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初中學習方法 > 初一學習方法 > 七年級語文 > 七年級語文傷仲永原文及翻譯注釋知識點

七年級語文傷仲永原文及翻譯注釋知識點

時間: 夢熒0 分享

七年級語文傷仲永原文及翻譯注釋知識點總結

《傷仲永》是一篇文言文,是七年級下冊的語文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七年級語文傷仲永原文及翻譯注釋知識點,僅供參考。

七年級語文傷仲永原文及翻譯注釋知識點

七年級語文傷仲永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p>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七年級語文傷仲永譯文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yè)。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里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并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yǎng)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xiāng)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xiāng),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jīng)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jīng)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了?!?/p>

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yōu)秀得多;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資是那樣的好,沒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為平凡的人;那么,現(xiàn)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七年級語文傷仲永注釋

傷:哀傷,嘆息。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隸:屬于。

生:生長到。

識:認識。

書具:書寫的工具(筆、墨、紙、硯等)。

求:要。

異:對······感到詫異。

借旁近:就近借來。旁近,附近,這里指鄰居。

與:給。.

養(yǎng):奉養(yǎng),贍養(yǎng)。

收族:團結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收,聚,團結。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一:全。

指:指定。

就:完成。

文:文采。

理:道理。

邑人:同(鄉(xiāng))縣的人。

奇:對······感到驚奇(奇怪)。

稍稍:漸漸。

賓客:這里是以賓客之禮相待的意思,賓,本文的意思是狀語。

乞:求取。

利其然:認為這樣是有利可圖的。利,認為······有利可圖。

日:每天。

扳:通“攀”,牽,引。

環(huán):四處,到處。

謁:拜訪。

明道:宋仁宗趙禎年號(1032-1033年)。

從:跟隨。

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親。

前時之聞:以前的名聲。

復:又,再。

泯然眾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了。眾人,常人。

王子:王安石的自稱。

通:通達。

悟:聰慧。

受:接受。

天:先天。

賢:勝過,超過。

于:比。

材:同“才”,才能。

卒:最終。

于:被。

不至:沒有達到要求。.至,達到。

彼其:他。

已:停止。

耶:表示反問,相當于“嗎”、“呢”。

七年級語文傷仲永知識點

一、字詞

世隸耕:世代耕田為業(yè)。隸,屬于。

嘗:曾經(jīng)。

書具:書寫工具,指筆、墨、紙、硯等。

異焉:對此(感到)詫異。焉,相當于“于之”

自為其名:自己提上自己的名字。

立就:立刻完成。

文理:文采和道理。(古今異義)

扳:通“攀”,牽,引。

稱(chèn):相當。

泯然眾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眾人,常人。矣,語氣詞。

通悟:通達聰慧。

賢于材人:勝過有才能的人。賢,勝過、超過。材人,有才能的人。

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天、人對舉,一指先天的稟賦,一指后天的教育。

彼其:他。

得為眾人而已耶: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意思是比普通人還要不如。

二、創(chuàng)作背景

天圣三年(1025年),方仲永無師自通,提筆寫詩,震動鄉(xiāng)里。明道二年(1033年),與方仲永同齡的王安石跟隨父親回金溪探親,在舅舅家遇見了方仲永。他請方仲永作了幾首詩,但他有些失望,因為“神童作家”并不像傳說中的那么聰明??刀ㄔ?1040年),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親。此時方仲永已做回了農(nóng)民。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王安石從揚州回到臨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寫下《傷仲永》一文。

三、課后練習

1、幼年的方仲永可以稱為“神童”,“天才”,他的過人之處表現(xiàn)在哪方面?用文中語句回答。

2、方仲永的故事給你什么啟示?

3、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邑人,不使學”一句。

答案:

1、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后天學習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人的智力發(fā)展存在著某些差異,但這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學習。青少年應正確認識自己:天資好的,加上勤奮學習,可能成為棟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資再好,如不學習,同樣會碌碌無為。另一方面,即使天資差的人,如勤奮學習,也可以成為有用之才。)

3、“利”: 表現(xiàn)了其父貪求錢財、鼠目寸光的性格特點。

“環(huán)謁”: 概括了其父求財?shù)目杀尚袨椤?/p>

“不使學”: 暗示了仲永“泯然眾人”的必然結果。

本句用極其凝煉的筆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竭,天資盡喪的原因。

1998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