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最新范文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喝的茶;還有我們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們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1
一條大河奔騰于華夏版圖紙上,時而遇到峽灣,飛沫四濺,趣意橫生;時而流經(jīng)平地,流觴曲水,沙白水清;時而跨過高山,事宜奔騰,萬馬齊喑,不舍晝夜如它。
古往今來,歷史的浪潮哺育了多少文人名家,從先秦諸子,到秦漢散文,再到唐宋八大家,再到晚明小品,文學芬香一直傳于今朝,即使穿越百年仍帶著民族獨特的氣息。
李白之詩仙最豪情,劍光月色躍然于字里行間;王羲之之《蘭亭集序》龍鳳舞動,堪稱天下第一;王昭君之冰清玉潔,繽紛著唐詩宋賦的音韻。
王國維去了,去了他向往“國學”天堂,他很是平靜。尚在人間時,他很是激憤,國學的腳步越走越遠,在那個趨于猛獸般的時代里,他的聲音太小,罷了,既然不能挽救這個時刻,那就去博取精神的自由吧!他舍棄了世俗,去追隨那內(nèi)心的獨標孤高,他對國學的堅守,讓人仰視。
而今,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議論紛紛,隨著英文縮寫字母編入新華字典的浪潮,有的人漠不關(guān)心,有的人嗤之以鼻,諷刺中國人的無能,還有的人似乎緊跟時尚的步伐。不要說這個小事了。甚至日常交流中也混雜這半不拉幾的英文。我們太過自以為是,傳統(tǒng)文化殿堂仍熠熠生輝,我們卻視之鐵銹,這樣的民族,這樣的子孫,它又能存活多久呢?
曾經(jīng),魯迅棄醫(yī)從文,以筆代刀,挑開黑暗的帷幕,刺痛那一雙雙黑暗的眼睛,挽救邊緣的國人,他聲聲吶喊,聲聲祝福,讓中國文明重新在大地上開出血紅的花,讓中國脊梁在此鏗鏘有力。如今,我們也需要這樣一些人,為華夏,為文明,為傳統(tǒng)而奔走呼號。我們需要用血淚灌溉,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林屹然挺立于世界東方,我們需要取飲華夏大河之水,讓祖國的未來,祖國的花朵綻放最美姿態(tài)。
我的華夏文明啊!我愿跟隨你的腳步,去跋山涉水,領(lǐng)略四季變化!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2
1900年5月26日,王道士在清除洞窟中的積沙時無意的發(fā)現(xiàn)了一個隱藏的洞穴,洞內(nèi)滿藏著古物,從此,敦煌莫高窟出土了。當他發(fā)現(xiàn)后找周圍的官員,官員們雖然知道洞窟的價值,但卻因為運輸和費用而擱置起來。
文中有這樣的一段話給我以很深的感觸:
“歐美的學者,漢學家、考古家、冒險家不遠萬里風餐露宿朝敦煌趕來,他們愿意變賣自己的全部財產(chǎn),充作偷運一兩件文物回去的路費,他們愿意吃苦,愿意冒著葬身沙漠的危險,甚至做好了被打,被殺的準備,朝這個剛剛打開的洞窟趕來。”
外國人尚知如此對待中國的文物,而與此同時的中國人、中國政府、中國官員卻無動于衷。王圓箓王道士更是以令人難以想像的低價大批大批的將文物賣給外國人,他的確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今天,我們在痛恨王道士的同時,難道不應(yīng)該反省自己對待中國文化的態(tài)度嗎?
就以這次歷史老師留下的作業(yè)為例,的確沒有引起我足夠的重視。我以為這并不重要,但在昨天晚上老師教育以后,我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的確我不做作業(yè)不僅是對自己不負責,對老師不尊重,再往深處說更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蔑視,對中國的不屑……我不敢正視我自己,現(xiàn)在我到底還有多少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
不僅我個人如此,整個社會亦如此。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洋事物、洋思想、洋觀念涌入中國大地,沖擊著古老的東方文化,改變著中國人的意識、觀念。中國能否在這樣的沖擊下保持自己特有的文化理念,傳統(tǒng)的中國文明。當今我們痛恨韓國用中國節(jié)日申遺,但我們?yōu)橹袊奈幕肿隽耸裁?
保持中國傳統(tǒng)文明的長河,靠你,靠我,靠大家。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3
是的,魯迅已不在了。如果他健在的話,至少,至少多一個和我一樣具有吶喊精神的中國文化的崇拜者與維護者。然而他確定已經(jīng)不在了,他的軀體安臥九泉,已是無可辨駁的事實。
缺少了他,缺少了吶喊者的領(lǐng)導人物,一切,一切都變得那么沉寂??v使從深幽的山谷中傳出幾聲沉悶的吶喊,也不會有任何心靈的回應(yīng)。更令人驚恐的是,連回音也沒有,留下的孤獨無助者是全部效果。
我沒有他深厚的文化底蘊,沒有他鋒利的言辭,更沒有他一呼云聚的威望,但我與他一樣流淌著炎黃的血,擁有一顆振興中國的心,我是一個怎樣的幸福者與哀痛者。
對于敦煌文化的流失,王圓箓是罪魁禍首,而對于中國文化的流失,誰是罪人呢?
我們都反對儒家思想的束縛,追求自由,個性解放,這是時代潮流、發(fā)展的需要。然而,失去了束縛,我們可以六親不認;失去了束縛,我們可以損人利已;失去了束縛,我們可以為所欲為,以至做出天理難容的事。由此看來,我們還是需要傳統(tǒng)文化與道德觀念的,那又為何不快快行動,繼承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呢?
現(xiàn)在,那個曾自以為是吶喊者清清楚楚的明白了,吶喊終歸是吶喊。這正如他大聲喊著要吃飯而最終饑餓的原因。貪婪惰性慢慢地消磨了斗志,腐化了身軀。我不要變成一個空殼,我有自己的思想與靈魂,我可以不做一個吶喊者,我必須驅(qū)散心靈上的污點,做個行動者。
中國文化的流失到底是誰的錯?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4
中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源遠流長達5000年之久,從遠古的孔孟思想到當今的社會主義文明,從甲骨文到簡體漢字,華夏人民的千古智慧筑造了一個輝煌的中國。
首先,不得不說,現(xiàn)今中國發(fā)展迅速,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但在這背后,中華文化卻陷入了一個難堪的境地:如中國某些大學自主招生不考語文,語文即中文,中國人的母語,卻糟的如此待遇,何嘗不讓人痛惜。
再者,中國向來以“禮儀之邦”為著名,而現(xiàn)金各國有幾人會去注重所謂的禮儀:公交車上,許多中年人坐在座位上老年人只能瞅著上方的“老弱病殘孕坐席”而嘆息,抑或破口大罵,打架斗毆,聚眾鬧事。中國人如此“注重”禮儀,還有何臉面打著“禮儀之邦”的名號去面向世界。
再次,中華大門對外開放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西方文明涌入中國,中國人喜歡過圣誕節(jié)寧愿棄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于不顧,韓國江陵申請端午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這難道還不夠點醒中國人嗎?
還有,中國計劃生育政策本來是提高人口素質(zhì)的好政策,卻造成了家長溺愛孩子之風,家長說不愿讓孩子過以前的苦日子,但中國有句古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jīng)歷風雨的錘擊怎練得一身正氣。
最后,日本作為一個小小島國,二戰(zhàn)后,經(jīng)濟迅速崛起遠超中國,日本人大力發(fā)展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日本很多人都會背,中國人呢?日本人不僅會背,而且還會時間在生活中,中國人能知道就很不錯了。當今世界經(jīng)濟競爭激烈,很多人都在試圖尋找解決方法,一位博士在上世紀70年代曾經(jīng)說過:挽救21實際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思想和大乘佛法。中華文化以和為貴,確實為當今實用典范,可中國人卻做出了一個讓人驚奇的事情:捧著金子在大街上乞討流浪。這讓中國如何迅速發(fā)展經(jīng)濟?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世人眼中的寶藏,卻成了中國人眼中的垃圾,這讓聽著不得不捧腹大笑,但這是事實,是不可更改的事實。
再此,我希望諸位中華骨肉同胞可以認真學習研究中國文化,弘揚發(fā)展中華文明,讓中國這個文明古國可以再次以文明的面貌站在世界之巔!
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5
在以前,年糕是過年時才有的美食,傳統(tǒng)搗年糕就應(yīng)運而生,而如今社會進步了,這些傳統(tǒng)的文化也就慢慢遺失了。不過,今天我有幸見識了一回。
媽媽說云周有傳統(tǒng)搗年糕的活動,我懷著新奇而又興致勃勃的心情去了云周。來到云周的文化大禮堂,那里圍滿了人,里三層外三層的,有的人都已經(jīng)在津津有味地嚼著香噴噴的年糕。我擠到了前面,首先看到一個大石盆,邊上放著一個大石錘,這時一位老人端著一鍋熱氣騰騰地米團走了過來,一下子就倒在大石盆里,一個中年人掄起大石錘,在米粉團中來回攪拌四五分鐘,接著把石錘舉過肩頭,再用力朝著米粉團用力砸下來,石錘再次高高舉起的空隙,只見老人用雙手快手翻面團,說時遲那時快,石錘又剛好砸下來,米團在不斷地打擊和翻轉(zhuǎn)之下,顯得越發(fā)柔軟。米團制作成功后就可以做香香甜甜的年糕了,另一邊早有一排人馬在等待制作了,我也突發(fā)想要做一做。我拿到一個模具板塊,捏一塊米團,塞進模形,再慢慢一點一點想要脫模,沒想到第一次失敗了,拉出來的是一條模糊不成形的面團。于是有人教我要先在按板上抹一點油,再將面團在按板上不斷按壓,再慢慢塞滿模具,原來做這個還有不少講究呀。我扭頭一看只見大人們速度極快,十指齊動,他們熟練的捏、揉、按、壓、不一會兒就做出扁長的年糕,或是“金元寶”,或是模型“狀元糕”。但是我感覺最好吃的還是“年糕餃子”,那是以年糕米團為皮,咸菜豆腐干為餡的包子,因形狀似大餃子,最小的做出來也有我的拳頭般大小,真不愧是“大餃子”。
我第一次見識傳統(tǒng)搗年糕,我不知這傳統(tǒng)文化能走多遠,希望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這時,我看到大家都圍在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年糕,我想這才是過年特有的味道吧。
初三傳統(tǒng)文化觀后感最新范文相關(guān)文章:
★ 收看中華傳統(tǒng)文化個人觀后感心得感悟500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