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小時或的美文欣賞:分糧食的夜晚
學習啦:舊時候,分糧食的日子是最令人歡喜的日子,糧食永遠也不會嫌多,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分糧食的夜晚》。
我五六歲的時候,還是生產隊,村里所有的地,大家一起種,莊稼一起收,打了糧食,也一起分。
六月份,麥子全部上了場,雖然接著要翻地,忙秋田,但為了讓各家不至于斷糧,或者盡早吃到新麥面,總先要停下其它活計,打碾一些,分給各家。
每每這時,一大早,隊長吆喝全村勞力到官場里攤場,然后碾,。碾完后起場,麥草堆一邊,麥粒麥衣碎麥稈在場中間堆成一長溜,乘傍晚有風的時候揚,借助風的力量,將麥粒和麥衣碎麥稈分離。然后婆娘們圍坐一圈,開始用簸箕差不多簸干凈了,堆成圓錐形的堆,派幾個人看守,所有的人回家吃晚飯。
孩子們沒有多少事干,從一早上就跑前竄后地玩。有時候幫大人幾把,大多時候是搗亂。抓一把麥草,抽一下拉碌碡的牛屁股,然后飛快地跑開;或者抓一把麥粒麥衣,揚在某個人的身上,灌在某個伙伴的衣領里;或者把誰的木杈木锨掃帚藏起來,讓大人十分頭疼,但除了追著滿場跑,根本抓不住,十分無奈。
麥草一般是胡亂堆起來的,暫時不垛草垛,便成了孩子們的游樂場。或在上邊盡情地跳,盡情地蹦,或你把我埋起來,我把你埋起來,或鉆出一個洞,大家鉆進鉆出玩,或者當成滑梯,一個接一個往下滑。反正摔倒了也不疼,一個個玩得不亦樂乎,經(jīng)常忘記了吃飯,就算大人來叫,也不理。孩子們玩的時候,大人們怕踩結實垛草垛的時候費勁,不時來趕,孩子們便噢噢地四散跑開,待大人一走,或者不注意了,又悄悄地踅摸過去,繼續(xù)想著花樣玩。如果確實趕得無法玩,就玩捉迷藏。
官場足夠大,整個村子的麥子全部集中在一起,大大小小的麥垛有幾十個,垛在場的四周。孩子們穿梭期間,你攆我,我攆你,或者一個人藏,幾個十幾個人找。如老半天找不到,自己會忍不住噢的一聲跳出來,如找到了,重選一個再藏,大家再找。不容易被找到的,大家敬佩,容易找到的,大家鄙夷。于是有人在小麥垛上抽個洞藏進去,再掩蓋好,大家找起來自然費勁,但要是被大人們發(fā)現(xiàn)了,又免不了追著斥罵。
玩的時候,時間是過得飛快的,不知不覺間,天已經(jīng)黑盡。大人們吃完飯,拿著口袋,陸續(xù)來到官場,不吃煙的遠遠地坐在麥堆周圍,吃煙的坐在場門口,要么閑諞,要么互相詢問工分,預估自己能分到多少糧食。黑暗中,煙頭一明一滅,遠遠看香像香頭在晃動。
等隊長和會計司秤員提著馬燈來了,大家立即圍在麥堆周圍,先裝幾袋子扛到場邊的倉庫里留著交公糧,然后看會計估算麥堆有多少斤,按某個月的工分來核算,每個工分應該分多少斤。在這一點上,大家對會計是極佩服的,因為會計在麥堆周圍用步子量一下,然后算盤噼里啪啦打一陣,就會算個八九不離十,誤差往往超不過一袋子麥。
算好后,會計對誰家應該分多少斤麥,大聲地說一遍,反正連隊長在內的人沒有幾個人會算,都沒有異議,便開始分。大家動手裝袋子,司秤員司秤,會計唱斤數(shù),秤到誰,多了倒出來一些,少了再裝一些。誰的斤數(shù)夠了,就讓誰拿出記工分的本子,在上邊記清楚。如此一家一家分完,一般得花一個多小時。
只有在這時候,孩子們可以混在大人堆里看分糧食是沒有人趕的,所以從大人們開始聚攏到麥堆前,孩子們便都乖了下來,靜靜地躲在大人后邊,好奇而又興奮地看。鄉(xiāng)里的小孩子,一到天暖的時候,基本都不穿鞋,但在分糧食的時候,都無一例外地穿上了鞋。如果心細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的鞋,都明顯要大一號。穿鞋的目的,是為了往鞋里灌麥子,然后偷回家去,因為往口袋里灌,一是許多孩子的衣服并沒有口袋,再則即便有,也很小,而且動作沒法隱蔽,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
小孩子都是一樣的心思,大家心照不宣,一個個踅摸著最好的機會,躲在大人的身影里,乘人不備,伸腳在麥堆里踩一下,有的還要裝出是被人推了一下,麥子自然就會灌進鞋里。兩只鞋都裝滿了,立即跑回家,倒出來,再跑回來伺機裝。
官場就在我家總門對面,最多也就兩百米的距離,我總是穿了一雙補過的破綠球鞋,一趟一趟往家裝麥子。別的離得遠的,要比我少跑好多趟,這讓伙伴們很是羨慕,也有點嫉妒,但沒有什么辦法。
其實,小孩子們的這點把戲,大人們心里是清清楚楚的,只不過,有許多人自己的小孩子也參與其間,看見了也不啃聲。家里沒有小孩子的,偶爾會咋呼幾聲,但沒有人當回事。開始幾天,就算隊長會計看見了,也裝作沒看見,因為他們知道,那些簸麥子的婆娘,都會乘人不備給肚兜里裝麥子,小孩子偷一點,也算不了啥。但如果幾天后孩子們還不收手,隊長會計發(fā)現(xiàn)了,就會拉下臉,著實不客氣地驅趕,對麥子也看得緊了起來。這時候,就看誰的膽子大或者眼明手快了。如果膽子足夠大,眼明手快的,還是能得手幾回,只不過,每次總會被發(fā)現(xiàn),不但被驅趕,還要挨罵。
除了碾麥,和麥差不多同時上場的扁豆,也要先碾幾場。麥好吃,但不耐餓,扁豆耐餓,吳家坪人經(jīng)常做扁豆酸飯,和上幾塊洋芋,誰都愛吃,是平常做得最多的飯。因而隊里要種許多扁豆,和麥差不多多。分扁豆的時候,孩子們照樣會去偷,但扁豆沒有麥滑,不太好灌進鞋里。最好灌的,是紅麻。紅麻像芝麻,但比芝麻要扁一些,表面光滑,堆堆子怎么也堆不高。只要將腳往堆里一伸,立即就會被灌滿,不像麥,踩進去還得左右晃動一下。不過這時候天已經(jīng)很涼了,孩子們不但穿上了鞋,有的還穿上了襪子,偷也偷不了多少。
孩子們都渴望分糧食的夜晚,也喜歡分糧食的夜晚。他們的行徑,不知道情況的人,也許會十分不屑,知道情況的,心里會感到絲絲苦澀。那時候,所有的人靠工分吃飯,莊稼的豐欠,由不得自己做主,全靠老天爺。豐收的年成,分到的糧勉強能吃到第二年麥黃時候,欠收的年成,僅僅能吃到第二年三四月份。盡管可以到大隊打糧吃,但供應量十分有限,還是得稠的稀的計劃著吃。有些不會計劃的或者工分少的,在麥子黃之前的一兩個月,往往得減一頓飯,或者向人借才能挨過去。因而,孩子們偷一點糧食,誰也不會見怪,即便隊長會計,也只是嚇唬驅趕,罵幾句而已,不會因此真的打誰家的孩子。
民以食為天,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用鞋偷回去的那一點點糧食,在關鍵的時候,肯定可以發(fā)揮作用。后來日子漸漸好過了,孩子們不再偷糧食了,但在那個階段養(yǎng)成的對糧食的喜愛和節(jié)省習慣,大多都會相伴終老。
因為,這個世界上,很少有挨過餓而忘了餓的滋味的人的。
公眾號:云間墨香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