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學(xué)習(xí)方法 > 高中學(xué)習(xí)方法 > 高三學(xué)習(xí)方法 > 高三語文 >

古詩詞鑒賞重點(diǎn)難點(diǎn)訓(xùn)練習(xí)題

時(shí)間: 於寶21274 分享

  學(xué)習(xí)了古詩詞鑒賞的答題技巧,那么我們也要通過相應(yīng)的練習(xí)來鞏固學(xué)習(xí)這些方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咧姓Z文古詩詞鑒賞重點(diǎn)難點(diǎn)訓(xùn)練習(xí)題,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詞鑒賞重點(diǎn)難點(diǎn)訓(xùn)練習(xí)題

  (一)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兩題。

  山中問答

  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窗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注]窅(yǎo)然:深遠(yuǎn)的樣子。

  1.“桃花流水窅然去”是寫景,而“別有天地非人間”則集中體現(xiàn)了全詩的主題思想。請你對這兩句的作用和所表達(dá)的思想情感作簡要評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前句:抒寫自然之美,進(jìn)一步刻畫閑適心情,為后句蓄勢。后句:強(qiáng)烈抒發(fā)對自然的熱愛之情,表達(dá)淡泊功名利祿、對現(xiàn)實(shí)不滿的感情。

  2.本詩被譽(yù)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杰作,你是否同意此說?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詩不加修飾,如行云流水,自然流暢,卻能于通俗中見含蓄,平淡中蘊(yùn)深味。

  (二)仔細(x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子夜秋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

  1.從全詩內(nèi)容來考慮,詩中“搗衣”的寓意是什么?在詩中,“萬戶”暗指了什么具體的社會(huì)現(xiàn)實(sh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搗衣”的寓意是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叭f戶”說明趕制寒衣的人家很多,僅長安就有萬戶(盡管是夸張),暗指當(dāng)時(shí)從軍戍邊的人很多(或說邊關(guān)戰(zhàn)事頻繁)。

  2.詩句“總是玉關(guān)情”一句,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玉關(guān)情”指的是怎樣的一種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承上啟下。指長安搗衣的思婦對戍守邊關(guān)的丈夫的思念(注意此題不能分析成戍守邊關(guān)的丈夫?qū)ζ拮拥乃寄?。

  3.請簡析末尾兩句詩的思想意義。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良人罷遠(yuǎn)征”的前提是“平胡虜”,而不是詛咒平定外患的戰(zhàn)爭,即只有平定邊患才能換得家人的團(tuán)聚,只有國家安全,家庭才能美滿,所以這兩句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三)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月夜

  杜甫

  今夜郎州月,閨中只獨(dú)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shí)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1.詩中有兩個(gè)字既寫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請?jiān)谠娭姓页鲞@兩個(gè)字,寫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濕寒

  2.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shí)曾說“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面飛來,悲婉微至,精麗絕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身陷長安,不寫自己望月思家,卻寫妻子望月懷夫,久久不眠的情景,無限的深情都從這想像描寫中流出,兩地相思,悲苦難言。詩中情景,為月夜獨(dú)有,因此前人的評價(jià)是中肯的。

  (四)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從軍行七首(其五)

  王昌齡

  大漠風(fēng)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bào)生擒吐谷渾。

  1.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的內(nèi)容是什么?后兩句表現(xiàn)了唐軍的什么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前兩句描寫唐軍乘夜色出征時(shí)迅猛、凌厲的聲威;后兩句表現(xiàn)了唐軍的勇猛善戰(zhàn)。

  2.試就詩中描寫戰(zhàn)爭的手法加以簡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描寫戰(zhàn)爭不是正面鋪敘,而是通過烘托手法進(jìn)行氣氛渲染和側(cè)面描寫,讓讀者自己想像戰(zhàn)爭場面。詩中正面描寫了后續(xù)部隊(duì),對戰(zhàn)果輝煌的前鋒部隊(duì)只從側(cè)面帶出。詩中氣氛渲染和側(cè)面描寫,給讀者提供了廣闊的聯(lián)想和想像的空間。

  (五)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閨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1.本詩標(biāo)題為“閨怨”,一開頭卻寫“閨中少婦不曾愁”,是否違反了題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不違反。前寫“不曾愁”為下文的“悔”作鋪墊,欲抑先揚(yáng)。

  2.詩中如何描寫少婦的心理變化?為什么“陌頭楊柳色”會(huì)勾起少婦幽怨的情懷?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寫少女“不曾愁”,打扮好上樓觀景,后看見“楊柳色”而“悔”。美好時(shí)間是很難長久留住的,“楊柳”與離別有關(guān),少婦看見楊柳想起自己與丈夫離別。

  (六)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詞①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②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注]①《秋詞》共二首,此詩是第一首,是劉禹錫被貶朗州時(shí)的作品。②排云:沖天。

  1.一、二兩句表露了劉禹錫怎樣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現(xiàn)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樂觀豁達(dá)的心境。將古人的悲秋與自己的頌秋對比。

  2.秋天可寫的景物很多,劉禹錫在詩中為什么只寫沖天而上的一鶴?有何深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托鶴沖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運(yùn)面前決不低頭、奮發(fā)向上的積極精神。

  (七)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田園樂

  王維

  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體現(xiàn)了詩人親近自然的樂趣。

  1.這首詩在寫景方面有哪些特點(diǎn)?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詩中有畫,繪形繪色(或突出色彩的描寫);動(dòng)靜結(jié)合,情景交融(或以聲襯靜)。

  2.詩中的“山客”是怎樣的心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閑適恬靜。

  (八)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待儲(chǔ)光羲不至

  (唐)王維

  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

  要欲①聞清佩,方將出戶迎。

  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

  了自②不相顧,臨堂空復(fù)情③。

  [注]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經(jīng)明了。③空復(fù)情:自多情。

  1.作者根據(jù)什么判斷友人儲(chǔ)光羲不會(huì)再來看望自己?請結(jié)合作品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細(xì)雨。(①扣“晚鐘鳴上苑”或詩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過春城”分析作答。)

  2.全詩表達(dá)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細(xì)節(jié)來表達(dá)這種感情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盼好友到來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悵惘之情。(可緊扣詩題中“待”字或體味全篇詩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經(jīng)打開層層的屋門;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傾聽有沒有友人車子到來的聲音;以為聽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響聲,正要出門去迎接,哪知卻原來是自己弄錯(cuò)了。(三點(diǎn)可分別扣“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和頷聯(lián)作答。)

  (九)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漁翁

  (唐)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歙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東坡評此詩云:“熟味之,此詩有奇趣。其尾兩句,雖不必亦可?!倍短骑L(fēng)定》一書則認(rèn)為:“欲刪(尾)兩句者,難與言詩矣?!蹦阏J(rèn)為《漁翁》最后兩句刪去好不好?為什么?試結(jié)合全詩意境作簡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持否定或肯定立意均可,只要能夠聯(lián)系意境,言之成理即可。如:詩貴意,意貴曲不貴直,貴幽不貴顯,前四句意境幽奇,人物、環(huán)境、行為令人遐想,著最后兩句,使詩意直白顯露,不妥。從“宿”到“汲”“燃”再到“看”,是一系列完整的動(dòng)作,西巖、清湘、白云,是一片和諧的山水,人與境相諧,境和情相融,意境完滿,故后兩句刪去不妥。

  (十)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滁洲西澗

  韋應(yīng)物

  獨(dú)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有人在評論這首詩時(shí),說“自”“橫”二字,用得極妙,充滿情趣。試析“自”“橫”二字的妙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1.“自”是自由自在,“橫”是描船的橫陳之態(tài),用“自橫”兩字描舟,意象(或畫面)極具動(dòng)態(tài)感,透出一種悠然自得的情趣。

  2.這首詩用一系列自然景物構(gòu)成一幅鮮明生動(dòng)的畫面,表達(dá)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達(dá)了一種向往自然,尋求寧靜的心情和恬淡、閑適的意趣。(意思對即可)

  (十一)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滁洲西澗

  韋應(yīng)物

  獨(dú)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詩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對澗邊草的什么情感?最能體現(xiàn)這一情感的是哪個(gè)字?

  情感_____________體現(xiàn)情感的字是_____________

  (十一)1.喜愛憐

  2.后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dá)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潮雨野渡舟自橫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準(zhǔn)確地傳達(dá)出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十二)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huì)在何年。

  1.首聯(lián)“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描繪了—個(gè)別筵將盡,朋友分手在即的場景,句中的“吐”和“對”字襯出離人怎樣的神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1.離人相對無言,只是凝視著銀燭的青煙,面對著豐盛的筵席出神。

  2.簡要分析“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一聯(lián)的表達(dá)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隱”字寫出高高的樹陰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沒”字寫出了銀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襯托出時(shí)光催人離別,難舍難分的心緒。精于煉字,巧用襯托。

  (十三)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1.秋風(fēng)無形,何以用“見”,談?wù)勀愕睦斫狻?/p>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1.秋風(fēng)本無形,但它可使樹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fēng)與秋風(fēng)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lián)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lián)想。(意思對即可)

  2.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本詩有一處成功的細(xì)節(jié)描寫,正體現(xiàn)了王安石的評玠。請你找出來,并作簡要的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人臨發(fā)又開封”既對應(yīng)了“意萬重”,又緊承“復(fù)恐”,刻畫出心有千言萬語惟恐言之不盡的復(fù)雜微妙的心理,讓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寫中體味到作者的濃濃的鄉(xiāng)思。

  (十四)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注]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yuǎn),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

  [注]勞歌,送別歌的代稱。

  1.作者在詩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1.本詩抒發(fā)的是作者的離別之愁。

  2.有人認(rèn)為第二句“紅葉青山”的色調(diào)與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不和諧,你如何看待這個(gè)問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紅葉青山色彩艷麗,乍看似不協(xié)調(diào),實(shí)際上恰恰是對離愁的有力反襯。景色越美,越覺離別的難堪。這是典型的“樂景寫哀情”的手法。

  (十五)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喜外弟盧綸見宿

  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dú)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①,況是蔡家親②。

  [注]①分:情份。②蔡家親:即表親。盧綸與司空曙是表兄弟。

  1.請分別用一個(gè)詞歸納前四句、后四句所表達(dá)的作者心情。前四句:_____________;后四句:_____________。

  (十五)1.前四句:“悲”或“悲傷”;后四句:“喜”或“欣慰”。

  2.這首詩是怎樣抒情的?寫一段80字左右的賞析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情感抒發(fā)的角度賞析這首詩。答案要點(diǎn):①以景抒情,情景交融;②悲喜交集,以悲襯喜。

  (十六)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江樓感舊

  (唐)趙嘏

  獨(dú)上江樓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

  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

  1.一、三兩句“同來”“獨(dú)上”相照應(yīng),表達(dá)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1.表達(dá)了詩人懷念和寂寞惆悵的情懷。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用了哪些手法?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以動(dòng)襯靜、疊字回環(huán)。描寫了江樓下如水的月光照臨波光蕩漾的江面那種浩渺恬靜的景色。

  (十七)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地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其意境與李白的詩句_____________最相近。

  (十七)1.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呈現(xiàn)白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三、四兩句抒寫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月懷遠(yuǎn)、別離思聚的感情。

  3.用簡潔的語言說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一詩句的妙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普天之下,有誰不望月思鄉(xiāng),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誰的一邊。詩人推己及人,擴(kuò)大了望月者的范圍,意境高遠(yuǎn);明明是自己懷人,偏說“秋思落誰家”,表現(xiàn)手法委婉蘊(yùn)藉。

  4.第四句中“落”也有寫成“在”的,你認(rèn)為用哪一個(gè)詞更好?請說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為開放性答案。①“落”字較好。它給人以動(dòng)感,化無形為有形,仿佛那段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使“秋思”形象化、更為生動(dòng)感人。②“在”字較好,明明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在誰家”,用“在”使秋思擬人化,將詩人對月懷遠(yuǎn)的情思表現(xiàn)得蘊(yùn)藉深沉。(兩種答案,言之有理皆可)

  (十八)讀下面的一首詩,按要求回答。

  望薊門

  (唐)祖詠

  燕臺(tái)①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②曙色動(dòng)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注]①燕臺(tái):原為戰(zhàn)國時(shí)期燕昭王所建的黃金臺(tái),這里代稱燕地,用以泛指平盧、范陽這一帶。②三邊:古稱幽、并、涼為三邊。這里泛指當(dāng)時(shí)東方、北方、西方邊防地帶。

  1.“客心驚”意指詩人內(nèi)心受到強(qiáng)烈的震撼,請說說前四句從哪幾個(gè)方面扣住“心驚”來寫邊塞景象的?詩人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1.前四句從邊塞的形勢和氣氛來寫詩人心靈受到的震撼。首先,以漢家大將營中吹笳擊鼓的喧囂之聲,表現(xiàn)軍營中號令嚴(yán)肅的氣氛;其次,以連綿千里的積雪反映出的耀眼寒光,表現(xiàn)邊塞的苦寒難耐;最后,以朦朧曙色中醒目高懸、獵獵飄揚(yáng)的旗幟,暗寫出漢將營中肅穆的景象(或莊重的氣派和嚴(yán)整的軍容)。這樣寫就突出了邊塞的條件十分艱苦,戍邊將士的責(zé)任十分重大。

  2.七、八兩句用“投筆”和“請長纓”兩個(gè)典故表達(dá)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八兩句詩人用“投筆”和“請長纓”的典故表明自己雄心勃勃,要學(xué)西漢時(shí)濟(jì)南書生終軍,向皇帝請發(fā)長纓,縛番王來朝,建立奇功的志向。

  (十九)閱讀下面唐詩,回答問題。

  憶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滿樓。

  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園公子①名無忌②,南國佳人號莫愁③。

  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注]①西園公子:曹魏時(shí),曹丕、曹植為公子時(shí)曾居“西園”在此夜宴文士。②無忌:戰(zhàn)國時(shí)期魏公子信陵君的名字。③莫愁:相傳是南國一善歌少女的名字。樂府詩《莫愁樂》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lsquo;石城即今南京。

  1.這首詩巧用典故,語涉雙關(guān),以頸聯(lián)(五、六兩句)為例,就其中一種手法作簡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要點(diǎn):1.詩人把諷喻唐末王孫貴族生活奢糜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這些歷史上值得稱道的風(fēng)流人物身上,這是用典;詩人用傳說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諷喻浮華女子不解國事艱難,深寓“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詩人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取其“無所顧忌”“肆無忌憚”之意,這是雙關(guān);詩人言愁卻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諷,這也是雙關(guān)。學(xué)生答此題,不必求全。上述各點(diǎn)可任選,意思對即可。鼓勵(lì)有創(chuàng)意的賞析。

  2.“夕陽唯見水東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fā)了對唐王朝頹勢難挽,行將覆滅的悲傷。(從作者個(gè)人角度回答,抒發(fā)了身世滄桑之痛,亦可)

  (二○)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完成兩題。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注]甘露僧舍,即甘露寺,在江蘇鎮(zhèn)江的北固山上,北臨長江。

  1.詩家評說,詩中“放入”二字最顯氣魄。你是否同意此說?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同意。它使通常的開窗賞景的行為轉(zhuǎn)化成了擁抱江河的壯舉,表現(xiàn)出豪士的胸襟和氣概,使整首詩的格調(diào)都顯得警拔高邁了。意思符合即可。若不同意此說,則要言之有據(jù)。

  2.這首詩在表達(dá)技巧的運(yùn)用上很有特色。請你就感受最深的一點(diǎn)作出簡評。(不少于5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評點(diǎn)之處較多。如:虛寫。前兩句,彌漫山巔的云氣,竟然直入枕中,讓人覺得好像千峰在側(cè);沉雄悲壯的松濤,就在床下轟響,讓人覺得如臨萬壑之中,怵然驚懼。在這里,千峰、萬壑都是虛寫,卻給人藝術(shù)體驗(yàn)之真,把讀者帶入驚心動(dòng)魄的藝術(shù)境界之中。

  再如:夸張。后兩句,為了欣賞那銀山般的浪濤壯觀,領(lǐng)略那拍天而來的江波氣勢,索性打開窗扉,放長江于室內(nèi),以蕩滌心胸。這里運(yùn)用高度夸張的手法,塑造出一種豪壯、崇高之美。

  又如:寄情于景。全詩寫云氣、松濤和水浪,都是感受到的、觀看到的景,但景中充溢著詩人豪邁的胸襟和壯美的情感。

  (二一)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1.這首詩的一、二兩句,寫出了蘭溪山水的什么特點(diǎn)?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1.寫出了蘭溪山水清澈澄明的特點(diǎn)。在秀朗的月色輝映下,水波平色清,山明麗動(dòng)人,空氣涼爽清新。

  2.這首詩從頭到尾似乎沒有描寫“人”,你感覺到人的存在嗎?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從文字表面看,全詩未出現(xiàn)一個(gè)“人”字,但我們處處感受到人的存在:一個(gè)“看”字,分明道出景中之人,“涼月”之“涼”實(shí)則是寫人對景物特征的感受;月下的山水之美、雨后的涼爽清新,這些景物描寫中都透露著欣賞者的喜愛之情。標(biāo)題“棹歌”即船歌,我們不難想像泛舟蘭溪,春水盈盈,魚搶新水,調(diào)皮地涌上淺灘的情景,以及從心底漾出的歡樂之情。

  (二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東欄梨花

  (宋)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shí)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詩人見“東欄一株雪”而“惆悵”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認(rèn)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復(fù),主張改“梨花淡白”為“桃花爛漫”。你同意他的主張嗎?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二)1.感傷春光易逝、慨嘆人生短促。(柳樹由淺綠變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開滿城漾白,也暗伏盛極將衰。)

  不能將“梨花淡白”改為“桃花爛漫”。如果改首句為“桃花爛漫”,“花滿城”就當(dāng)屬桃花,那么一、二兩句即詠桃花,不僅與題目無關(guān),而且與詠梨花的“惆悵東欄一株雪”相互割裂。

  (二三)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1.本詩為作者晚年寓居金陵鐘山所作,從詩中能看出作者怎樣的心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1.扣住“恬淡、蕭散”之意作答即可。(如寧靜、淡遠(yuǎn)等)

  2.有人認(rèn)為本詩寫景開闊宏大而意境卻空明幽淡,你同意嗎?說說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抓住景物特點(diǎn)作分析,指出其特點(diǎn),聯(lián)系作者的心境說出詩的意境即可。

  (二四)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梅花

  (宋)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dú)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南宋人李壁評此詩時(shí)說:“《古樂府》‘庭前一樹梅,寒多不覺開。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來。’荊公(王安石)略轉(zhuǎn)換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說王安石的詩有抄襲這首樂府詩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請簡要評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四)王安石善于化用前人詩句,反用前人之意。這首古樂府詩不過就梅花詠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沒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則以“凌寒”一句顯示了詩人對梅花的感情,表達(dá)了不懼惡境的心境,所詠的是“有我之境”,不是純客觀的描寫。

  (二五)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西樓

  曾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fēng)吹起數(shù)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注],臣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1.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象?詩的前兩句從什么角度來渲染這種景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五)1.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fēng)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詩的第一、二句分別從視覺與聽覺兩個(gè)方面寫浪卷、云涌、風(fēng)吹、雷鳴,渲染了“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雄偉氣勢。

  2.這首詩表達(dá)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析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表達(dá)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nèi)心豪情。暴風(fēng)雨將l臨,按常理本當(dāng)關(guān)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景象。

  (二六)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詠柳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fēng)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這首詩題為“詠柳”,實(shí)際上托物寓意。請細(xì)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六)1.主旨:諷刺、揭露得勢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們必定無好下場。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覺得哪一種更好些?請簡述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天地”好?!疤斓亍敝塾诳臻g,有立體感,突出了正氣的浩然之態(tài)?!扒锖蟆迸c“清霜”重復(fù)。

  (二七)閱讀下面宋詞,完成題目。

  南鄉(xiāng)子

  蘇軾

  梅花詞和楊元素

  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飲又能詩,坐客無氈醉不知?;ㄖx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diǎn)微酸已著枝。

  [注]這首詞是蘇軾任杭州通判時(shí)(1074年初春),與杭州知州楊元素的唱和之作。

  1.填空:這首“梅花詞”共56言,竟不見_____________,但通篇透露著_____________的訊息,稱得上“不著一字,盡顯風(fēng)流”。

  (二七)1.一個(gè)“梅”字梅花報(bào)春

  2.簡答:“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diǎn)微酸已著枝”,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diǎn)?它與上片起首“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聯(lián)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味覺替代視覺,暗寫“梅子”已初掛枝頭,頗有新意。照應(yīng)了上片起首描寫的梅花盛開的情景。

  注:“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焙笭庺[枝頭,側(cè)面表現(xiàn)梅花之盛。

  (二八)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清平樂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接[注]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慈⊥韥盹L(fēng)急,故應(yīng)難看梅花。

  [注]按:ruó,揉搓。全詞寫了詞人三個(gè)生活階段賞梅的情景和心情,請結(jié)合作者的身世,談?wù)勀愕睦斫狻?/p>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少女時(shí)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八)①少女時(shí)期:將梅花插入鬢角,“梅花醉”實(shí)為人沉醉其間,表現(xiàn)詞人欣喜而無憂無慮的心態(tài)。

 ?、谥心陼r(shí)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年時(shí)期:面對梅花,“感時(shí)花濺淚”,終曰沒有好心情,只能清淚灑衣,表現(xiàn)了詞人歷經(jīng)家國滄桑之后的內(nèi)心傷痛。

  ③老年時(shí)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劾夏陼r(shí)期:飄流天涯,華發(fā)滿頭,晚年風(fēng)急,人衰花亦殘,表現(xiàn)了詞人晚年景況的孤苦、凄涼。

  (二九)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鷓鴣天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xì)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diǎn)暮鴉。山遠(yuǎn)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有人說這首詞的最后兩句是全詞的畫龍點(diǎn)睛之筆,決定了全詞的情調(diào)。請問:這首詞的情調(diào)是愉快的還是愁苦的?請簡述理由。運(yùn)用的又是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九)這首詞的情調(diào)是愁苦的。從表面看,似乎是愉快的,全詞的景物多是春曰清麗之景,但是欣賞詞作須知人論世!“斜曰寒林點(diǎn)暮鴉”句已透露了一點(diǎn)消息,至“桃李愁風(fēng)雨”句便把大好錦銹河山竟然如此殘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現(xiàn)出來。這里作者用的是反襯的藝術(shù)手法。

  (三○)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

  定風(fēng)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dú)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1.開頭“莫聽”“何妨”兩個(gè)詞語,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莫聽”表現(xiàn)了作者在風(fēng)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態(tài)度,從而反映出作者曠達(dá)的處世態(tài)度;“何妨”寫出作者在風(fēng)雨面前還要吟詠著詩句悠然信步,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風(fēng)雨和生活厄運(yùn)的挑戰(zhàn)。

  2.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詩中的“風(fēng)雨”是實(shí)指,也是隱喻。聯(lián)系詩人的政治處境,分析“風(fēng)雨”的喻意,并概括詩歌所表現(xiàn)出的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自然界的風(fēng)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在常人所認(rèn)為的悲喜之中,作者卻認(rèn)為不管是風(fēng)吹雨打還是陽光普照,一旦過去都成為虛無。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脫人生態(tài)度。在遭受挫折時(shí),不悲觀失望;在境遇順達(dá)時(shí)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遠(yuǎn)保持自己內(nèi)心的平靜和超脫。

  (三一)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shí)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fēng)。

  1.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人宋后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1.從表面看(特別是后三句),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shí)際上是表達(dá)夢醒后其處境的無限凄涼。

  2.請從藝術(shù)手法運(yùn)用的角度談?wù)勀銓@首詞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通篇不對當(dāng)前處境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這場繁華生活的夢境進(jìn)行有力的反襯。夢境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后的悲哀越是濃重;對昔曰繁華的眷戀越深,今曰處境越凄涼。

  (三二)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尋陸鴻漸不遇

  (唐)皎然

  移家雖帶郭[注],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bào)道山中去,歸時(shí)每日斜。

  [注]帶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這兩首詩都是寫尋(尋訪)人不遇的,你喜歡哪一首?請你從內(nèi)容和寫法上說說喜歡的理由。(不超過1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二)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答案,內(nèi)容和寫法兩個(gè)方面都要說到,言之成理即可。附參考答案:(1)《尋陸鴻漸不遇》全詩緊扣詩題,一、二句寫“尋”到郊外和郊外環(huán)境,“野徑入桑麻”一句簡潔而生動(dòng)地勾畫出一幅郊外農(nóng)村圖景。三、四句寫“尋”到家門,點(diǎn)染出家門口淡雅質(zhì)樸的景色。五、六句寫“不遇”?!坝ァ庇帧皢枴?,生動(dòng)地寫出詩人尋人不遇的心情。七、八句寫鄰人回答,明白如話而有情趣。詩人通過對陸鴻漸居家環(huán)境的描寫和鄰人的答話,從側(cè)面寫出陸鴻漸的性格、情趣,全詩寫得層次井然,流暢和諧。(2)《尋隱者不遇》寫得簡潔含蓄,明白如話,開頭一句因不遇而問,二、三、四句都是童子作答。一問一答,情趣盎然。青松、問者、童子、白云繚繞的遠(yuǎn)山組合成一幅淡雅、清遠(yuǎn)的圖畫。三、四句給人留下邈遠(yuǎn)想像空間。隱者雖未遇,但隱者遠(yuǎn)離塵世、淡遠(yuǎn)飄逸的形象仿佛浮現(xiàn)在眼前。

  (三三)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詩后題目。

  蟬

  (唐)虞世南

  垂縷①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

  詠蟬②

  (唐)駱賓王

  西陸③蟬聲唱,南冠④客思深。

  不堪玄鬢⑤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注]①矮:古人結(jié)在頷下帽帶下垂部分。蟬頭部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②此詩作于作者因上疏論事遭誣下獄期間。③西陸:秋天。④南冠:囚徒。⑤玄鬢:蟬。

  1.這兩首詩都是通過蟬表達(dá)自己的心聲,屬于古詩文中_____________的寫法。虞詩中“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是點(diǎn)睛之筆,一“自”一“非”形成_____________,相互照應(yīng);駱詩以“露重…‘風(fēng)多”喻_____________,意在言外。

  (三三)1.托物言志(托物抒情)對比(對照)環(huán)境的惡劣(意思對即可)

  2.詩人地位、遭遇不同,詩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試比較這兩首詩所表達(dá)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虞詩通過蟬聲清越而遠(yuǎn)傳并不是靠著秋風(fēng)傳送來表明自身的清明正直并非憑借自己的地位和他人的吹傳;駱詩則借蟬在“露重”“風(fēng)多”之情況下“飛難進(jìn)”和“響易沉”抒發(fā)自己高潔的品質(zhì)不被人所了解的憤懣之情,也含申辯之意。

  (三四)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近試上張水部

  (唐)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shí)無?

  酬朱慶馀

  (唐)張籍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shí)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注]朱慶馀,越州人(今浙江紹興市),平時(shí)很得水部郎中張籍的賞識,臨考試前寫下此詩,征求張籍的意見,而張籍則以酬詩的方式作了回答。

  1.從兩詩的內(nèi)容上看:①朱詩表達(dá)了詩人怎樣的心情?②張?jiān)妼Υ吮砻髁耸裁纯捶?(不超過30字)

  ①答:□□□□□□□□□□□□□□□□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诖穑嚎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诳?/p>

  (三四)1.①朱詩表達(dá)了應(yīng)試學(xué)子在考試前的不安(緊張)和期待的心情。②張?jiān)娍隙酥鞈c馀的才能,并鼓勵(lì)他要充滿信心(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dān)心)

  19

  2.兩首詩繼承了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請結(jié)合其中一首詩,簡要談?wù)勥@種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什么。(不超過50字)

  答: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參考:①比興手法運(yùn)用;②含蓄的特點(diǎn)。

  (三五)閱讀下面詩歌,完成題目。

  江上

  蕭條秋雨夕,蒼茫楚江晦。

  時(shí)見一舟行,蒙蒙水云外。

  1.下面對這首詩歌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膬身?xiàng)是()

  A.詩的前兩句描繪了長江秋雨之夕的景色,“秋雨”“楚江”是這幅畫面的背景。

  B.“蒼?!薄懊擅伞秉c(diǎn)染出一派煙雨迷蒙的景觀,將空間模糊化,給人以朦朧之感。

  C.詩的后兩句是一只孤舟的特寫,與朦朧的背景相映襯,形成對比鮮明的畫面層次。

  D.將眼前之景置于雨霧溟溟的空間,產(chǎn)生廣闊無垠之感,給讀者留下想像的余地。

  E.這是一首樂府詩,全詩似一幅水墨畫,可謂詩中有畫。

  (三五)1.C、E。(不是一條船,“時(shí)”是“不是”的意思)

  2.閱讀下面一首詩,比較它和上一首詩的異同。(比較的角度自選。談“異”、談“同”都可以,但必須談出兩點(diǎn)以上)

  送客之江西

  九派春潮滿,孤帆暮雨低。

  草深鶯斷續(xù),花落水東西。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異:一寫秋雨,一寫春雨;一色彩暗淡,一色彩亮麗;一寫數(shù)條船,一寫孤舟……

  同:都是五言絕句;都如一幅畫面;都寫曰暮之雨……

  (三六)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臺(tái)城臺(tái)城

  劉禹錫韋莊

  臺(tái)城六代競豪華,江雨霏霏江草齊,

  結(jié)綺臨春事最奢。六朝如夢鳥空啼。

  萬戶千門成野草,無情最是臺(tái)城柳,

  只緣一曲后庭花。依舊煙籠十里堤。

  [注]六朝皇帝在金陵豪華的臺(tái)城,營造了結(jié)綺、臨春、望仙三座高樓,奢侈荒淫,然而笙歌未盡,隋兵已迫都門。

  1.從詩的內(nèi)容上看,這兩首詩都是_____________詩。

  (三六)1.詠史(或懷古、吊古傷今)

  2.你更喜歡哪首詩?請你就喜歡的其中一首詩,從詩人如何表達(dá)自己的情感方面作簡要的常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案要點(diǎn):①劉詩通過臺(tái)城的盛衰對比,寄托了作者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②用具有典型意義的高樓來替代六朝數(shù)百年的歷史,高度濃縮了對六朝帝王荒淫奢侈生活的不滿;③這首詩對六朝亡國的因由的議論不是直白的,而是巧妙地通過《后庭花》曲,委婉地表達(dá)自己的感慨。答案要點(diǎn):①韋詩通過自然景色的不變與朝代更替無常的鮮明對比,抒發(fā)了作者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②以“依舊”暗示人世滄桑,以“無情”反襯人之傷痛;③這首詩不作正面的描寫,而是采用側(cè)面烘托的手法,著意渲染氛圍,營造一種抒情的情調(diào)。

  (三七)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

  (甲) (乙)

  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tái)煙雨中。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shí)。

  甲、乙兩首詩選擇不同的角度來描寫春天,請分別說明。(總計(jì)不超過150字)

  甲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七)甲詩從大處著眼。詩一開頭就寫出了遼闊的江南春色,不是某處園林名勝,不僅限于一個(gè)角落,而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千里”江南的春天景色,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色調(diào)錯(cuò)綜,層次豐富,具有立體感,再加上迷蒙煙霧之中的金碧輝煌的屋宇重迭的佛寺,使“江南春”的畫面變得恢弘龐大。

  乙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詩從細(xì)小的景物人手,竹子、桃花、蔞蒿、蘆葦并以鴨子戲水顯示了早春的到來,特別是鴨子對水暖的感知,描繪了春天來臨的信息。

  (三八)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烏江亭 烏江亭

  杜牧 王安石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兩首詩都是針對同一歷史事件所寫的詠史之作,其議論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給人以有益的啟迪。(1)兩位作者的觀點(diǎn)有何不同?(2)對二人的觀點(diǎn)作一簡明評玠。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八)(1)杜詩:兵家勝敗是不能預(yù)期的,項(xiàng)羽雖然兵敗,但江東子弟還有不少人才,卷土重來,說不定還可以轉(zhuǎn)敗為勝。王詩:項(xiàng)羽兵敗勢難挽回,雖然江東還有很多子弟,但也沒有人肯跟他再干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詩主張百折不撓、敗不氣餒的精神,這點(diǎn)值得肯定。王詩指出項(xiàng)羽兵敗在于失去民心,警世作用更為深刻。

  (三九)閱讀下面的一首詞,回答后面的題目。

  西江月

  (宋)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fēng)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九引《古今詞話》云:“東坡在黃州,中秋夜對月獨(dú)酌,作《西江月》詞?!痹~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寫的是眼前實(shí)景,但似乎還有更深的,請品讀全詞,談?wù)勀愕睦斫狻?/p>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九)“明月”用以象征詞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潔的人格,“云”則借指奸佞小人。在明月與浮云的矛盾中,抒發(fā)了詞人對群小當(dāng)?shù)溃硐腚y以實(shí)現(xiàn)的憤懣。(意思對即可)

  (四○)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小重山

  (宋)章良能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闌紅芍藥,已抽簪。雨余風(fēng)軟碎鳴禽。遲遲日,猶帶一分陰。往事莫沉吟。身閑時(shí)序好,且登臨,舊游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這首詞描寫暮春景象,表達(dá)悵惘、感慨的情緒。請談?wù)劇败洝焙汀八椤钡谋硪庑Ч?/p>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軟”形容春風(fēng)和煦,吹人欲醉?!八椤敝给B鳴細(xì)碎,清脆動(dòng)聽。用詞新奇,更襯托出作者對歲月流逝,壯志未酬,徒增虛年的感慨。

  (四一)比較閱讀下面的唐詩和元曲,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shí)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注]。

  [注]遼西:即遼河以西,今遼寧省西部。

  春思

  胡祗逼

  殘花醞釀蜂兒蜜,細(xì)雨調(diào)和燕子泥。

  綠窗春睡覺來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

  1.比較《春怨》中“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和《春思》中“誰喚起,窗外曉鶯啼”兩句寫黃鶯的目的和抒發(fā)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一)《春怨》一句寫黃鶯是為了表現(xiàn)少婦不愿意讓黃鶯來驚擾她的美夢,抒發(fā)了她對征戍親人的思念之情。(從“怨恨戰(zhàn)爭”方面答亦可)《春思》一句寫黃鶯是為了展現(xiàn)黃鶯歡唱中的美好春景,表現(xiàn)了一種閑適、喜悅的心情。(從“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角度答亦可)

  2.《春怨》和《春思》在語言上的共同特點(diǎn)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參考答案:活潑生動(dòng)、口語化。(意思相同即可)

  (四二)閱讀下面兩首元曲,完成后面的問題。

  碧玉簫

  (元)關(guān)漢卿

  秋景堪題。紅葉滿山溪。松徑偏宜,黃菊繞東籬。正清樽斟潑醅①,有白衣勸酒杯②。官品極,到底成何濟(jì)?歸,學(xué)取他淵明醉。

  [注]①潑醅,沒有漉過的酒。②有白衣勸酒杯:引用陶淵明“九月九日有菊無酒。適逢友人遣白衣童子送酒”的典故。

  普天樂

  (元)滕賓

  翠荷殘,蒼梧墜。千山應(yīng)瘦,萬木皆稀。蝸角名,蠅頭利。輸與淵明陶陶醉,盡黃花圍繞東籬。良田數(shù)頃。黃牛二只,歸去來兮。

  1.滕曲中的“蝸角名”和“蠅頭利”比喻什么?表明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二)1.比喻極小的名和利。表明了詩人對追名逐利的否定和厭棄。

  2.滲透在這兩首元曲中的共同思想傾向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對陶淵明憤世嫉俗,脫離塵世的隱居生活,表示理解、贊賞和向往。

21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