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上冊月考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
語文是比較綜合性的科目,同學們可以借助一份語文試卷全面鍛煉自己的對各個題型的解題能力。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高三語文上冊月考聯(lián)考試卷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三語文上冊月考聯(lián)考試卷
第I卷 閱讀題 (共70分)
一. 現(xiàn)代文閱讀(共9分,毎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頗有一些獨特之處,如虛心、有節(jié)、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隨處而安等等。這些特點,很自然地與歷史上某些審美趣味、倫理道德意識發(fā)生契合,進而被引入社會倫理美學范疇,成為君子賢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不僅春風得意的封建寵兒常常以竹來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詡,那些落泊荒野的書生和隱居“南山”、待價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況。在這種獨特的文化氛圍中,有關竹子的詩詞歌賦層出不窮,畫竹成為中國繪畫藝術中一個重要門類,封建士大夫在私園、庭院中種竹養(yǎng)竹以助風雅,亦成為普遍風氣。
最早賦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會倫理范疇的,要算《禮記》了?!抖Y記•祀器》中說:“……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魏晉時期政治局勢反復無常,文人士子意氣消沉,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為逃避現(xiàn)實,不與當權者合作,遁隱竹林,借竹之高標、清姿佐己之風流,在當時社會引起很大震動,對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產(chǎn)生了莫大影響。可以說,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況,竹林七賢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國的文人士大夫便與竹子結下了不解之緣。晉室東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麗的山水將他們從對現(xiàn)實的迷惘、懣悶中解脫出來。他們縱情山水,遠離塵囂,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廣袤的竹林正是他們托身、浪跡之所,竹子清麗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質令風流名士們沉醉癡迷。一時間,聞有好竹即遠涉造訪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種竹十頃棲居林中者有之,對竹嘯吟終日不輟者亦有之,王徽之、張廌、翟莊、袁粲等,是其中風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聲稱:不可一日無此君!這一時期,文人雅士賦竹、贊竹,為竹作譜,蔚成風氣。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專譜——戴凱之的《竹譜》正是在這種風氣下以韻文的形式誕生的。
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所賦予竹的,是“清風瘦骨”“超然脫俗”的魏晉風度,盡管對竹的“高節(jié)”“堅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對竹的自然風采的禮贊,表現(xiàn)了這一時期文人士大夫對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為一種社會風范的竹,在這一時期尚未產(chǎn)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盡管竹子作為一種自然的靈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賞,但它的某些特點如虛心、有節(jié)、根固、頂風傲雪、四時不改柯易葉等等,開始被強調并引入社會倫理范疇,最終演化成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識中有德行的君子賢人的化身。這明顯地反映在中晚唐時期的文學作品之中,白居易在《養(yǎng)竹記》一文里首次總結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節(jié)貞”等高尚情操,將竹比作賢人君子;劉巖夫在《植竹記》里則更將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欽慕的“剛”“柔”“忠”“義”“謙”“賢”“德”等等品格賦予竹子;此外,“親慈子孝”“尊敬長者”等倫理規(guī)范也或先或后賦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從此,竹子在中國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體系中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并通過種竹養(yǎng)竹、詠竹畫竹等等追求風流雅致的行徑,一代一代傳承并不斷豐富和發(fā)展。
(摘編自《漢字趣編》之十二)
1.下列有關“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竹子后來被視為君子賢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它的某些獨特之處與這些君子賢人的某些審美趣味、倫理道德意識有契合之處。
B.戴凱之的《竹譜》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專譜,也是文人雅士賦竹、贊竹,竹文化發(fā)展到鼎盛時期誕生的竹譜專著。
C.《禮記•祀器》中說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賦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會倫理范疇的文字記載。
D.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所賦予竹的是“清風瘦骨”“超然脫俗”的魏晉風度,表現(xiàn)出了文人士大夫對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魏晉時期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隱竹林,借竹之高標、清姿佐己之風流,是為了逃避現(xiàn)實,不與當權者合作。
B.作為一種社會風范的竹,其虛心、有節(jié)、根固、頂風傲雪、四時不改柯易葉等特點被強調并引入社會倫理范疇,是中唐以后的事。
C.王徽之、袁粲等人縱情山水、遠離塵囂,以廣袤的竹林為托身、浪跡之所,是因為竹子清麗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質令他們沉醉癡迷。
D.白居易的《養(yǎng)竹記》總結出竹的高尚情操,劉巖夫的《植竹記》將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欽慕的品格賦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內涵。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春風得意的封建寵兒到那些落泊荒野的書生和隱居“南山”、待價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況來看,愛竹源于他們的性格。
B.“竹林七賢”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況,對后代封建文人產(chǎn)生了莫大影響,中國的文人士大夫與竹子結下不解之緣與之有關。
C.竹子最終演化成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識中有德行的君子賢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學作品中,有一個由外表到內在的轉化過程。
D.將“剛柔忠義”等品格賦予竹子,將“親慈子孝”“尊敬長者”等倫理規(guī)范賦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國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體系中就確立了牢固的地位。
二、古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劉子玄,名知幾,以玄宗諱嫌,故以字行。年十二,父藏器為授《古文尚書》,業(yè)不進,父怒,楚督之。及聞為諸兄講《春秋左氏》,冒往聽,退輒辨析所疑,嘆曰:“書如是,兒何怠!”父奇其意,許授《左氏》。逾年,遂通覽群史。與兄知柔俱以善文詞知名。擢進士第,調獲嘉主簿。
武后證圣初,詔九品以上陳得失。子玄上書,譏“每歲一赦,或一歲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又言:“君不虛授,臣不虛受。妄受不為忠,妄施不為惠。今群臣無功,遭遇輒遷,至都下有‘車載斗量,杷椎碗脫’之諺。”又謂:“刺史非三載以上不可徙,宜課功殿,明賞罰。”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時吏橫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無良而甘于禍作《思慎賦》以刺時。蘇味道、李嶠見而嘆曰:“陸機《豪士》所不及也。
累遷鳳閣舍人,兼修國史。中宗時,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歲不遷。會天子西還,子玄自乞留東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驛召至京,領史事。遷秘書少監(jiān)。時宰相韋巨源、紀處訥、楊再思、宗楚客、蕭至忠皆領監(jiān)修,子玄病長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記求罷去。
始,子玄修《武后實錄》,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聽。自以為見用于時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內外四十九篇,譏評今古。徐堅讀之,嘆曰:“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子玄內負有所未盡,乃委國史于吳兢,別撰《劉氏家史》及《譜考》。上推漢為陸終苗裔,非堯后;彭城叢亭里諸劉,出楚孝王囂曾孫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據(jù)明審,議者高其博。
開元初,遷左散騎常侍。嘗議《孝經(jīng)》鄭氏學非康成注,舉十二條左證其謬,當以古文為正;《易》無子夏傳,《老子》書無河上公注,請存王弼學。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論,奏與諸儒質辯。博士司馬貞等阿意,共黜其言。詔可。會子貺為太樂令,抵罪,子玄請于執(zhí)政,玄宗怒,貶安州別駕。卒,年六十一。
子玄領國史且三十年,官雖徙,職常如舊。禮部尚書鄭惟忠嘗問:“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對曰:“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時以為篤論。子玄善持論,辯據(jù)明銳,視諸儒皆出其下,朝有論著輒豫。歿后,帝詔河南(府)就家寫《史通》,讀之稱善。追贈工部尚書,謚曰文。 (節(jié)選自《新唐書•劉知幾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時吏橫酷∕淫及善人/ 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 / 子玄悼士無良而甘于禍 / 作《思慎賦》以刺時
B.時吏橫酷 / 淫及善人公卿/ 被誅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無良而甘于禍 / 作《思慎賦》/以刺時
C.時吏橫酷 / 淫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 子玄悼 / 士無良而甘于禍/作《思慎賦》以刺時
D. 時吏橫酷/ 淫及善人 / 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 子玄悼/ 士無良而甘于禍/作《思慎賦/以刺時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諱嫌”就是避諱,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是古代避諱的總原則。如東漢為避光武帝劉秀諱,改“秀才”為“茂才”。
B.擢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jīng)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但是唐宋時的“進士”有別于明清時的“進士”。
C.禮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國學校事務、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等事宜。
D.“謚”即謚號,是古代對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稱號,用以表彰其功績或品德,謚號只能由朝廷授予。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劉知幾少年時學業(yè)一般,曾因學《古文尚書》不佳而受到父親的杖責,等聽到父親為哥哥們講的《左傳》后,他才有所醒悟,決心不再懈怠,一年后,就通讀諸史。
B.劉知己敢于直言。他曾上書直陳朝廷濫用官員的弊端,受到武后的贊賞和重用;他又寫了針砭時弊的文章《思慎賦》,蘇味道、李嶠認為超過了西晉陸機的《豪士》。
C.劉知己治學嚴謹廣博。他修正《武后實錄》,考證劉氏宗譜,質疑《考經(jīng)》《老子》等書的版本,提出很多獨到的觀點;他的《史通》一書,被徐堅視為史著的樣版。
D.劉知己雖然官職多變,但一直修治史學,做了將近三十年史官。他認為做史官的人必須才、學、識俱兼,缺一不可,同時,修史之人還要有敢于秉筆直書的勇氣。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子玄病長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記求罷去。
(2)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論,奏與諸儒質辯。博士司馬貞等阿意,共黜其言。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11分)
過分水嶺 溫庭筠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
再宿武關 李涉
遠別秦城萬里游,亂山高下出商州。
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8.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寫“溪水”?請指出兩首詩中通過溪水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6分)
9.有人認為,“溪水無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卻”字更好,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詩經(jīng)》中的“_________ _,__________ ”,本是女子表達對所愛之人的期盼與思念,曹操在《短歌行》借此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望。
(2)不吸取前人敗亡的教訓,只會讓歷史悲劇不斷的重復。正如杜牧在《阿房宮賦》 一文的最后所說的“______ ,_______ ”。
(3)“______ ,_______ 。” 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描繪出陋室非常幽靜的環(huán)境,是為了襯托室中之人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最慢的是活著 ——作家喬葉訪談錄
陳勁松(以下簡稱“陳”):喬葉老師您好!很榮幸和您進行交流。就寫作而言,您最初是如何走上這條路的?為何會選擇文學?
喬葉(以下簡稱“喬”):我剛開始其實是寫散文的。當時生活在一個小縣城里,面對日常生活的各種委屈、困惑和挫折,覺得自己有話想說,而且必須要說出來,但這些話又不能對著家人和朋友說,于是只好付諸筆墨和稿紙了。寫著寫著,從愛好變成了職業(yè)。至于為何會選擇文學,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文學能帶給我幸福,能表達我內心深處更柔軟、更慢、更弱的東西吧,從而讓我的心靈得到安慰和溫暖,并獲得更大的自由。
陳:很多作家寫到一定時候,都會有一個相同的困惑,那就是我為什么要寫作?或者說寫作的終極目的是什么?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喬:這種困惑我當然也會有。我時常問自己,文學對我們當下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義呢?其實,我覺得這是一種比較功利的看法。文學對于生活,若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fā),則是無用的,它并不會直接給我們帶來物質財富。但,文學的無用就是它的最大用處。在這個物質化的時代,它能夠改變我們的生命質量,讓我們的心走得更遠。如果一定要探究文學對于我們當下生活的意義,那就在于它可以穿透物質表層,深入我們內心世界,探測人心的秘密。生活就像一條波瀾壯闊的大河,河水總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學就好比是河床,無論河水流向何方,河床總是長久地臥在那里。變化的是生活,不變的,則是文學給我們帶來的永恒的溫暖,文學寫作即是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寶藏——這或許就是我的寫作目的。
陳: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我們每天會接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讀到各種各樣的新聞,反映到寫作領域。有人就創(chuàng)作了新聞式小說,這類作品的特點是以新聞筆法講述小說故事。您如何看待新聞寫作與小說創(chuàng)作的關系?
喬:新聞寫作畢竟有其時效性,而小說創(chuàng)作則是慢工出細活。猶如我們開啟一瓶啤酒,新聞寫作就是剎那間涌出的啤酒泡沫,只會浮在上面,而小說創(chuàng)作則是泡沫下面的酒,唯有經(jīng)過長時間的發(fā)酵才能釀造。就好像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故事,在今天早就失去新聞的價值,但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還可以從文學的角度去進行書寫。
陳:您這個比喻很貼切也很有意思。對于暢銷書和各類書籍排行榜,有些人持追捧的態(tài)度,有些人則取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您會關注暢銷書或者排行榜嗎?
喬:會關注,但可能不會去閱讀。我覺得我追求的寫作方式和認同的文學作品,可能與暢銷書會有出入,我想沉下心來,寫出像阿來的《塵埃落定》一樣比較深刻的作品。但暢銷書之所以暢銷,應該還是有其合理的因素吧。比如說《山楂樹之戀》和《杜拉拉升職記》,肯定迎合了一定的社會需求和心理需求,有讀者能從其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但老實說,那不是我想要寫的。
陳:迄今為止,您的小說作品似乎以中短篇為主,對你來說,長篇小說的寫作會存在困難嗎?近期是否有長篇小說的寫作計劃?
喬:事實上,我最初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時,就是長篇。文學院的老師問我說,你沒有經(jīng)過中短篇的訓練就寫長篇,可以嗎?我說可以。當時寫出來后也順利出版了,但后來回頭再看時,我發(fā)現(xiàn)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所以,這幾年我就老老實實地從中短篇寫作開始,好好訓練自己的語言和結構能力。當然,我現(xiàn)在如果寫長篇,肯定會比那時要好。不過我近期沒有這方面的寫作計劃,我認為長篇小說還是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積累和醞釀。我的小說《最慢的是活著》里有一句話:“……活著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變成了最慢。生命將因此而更加簡約、博大、豐美、深邃和慈悲。這多么好。”對我而言,這既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也是一種寫作態(tài)度。
[注]喬葉,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散文選刊》副主編。陳勁松,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
(1)下列對本篇訪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 ) (5分)
A.喬葉走上文學這條路,是因為文學能表達內心深處更柔軟、更慢、更弱的東西,從而使心靈得到安慰和溫暖,這樣,喬葉就獲得了更大的自由。
B.喬葉認為,文學不能帶給人物質財富,文學的意義是讓人的心走得更遠,它能穿透物質表層,深入人的內心世界,改變人的生命質量。
C.喬葉對暢銷書如《山楂樹之戀》和《杜拉拉升職記》等,持欣賞態(tài)度,因為這類小說迎合了一定的社會需求和心理需求,讀者能從其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喬葉卻不會去寫這類的東西。
D.喬葉強調小說創(chuàng)作是慢工出細活并謹慎對待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這從寫作態(tài)度方面印證了題目“最慢的是活著”。
E.喬葉說:“生活就像一條波瀾壯闊的大河,河水總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學就好比是河床,無論河水流向何方,河床總是長久地臥在那里。”意思是說,雖然生活是時刻發(fā)生著變化的,但文學要表現(xiàn)的是能帶給人們溫暖的人性,這個創(chuàng)作宗旨是不變的。
(2)在本篇訪談中,關于文學寫作的終極目的,喬葉有哪些看法?(6分)
(3)喬葉答問的語言有什么特點?請作簡析。(6分)
(4)喬葉提倡怎樣的寫作態(tài)度?聯(lián)系現(xiàn)實,結合全文進行分析(8分)
第Ⅱ卷(表達題,共80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依次填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
小小棋盤之間,__________。我們既要總攬全局寸土必爭,關鍵時刻又需有 _________、舍城棄地的勇氣和魄力;既要_________,來應付不斷變化的局勢,又需要保持固有的原則和立場,不迷失前進的方向;既要隨緣而進,建功立業(yè),又需順勢而退,_________。
A.隨機應變 明哲保身 風云變幻 壯士斷腕
B.風云變幻 壯士斷腕 隨機應變 明哲保身
C.隨機應變 明哲保身 壯士斷腕 風云變幻
D.風云變幻 隨機應變 壯士斷腕 明哲保身全,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
A.從日本處理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鄰國的領土主權爭端中,我們看不出日本對過去的侵略戰(zhàn)爭和殖民統(tǒng)治有絲毫的悔意。
B.這部小說中的“邊緣人”是一個玩世不恭、富有破壞性卻真實坦白的群體,人們面對這類形象時會深深地思索。
C.這十名來自不同地區(qū)、不同職業(yè)、不同水平的參賽選手將在未來的一個月內完成苛刻的野外生存訓練,只有堅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獲得獎勵。
D.北京大學未名湖畔,一位87歲的老人依舊筆耕不輟。作為首席《儒藏》項目的專家,他計劃在2025年完成這項浩大的典籍編纂工作。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痪涫? )[:]
崖壁下有幾處墳地,墳前立著的石碑許多已經(jīng)破碎,字跡模糊;枯水季節(jié),伏在江里的石頭有的已經(jīng)露出水面,周圍一片寂靜。
A.在夕陽的照射下,枯草和落葉閃著不定的光,崖壁像一個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對岸。
B.一列青黛嶄削的石壁夾江高矗,被夕陽烘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C.沒有太陽,天氣相當冷,藤蘿葉子多已萎落,顯得這一帶崖壁十分瘦削。
D.一行白帆閃著透明的羽翼,從下游上來;山門半掩,一道陽光射在對岸的峭壁上。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字。(6分)
土壤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與能量交換的重要場所。對于植物而言,土壤就像一個倉庫,_____①_____。土壤的礦物質營養(yǎng)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水分太少引起干旱,______②_______,對植物的生長都不利。土壤的含水量和通氣狀況會影響動物的生長和繁殖,______③_______,一些動物會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因此農(nóng)業(yè)上常用灌溉法來防治蟲害。
17、下面一段話是對“微公益”的說明,請?zhí)崛≈饕畔?,寫出四個關鍵詞。(5分)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參與到公益事業(yè)中來,于是一種草根公益應運而生,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人們將微小的愛心匯集起來,積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微公益關注貧困,關注教育,關注社會發(fā)展,關注生物保護和低碳等,具有很強的利他性。它沒有過去大慈善家那種“行俠仗義”“扶貧濟困”的遠大抱負,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樂的參與方式。
六、作文(60分)
18.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管子曰:“君子使物,不為物使。”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800字;⑵不要寫成詩歌。
高三語文上冊月考聯(lián)考試卷答案
1.B(“發(fā)展到鼎盛時期”錯,原文只說“蔚成風氣”)
2.C(原因表述錯誤,由第三段可知,原因主要是南方秀麗的山水可以使他們從對現(xiàn)實的迷惘、懣悶中解脫出來)
3.A(“愛竹源于他們的性格”錯,應源于竹子的特點與它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的深刻影響)
4.A 5.D 6.B
7、(1)劉子玄憂慮主管修史的官太多,(他們的)意見主張各不相同,加上自己仕途不順,于是上奏請求離職。(5分。“病” “長”“偃蹇”“罷去”各1分,語句通順1分 )
(2)宰相宋璟等人不贊成他的主張,上奏要求讓儒生們提出辯駁。博士司馬貞等人阿附宋璟意圖,一起廢除他的觀點。(5分。“然” “質辯”“阿”“黜”各1分,語句通順1分 )8.擬人。前一首詩寫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這個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話別。詩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現(xiàn)自己對溪水的依依惜別之情。后一首詩寫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為詩人的遠別而嗚咽啜泣,又仿佛是從他的心中流出,載著綿綿無盡的離愁別恨,長流遠去。詩人借溪水抒發(fā)了去國離鄉(xiāng)的愁苦情懷。
9.可以有兩種答案:①不同意。溪水本無情,但眼前這條溪水,卻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這只是詩人時或浮現(xiàn)的一種主觀感覺,語意靈動輕妙;并設置懸念,引導讀者去體悟作者的感情。
②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與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寂寞;而將別之際,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別。“卻”字肯定并強調了溪水的有情,賦予溪水一種動人的人情美。而“似”字無此意味。
10.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②前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③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12、(1)【答案】 D、E (答對一個2分,全對5分)【解析】A項錯在“獲得更大自由”,原文指“心靈”獲得自由。B項錯在“文學不能帶給人物質財富”,原文是“不會直接給我們帶來物質財富”。C項錯在“持欣賞態(tài)度”原文無據(jù)。
(2)、【答案】(1)不能功利地看待文學; (2) 文學的無用就是它的最大用處,在這個物質化的時代,它能夠改變我們的生命質量,讓我們的心走得更遠;(3)它可以穿透物質表層,深入我們內心世界,探測人心的秘密;(4)文學可以給我們帶來的永恒的溫暖。(寫出1點得1分,寫出2點得3分,寫出3點得4分,寫出4點得6分。)
(3)【答案】①準確,針對性強。針對“為何會選擇文學?”的問題,談的是文學給自己的溫暖;針對“寫作的終極目的是什么?”的問題,談的是文學給讀者、社會帶來的溫暖。
?、诤钐N藉。說“內心深處更柔軟、更慢、更弱的東西”,就包含而又不限于“善意關注、觀察品味、敏銳善感”的意思。(1分)
③形象生動。關于大河、河床的比喻形象地闡述了對于生活與文學的關系的看法(關于泡沫和啤酒的說法形象地道出了對于新聞寫作與小說創(chuàng)作的區(qū)別的見解)。
?、荃r明直白。直說喜歡《塵埃落定》那樣比較深刻的作品,而不希望創(chuàng)作類似《山楂樹之戀》和《杜拉拉升職記》迎合特定社會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作品。
(語言特點、對語言特點的分析分別給分。意思對即可,寫出3點即可。)
(4)【答案】①有堅定信念。相信能夠影響生活、影響社會,能給自己、 給社會帶來溫暖。②要沉下心來,觀察、品味、思考,去挖掘深藏在生活中的人性(深入內心世界,探測反映人心的秘密)。③要有耐心,積累醞釀,以慢工出細活,寫作態(tài)度與生活態(tài)度統(tǒng)一,追求、表現(xiàn)生命的簡約、博大、豐美、深邃和慈悲。④表達自己,而不是迎合社會需求和心理需求。(每點2分,適當聯(lián)系現(xiàn)實論述。)
13. (3分)B
14.B(A項成分殘缺,在“處理”后加“與”,和后文組成“與……鄰國的……爭端”。C項,搭配不當,“來自”不能和“不同水平”搭配。D項,語序不當,“首席”應移至“專家”前。)
15.C(B項描繪的是火熱、燦爛的景象。D項描繪的事清新、明快的景象。A項描繪的景物到時和下文一直,但是角度不對,“崖壁……處理在江對岸”,這說明A寫的是遠景,不能與下文的“墳前立著的石碑,許多已經(jīng)破碎,字跡模糊”相銜接。C項,無論從景物色彩上看,還是從寫景的角度看,都與下文銜接緊密。)
16. ①能夠提供生存必需的營養(yǎng)和水分②水分太多又導致澇害③當土壤中水分過多、通氣狀況差時。
17、(1)平民參與(或草根公益)
(2)積少成多(3)利他性(4) 寓善于樂
18、范文: 使物與物使
管子曰:“君子使物,不為物使。”然而,我并不完全贊同,君子使物是對事物的利用,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它強調了自我價值、精神的獨立,強調了人是物的主人,物受人支配。而管子亦說“不為物使”,他否認了人受到客觀規(guī)律的限制。因此,在我看來,人應有支配、掌控事物的能力,能且善于使物;與此同時,也應尊重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此乃人與物相處的辨證之道,從而達到物與我的統(tǒng)一。
“君子使物”是合理的,是我們應追求的目標。人不應只等待著命運的主宰,而應學會做命運、做生活的主人。“君子使物”是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的體現(xiàn),將物為我所用,不被世俗所累,探尋精神的獨立與自我的價值。“君子使物”是物盡其用,使君子品性等各方面更趨于完善?;艚鹕眢w殘缺,卻依舊沒有被自身的缺陷與難以掌控的冰冷的金屬儀器所限制,反而利用現(xiàn)有儀器為之所用,突破極限,探索宇宙的無窮奧秘,《時間簡史》的問世便使最好的證明。
然而,當人們習慣于強調人是物的主人,而忽視了物對人的制約,忽視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重要性,便會陷于虛妄與不義之中了。
人們過度砍伐樹木導致自然災害頻發(fā),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人們看似“使物”,使世間萬物更有效地被利用,為人類發(fā)展做出貢獻,然而,卻忘了在“使物”的同時,對大自然表達最基本的應有的尊重,最后竟被自然限制自身的發(fā)展,被其“物使”了,那么人類拋棄了義,將陷入虛妄之中。
那么,也許有人會問:“君子使物以完善自身,那么若被物使,豈不是受到了牽制,達不到君子所追求的自在的精神、獨立的境界了嗎?”我想說,君子使物與被物使并不兩相矛盾,我們應追求的是在接受事物客觀限制下的支配事物,不任意妄為、不毫無節(jié)制,不做精神的虛妄者,與不切實際的事物統(tǒng)治者。陶淵明受世俗影響而尋求自我氣節(jié),一山一草的寧靜安詳都是他內心閑適、淡泊自守的寫照,而他自守的氣節(jié)對世俗亦有所裨益。楊麗萍受到自然的啟發(fā)跳出靈動、純美的孔雀之舞,她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她的每一次舞蹈,都是自然的重現(xiàn),更是藝術的重生。他們都是在客觀條件下尋求自我的價值,使“物皆著我之色彩”,使物變得豐富而多彩,使心靈與物達到完美的契合。
物與我應是辨證統(tǒng)一的。君子懂得使物,也應懂得接受事物對人的影響,尋求在限制下的自由與獨立。
【點評】這篇文章讓我們看到了犀利的邏輯分析背后透出的沉穩(wěn)與老練,以及作者駕馭文章的能力。文章開頭點題并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通過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從兩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第二段論述“君子使物”;第三段論述如果只“使物”,最終被“物使”。第四段合起來辯證地論述“君子使物”與被“物使”并不兩相矛盾。結尾點題。閱讀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邏輯推進的力量與縝密的思維,文章結構層次的布局與邏輯推進的進程合拍妥帖。精巧的結構把作者的觀點清晰地凸顯出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