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國人讀書心得體會5篇
讀了丑陋的中國人,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了國人之丑陋。其實也不并單單是中國人,凡是人,都有他們自身的缺點和不足之處,這本書給予了我深深的啟發(fā)。
丑陋的中國人讀后感1
中國人之所以丑陋,在于國人永遠都不會勇敢地承認自身的錯誤。無可否認,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這大量的例子,比如學術抄襲,除非真的是完完全全暴露在了大眾的眼簾,抄襲者才可能會承認自身的錯誤。比如教育上的錯失,爸爸媽媽永遠都認為是自己是對的,孩子必須按照他們的步伐追隨,否則你就是離經叛道的不孝子女等等。
其實面對這一本書,我們首先要有持著一種尊重,和真誠的態(tài)度去看待這本書,不管書里面的內容。是怎么樣,但由作者自身的出發(fā),是希望新一代的國人,能夠知道身上的不足之處,并且加以改正。常言有說,知錯能改的人是個好人,知錯不改的人是一個無藥可救的人。從書中的內容,我讀懂了許許多多。但無可厚非,書中的內容存在一定的可取之處,但同時也存在不少純粹是為了批評國人,而牽強附會加上去的東西。
先從作者善意的角度出發(fā),是希望國人有則改之,無則加冕。在社會生活中,中國人在窩里斗,臟吵亂,不團結,自己人殘害自己人都是有目共睹。真心地說,中國的經濟處于蓬勃發(fā)展的階段,但對教育和精神上的投資是少之有少,以導致了許許多多的惡性后果出現了。
毒奶粉事件,受害者無數的幼童,無辜的嬰孩,雖然政府最后也已經要加大力度,進行力挽狂瀾的補救,但最后,給國人留下了中國的奶粉不可吃的烙印,同類型的事件還有瘦肉精,毒黃瓜等,都引起了國人對食品安全的深深思考。
至于社會上的公德事件,也給國人帶來了深深的思考,近幾個月來,小月月事件不單單在中國流傳甚廣,而且還蜚聲海外了,給中國的形象帶來了嚴重的破壞,大家可曾想像接近14億的中國人躲避的了道德的底線,讓多少人的如小月月一樣,因搶救不及時而最后死去了,其實并不是每個人都是彭宇,也并不是每個法官都是王浩,能否想像一下,在你垂暮之年,你在路上摔倒了,無人對你問津,最后因失去搶救而死去,這是多么可悲啊......
從作者錯誤的角度上,也是有不少之處,比如上述幾個國人的缺點,在任何的歷史發(fā)展長河中,每一個 國家都是存在這樣的一種經歷.
美國的南北戰(zhàn)爭同是內亂,內戰(zhàn),為什么無人指責,而就單單把中國的情況無限擴大呢?說到國人素質偏低,臟亂吵,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追溯到英國的工業(yè)革命時期,貧富差距與我們相比更是有過而無不及啊,何況中國還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國家,怎么能和發(fā)展的幾百年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相比,無論是從體制上,法律上還是 國民素質上他們都有優(yōu)于我們的優(yōu)勢,我們不可避免也要必須承認彼此間的差距,我不明白為什么那么多人要要求一個小孩要有一個中年人的成熟呢?這顯然不符合邏輯。
至于不團結,這句話,有些時候是可以說,但有些時候,不免就有點過于武斷和小看我們中國人。無論是從抗洪,抗雪暴,還是抗震救災,無一不顯示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團結的精神面貌。試問在汶川大地震中,我們的解放軍 ,人民志愿者,甚至是我們的群眾,誰沒有參加呢?在國際的奧運會上,中國人哪里顯現了他們不團結,不和諧的一面呢?
國人之功過,也并非你我三言兩語就能清楚說明,畢竟現在我們追求的是一個和諧的社會。為了一個社會的和諧,很多事情都不能武斷言之,因此唯有現在是把大家自己在本分上的事情安排好和處理好,做好一個真正的自己,不要讓丑陋的中國人這本書上的內容成為了我們真實的描寫。
丑陋的中國人讀后感2
最近拜讀了柏楊先生的《丑陋的中國人》,心情復雜。文章寫得很好,柏楊先生風趣幽默的文筆讓我常常忍不住要開懷大笑,一邊流淚,一邊笑。俗話說“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良藥并不一定苦口,忠言并不一定逆耳。只是藥不苦,又怎能讓人們?yōu)榱吮苊獬运幎煤谜疹欁约阂悦馍?言不逆耳,又怎能讓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順耳的話聽多了,人會飄飄然。不管再怎么飄飄然的人,你要他回憶別人如何稱贊他的,他也很難回答出來,不過逆耳的話就不同了。一個人很容易記住別人罵他的話,卻很難記住別人夸獎他的話。
柏楊先生的作品很直接,而且不留余地地批評“中國人”。從歷史上看,文章寫的“中國人”,主要是臺北的中國同胞,但是大陸的同胞也一樣可以“對號入座”,這文章所講述的確實是中國人的人性弱點,也誠然是中國文明的毒瘤所在?,F在大陸又開始提倡“儒學”;這沒什么不好,問題在我們還講那“仁”、還講那“義”、還講那“忠”;千百年前孔丘先生如何定義這“仁”、這“義”、這“忠”;千百年后我們仍舊這樣定義。柏楊先生說得有道理,我們的文化已變成“醬缸文化”。
現在,我們仍舊在一邊罵其他國家其他民族一邊引進這些國家這些民族的技術,然后將這些技術貼上我們的標簽,雖然口頭上還是會說‘這些技術我們是從其他國家學來的’,但骨子里恐怕認為這些技術已經變質了——由其他國家傳承而來變成我們土生土長的產品了。
我們比起八十年代,比起“大躍進”,比起“剛解放”現在要開明的多,從表面上看,我們正在逐漸的擺脫“醬缸”但骨子里真得變了嗎?
柏楊先生筆下的“中國人”不愛笑;除了與朋友聊天或職業(yè)需要外,我在成都還很少看見大街上的人面帶笑容,一團和氣的。
柏楊先生說“中國人”將經歷花在內斗上。西藏、新疆那么多數得出名字的反華組織首領有幾個是外國人?當局又包容了幾個?
柏楊先生說“中國人”缺乏同情心。成都人特別愛看熱鬧,請注意是“特別”,中國各地的人都愛看熱鬧。比如兩輛車相撞了很快便圍上一群人。他們是來幫助駕駛員的?不!他們是來看熱鬧的。什么是看熱鬧?就是該做的事不做。你看:冷眼旁觀的有;議論紛紛的有;品頭論足的有;瞎起哄的有;扇風點火的有;火上澆油的有;唯恐天下不亂的有;幫助傷員的沒有;幫助把車輛移開的沒有;打電話通知警察的沒有;打電話通知醫(yī)院的沒有;文明規(guī)勸的沒有(躲在人群中“文明規(guī)勸”的有);息事寧人的沒有(在人群中“息事寧人”的有)。發(fā)展到網上看熱鬧就換了個名詞叫“蓋樓”,經??匆娙A文論壇上很多人把毫無意義的廢話放在網上占“樓層”,就跟人看熱鬧一樣,圍了半天也沒任何幫助,反而還會造成交通混亂。
柏楊先生應該感到寬心的是,現在的“中國人”不再“臟亂”。不過那只是因為他們重視“面子”確切的說他們重視的是“假面子”。像危樓可以入選某市“最佳樓”,要迎檢了才開始打掃等等。
柏楊先生說得“恐龍式”人物,近年來每年都要出來露露臉,我也不屑去列舉諸如“林局長”式的人物。
柏楊先生在書中常表揚美國,我知道美國沒有他說得那么好,但是他書中的美國人的言行舉止確實我們中國人學習。柏楊先生說自己“崇洋,但不媚外”。在我看來,柏楊先生既不崇洋,也不媚外。向好的方面學習,本就是人類共有的常識,卻不知哪位先生小姐吃飽了沒事干,發(fā)明了一個詞——“崇洋”。我翻了這么多書,都沒看見“崇中”,既無“崇中”又何必說“崇洋”呢?洋人也好,不是洋人也好,都是人。是人,我們就應該學習其好的方面,摒棄其不好的方面。說“崇洋”的人,往往是“奴性”太重,所以一定要認為“洋人”和我們不同,要么高我們一等,要么低我們一等,真是笑話!
時間有限,感悟暫時就記到這兒。
柏楊先生的《丑陋的中國人》是本好書,很值得一讀!好書啊!
丑陋的中國人讀后感3
我一直想看柏楊的《丑陋的中國人》。盡管我對這本書不了解,但我仍然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今天,我終于看到了這本書。以前,我讀的是柏楊的《古國怪遇記》。雖然沒有明確地指出中國人的缺點,但是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把它們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是《丑陋的中國人》小說版。這次,我終于讀到真正的《丑陋的中國人》了。
我對中國人的印象,幾乎也就是柏楊所總結的缺點:臟、亂、吵。尤其是對這個亂和吵,我有著很獨到的見解。
在中國,人們往往特別喜歡窩里斗。只要有人,就要開斗。因為嫉妒,因為想往上爬,因為想對付自己討厭的人,結果拉人入伙、污蔑攻擊……導致一個集體里的人心不能齊,不能拋棄一切成見精誠合作。如果人心不齊,自然會亂套。時間一長,再龐大的一個集體,也會被這些只顧著窩里斗的蛀蟲啃得不成樣子。我沒有別的例子,就說我們百度貼吧的事情吧。本來很好的一個貼吧,硬是要分成各種流派。而且,各個流派吵架的時候,外界的人也來趁機搗亂,把我們貼吧弄得一團糟,成了一個大醬缸。最后該走的都走了,吧主們又嫌人數不夠。不管好人壞人,阿貓阿狗,能遇到的人就要拉進來。由于這些人良莠不齊,時間長了,又開始斗。最后自然是一團糟糕。而且,最可氣的是,這些人吵的還不是真正的學術問題。不是吃飽了撐的找事,就是為了排擠異己,以學術之爭為幌子,使對方待不下去。這樣的一個群體,能有大的成就嗎?
還有,中國人特別喜歡傳閑話,講別人的一些八卦,這是我最討厭的事情。中國人一旦喝多了酒,或者在聚會這種特別歡樂的場合,就開始講一些八卦助興。我認為,這種事你就不應該去打聽。即使你知道了,那也是別人的私事,不該拿出來說。試想,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下,把你的一些八卦拿出來討論,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將心比心,恐怕你也不愿意吧?既然不愿意,最好也不要說其他人的閑話,免得鬧出不愉快。
看到柏楊的文章后,我深受啟發(fā)。本來,在我們的歷史群英匯里,有一個我特別討厭的人。我本來想和他一斗到底,但是我現在不想了。因為,如果我們進行窩里斗的話,勢必影響到其他人。我們貼吧窩里斗的時候,我就在一邊看著束手無策。這次,我不想再讓悲劇重演了。我反省,我為什么想和他斗爭?因為他的學術觀念嗎?他的學術觀念怎么樣,和我沒有關系,我似乎不必和他斗。因為我想揚威立萬?也不是。我既然能夠憑著我的歷史知識在群里撐起自己的一片天空,自然也不用在他的身上耍威風。因為我嫉妒他?我們的水平最多是不相上下,我沒必要嫉妒他。因為我想排擠他?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因為我們的觀點不同,所以我想排擠他。而且,我在這個過程中,也使了很多不正大光明的手段。讀了《丑陋的中國人》之后,我真正地后悔了。我突然發(fā)現,我這樣做就很丑陋。以前我總是以正義自詡,現在我才看到,中國人臟亂吵的本質已經滲透到我心中了。也許,這是必然的。但是,我既然將來還想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我就必須要改掉這些習慣。也許,我不能成為太偉大的人。但是,即使做一個平凡的人,也不應該在道德上有所虧損。而且,千百年來能夠成名、被后人頂禮膜拜的人,哪個在人品上有問題?
丑陋的中國人讀后感4
讀了這《丑陋的中國人》文章,做了反省以后,我悟出了一個道理:讀書,就是在心里有一個可以參照的標桿,以便反省自己的錯誤。一個人如果能經常反省自己的錯誤,經常改進自己的錯誤,那么他就是一個好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不一定每天只反省這三點,但也要反省自己的過錯,這樣才能更好地進步。恰如柏楊寫《丑陋的中國人》一樣。盡管他挑剔中國人的缺點,盡管他的文章使無數中國人汗顏,但是,他心中最愛的還是自己的祖國,還是自己的國人。他也知道,只有知道自己的毛病,才能繼續(xù)進步,所謂“知恥而后勇”。而我,也明白這個道理。
想起了巴德·舒爾伯格的《“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這篇文章。鼓勵,是為了讓人們有前進的勇氣;批評,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反省自己。其實,我們光知道毛病也是不夠的,還要改正毛病。柏楊說,中國人總是掩蓋自己的毛病,而后再因為掩蓋以前的錯誤犯下更大的錯誤。我認為,這是一句至理明言。死要面子的結果是活受罪,只有能夠正視自己的錯誤,端正態(tài)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有更好的前景。
今天看《丑陋的中國人》,的確得到了很深的啟發(fā)。不只是本書給我?guī)淼膯l(fā),更多的啟發(fā)是來自于自己的反省。對于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每天都能做一次反省。如果每天都能夠反省錯誤,并且改正錯誤,也就不用攢在一起改正了。每天改正一個小毛病,過了一年,你會發(fā)現自己的精神面貌上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往往都注重不到這種變化,但這種變化卻是十分重要的。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尤其在道德方面。從生到死,誰能沒干過虧心事,沒昧過良心?但是生命的意義就在于能夠正視、能夠承認、能夠改正這些缺點。人的生命是在改正錯誤中一次次得到升華的。
手從鍵盤上停下來,突然聯想到了歷史。為什么我們總是要重視歷史?為什么有的時候,我們寧可不注重眼前的事,也要把歷史記錄下來?其實正視歷史也是一種反省。俗話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課本上記載的那些故事,當然和我們無關。但是,在我們讀史之時,也往往能得到很多借鑒。反思歷史人物的成敗得失,主要有兩個好處。第一,就是能夠讓自己懂得如何處事;第二,就是給自己立一個道德的標桿,把自己同歷史上的人物比較衡量。這兩件事,又可以說是一件事。只有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人,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
丑陋的中國人讀后感5
上學的時候就聽說過這本書,一直沒有機會買到,以為大陸會禁止出版,好在偶然在當當發(fā)現,當即下了定單。書到手第一個借來,幾天就看完了,是我讀的最快的一本。
讀后感拖到現在才寫,皆因惰性使然??磥碚嬲龔氐赘淖冏约荷砩系牧痈媸且豁棽恍〉墓こ?。我是對照著自己,還有身邊的人和這個社會來讀這本書的,每讀一頁都深刻贊同,并佩服柏楊先生的洞察力和敢說敢做的精神。
我本身是有點憤青的,因為看到身邊太多不平事和太多的問題。有時也常常感嘆,但是又能怎樣?只能自己盡力為之,希望可以做好自己,影響身邊的人。象一個朋友說的那樣,我們從自己作起,盡力影響我們身邊的人,我們無憾。
書里提及比較多的是中國人的內斗,虛偽,自私,浮躁,不團結,以及沒有規(guī)則,缺乏誠信。這也是我個人觀察和思考得到的,所以我一直致力把純粹塑造成一個和諧,簡單,真實,團結,象家一樣的團隊。我知道這是一個理想化的目標,要實現決非一朝一夕。
借助柏楊先生的觀點,其實可以排遣一下我內心的積郁。也大致分析一下國人身上的問題。當然,我也是國人,我的問題就不少,拿自己開刀是最好的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