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學習方法>高中學習方法>高一學習方法>高一語文>

品三國讀書心得800字

巧綿 時間:

  讀了易中天《品三國》這本書,讓我們更了解了那段諸侯割據(jù)﹑戰(zhàn)火紛飛﹑爾虞我詐﹑撲朔迷離﹑引人入勝的歷史。

  品三國讀后感1

  每當拿起了《品三國》這一本書的時候。我就仿佛回到了那硝煙四起的年代了。三國爭鋒,三分天下。蜀漢占人和,北魏占天時,東吳占地利,誰也不肯讓誰。我在這本書更是佩服諸葛亮的機智,關羽的萬夫當之勇,劉備的仁義……

  這本書告訴了我做人不能太大意,驕傲。這在三國中不止出現(xiàn)了一次。官渡之戰(zhàn),袁紹七十萬大軍,而曹操只有不足十萬人馬。但這場卻是曹操的不足十萬人馬勝利了。還有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曹操八十萬大軍卻讓東吳三萬人馬丟盔棄甲。還有劉備的復仇之戰(zhàn),劉備不接受東吳的和好,最終還是一樣的結果,劉備八十萬大軍又被陸遜燒得片甲不留,最后連劉備也氣絕白帝城。這場戰(zhàn)斗最可惜了,劉備有諸葛亮,還有三員虎將:趙云、黃忠、馬超??蓜涮鈿庥檬铝?,還不聽諸葛亮的勸告,結果損兵折將還搭了自己的性命。

  我喜歡讀《三國演義》,我喜歡讀《三國演義》中的人們斗智斗勇?!度龂萘x》還告訴了我們處事要忍耐,不能太激動。諸葛亮向魏軍挑戰(zhàn),可是魏軍閉門不應。結果諸葛亮因為過度操勞,病死于五丈原。

  而魏軍保住了城池,最后收復了天下。雖然最后讓司馬家族當了皇帝,可是這也是歷史必然。

  一個不太近如人意的結局,幾分悲傷和惋惜。深得民心的劉備沒有贏,治國有方的曹操和富有英雄氣概孫權也沒有贏。誰也沒有贏,如果說得利最多的,那就因該是處于水深火熱的黎民吧。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吧,盡快結束這場戰(zhàn)爭吧。多少人在贊嘆赤壁之戰(zhàn)的壯闊,但又有多少人在惋惜這八十萬魏軍呢?恐怕沒有多少吧,戰(zhàn)爭的代價就是生命。

  我認為大家都因去讀《品三國》,去聽聽易中天先生的別樣三國。如果一個人可以讀透《品三國》他辦事一定會成熟得多,周詳?shù)亩?。讓我們回到當年,回到那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

  品三國讀后感2

  易中天教授《品三國前傳之漢代風云人物》一書中談的第三個人物是竇嬰,名字是《竇嬰與外戚》。為了讀懂這篇文章,我詳細閱讀了《史記》中的《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還仔細讀完了王立群教授《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一書。讀完這些資料后,掩卷長思,一個問題總在腦子中困擾著我,怎樣評價這個人,從他的身上又能汲取些什么樣的做人的經(jīng)驗與教訓呢?

  先說說外戚是怎么回事兒吧。一個人,他一般這樣幾門親戚,父族、母族和妻族。父族,即兄弟、叔、伯輩及其親屬,母族則是母親的娘家人,如舅、外公等,妻族則是自己的妻子的娘家人,如岳父、小舅子,乃至于連襟(妻的秭妹的丈夫)。需要解釋一下的是,在古代,一個男人是可以有三妻四妾的,但妾的娘家與自己是不存在親戚關系的,這就看出來,古代的妾的身份是很低的。其原因可能是,古代講究嫡庶之分的緣故,即夫人生的孩子與妾生的孩子的待遇是不同的,大家可以想想,《紅樓夢》中的王夫人、賈寶玉與趙姨娘、賈環(huán)的境況,就很明了。只有一種情況例外,即妾的娘家人與夫家也算親戚,那就是皇家,即皇帝的嬪妃的娘家人仍然是國戚。

  現(xiàn)在,我們具體分析一下皇家的親戚。父族,都有著皇族的血統(tǒng),都是龍子鳳孫,千金之軀,生下來就享受榮華富貴,但他們的政治待遇卻不高。為什么?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血統(tǒng),因為他們都有著做皇帝的可能,他們的心里或多或少地也會這樣想。譬如,漢惠帝死后,卻無后,在平定了諸呂后,周勃和陳平就迎立了劉邦的另外一個兒子代王劉恒做了皇帝,也就后來的漢文帝。又譬如,明成祖朱棣,本來他是燕王,但在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繼位時,朱棣就反了,自己做了皇帝。這一點,歷代皇帝都明白,所以他們一旦繼位,對自己的兄弟、堂兄弟們都會有所顧忌的,必要的時候,皇帝們是會大義滅親的,會痛下殺手,以維護皇權不會旁落。母族,是與自己是有著血緣關系,妻族,則與自己僅有姻緣關系,雖然關系密切,一般情況下,卻不會對自己的皇權

  構成威脅。為什么呢?因為,母族、妻族他們沒有做皇帝的資格,不是皇族血統(tǒng),他們一旦篡位,譬如,王莽篡柆,那是屬于謀反,是大逆不道,會遭到眾人群起而攻之的。因此,父族可以叫做皇親,而母族和妻族則可以叫做國戚,歷史上一般稱之為外戚。

  弄清這個關系后,我們就會明白了,皇族的人只能享受榮華富貴,在政治上是不能抱有任何非分之想的,一旦讓皇帝感覺到你對他的皇權構成的威脅,哪怕是潛在的威脅,那么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遇。而對于母族與妻族()來說,反而會在政治上享受較高的待遇。一則,他們一般不會對皇權構成致命的威脅;二則,畢竟是親戚關系,用起來還是比較放心的,知根知底,而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嘛;三則,漢代有著重用外戚的傳統(tǒng),其起因是呂后,因為,漢代的江山的建立,呂雉在其中功不可沒,劉邦和呂雉實際上開的是夫妻店,一統(tǒng)江山后,呂氏的娘家人得到了重用。但,有一點必須要認識清楚的是,外戚重用的前提是,自己的靠山,也就是皇帝的祖母、母親或者妻妾,必須得到皇帝的尊敬和恩龐,一旦成為歷史或過時黃花,那么,外戚就會跟著失勢、敗落。他們的關系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外戚受龐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品三國讀后感3

  易中天是廈門大學的教授,這本《品三國》是他在百家講壇講三國的講義基礎上修改而成。

  《品三國》語句幽默,雅語、俗語并用,且一語中的,可見作者的語言駕馭能力非常之強,另外,本書旁征博引,可見作者的確知識淵博,對三國之歷史、文學爛熟于心。這本書讓我對《三國演義》及《三國志》的興趣更加濃厚,特別是《三國志》,作者多處引用其中的語句來證明史實,我很想讀一讀。

  讀完一本書,總想歸納一下它所給我的啟示。這本書有幾點給我印象比較深:

  一、三國歷史從何說起: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差不多都會從董卓之亂或更早一點說起。作者認為,因為曹、劉、孫三大勢力獲三大集團,是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zhàn)中發(fā)展壯大起來的,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早在他們建國之前就已基本形成。因此,三國,通常是指從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共九十年的這段歷史。

  二、讀三國應該讀哪些書:作者認為,任何歷史事件或人物都有三種形象,即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首先要弄清楚歷史形象,須讀正史,比較靠得住的是《三國志》,作者陳壽,四川人,西晉統(tǒng)一后五年就完成了《三國志》,時間隔得短,治學態(tài)度嚴謹。另外,可參考距之一百三十年生活在南朝劉宋時代的裴松之為其所作的注。裴是山西聞喜縣人。了解文學形象自然讀《三國演義》,而民間形象,便須考察民俗了。比如屠宰業(yè)奉張飛為祖師爺,編織業(yè)奉劉備為祖師爺,剃頭匠奉關羽為祖師爺,諸葛亮則神機妙算,未卜先知,曹操乃白臉奸臣一個。與《三國演義》有相似之處。

  三、《品三國》對歷史人物的評論:作者雖講的是自己眼中的三國,屬一家之言,然而盡量尊重史實,還歷史以本來面目,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盡量客觀。對曹操,作者同意“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一觀點,認為曹操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此外,又是一個兒女情長之人,臨終前安排后事,“留連妾婦,分香賣屨”,,還寬宏大量,能夠?qū)捤”撑堰^他的魏種、畢諶以及寫檄文辱罵他的陳琳,但同時又是一個斤斤計較、有仇必報之人,如殺大名士邊讓,謀士荀彧、婁圭等。他是歷史上性格最復雜、形象最多樣的人,他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奸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有心胸狹隘?!熬S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對諸葛亮,作者并沒有否認他是一代名相,足智多謀,是一個杰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但是,否定將其神話的做法。劉備并非只會逃跑和哭泣,誠英雄也,有英雄志、英雄氣、英雄魂,英雄義,只是長久以來,英雄無用武之地。魯肅更不是那種忠厚老實到迂腐無用之人,而是豪爽俠義、深得人心,且相當有政治頭腦,為孫權制定戰(zhàn)略規(guī)劃,并且在締結孫劉聯(lián)盟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周瑜也決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而是“氣量頗大”、“雅量高致”,才貌雙全,氣質(zhì)高貴、氣度恢宏,瀟灑儒雅、風流倜儻,人品好、修養(yǎng)高,會打仗,懂藝術,尤其精通音樂。

  四、《品三國》對歷史事件的考證:《三國演義》作為歷史文學,虛構成分頗多,但這并不影響它的藝術價值,相反,這會增加藝術作品的感染力。但是,歷史畢竟是歷史,作者對《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舌戰(zhàn)群儒”、“智激周瑜”、“龐統(tǒng)獻計”、“借東風”以及后來的“空城計”、“三氣周瑜”等做了一定的考證和分析。

  品三國讀后感4

  相信大家都聽過有關三國的故事吧,那些故事可以說是膾炙人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智勇雙全的關羽,求賢若渴的劉備,……我也是一個小三國迷,但不是對它特別了解。我只知道一些人的小故事,而真正的歷史并不知道多少。

  然而,一本書解決了我的苦惱,那就是易中天教授寫的品三國,它讓我了解了那段諸侯割據(jù)﹑戰(zhàn)火紛飛﹑爾虞我詐﹑撲朔迷離﹑引人入勝的歷史。

  也許人們早就已經(jīng)對三國中的某些人物有了定義或評論,像諸葛亮,一提起這個名字,人們腦海里就一定會浮現(xiàn)出“神機妙算”“鞠躬盡瘁”“料事如神”“忠貞不渝”這類詞語,而一提到“曹操”這兩個字,人們就會說這個人老奸巨猾,陰險狡詐,詭計多端,為什么人們的腦海里都會有這樣的定義呢?我想,這是因為一本小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但它始終是一本小說,不是史書,有許多情節(jié)都是為了使故事更加生動有趣而編出來的 ,所以并不可信,但人們往往都會把這些虛構的故事當真,從而使一些人蒙受了不白之冤。

  而品三國這本書使易中天教授翻閱各種史書,經(jīng)過百般推敲,站在政治角度,仔細琢磨才寫成的,很值得我們信任。

  從書中我知道了人們說的諸葛亮并不使那樣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大部分重大的戰(zhàn)役都不是他指揮的,但他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打的戰(zhàn)爭都是有政治目的的,目他光遠大,是一個治國奇才,只有他的“政府”最像政府,沒有貪官污吏??赏瑫r他是一個非常重權利的人,心胸并不寬廣,在有些的 地方表現(xiàn)的 很虛偽。

  而曹操,他也不像人們說的那么奸詐狡猾,卑鄙無恥,難不成就因為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就斷定他是一各奸詐狡猾的卑鄙的人罵,況且他有沒有說這句話都是個問題。相反,曹操是一個當時少有的梟雄。他為人心胸寬廣,海納百川,主張唯才是舉,所以許多能人智士都來投靠他。有些時候他的舉動卻確實很過分,但在那個年代,那個爾虞我詐的年代算的了什么呢?

  至今中外有多少像他們這樣的人啊,有的被白白冤枉,遺臭萬年,有的并不是那么偉大,卻永垂不朽(不指諸葛亮)。也許只有像品三國這樣的書才能為被冤枉的人討會公道了!

  這一切的誤會不都是因為人們的不分是非,沒有細細的思考就隨便下定論的后果嗎?

  當然,我們不能責怪羅貫中,他只不過在創(chuàng)作小說,更多是站在文學角度考慮的,不能因為他改編歷史就去批評他,如果你去批評他不也是一種因為沒有細想而直接下定論而造成的誤解嗎?而且,品三國這本書也不一定是對的,也一定有許多錯誤的地方,我們不能因為它可靠就把它當最真實的。

  品三國讀后感5

  讀書時曾看過《三國演義》,氣勢磅礴的戰(zhàn)爭場面,精彩的斗智斗勇,就像是昨天的事,這是演義的版本??戳艘紫壬摹镀啡龂飞蟽?,剛只有上冊,就覺得真是與眾不同。不是簡單的對歷史史實的簡單描述,不是一個說書人或者是旁白,而是以哲學的眼光來看待在那個時代發(fā)生的事和英雄、奸雄、梟雄。大多數(shù)的篇幅是通過發(fā)生的歷史事件,不管是史實,還是野史的記載,來讓我們看懂所處那個時代的人的為人處事。易教授以現(xiàn)代人的思考事務的思維來理解歷史人物的決斷與處事風格。以史為鑒,聯(lián)系當代的事物,不是主觀或者客觀的來看待歷史,而是象第三者,不以正反兩方的觀點來判斷。易教授以三國的故事來教我們怎么在現(xiàn)代社會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怎樣象諸葛孔明那樣成為人中之龍,運籌帷幄于世間;怎樣象曹操那樣堪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的一生可謂深謀遠慮、精明至極,放著現(xiàn)成的皇帝不當,從公元189年起兵開始,討董卓、伐袁術、殺呂布、降張繡、征袁紹、平烏桓、滅劉表、驅(qū)孫權、定關中、擊劉備,一直都是以所謂的“興義兵,誅暴亂,朝天子,佐王室”為經(jīng)營發(fā)展戰(zhàn)略的。

  當公元200年,曹操大敗袁紹于官渡,袁紹的大量輜重、圖書和珍寶都落到了曹操的手上,其中就包括自己手下一些平日里的管理層干部暗地里寫給袁紹的書信。白紙黑字,鐵證如山,但凡與袁紹有過書信來往的人,無不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然而曹操卻下令將這些書信全部付之一炬。曹操之所以這樣做,應該是經(jīng)過了慎重的思考和權衡:首先,當初官渡之戰(zhàn)之前,無論天時、地利、人和都在袁紹一方,連曹操自己都自身難保,何況手下的其他人呢!其次,要肅清“階級敵人”,又何等容易,明哲保身的想法究竟牽扯了多少人?又要處理多少人?再者,執(zhí)法措施一旦出臺,必將挑戰(zhàn)和打破法不責眾的世俗框架;最后,自己目前是創(chuàng)業(yè)階段,需要保存實力,不如賣個人情,統(tǒng)統(tǒng)不予追究好了。這樣一來,讓那些心中有鬼的人,就會感激涕零;而其他旁觀者則更會死心塌地地效命。

  同樣是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zhàn),袁紹由于不聽謀士田豐的進諫和建議而導致戰(zhàn)爭失利,居然不認真分析總結失利的原因和思考時局,而簡單任性為了挽回面子,竟然殺害了謀士田豐。像袁紹這樣只會用新的錯誤去掩蓋舊的錯誤,而絕不會認錯,更不會公開認錯。

  孫子兵法曰:“善奕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對比曹操和袁紹兩位操盤手在管理的危機面前卻表現(xiàn)迥異:一個虛懷若谷、處事謹慎;一個氣急敗壞、惱羞成怒。在關鍵時刻的危機化解和困難面前,曹操始終能夠著眼于全局,而袁紹卻始終過分計較“謀子失利”的心結,由于無法理解、運用正確的危機化解和管理的手段,所以最終也不能擺脫頹勢局面和心理陰影的束縛和困擾。即便是時空逆轉,如果有機會安排兩位操盤手(曹操和袁紹)坐下來對弈一局,相信袁紹可能也不會取勝!

  諸葛亮本是世家子弟,只因家道沒落,只得棲身山野、躬耕于南陽。諸葛亮雖然耕耘壟畝于山野,但是卻有著極其遠大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個人理想,一直以管仲和樂毅為崇拜偶像,等待時機、蓄勢而動。

  諸葛亮除了以“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休養(yǎng)生息,還在制定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并且努力營造和經(jīng)營自身的行業(yè)口碑、職業(yè)條件和職業(yè)資源,比如諸葛亮首先得益于荊州名流司馬徽和龐德公的賞識(司馬徽還送給了諸葛亮“臥龍”的“榮譽稱號”),諸葛亮能夠認識劉備,更是好友徐庶客串“獵頭顧問”的極力推薦。

  經(jīng)過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漫長積累后,諸葛亮擁有了個人品牌和“獵頭顧問”的推薦。但是在“三顧茅廬”的時候,作為沒有任何實戰(zhàn)經(jīng)驗和成功案例的“待崗青年”諸葛亮時年26歲,而“資本方老板” 46歲的劉備還是相當謹慎的,一則,他想不通諸葛亮作為劉表的外甥,諸葛亮為何不去到比自己強大的劉表的企業(yè)去應征上崗?二則,當時荊州的人才市場嚴重呈現(xiàn)供過于求的局面;三則,由于劉備悅人無數(shù),所以根本沒有把這個年輕人放在眼里;四則,諸葛亮沒有任何實戰(zhàn)經(jīng)驗和個人成功案例。至此,諸葛亮的第一次面試理所當然地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第一次面試完,諸葛亮并沒有以“絕對的優(yōu)勢”從扎堆的候選人當中立即脫穎而出。

  究其原因,雖說劉備企業(yè)當時急需經(jīng)營管理人才,但在遇到諸葛亮之前,他需要的是一個管理層團隊,并不是要借引進一位高級管理人員畢其功于一役,以待扭轉乾坤。而諸葛亮卻是沒有任何實戰(zhàn)經(jīng)驗和成功案例的候選對象,他更需要劉備企業(yè)給予他的這個平臺,釋放自己的才能,相比之下,諸葛亮的選擇空間更小,甚至別無選擇。

  歷史的玩笑,帶我們回到現(xiàn)實中,無論歷史上的“三顧茅廬”是純屬子虛烏有,還是刻意杜撰的或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今天這樣的爭議沒有任何現(xiàn)實意義。不妨借古于今,對于我們今天的職業(yè)經(jīng)理人還是起到了醍醐灌頂?shù)淖饔谩<幢闶锹殬I(yè)經(jīng)理人自己認為自己是價值不菲的千里馬,但是更應該想到,“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則不常有”的客觀事實。人力資源的絕對價值是不存在的,人力資源價值和資本在天平的兩端是永遠不可能對稱和平衡的,無論是在理想還是現(xiàn)實中,也很難做到形成絕對的賣方市場。

相關文章:

1.

2.《品三國》讀后感范文

3.三國演義讀后感:品三國,悟人生

4.《百家講壇》觀后感5篇

5.百家講壇觀后感范文5篇

6.三國演義讀后感心得1000字10篇

品三國讀書心得800字

讀了易中天《品三國》這本書,讓我們更了解了那段諸侯割據(jù)﹑戰(zhàn)火紛飛﹑爾虞我詐﹑撲朔迷離﹑引人入勝的歷史。 品三國讀后感1 每當拿起了《品三國》這一本書的時候。我就仿佛回到了那硝煙四起的年代了。三國爭鋒,三分天下。蜀漢占人和,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品三國讀書心得感悟5篇
    品三國讀書心得感悟5篇

    品三國中,作者不僅把好幾本有關三國的資料都給結合在了一起,還增加了自己的想象,讓三國中的人物都活靈活現(xiàn),他們心中的想法也一目了然。 品三國

  • 品三國讀書心得體會5篇
    品三國讀書心得體會5篇

    《品三國》,作者犀利地把這風塵老朽的歷史面紗層層揭開,抽絲剝繭,為我們講述其中的傳奇 品三國讀后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

  • 品三國讀書心得500字
    品三國讀書心得500字

    品三國這本書很吸引人,它的獨到之處是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 品三國讀后感1 為了花話費,一直在買電子書,也

  • 品三國讀書筆記800字范文
    品三國讀書筆記800字范文

    《品三國》延續(xù)了三國的精彩,三國的璀璨,三國的傳奇!以下是讀后感5篇,歡迎參閱! 品三國讀后感1 一邊品三國的歷史真實,一邊回想三國演義,很有意

34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