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練習題
高中政治必修四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練習題
我們作為學生,應該為即將到來的考試做出什么樣的準備呢?接下來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的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練習題以供大家閱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練習題
單選題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是打開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這一基本觀點就是( )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
B.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
C.實踐觀點 |
D.辯證否定觀 |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可見( )
?、儇毟F是社會變革的根源
②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動力
?、凼澜缡怯篮惆l(fā)展的,所有的變化都是發(fā)展
?、芘c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是我們永恒的使命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我國農村改革帶來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所包含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有( )
?、偕a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狀況
②生產方式變革引起社會性質的變化
?、鄹母锸前l(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苌蠈咏ㄖm合經濟基礎狀況就能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主權問題上,日本政府如果誤判形勢,只會給東亞的地區(qū)安全造成不利影響。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這說明( )
A.錯誤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fā)展起阻礙作用 |
B.聯(lián)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
D.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相互決定 |
2010年1月2日,相關部門評出“2009年度中國主流媒體十大流行語”為:大閱兵、保八、躲貓貓、低碳、嚴打酒駕、蝸居、地王、甲流、被××、偷菜。這些流行語真實反映并高度概括了一年當中的國內政策舉措、社會重大事件、百姓關注焦點以及國際風云變幻。這表明( )
A.社會存在的變化發(fā)展是客觀的 |
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
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
D.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
黨的十七大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將科學發(fā)展觀寫入黨章。這表明
A.社會存在的發(fā)展推動社會意識的同步發(fā)展 |
B.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
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
D.社會意識的變化總是超前于社會存在的變化 |
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不尊重知識和人才的現象與好逸惡勞、貪圖享樂、不珍惜勞動成果、揮霍浪費的現象,還時有發(fā)生。這主要說明了( )
?、偕鐣庾R的積極作用 ②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凵鐣庾R具有相對獨立性 ④社會存在具有客觀物質性
A.①③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③ |
2010年12月30日,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等多家單位聯(lián)合發(fā)布的“201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綜合類)”有:地震、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高鐵、低碳、微博、貨幣戰(zhàn)、嫦娥二號、“十二五”規(guī)劃、給力。這些詞語在2010年的流行表明( )
A.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 |
B.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 |
C.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
D.社會意識的變化與社會存在的變化是同步進行 |
從2005年國務院批準上海浦東新區(qū)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簡稱“綜改試驗區(qū)”),到2010年12月山西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區(qū)的批準,我國先后批準設立了九大綜改試驗區(qū)。綜改試驗區(qū)以改革為內容,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偈股a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
②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fā)展
?、蹖崿F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軡M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③ |
我國現階段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這說明實行這種制度遵循了( )
A.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guī)律 |
B.上層建筑必須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guī)律 |
C.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 |
D.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推動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 |
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在英國出生時,整個世界爭論不休,“不合倫理”的詛咒聲一度鋪天蓋地。目前,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試管嬰兒”已是很正常的事。人們觀念的變化說明了( )
A.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
B.社會存在決定于社會意識 |
C.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 |
D.社會存在的變化發(fā)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fā)展 |
2011年2月22日,廣州市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指出,增城的大部制改革將參照順德模式,黨政機關將縮減到30個以內。之所以進行政府機構改革,是因為( )
A.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 |
B.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 |
C.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
D.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 |
科學發(fā)展觀的提出對開創(chuàng)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必將產生深刻的影響。這體現了( )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
B.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
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
D.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和最終目標 |
綜合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淵源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它反映我國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基本特征,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有關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2010年6月2日,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在解讀《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時,重點談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是優(yōu)化需求結構、促進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舉措,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這將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深化改革的重點。”
結合上述材料和本課時所學的知識,分析我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哲學依據。
看了"高中政治必修四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練習題"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