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句子賞析
《馬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馬說》句子賞析,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馬說》句子賞析
《馬說》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這個命題不合邏輯。因為存在決定意識,伯樂善相馬的知識和經(jīng)驗,必須從社會上(或說自然界)存在著大量的千里馬身上取得,然后逐漸總結(jié)出來的。所以有人認為韓愈這句話是本末倒置,是唯心主義的。從唯物主義原則來看,這句話是錯誤的。韓愈把它作為語言,卻是發(fā)人深省的警句,是名言。因為世上有伯樂這種知識和本領(lǐng)的人太少。于是作者在下文正面點明主旨,把千里馬的無限委屈傾訴出來。正由于“伯樂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馬不僅找不到一個好的牧馬人,而是“祇辱于奴隸人之手”,受無知小人的腌氣。這些寶馬死于槽櫪之間,其遭遇不幸、結(jié)局悲慘。沒有把這些馬當做千里馬,千里馬的死也是毫無所謂的了。“不以千里稱也”,包含著這樣的意思:連同情它們的人都沒有,更談不上對千里馬的死表示遺憾、惋惜和悔恨痛心了。從文章表面看,作者說得透徹,卻有很多辛酸痛楚還沒有吐露,看似奔放,實則內(nèi)涵豐富。
作者刻畫“食馬者”與千里馬之間的矛盾,兩相對照,既寫出千里馬的抑郁不平,也寫出不識真才者的愚昧專橫。千里馬在無人給它創(chuàng)造有利的客觀條件時,有時欲一展所長卻有力無處使,最后到了無力可使的程度,連一匹普通馬也比不上,實現(xiàn)不了日行千里的功能,因此待遇也就比不上一匹“常馬”。受辱和屈死也就不足為奇,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了。由于食馬者的原因,千里馬不能恪盡職守,還會受到責難和懲罰,往往被痛打一頓在待遇上也就越加糟糕(食之不能盡其材)。表面看“食馬者”不是伯樂,不懂馬語,卻蘊涵著懷才不遇的人面對那些愚昧專橫的統(tǒng)治者就是申訴也無用這一層意思。
文章寫到這里,作者還覺得不夠,又接著用“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從“人”的方面再做深入一層的刻畫。使文章生動深刻,也表現(xiàn)出作者的憤激。作者并沒有立即譴責這種不識馬的“人”,反而讓他面對著千里馬不懂裝懂,還說“天下無馬”。意思是說,這樣的“人”在主觀動機方面還是不錯的,他并非不想選拔人才,并非沒有求賢用賢之心,無奈賢人賢才太“少”了。明明是“人”的主觀上出了問題,卻把這種局面的形成推給客觀條件的不如意、不理想。眼前就是一匹千里馬,食馬者卻對著千里馬發(fā)出了“天下無馬”的慨嘆,認為這不過是一匹連常馬也不如的馬。這是作者的諷刺。文章寫至此處,作者立即點明主題,用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結(jié)束,把“無馬”和“不知馬”這一矛盾形成一個高潮。這是韓愈凝聚濃縮手法的結(jié)果。
如何賞析《馬說》句子
一、意象搭橋,進入意境意象是指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恰當?shù)囊庀蠼M合,就能營造
一個優(yōu)美的意境。人物形象:包括詩中人物和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主要有豪放灑脫的形象,憂國憂民的形象,鐘情山水的形象,懷古傷今的形象,兒女情長的形象等。景物(環(huán)境)描寫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托物言志。言近而意遠,只有把詩中的意象通過聯(lián)想,再加以重新組合,再現(xiàn)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才能進入作者所描繪的意境之中。
二、尋找規(guī)律,把握情感
詩歌是抒情的語言藝術(shù),準確鑒賞詩歌的關(guān)鍵在于把握詩歌里所表達的感情。詩歌所表達的感情大概可分為以下八類:惜別、離別、思鄉(xiāng)、諷喻、懷古、報國、詠景和戀友之情,作者的情感都能通過意象在詩中充分體現(xiàn)出來,如:古人常通過游子、折柳、天涯、家書、歸雁、明月、秋、落葉等意象,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平常要多積累總結(jié)。
三、由表及里,解讀詩文
首先,要正確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就應當深入地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時代背景。
其次,注意分析詩題,詩題是詩的“眼睛”,分析詩題也是正確把握詩的主旨的重要途徑之一。
然后,仔細研讀詩歌語言,特別是關(guān)鍵字句、修辭手法和所用典故等;注意捕捉隱含信息,有的詩句語意雙關(guān),有的有“弦外之音”,要結(jié)合全詩細心揣摩,透過表面意義,挖掘深層含義,從整體上把握詩歌意境。
總之,要多讀、多思考、多積累優(yōu)美的古詩詞,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并注意同類型詩歌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