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世界糧食日600字以上作文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我都知道一碗飯的組成是米,米的生產來源于農民,珍惜一碗飯就是珍惜一碗米,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關于世界糧食日600字以上作文”,歡迎閱讀與借鑒!
世界糧食日600字以上一
每年的10月16日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們會自然而然的想起一首詩《鋤禾》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唐朝的一首詩,他給人們以啟迪,引導人民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在每天中午打飯的時候,你是否有過將只吃了幾口就不合口味的飯菜倒掉的現象呢?……我們發(fā)現,每天中午打飯不一會兒,裝飯的盆里就裝滿了剩飯菜,看著滿桶滿桶的剩菜剩飯,難道同學們不感到可惜嗎?
或許我們會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然而你知道嗎?全球有20%的發(fā)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要奪去一千萬人的生命,由于直接或間接的營養(yǎng)不良,全球每4秒鐘大約有1人死亡!
我國人口已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是世界人均值的1/4,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亂占耕地、土質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當前,全球糧食供應緊張,價格居高不下,我國糧食雖然連續(xù)5年豐收,但供需總量仍處于一種"緊平衡"狀態(tài)。
聽了這些,你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呢?難道不浪費糧食、少打一些多余的飯菜就這么難嗎?打多少吃多少、不倒剩飯剩菜就這么難嗎?同學們,我們都是社會的主人,我們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要用心去愛護糧食,讓我們同心協(xié)力,拿出實際行動,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讓節(jié)約糧食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并把愛惜糧食、節(jié)約糧食的活動一直堅持開展下去,為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借此,我向全校同學提出以下倡議: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jié)約為榮,浪費可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飲食要均衡,不偏食,不挑食。
5、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6、做好節(jié)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糧食的可怕后果。
節(jié)約是美德,節(jié)約是品質,節(jié)約更是責任,讓節(jié)約成為一種時尚風氣,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態(tài)!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jié)約糧食這場行動中去!
世界糧食日600字以上二
自古以來,我們的民族就崇尚節(jié)儉之風,《憫農》詩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講糧食來之不易,應加倍珍惜;《朱柏廬治家格言》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利維艱?!币彩窍嗤囊馑迹湃顺珜А皟€以養(yǎng)德”是很有道理的,節(jié)儉是養(yǎng)成良好品德的基礎,幾乎每一位取得突出成就的優(yōu)秀人物,都具有節(jié)儉之美德。敬愛的周總理,一件睡衣補了又補,穿了幾十年;他吃飯時,不僅要把碗中的飯吃凈,連掉在飯桌上的米粒也要撿起來吃掉。著名作家茅盾,他的辦公桌有一條腿不牢固,工作人員要給他買張新的,他卻堅持修一修再用,是他沒錢買嗎?不是,他死前立下遺囑將25萬元稿費捐給了國家!兩位杰出人物之所以如此節(jié)儉,是因為他們知道,一味的鋪張奢侈,就會慢慢的消磨自己的意志,甚至會腐化墮落下去,我們21世紀的青年學生,難道不應該向他們學習嗎?
再就經濟價值而論,也許幾個饅頭算不了什么大數,但假如全國有1000萬學生扔饅頭,以每人每天扔兩個饅頭,一個饅頭0.1千克計,就有200萬千克糧食,再按每千克饅頭價值2元計,就是400萬元,這便是一天造成的浪費,倘若把這400萬元用于希望工程,按50萬元建一所學校計,則可建8所學校,而一年365天就有2920所新學校誕生,這個數字何等巨大!在這樣的推算面前,誰敢說這是一件小事呢?
眼下,我們的生活確實比過去改善了許多,一些地區(qū)和家庭已邁入了小康水平的行列,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生產力水平還相當低下,我們人均物質財富,尤其是糧食,并不豐厚,好多人還吃不飽飯穿不暖衣,好多貧困山區(qū)的孩子還不能進教室學習,如果我們用節(jié)省下來的糧食去支援災區(qū)人民,援助山區(qū)那些渴盼知識的孩子,不是比“打滿頭仗”有意義嗎?
我們的國家正在建設兩個文明,而用饅頭打仗,無疑會給物質文明的車輪加上更為沉重的負荷,給精神文明的旗幟抹上一片灰色。
同學們,無論從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出發(fā),還是著眼于希望工程和兩個文明建設,讓我們珍惜每粒糧食吧!
世界糧食日600字以上三
長征,那英勇的足跡鐫刻在人類追求解放的歷史中,始終為中國人民所銘記。
長征,那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奪取成功的基礎。
長征,那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氣概,始終激勵著中國人民朝著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輝煌未來前進。
長征途中,沒有吃的,把騾馬殺掉;騾馬沒了,去挖野菜,哏樹皮、嚼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帶吃……那一件件、一幕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讓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個動人的小故事——《金色的魚鉤》。
這個故事敘述了一位老班長為了讓幾個傷員不餓肚子,自己不顧疲勞、強忍饑餓來到小水塘為他們釣魚充饑,自己卻一點兒也舍不得吃,最后活活的被饑餓折磨得倒下了。老班長那舍己為人的精神、那崇高的革命主義品質,深深地打動著我:為了讓自己的傷員不餓肚子而犧牲了。試想,當時如果有一把米,對,哪怕只有一把米,老班長也許不會被饑餓奪去他堅強的生命。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少同學不懂得愛惜糧食,他們把餅干、饅頭、面包、稀飯隨便亂扔,在家里挑吃撿穿……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多么驚人的浪費啊!
古人尚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徹骨感受,我們應該從中領悟糧食的珍貴。是的,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難道還忍心把咬了一口的饅頭當泥巴扔,把吃了一口的飯當臟水潑嗎?
革命先烈為我們現在的生活做了許多,許多,難道我們節(jié)約糧食,不浪費資源難道很難嗎?
勤儉節(jié)約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做為新一代的炎黃子孫就沒有能力繼承和發(fā)揚這種美德了嗎?
愛惜糧食,就是愛惜生命!
世界糧食日600字以上四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看著這句詩,我們可曾檢討過自己,真的做到了沒有?
鏡頭一: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一個“老大難”——饑荒。當我們看到電腦上、電視里、書本中,那一個個孩子餓得骨瘦如柴、皮包骨頭時,我們的內心有沒有受到一點點感觸?
在遭遇了60年來最可怕的干旱之后,牲畜死亡,成千上萬,的人涌到難民營尋求幫助。很多兒童因為饑餓奄奄一息。河水斷流,井水枯竭,莊稼歉收,曾經的牧場如今已成廢墟。高達60%的牛羊畜群——很多受災最嚴重的人們的主要財產,已經死亡殆盡, “橫尸遍野”。而我們卻還在肆無忌憚地浪費糧食!
鏡頭二:餐館
某家著名餐館,進來三個衣著光鮮靚麗,頭發(fā)打理得锃亮锃亮的人。
他們要了一大桌菜,沒動幾筷子就“埋單”了,也沒要求“打包”。飯桌上剛吃了幾口的“料子雞”,還幾乎是完整的魚,冒著熱氣的……以及其他沒吃完的菜全部被倒進了泔水桶。
同樣的事情在這家餐館、在許多地方,每天都會發(fā)生無數次。
而對于這些舉動我們只能是冷眼觀看,卻從不關心。這時,我總想問一句: “當我們捫心自問時,良心有沒有受到譴責?會不會由衷的懺悔?”
鏡頭三:學校
伴著一陣悠揚的下課鈴聲落下,同學們像一支支離弦的箭向餐廳射去。
餐廳里彌漫著一股芳香,白花花的面條、包子蒸騰著熱氣:稀飯、粉湯散發(fā)著醉人的香甜,同學們如餓狼一般,開始了掃蕩……
然而……
幾分鐘后,同學們像奔馳的駿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離開了餐廳。放眼望去,藍色的餐桌上,擺滿了綠色的飯碗,碗中到處是剩下飯粒,剩菜。它們孤零零的依縮在各個餐盤中。
每每當我看到這一碗一碗的剩飯時,仿佛能聽見那些米粒、面條在我耳邊哭泣,在痛斥,在抱怨……
2___年1月16,國土資源報副社長——徐俠客,在發(fā)起“光盤行動”,倡導網友珍惜糧食,加入行動。他說: “有一種節(jié)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微博一經發(fā)布得到蔡奇、王郁松等名人和人民日報、國土資源報等媒體的支持,1月22日《新聞聯(lián)播》報道該活動,號召大家節(jié)約糧食、從我做起。
我們作為21世紀的主人,更應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品質。
據1 986年第五次世界糧食調查結果顯示:112個發(fā)展中國家有3.35-4.49億人口處于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80年代,全世界人口只有45億左右,可是卻有4.5億人挨餓。1995年,世界人口增長到57億,挨餓人口數字增加到10億。
從這些數據中,不難看出現在世界上仍受饑餓之苦的人有多少。一想到世界上還有這么多人挨餓,我就想對那些還在浪費糧食的人說,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著農民們的心血,都是他們汗水的結晶。我們還沒資格這么“闊綽”,請節(jié)約糧食,進入到“光盤”行動中來吧!
問問這個大自然,它還可以為我們服務多少年?
問問那些勞動人民,他們還能勞作多少年?
問問我們,我們還有多少年“享受”這些?
節(jié)約是美德,‘節(jié)約是品質,節(jié)約是責任,節(jié)約更是一種境界。
節(jié)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我們不應該把自己肉體上的快樂建在他人的痛苦上。
世界糧食日600字以上五
同學們,每年的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糧食日”,我們國家將“世界糧食日”所在的一周定為“愛惜糧食,節(jié)約糧食宣傳周”,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它是根據我們國家的國情確定的。
我國有十三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就是世界平均每四個人當中舊有一個中國人。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占世界耕地面積的7%——人口多耕地少,吃飯就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問題。也許有的同學肯定會說:這怎么可能呢?我們這里一日三餐講究搭配,講究營養(yǎng)價值,雞鴨魚肉已是平常人家的家常菜。但是只要你們去查一查資料,多看一些新聞媒介,你們就會知道,在我國的邊遠地區(qū),由于經濟落后,交通閉塞等原因,還有許多人在餓肚子,還有許多像你們一樣大的孩子連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何談讀書上學呢?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十三億人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
也許有同學認為,節(jié)約幾粒米沒有多大用場,讓我們一起來算筆帳:如果一個人一天節(jié)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可節(jié)約2186萬斤,這么多米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吃10年,可以給1000多名學生吃60年,所以節(jié)約糧食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但是,在我們的同學中,卻普遍存在著浪費糧食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每天早上在咱們校門口的垃圾箱內,有許多同學把吃剩的饅頭、油條、面包丟在里面;在學校吃飯的同學,也經常把大碗大碗的飯、菜倒在泔水桶內,這實在令人心痛。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粉的糧食,足夠5000萬人吃一年,多么驚人的浪費啊!
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會背古詩《鋤禾》吧。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可以從這首古詩中可以看出糧食的珍貴。據統(tǒng)計,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多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的心血和汗水。
目前,我國人均占有糧食還不足400公斤,剛才我說了還有少數盆困地區(qū)還有很多人吃不飽肚子,而且我國耕地面積仍在逐漸減少,人口都在不斷增加,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中國還是一個缺糧的國家,糧食是不能浪費的。
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要繼承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在“節(jié)糧宣傳周”里,在以后的每一天,要開展愛糧惜糧,節(jié)約糧食的宣傳活動,要求人人從自己做起,個個養(yǎng)成愛糧節(jié)糧的好習慣。
關于世界糧食日600字以上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