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電子課本教材
北京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電子課本教材(高清)
電子課本可以幫我們不斷熟悉小學數學課本,才能更全面的掌握數學知識,為了幫助小學生們更快的找到電子課本教材資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京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電子課本教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北京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電子課本教材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眾號【5068教學資料】,關注后對話框回復【1】獲取一年級語文、一年級數學、一年級英語電子課本資源。
一年級數學知識總結
(數數)
知識點:
1、按一定順序手口一致地數出每種物體的個數。
2、能用1-10各數正確地表述物體的數量。
(10以內數的認識)
知識點:
1、能形象理解數“1”既可以表示單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個集合。
2、在數數過程中認識1-10數的符號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數除了表示幾個,還可以表示第幾個,從而認識基數與序數的聯系與區(qū)別:基數表示數量的多少,序數表示數量的順序。
(1~5的認識與書寫)
知識點:
1、能正確數出5以內物體的個數。
2、會正確書寫1-5的數字。
(0的認識)
知識點:
1、認識“0”的產生,理解“0”的含義,0即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和分界點。
2、學會讀、寫“0”。
(6~10的認識與書寫)
知識點:
1、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10的物體的個數。
2、會讀寫6—10的數字。
一年級數學知識有哪些
十幾減4,得數是幾加6,
十幾減3,得數是幾加7,
十幾減2,得數是幾加8,
十幾減1,得數是幾加9。
一、應用題
1、先選擇與問題有關的信息來計算,多余信息直接舍掉;求一共多少?總數是多少?用加法計算。
2、已知總數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
3、解決多多少,少多少,相差多少的問題,用減法計算。
4、要列出算式,解答,并帶上單位。
二、分類與整理
1、用象形統(tǒng)計圖進行分類整理時,涂色時從下往上涂,要注意一一對應,記錄分類結果用表格更清楚;
2、分類時可按照不同的標準來分,分類的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但總數是相同的。
三、數數和數的組成
1、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整十數是由幾個十組成的,一個兩位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讀數和寫數都是從高位起,寫數時用阿拉伯數字,讀數時候用漢字,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百數表。(能根據提示猜數)
同一行,前九個數十位相同,相鄰的兩數相差1。
同一列,個位上的數相同,相鄰兩數相差10.
4、比大小。
先比較十位,十位大的數大;
十位相同,比較個位,個位大的數大。
5、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去描述兩個數之間的關系。
6、擺一擺,想一想。
四、認識人民幣
1、在進行等價兌換時,用小面值的人民幣兌換大面值人民幣,就要看大面值人民幣里面有幾個小面值。
2、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五、100以內的加減法
1、兩位數加減整十數:
兩位數加整十數:十位相加,個位直接挪過來;
兩位數減整十數:十位相減,個位直接挪過來;
2、兩位數加一位數:滿10進1。
如果不進位,個位相加,十位直接挪過來。
如果進位,個位相加,十位直接加一。
3、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一當十。
如果不退位,個位相減,十位直接挪過來。
如果退位,向十位借1,用十幾減,十位直接減一。
4、兩位數相加減:個位和個位相加減,十位和十位相加減。
六、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
“嘗試-調整”“有序羅列”
七、分析解決問題
1、先選擇與問題有關的信息來計算,多余信息直接舍掉;
2、看清是“+”還是“-”,應用題要先分析,用加法還是減法;
3、列算式,算出得數;(要計算正確)
4、一定要加上單位。
怎樣學好一年級數學
1、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
2、有意識創(chuàng)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昂猛妗笔呛⒆拥奶煨裕鯓硬拍茏尯⒆釉谕嬷蝎@得知識呢?我針對每節(jié)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
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
4、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學好一年級數學的方法
1.動腦多思的好習慣:孩子是有惰性的,特別是有一批孩子聽講而不動腦,而數學光聽是沒有用的。數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所以從小養(yǎng)成學生動腦思考的數學習慣非常重要。
2.激疑啟思法。教師要抓住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要善于提問,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使其產生探索求知,解決問題的積極要求。有人說只有“笨”老師才能教出天才,因為這樣的老師總在問為什么,也只有他的學生總在想為什么,所以這樣的學生越來越聰明。因此我們也可以裝得“笨”一點,總來問一問為什么,你的學生也會想積極地教你,動腦他才會學習。
3.情境激勵法。從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心理特點出發(fā),根據新授知識的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們進一步探索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其良好的鉆研動腦習慣。
4.操作交流法。在數學教學中,結合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教師一方面應利用形象的直觀教具進行演示,另一方面應充分讓學生有操作的機會,使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在動手中領悟道理,不僅在操作中不斷感悟和思考,同時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別是一年級學生的動手活動,他們更愿意交流和動腦,就像小孩擺積木一樣,在他們的世界里,會發(fā)現我們教不到的許多知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