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考語文題的技法有哪些?
做高考語文題的技法有哪些?
掌握一些答題的技法,有助于我們能夠穩(wěn)定的拿下一些分數(shù),那高考語文的答題技法有哪些呢?編整理了相關(guān)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一、選擇題技法
選擇題包含成語題、語病題、論述類文本閱讀等,每類題有不同的做題技法。但總體要注意:
第一,善用排除法,幫助選出正確選項;
第二,絕對不輕易留下空白;
☪成語辨析題
第一,逐字解釋熟語成語,把握句子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
第二,一定注意熟語成語的褒義貶義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語成語的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
第四,四個選項權(quán)衡比較,選出認為最符合要求的。
小技巧:越是要求字面理解的成語越要注意陷阱。特別陌生的成語往往是對的。
☪病句辨析題
病句類型:語序不當(dāng)、搭配不當(dāng)、成分殘缺或贅余、結(jié)構(gòu)混亂、表意不明(歧義)、不合邏輯。
答題技巧:判斷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憶以前做的常見病句的標志。
做題思路通常是:檢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詞語運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憑借語感。
特別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介詞“關(guān)于”“對于”“對”等開頭的句子,注意主語的殘缺。
第二,類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協(xié)調(diào),也可能是句式雜糅。
第三,動詞后有很長的修飾詞語,注意是否賓語殘缺。
第四,用“和”“或”以及頓號連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義及內(nèi)在邏輯順序是否失當(dāng)以及意義的從屬關(guān)系。
第五,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雙面詞語,注意后半句是否與前半句協(xié)調(diào)。
第六,反問句及疑問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二、論述類文本題
注重整體閱讀,說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對基本概念解釋的文字;議論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觀點以及對觀點闡述的文字。
認真讀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頭腦中大體復(fù)述各段內(nèi)容。標示勾畫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結(jié)構(gòu)的句子,并用筆劃出稱代詞、關(guān)聯(lián)詞、標志詞。
閱讀題目,找出選項相對應(yīng)的區(qū)域。文章內(nèi)容與題目相互驗證。
正常錯誤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無中生有,張冠李戴,偷換概念,顛倒因果,強加因果,胡亂劃分。
三、詩歌鑒賞題技法
詩歌鑒賞高分口訣:從題目抓住題材,從關(guān)系分析技巧,從褒貶辨別傾向,從辭色把握風(fēng)格,從細節(jié)解讀形象,從背景聯(lián)想意圖,從尾句了解主旨,從整體品評意境。
詩歌鑒賞主要題材:愛國愛民,憂國傷時,建功立業(yè),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孤標傲世,傷春悲離,惜別懷友,羈旅思鄉(xiāng),思親懷人,即事感懷,詠物言志,借古諷今,懷古傷己,思慕田園,隱逸山水,行役戍邊,參禪說理,人民疾苦,勞動生活……
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等。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寫: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明暗結(jié)合、正側(cè)結(jié)合、聲色結(jié)合等?!?/p>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設(shè)問、通感、比擬、夸張、對偶、用典、化用、反復(fù)等。
表現(xiàn)手法:象征、襯托、對比、想象、聯(lián)想、照應(yīng)、以聲襯靜、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動靜結(jié)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卒章顯志、開門見山等。
小技巧:可以根據(jù)詩歌所屬朝代、時代背景把握全詩的主旨和情感,一定注意詩歌中所提供的注釋信息。
四、現(xiàn)代文閱讀技法
☪大閱讀的類型
文學(xué)類文本:小說、散文、戲劇
實用類文本:人物傳記、新聞、科普文、調(diào)查
☪情節(jié)與其他情節(jié)的關(guān)系:
?、匍_頭的作用:總領(lǐng)全文;照應(yīng)題目,呼應(yīng)下文;引出下文,為后文做鋪墊;開門見山,直入主題;欲揚先抑;對比襯托;渲染氣氛,奠定基調(diào);埋下伏筆;設(shè)置懸念。
②中間的作用:過渡(承上啟下);由……到……(由敘述轉(zhuǎn)向議論,由寫景轉(zhuǎn)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為下文寫……做鋪墊(為議論、抒情做鋪墊);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照應(yīng);總結(jié)上文;呼應(yīng)前文。
③結(jié)尾的作用:卒章顯志,點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長;點明題旨;深化主題;照應(yīng)前文,結(jié)構(gòu)嚴謹;升華感情,照應(yīng)開頭,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以小見大。
?、軜祟}的作用:一是起線索作用,貫穿全文;二是點明主題。
☪ 情節(jié)與人物形象的關(guān)系:
也就是情節(jié)本身對人物性格塑造的具體作用。常用答題術(shù)語: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畫了人物……的心理等。
☪情節(jié)與小說主題的關(guān)系:
一般來說,情節(jié)有點題和突出、深化主題等作用。常用答題術(shù)語:揭示(表達、寄托、暗示)了……的主題,深化主題,突出主題等。
☪ 情節(jié)與讀者感受的關(guān)系:
即站在讀者的位置上考慮情節(jié)的作用。常用答題術(shù)語:設(shè)置懸念、吸引讀者注意力、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發(fā)讀者思考等。
☪環(huán)境的作用
往有大段的具體場景描寫,其作用有:
1. 如果場景描寫在小說開頭,那么其功能是給全篇“定調(diào)”?;蛘叨ㄏ虑楦谢{(diào),或者定下敘述基調(diào),使得敘述更舒緩自然、順理成章。
2. 如果場景描寫出現(xiàn)在人物出場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導(dǎo)引人物出場。如果置于小說的某個情節(jié)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3. 如果場景描寫置于對人物的描寫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表現(xiàn)人物心理。
4. 如果某個場景作為小說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為一種象征。如海明威《老人與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與海的斗爭,是人與自己命運的斗爭。小說中某個場景的功能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這要結(jié)合具體的小說文本進行具體分析。
5. 營造特定的意境與渲染特定的氣氛,以感染讀者。
☪組織語言,規(guī)范答案。
模式一:①環(huán)境本身(交代……時間、交代……背景、營造……氛圍、渲染……氣氛)→②情節(jié)(推動、暗示、鋪墊)→③人物(烘托、映襯……)→④主題(表達、寄托、暗示、揭示)。
模式二:××具體描寫了……景色,營造(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氣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調(diào);烘托了人物……心理,表現(xiàn)了人物……形象特點;為下文……的情節(jié)展開做了鋪墊,推動……的情節(jié)發(fā)展,對表現(xiàn)中心主題具有……作用(突出了中心主題)。
[高中語文知識點]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文言文句式總分兩大類: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其特殊句式又可分為: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判斷句四大類,而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定語后置句、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四類。
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語文必考考點之一,也是高中語文學(xué)習(xí)非常重要的一個版塊。常見的文言句式有以下幾種:
1、判斷句: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
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2)采用副詞“乃”“即”等表示判斷。如:“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吾翁即若翁,必”
(3)采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4)用動詞“是”“為”表判斷。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動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笆恰痹谙惹毓艥h語中很少作判斷動詞,在漢以后作判斷動詞則多起來,判斷動詞“是”正是由指示代詞“是”發(fā)展來的,這是詞義的轉(zhuǎn)移?!盀椤币话阋膊槐硎九袛啵挥袠O少數(shù)句子中,“為”才和現(xiàn)代漢語的判斷詞“是”相當(dāng)。
(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上面兩個句子中的“是”是代詞,不表示判斷。
(3)“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赤壁之戰(zhàn)》)
(4)“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上面兩個句子中的“是”表示判斷。
(5)“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論語·微子》)
(6)“晉為盟主,諸侯或相侵也,則討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上面兩個句子中的“為”不表示判斷。
(7)“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前兩個“為”表示判斷)(《鴻門宴》)
(8)“故今之墓中全乎為無人也?!?《五人墓碑記》)
上面兩個句子中的“為”表示判斷。
(9)無標志判斷句。這種判斷句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而是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
?、佟皠涮煜聴n雄。”(《赤壁之戰(zhàn)》)
?、凇胺螋敚R晉之唇?!?《左傳·哀公八年》)
2、倒裝句: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賓短語后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于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diào)。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
(2)定語后置
通常定語應(yīng)該放置于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逼渲械摹袄薄皬姟倍际呛笾枚ㄕZ。
(3)介賓短語后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往往都會置于句后作補語。如:“貧者語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補語的介賓短語。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國?!?/p>
3、被動句:所謂被動句,是指句子的主語和謂語動詞之間的關(guān)系是被動關(guān)系,也就是說,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表達方式有兩大類型:一是從語義上表示被動;二是借助一些表示背誦的詞來表示被動。
(1)從語義上表示被動即不用任何專門表示被動的詞語來表示被動,主語的被動性質(zhì)只能從意思上去理解。
?、佟板浂簧?,金石可鏤?!?《勸學(xué)》)
②“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報任安書》)
?、邸案嫡f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p>
(2)借助表示背誦的詞來表示被動常見的用表示被動的詞來表示被動的句子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用介詞“被”表示被動。
?、佟靶哦娨?,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凇坝瑾q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記》)
?、邸敖裥值鼙磺?,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隨者,貞也?!?/p>
第二種,用“見”“見……于……”(“于”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表示被動。
?、佟扒爻强植豢傻?,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凇跋冉^齊而后責(zé)地,則必見欺與張儀?!?史記·楚世家)
?、邸俺颊\恐見欺與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第三種,用介詞“于”“受……于……”表示被動。
①“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前一個“于”表示被動)(《師說》)
?、凇皠谛恼咧稳耍瑒诹φ咧斡谌??!?《孟子·滕文公上》)
?、邸拔岵荒芘e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
第四種,用“為”“為……所……”或“……為所……”表示被動。
?、佟吧硭廊耸?,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凇跋燃粗迫耍髣t為人所制。”(《史記?項羽本紀》)
?、邸安徽撸魧俳郧覟樗??!?《鴻門宴》)
4.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俪星笆 H纾骸坝乐葜爱a(chǎn)異蛇,(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诔泻笫?也作蒙后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圩允鍪?。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軐υ捠 H纾骸?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如:“可燒而走(之)也?!?/p>
(4)省略介詞賓語。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p>
(5)省略介詞“于“。如:“今以鐘磬置(于)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焉?!?/p>
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對客觀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構(gòu)成判斷與被判斷關(guān)系的句子,叫判斷句。通常由以下幾種方式構(gòu)成:
1.以虛詞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斷句,如借用“者”、“也”等詞構(gòu)成。
(l)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2)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
(3)環(huán)滁皆山也《醉翁亭記》
(4)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借助于“乃”、“是”、“為”、“則”、“悉”、“本”等詞構(gòu)成。
(1)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銘》
(3)項燕為楚將《陳涉世家》
(4)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5)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出師表》
(6)臣本布衣《出師表》
(7)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3.“者”、“也”都省略,單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作謂語來表示判斷,也是文言文中判斷句的一種形式。
(1)七略四庫,天子之書《黃生借書說》
(2)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黃生借書說》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這種句子叫省略句。古漢語中省略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
1.主語省略
(1)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蛇]黑質(zhì)而白章《捕蛇者說》
(2)桃花源中人“見漁人,乃大驚《桃花源記》
2.謂語省略
(1)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
(2)陳涉自立為將軍,[立]吳廣為都尉《陳涉世家》
3.賓語省略
(l)上使[扶蘇]外將兵《陳涉世家》
(2)便要[漁人]還家《桃花源記》
4.介詞省略
(l)置[于]人所罾魚腹中《陳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魚為業(yè)《桃花源記》
三、被動句:
古漢語中,主語和謂語屬于被動式關(guān)系的敘述句叫被動句。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l.用“為……所……”、“為所”表示被動。
(1)其印為予群從所得《活板》
(2)為鄉(xiāng)里所患《周處》
(3)二蟲盡為所吞《幼時記趣》
2.用“為+動詞”表示被動。
(1)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
(2)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動。
(1)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馬說》
(2)得幸于武宗《樂工羅程》
四、倒裝句:
現(xiàn)代漢語中的倒裝句是為了適應(yīng)修辭表達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裝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譯時有時要作適當(dāng)?shù)恼{(diào)整。古漢語中的倒裝句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主謂倒裝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僑獻琴》
2.賓語前置
a.用助詞“之”使賓語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銘》
b.疑問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 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3.定語后置
常用“者”作標志,翻譯時放在名詞前面。
(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2)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3)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賓短語后置
它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狀語,翻譯時應(yīng)放在謂語前。
(1)投以骨《狼》
(2)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
(3)祭以尉首《陳涉世家》
以上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在文言文學(xué)習(xí)中經(jīng)常會遇到。掌握這些特殊句的用法,對提高我們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大有幫助。
被動句:
被動句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詞表示被動。
1.用介詞“于”“受……于……”表被動(“于”引出動作的主動者)。
例如: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張溥《五人墓碑記》)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韓愈《師說》)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2.用“為”“為……所……”(“為”引出動作的主動者)或“……為所……”表被動。
例如: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歐陽修《伶官傳序》)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洵《六國論》)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3.用“見”“見……于……”表被動(“于”引出動作的主動者)。
例如:動見瞻觀,何時易乎?(曹丕《與吳質(zhì)書》)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4.用介詞“被”表被動。
例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張溥《五人墓碑記》)
參佐無不被系束。(《世說新語·桓南郡好獵》)
5.動詞本身表被動。這是意念上的被動句,需要根據(jù)上下文來判別。
例如: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左傳·鄭伯克段于鄢》)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做高考語文題的技法有哪些?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