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一年級數(shù)星星的孩子的教學分析與反思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shù)星星的孩子的教學分析與反思
一份好的教學設計能讓老師的課更栩栩如生,課后的反思能讓老師更知道自己哪里不足。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關于北師大版一年級數(shù)星星的孩子的教學分析與反思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數(shù)星星的孩子》的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第一課時)
(1)認讀“顆、跟”等14個生字,學習三個多音字教、重、為。
(2)認識張衡成為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跟他小時候認真觀察天上的星星,喜歡鉆研分不開。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1、3、5自然段,張衡是怎樣數(shù)星星、看星星的。
3、教學難點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有關數(shù)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比較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14個生字。
4、教具準備:課件、生字卡片教學設計
一、談話并結合學生的觀察體驗導入新課,質疑
1、談話導入。
解題并板書課題:數(shù)星星的孩子
2、根據(jù)課題質疑。
看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板書并歸納重點問題:
(1) 這個孩子是誰?
(2)他是怎樣數(shù)星星的?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整體感知課文內容1、聽課文錄音。
2、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用學過的方法自學生字。
三、檢查生字自學情況,滲透識字方法
1、認讀生字詞語。
2、學習多音字。
3、抽讀生字卡片。
四、指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1、這個數(shù)星星的孩子名叫什么?是什么時候的人?長大以后成為怎樣的人?課文哪段回答這些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張衡 著名的天文學家)老師簡介張衡
2、學生齊讀最后一節(jié)后,問:“刻苦鉆研”是什么意思?“著名”是什么意思?他長大后,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這跟小時候數(shù)星星有什么聯(lián)系?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第1至5自然段。
3、指名讀第1自然段。
(1)教師
(課件出示星空圖)提問:晚上,張衡看到的天空是怎樣的呢?找出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出示句子“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shù)珍珠撒在碧玉盤里”.
(2)這個句子你讀后知道了什么?然后從喻體著手,讓學生理解“珍珠”是怎樣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樣?“碧玉盤”是怎樣的,在文中“碧玉盤”指什么?
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受天空景色的美。
(3)師:閃閃的小星星真是吸引人,在這美好的夜晚,一個孩子是怎樣數(shù)星星的呢?
(4)讓學生找出小張衡數(shù)星星的動作詞,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坐、仰、數(shù))
4、課文中那些句子寫出星星多,很難數(shù)?
5、再次讀張衡數(shù)星星的句子,體會張衡的耐心、信心。
6、光靠耐心、信心就能把星星數(shù)清嗎?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幫他?(分成一組一組的)出示星座讓學生看,了解星座的名稱。
7、是誰把星星分成一組一組的?(祖先)
8、看課文找句子。
“夜深了,孩子還不肯入睡,仍然注視著夜空。”
(1)請一個學生學生學著張衡的樣子看一看夜空。
(2)評一評.
(3)用“注視”說一句話 。
9、看著看著張衡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出示課件:“北斗星圍繞著北極星在移動”。
先提出問題:北斗星是怎樣的?它是怎樣繞著北極星在移動呢?指名學生上來連接北斗星圖。指圖:離它們不遠的那顆星叫北極星。(課件演示)北斗星繞著北極星轉。
五、總結全文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回顧全文,看板書說說張衡為什么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
(對照板書,指名學生回答)
3、今天,我們學了這篇課文知道張衡是怎樣的孩子,我們大家要向他學習。
板書設計:
數(shù)星星的孩子 ( 張衡 )
(無數(shù)、一閃一閃)(一直、應當)
容易數(shù)重,要分成
一組一組
有決心、有信心、刻苦
《數(shù)星星的孩子》的教后反思:
《數(shù)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比較經典的課文,考慮到學生的學情,我把第一教時的教學內容定為初讀課文檢查,學習課文內容。在教學中我力求融字詞、句段與體驗情境、化話為畫、想像還原于一體,讓字詞教學變成一張縱橫交織的立體網。
一、扣詞,訓練表達
最后一個段的生字比較集中,出現(xiàn)了“張衡”“漢朝”“天文學家”等幾個比較陌生的詞語,如何讓這幾個詞語成為孩子腦中深刻的記憶,我是這樣教學的:先讓他們自由讀,“你能從中知道些什么?”激起孩子的求知欲,讀完之后他們會說“張衡是漢朝人”“他是著名的天文學家”等。然后通過老師的簡單介紹了解漢朝年代的久遠,從字面猜想“天文學家”的含義,讓學生對這些詞語的印象有了一個清晰之后,我就出示張衡的畫像,請學生用多種方式把這幾個詞語連起來介紹張衡,從而使抽象的詞語變成自己能熟練操作的語言,同時促進了孩子的對信息的組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讓他們明白原來同一種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多好!
二、以“讀”為主線,落實了“讀-品-悟”的語言實踐過程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它在語文課堂里占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更是體現(xiàn)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三、了解張衡的卓越成就,激勵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決心 這是最后的升華部分,在成功的觀看了“北斗七星”是如何繞“北極星”轉動的科學知識后,再進一步了解張衡的成就,孩子們對張衡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紛紛說出了,也要像張衡一樣愛好科學知識,學習科學知識。
四、在教學互動中,我將“讀”的練習貫穿于整個過程
通過讀課文、說感受、議體會、再讀課文四個環(huán)節(jié),扎扎實實與每個段落,在這樣邊讀邊思,邊思邊悟的學習流程中,孩子們親近了人物,喜歡上了張衡,喜歡上了博學的爺爺,也使主人公張衡那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植根于孩子的心中。
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以上幾個點的落實應該還是有成效的。在回顧自己的教學后,覺得有幾點值得我去思考:
1、我創(chuàng)設了很多的情境想讓孩子去感受夜晚星空的美麗,以及作者描述時的語言是多么形象,但在朗讀時,學生的感覺沒有充分地滲透和表現(xiàn),我卻未及時進行點撥或范讀,回過頭想想總覺得這
句話的美感、亮度表現(xiàn)得還不夠。當時在學生朗讀時,我是察覺到了,也想到過范讀,可又怕耽擱后面的教學便掠過了。這說明我的教學機智還不夠,主要是有種被教案所束縛的感覺。
2、在教學中,隨著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展開,每個教學點的畫面恰到好處地出示(這是我的自我感覺),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
視覺沖擊,但這樣的畫面多了,到后來體會課文內容時,學生好像有點疲憊了。我在想,閱讀教學時外在的刺激過多可能會削弱對文本的
感受,學生也會產生審美疲勞。
3、但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中,還是有意料不及的狀況發(fā)生,比如,缺少有張有弛的課堂張力,不能靈活的應變突發(fā)事件等,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多多揣摩,多多鍛煉。
看了北師大版一年級數(shù)星星的孩子的教學分析與反思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