法。

2、小組討論,學習采訪。

⑴選擇對象。為了調查某個問題,首先要選好對象。一要注意對象的全面性,對象選擇中要有老、中、青、少或工農商學兵;二要注意對象的正確性,要選擇愿意接待你采訪的&39;人,這就需要我們仔細觀察。

⑵選擇語氣。根據不同對象,采用不同稱呼,不同采訪時間,選擇不同的語氣,開頭運用征求意見的語氣。如:“叔叔,我能問你個問題嗎?”中間可運用協(xié)商的語氣,討論的語氣。如:“你這個意見很好,還能具體說說嗎?”“你認為進網吧有好處嗎?那你專門去嗎?有同學迷上了網嗎?”“你看進網吧,應注意什么問題嗎?”而且,采訪時根據情況,要掌握好火候,達到目的,對別人總要表示感謝。如“謝謝你的合作!”“打擾你了,謝謝!”

⑶提好問題。提問題要小,讓人感到容易回答,抓住采訪人感興趣的進行提問。逐步增加問題容量,在采訪中,要不斷總結提問的方法。更換提問的方式,如上面的提問。

3、總結

注意點:態(tài)度要好,采訪者要有思想準備,不怕碰釘子,不怕別人笑,始終保持微笑待人,寬容大度的心態(tài),這樣才能完成采訪任務。

四、大組交流,評選最佳。根據不同采訪內容,選擇不同對象在小組進行現場模擬即席采訪。并相互評議,推派代表參加全班展示,并評出最佳記者。

五、布置作業(yè):

(1)調查人們對教師節(jié)的看法。

(2)調查人們對青陽建設的意見。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篇1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關楊柳、紫薇、紅杏、芍藥的描述,感受悠久豐富的中國歷史文化。

2.學習本文寓情于物的抒情文法,幫助學生理解楊柳所代表的人生態(tài)度,引導學生聯系現實作一些分析評價。

3.引導學生歸納和學習本文對比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寓情于物的抒情文法。

2.楊柳所代表的的人生態(tài)度,引導學生作分析評價。

【教學難點】

本文對比的寫作手法。

【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法。

2.討論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學生由課代表分為九個小組。

第一個小組搜集作者豐子愷的生平,并評介他的主要思想傾向。后八個小組分別查“小蠻腰”、“陶淵明宅邊的柳”、“客舍青青”、“樹猶如此”、“王恭之貌、張緒之神”、“紫薇郎”、“紅杏尚書”、“美人醉臥芍藥”的典故來源,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和講解,并思考在這里楊柳象征了什么,代表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分小組,便于進行合作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找來源,并能有感情地朗讀,是為了做到“積累、熏陶和感悟”。)

2.老師準備

做課件,展示豐子愷像;展示“小蠻腰”、“陶淵明宅邊的柳”、“客舍青青”、“樹猶如此”、“王恭之貌、張緒之神”、“西湖邊上的楊柳”這幾種情境下楊柳的形象;展示牡丹花、葡萄藤的索取者的形象;展示紅杏枝葉花果的蒸蒸日上。

設置美的情境,美的氛圍。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為引導學生進行比較(作者喜歡楊柳的原因?楊柳與前人喜歡楊柳的原因有什么不同?楊柳與牡丹花、葡萄藤有什么不同?楊柳與枝葉花果蒸蒸日上者有何不同)而作準備。

二、導入

有一種樹,它既不像松柏那樣有堅毅的英姿,也不像翠竹那樣挺拔而秀頎,它很普通,房前屋后,湖畔河堤,到處都可以見到它;但它又很不普通,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喜歡它,贊美它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這是種什么樣的樹?對,是柳樹。

有一個人,深受佛家思想的影響,甚至把自己住的地方都稱為“緣緣堂”,是的畫家、文學家,他是誰?對,他就是豐子愷。豐子愷也喜歡柳樹。那么,豐子愷眼里的柳樹和其他人眼里的柳樹有什么不同呢?讓我們來一起走入豐子愷和他的《楊柳》。

(導入由遠及近,最后定格于楊柳,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到豐子愷受佛家思想的影響,是為使學生理解作者的喜歡楊柳的心態(tài):“隨緣”。)

三、認識作者

由第一個小組講解作者豐子愷的生平,并評介他的主要思想傾向。(教師同時放課件,展示豐子愷像片,并做適當補充)

豐子愷(1898─1975)現代作家、畫家、文學翻譯家。浙江崇德人。1914年入浙江省第一師范學校,師從李叔同學習音樂和繪畫,1919年畢業(yè)。1921年游學日本,1922年回國后至浙江上虞春暉中學教書。1925年出版第一本畫冊《子愷漫畫》,開中國漫畫先河。1931年散文集《緣緣堂隨筆》出版??箲?zhàn)爆發(fā)后,曾在浙江、重慶等地教書,后在家從事創(chuàng)作。解放后曾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等職。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車廂社會》、《率直集》、《子愷近代散文集》。主要譯作有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和日本古典巨著《源氏物語》。

他的散文率真、樸素、清幽、玄渺,既包含著人間隔膜和兒童天真的對照,又常有佛教的觀念。由于豐子愷的經歷與其師李叔同的影響,出世與入世的思想在豐子愷的作品中也時有交織流露,總的說,讀他的散文時時可以感悟到一種恬淡的禪味。

了解豐子愷的生平,了解他的“隨緣”思想。為理解文中的“一時興到”,“不會一生皈依它”做鋪墊。

四、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本文作者的語言,如同拉家常,娓娓道來,因此不適合整體朗讀。自由朗讀更有利于學生體會它不事雕琢的語言、樸素自然的筆調。

2.邊朗讀邊思考:

(1)本文抒發(fā)了對什么的喜愛?為什么?是借景抒情還是借物抒情? (這幾個問較容易,全班同學可一起回答)

答:本文抒發(fā)了對楊柳的喜愛,因為它樸實無華,甘于奉獻、不忘根本。

(2)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寫自己對它的喜歡的?

(給學生五分鐘時間進行小組討論,由各小組搶答,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之一:三個角度。①與楊柳有一種偶然的緣(隨緣)。②楊柳的形態(tài)美(外在美)。③楊柳的內在美(樸實無華、不求索取、不忘根本)。

答案之二:兩個角度。①我與楊柳的關系。(隨緣)②贊美楊柳的平凡無私。

五、研讀課文

1.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我與楊柳有一種偶然的緣。

教師:前人喜歡楊柳,往往有很深的原因,或者愛它的鵝黃嫩綠,或者愛它的如醉如舞,或者我愛它像小蠻的腰,或者因它是陶淵明的宅邊所種,或者因它以“青青”之色出現在送別詩中,或者因英雄曾對它發(fā)過“樹猶如此”感慨,或者因它有“王恭之貌”、“張緒之神”。那么,什么是“小蠻腰”、“陶淵明宅邊的柳”、“客舍青青”、“樹猶如此”、“王恭之貌、張緒之神”,請同學們分別談一談。

分組講解,老師做補充:

(1)“小蠻腰”

語出《本事詩》:“白尚書有妓樊素善歌,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狈亍⑿⌒U,是白居易的兩個侍妾,她們善唱《柳枝》曲,樊素有著櫻桃小口,小蠻有著柔美的腰肢,因此白居易寫詩贊美她們。后人喜歡楊柳,說它的枝條有美麗少女的腰肢那么柔美。

(2)陶淵明的宅邊所種

語出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焙笕讼矚g柳樹,說它有陶淵明那樣的超然物外、淡薄名利的精神氣質。

(3)客舍青青  語出唐朝王維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焙笕讼矚g柳樹,說它代表了依依不舍的情感。

(4)“樹猶如此”

語出《世說新語 言語》:“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瑯琊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柳執(zhí)條,泫然流淚?!被腹娏锌?,是因為柳樹生長迅速而人也在迅速地衰老。

(5)“王恭之貌”、“張緒之神”

王恭之貌:王恭,東晉人,美姿儀,《世說新語》第十四篇《容止》:“有人嘆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p>

張緒之神:張緒,南朝人。言談風雅俊逸,不慕名利?!赌淆R書·列傳第十四 王僧虔張緒》:“宋明帝每見緒,輒嘆其清淡?!薄熬w忘情榮祿,朝野皆貴其風。”

后人喜歡柳樹,說它有王恭的俊美姿儀,有張緒的風雅俊逸。

教師:別人喜歡楊柳,都有那么多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作者卻沒有,卻只強調“隨緣”而非存心“結緣”。反映出作者什么樣的人生觀?(各小組搶答)

確定:崇尚樸實自然,反對存心安排。

教師:在這一部分,作者在寫自己喜歡楊柳的緣由與別人喜歡楊柳的緣由的不同時用了什么手法?(各小組搶答)

確定:對比手法。

2.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楊柳的形態(tài)美(外在美)。

教師:作者先列舉了曾對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書出名的紅杏,曾傍美人醉臥的芍藥,或者象征富貴的牡丹。那么,“曾對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書出名的紅杏”、“曾傍美人醉臥的芍藥”各是什么典故呢?請同學們分別談一談。

確定:

(1)曾對紫薇郎的紫薇花

語出白居易詩《直中書省》:“絲綸閣下文章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p>

(2)曾使尚書出名的紅杏

語出宋代宋祁的《玉樓春》。宋祁以“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最為傳神,時人因此稱之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

(3)曾傍美人醉臥的芍藥

語出《紅樓夢》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藥茵”。

教師:作者對曾對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書出名的紅杏,曾傍美人醉臥的芍藥,象征富貴的牡丹是什么樣的審美感受呢?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出來,畫出來。

確定:“它們往往使我失望”,“我覺得它們也只是植物中的幾種,不過少見而名貴些,實在也沒有什么特別可愛的地方,似乎不在詩詞中那樣受人稱贊,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據那樣高尚的地位。”

那么,在作者眼里,楊柳能給作者什么樣的審美體驗呢?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出來,畫出來。

確定:“湖岸的楊柳樹上,像掛著幾萬串嫩綠的珠子,在溫暖的春風中飄來飄去,飄出許多彎度微微的S線來。覺得這一種植物實在美麗可愛,非贊它一下不可。”

教師:在這一部分,作者寫了紫薇花、紅杏、芍藥和牡丹的令人失望與楊柳的“實在美麗可愛”,這是用了什么手法?(各小組搶答)

確定:對比手法。

3.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楊柳的內在美(樸實無華、不求索取、不忘根本)。

教師:這一部分依然用了對比的方法。

(1)討論第5自然段。作者拿楊柳同什么對比,來顯示楊柳頑強生命力和不求索取的精神。

確定:同“牡丹花要吃豬肚腸,葡萄藤要吃肉湯,許多花木要吃豆餅”來對比。

(2)討論第6自然段。作者拿楊柳的下垂與花木的向上發(fā)展對比,贊頌了楊柳的什么品格?

確定:贊頌楊柳不忘根本,常常俯首顧著下面的可貴品格。

(3)討論第7自然段。作者寫“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楊”。為什么?

確定:楊柳的“下垂”體現出了謙遜,它懂得大地是其生命的源泉,因而它“高而不忘本”,最能象征春天的神意。

(4)第8自然段在全文結構中起什么樣的作用?

確定:照應開頭,深化主題。

六、品味語言

反復朗讀,從“它不是不會向上生長”到“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楊”這兩段文字。體會作者隨和自然又充滿人生哲理的語言,感受作者對楊柳的深摯的熱愛之情。

七、思想升華

學生聯系楊柳及牡丹花、葡萄藤、向上發(fā)展的花木所代表的人生態(tài)度,結合現實作一些分析評價。

學生討論發(fā)言。

確定:那些在“上面”作威作福而絕不回顧處在泥土中的人民的人必將被人民厭惡和唾棄,而那些謙遜的、不求索取的、不忘根本的人必將受到人民的歡迎和贊美。

八、課堂延伸

1.推薦閱讀:《懷念豐先生》(巴金)

2.習作賞析:《楊柳》(貴州省思南師范學校瞿愛紅)

3.觀察一種動植物,用與其他事物對比的手法借物抒情,寫一篇散文,800字左右。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篇14

全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明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第二部分說明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第三部分說明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第四部分說明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整篇課文一層一層說下來,最后發(fā)出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號召。條分縷析。說服力強。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為什么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為什么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為什么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了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意思。教學過程中,突破重點、難點時將生活中的實例、資料引入課堂。采用“資料交流引申法”。

隱性內容:

小組合作意識;環(huán)境保護意識;搜集信息和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

學情分析本課針對的是高年級的學生,從學生自身來說。閱讀能力、認知能力已有了較扎實的基礎。掌握了一些好的閱讀方法。經過近期創(chuàng)新教育的開展。很多學生己養(yǎng)成了查閱資料的習慣。

閱讀后會在內心產生自己的想法。有了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并且。學生也越來越關注周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對于學習本課有4礎和優(yōu)勢。但就教材來說。本課是一篇說明文。比較枯燥乏味。而且介紹的是有關地球的知識。雖然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對地球的知識并不甚了解。

從保護環(huán)境這一點來說。雖然在生活中人人都有了一定的體會,但要落實到“重要性”還需要加深學生的了解程度。據此。本課教學“‘以課前查閱部分資料為4礎。以課上學生自主交流為主線。以教師隨時引導為輔助”展開。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I.了解本課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

2.學習本課生字。掌握“裹著、渺小、礦物、恩賜、慷慨、貢獻、濫用、威脅、目睹、和藹可親、資源枯竭、生態(tài)環(huán)境”等詞語。

3.朗讀課文。

4.了解作者說明事理的方法。

(一)過程與方法1.習理解課文經歷“朗讀感悟一互動交流一一資料引申”的過程。

2.教學過程中采用談話法、小組討論法等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了解本課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的同時。受到初步的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

學前準備教師

1.深鉆教材,依據本課課文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思路。

2.搜集“介紹地球知識和有關環(huán)境污染情況”的資料。

3.課文配讀錄像和介紹宇宙中星球情況的錄像。

4.制作課件,主要內容包括太空中地球運行動畫效果、有關圖示、課文中的重點語句(見附表)。

學生預習課文;閱讀“介紹地球知識和有關環(huán)境污染情況”的資料。

【課后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嘗試后發(fā)現有成功之處也有待改善之處。成功之處。是運用了“打破課文結構。學生討論交流體會”的方法。

使課堂氣氛變得和諧。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避免了說明文教學的枯燥乏味。且通過課前讓學生查閱資料。將資料和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實例引入課堂。使學生進一步意識到“環(huán)?!迸c每個人息息相關。更好地達到了本課教學的情感目標。

欠缺的就是未將情感目標進一步注入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應在授課完畢開展一次“實踐活動”。讓學生尋找身邊的污染源。并盡自己的所能去治理污染或宣傳環(huán)保。避免污染的擴大。

附表一:

第一部分:

出示文字:從“據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介紹”。“地球。

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現。和藹可親”。

第二部分:

地球表面的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而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這樣,人類活動的范圍就很小很小了。

第三部分:

出示文字:從“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到‘。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tài)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第四部分:

科學家己經證明,至少在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公里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簡單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上冊篇15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是講述名人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名人的風采。同時要突出讀寫結合,把閱讀教學與“寫出人物的精神”的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圍繞人物描寫,讀中有寫,寫中有讀。

【學情分析】

寫人記事文章是初一學生學習寫作的重點,在七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寫作中,我們學習了“寫人要抓住特點”,本課將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學習,如何深入到寫出人物精神。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描寫、用議論或抒情句點睛等方法來寫出人物的外在特點和內在精神。并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

2.讀寫結合,從課文中學習寫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運用到作文實踐中。

3.引導學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邊的每一個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義的瞬間,記錄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描寫、用議論或抒情句點睛等方法來寫出人物的外在特點和內在精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人物外在特點和人物內在精神的關系。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回顧七年級上學期學習過的內容《寫人要抓住特點》:寫人有一些常見的方法,如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等,記錄下來寫在筆記本上,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

2、回憶本單元前幾課的內容,嘗試自己歸納總結一下寫人的方法,比如《鄧稼先》一文中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作對比的手法。為本單元的寫作做好準備。

一、導入

交流學生們的課前準備中的知識儲備,說一說大家認為該如何寫出一個有特點的人。

——運用各種人物描寫的方法,從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各個角度進行詳細的描寫。除了外在特點,還需要寫出人物的內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氣質、品格、個性等等。

設計意圖:和七年級上學期的寫作練習銜接,為下文《寫出人物精神》的教學做準備。

二、讀寫結合。

(一)在第一單元的語文課上,我們一起領略了幾篇經典的寫人美文,還體會到了要各種手法把握人物特征,表達人物感情。那么,在寫作中,我們可不可以加以借鑒呢?

《鄧稼先》——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特點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借助一些抒情、議論的句子,對人物的精神品質進行點睛式的概括。

《回憶魯迅先生》——生動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

《孫權勸學》——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設計意圖:通過對課文寫人手法的回顧幫助學生快速了解寫作方法。

三、嘗試表達。

對校園里你最熟悉的一個人進行描寫,既要寫出外在特征,又要突出內在精神。

1取材:還原情境。你選擇的人物有什么鮮明的個性,同時要思考他的這個個性在哪個環(huán)境或事件中表現得最突出。

2構思、起草:提煉出寫作對象最突出的性格、氣質。他有哪些外在表現最能體現其內在氣質?

3填寫下表:

環(huán)境或事件

外在表現(語言、外貌、行為等)

性格或氣質

4根據表格進行寫作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指導學生用表格梳理寫作的思路和角度,指導作文的選材、構思和起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2212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