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優(yōu)秀作品專欄 > 教育心得 >

教師優(yōu)秀教育隨筆:不妨做一名儒雅老師

時間: 莉莎1168 分享

  學習啦:教育隨筆是教師經(jīng)驗的凝練,是教師成才的橋梁,它對教師成長具有顯著成效。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不妨做一名儒雅老師》這篇文章吧!

  儒雅,出自《漢書·張敞傳》:“以經(jīng)術(shù)自輔,其政頗雜儒雅,往往表賢顯善,不醇用誅罰。”其意思就是指人知識淵博,內(nèi)心善良、寬容,不輕易責罰人。而說到儒雅之人首先會想到蘇軾當年在《念奴嬌•赤壁懷古》里所描給的寬容大度、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儒將周瑜的形像“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也會想到月下?lián)崆偃缧性屏魉陌拙右?ldquo;食飽拂枕臥,睡足起閑吟。淺酌一杯酒,緩彈數(shù)弄琴。”的文雅。而詩人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描述的“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也有幾分優(yōu)雅。當然還有比較著名的《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里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是描述士大夫?qū)W問精湛,正直善良,品質(zhì)高潔之儒雅。

  一名教師面對三千弟子,傳道,授業(yè),解惑,受他們矚目甚至敬仰,如果也具儒雅之風,豈不是更具魅力,恰似錦上添花。儒雅就是教師最美的氣質(zhì),儒雅的老師亦是學生之魂,儒雅所彰顯出的外在形象會化作無聲的教育力量,熏陶感染每一個學生。

  從我個人見解來說儒雅老師應(yīng)該是指內(nèi)在睿智而善良、知識淵博而深厚,外在淡定而從容的教師。南宋學者楊敬仲說:“學者涵養(yǎng)有道,則氣味和雅,言語閑靜,臨事而如無事。”就是說做學問的人身心修養(yǎng)有道,才能情趣高雅溫和,談吐氣定神閑,遇事冷靜,處事穩(wěn)妥。正是因為教師是學生最重要的審美對象,所以才要豎立敬業(yè)、博愛、儒雅的人民教師形象,這樣一定會對學生的成長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首先儒應(yīng)該是指知識淵博,出口成章,即“胸藏經(jīng)略才當展,腹有詩書氣自華”。而且還要特別聰明,善于領(lǐng)悟,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形成和積累豐富獨特的經(jīng)驗,在教育過程中善于總結(jié)和利用個人更為靈巧實用的教學方法。將豐富教學底蘊自然融合為一體,不僅能延伸,而且能深化直至升華,形成自已獨有的教學特色。達到以上幾點,就可在上課時可以拋開固有的教材模式,以一種全新的角度引導(dǎo)學生去學習,完全不受條條框框限制,洋洋灑灑自如的發(fā)揮,侃侃而談,口若懸河,而不是照本宣科、亦步亦趨。

  而教師的雅應(yīng)該是一種自由在高處,有尊嚴的精神生活,是愉快、寧靜、平和、寬容的心態(tài)。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達到的境界與高度就是“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之所以能達到上述境界,首先要認識到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因為的學生智力和能力是有差異的,就如初春校園里的白玉蘭,有棵即將花謝,有棵卻還無花開。所以教育就像人養(yǎng)花一樣,一邊養(yǎng)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學生也要這樣養(yǎng),要慢,不要著急。要容的下學生的錯,要理解學生的苦。我們整天因為學生不聽話,成績上不去而煩惱、苦悶,精神、心理也倍受煎熬,可仍然于事無補。可當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巧治不能鑄木,巧工不能斫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無完人,凡事何必強求,退一步海闊天空。所以要培養(yǎng)自己的寬大之心,待人寬宏大量,這也是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也是教師的一種力量,一種優(yōu)雅。在教育中,寬容比懲罰更具有力量。試想老師動不動就怒火沖天對學生豪不留情的呵斥時還有什么優(yōu)雅可談,學生又怎能尊敬和親近這樣的老師。

  當然,要做到上述境界談何容易,僅憑個人修為就能做到之人少只又少。僅職稱聘任這一項就是橫在年輕老師面前永遠跨不過的夢魘。它使我們在學生成績面前無法篤定,在違紀學生面前無法寬容。職稱成為教師心中最大的痛,或多或少影響了老師的從容。

  總之, 一名儒雅的老師,亦能在書山題海中尋一片蔚藍澄凈的天空,可以真意感悟、卓而不凡;又在紛亂雜沓的生活中獨辟蹊徑,走幸福之路,做智慧之人,創(chuàng)和諧關(guān)系,過優(yōu)雅生活,并最終能將教育引向光明、自由、希望與博愛之路。

作者:高學棟

  公眾號:臨朐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學習啦


39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