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二學習方法 > 高二語文 > 高二必修4文言文《廉頗藺相如列傳》課文解讀(2)

高二必修4文言文《廉頗藺相如列傳》課文解讀(2)

時間: 鳳婷983 分享

高二必修4文言文《廉頗藺相如列傳》課文解讀

  (12)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①,使不辱于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藺相如回國以后,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①大夫:官名,分上、中、下三等。相如奉命使秦,按照當時外交上的通例,當已取得大夫之銜。)

  (13)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此后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到底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第12、13段,藺相如“使不辱于諸侯”,功成加官,秦趙兩國的矛盾暫時緩和。

  第二部分(第3至第13段),以“和氏璧”為線索,記敘了藺相如“完璧歸趙”故事的經(jīng)過及其前因后果。這部分可分三層。第3至第5段為第一層,通過繆賢的介紹和與趙王的對答,初步顯示藺相如出眾的才干。第6至第11段為第一層,作者敘述了“完璧歸趙”故事的經(jīng)過,藺相如出使秦國后,與秦國圍繞著和氏璧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外交較量,生動形象地刻畫了藺相如大智大勇的崇高形象。第12、13段是第三層,“完璧歸趙”故事的尾聲。

  《廉頗藺相如列傳》課文解讀三

  (14)其后,秦伐趙,拔石城①。明年②,復攻趙,殺二萬人。(后來,秦軍討伐趙國,攻下石城。第二年秦軍又攻打趙國,殺了趙國兩萬人。①拔石城:時在趙惠文王十八年即前281年。拔,攻下。石城,趙國地名,在今河南省林縣西南八十五里。②明年:過了一年,即第二年。)秦王使使者①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②外澠池③。(秦王派使臣告訴趙王,打算與趙王結(jié)好,在西河外澠池相會。①使使者:派遣使者。②西河:秦晉之間的一段黃河,古稱西河,在今陜西省渭南地區(qū)黃河以西之地。③澠池:戰(zhàn)國時韓邑,后屬秦,即今河南澠池縣。澠池在西河以東,所以秦稱其為“西河外”。澠池之會,時在趙惠王二十年即前279年。澠,miǎn。)趙王畏秦,欲毋①行。(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①毋:wú,不。)廉頗藺相如計①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商量說:“大王不去,顯得趙國既軟弱又怯懦。”①計:商議。)趙王遂行。相如從。(趙王于是動身赴會,藺相如隨行。)廉頗送至境,與王訣①曰:“王行,度②道里③會遇之禮④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⑤。”(廉頗送到邊境,跟趙王辭別時說:“大王這次出行,估計一路行程和會見的禮節(jié)完畢,直到回國,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沒有回來,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以便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念頭。”①訣:jué,辭別,告別。這里有準備不再相見的意思。②度:duó,估計。③道里:道路里程,行程。④會遇之禮:相見會談的儀式。⑤絕秦望:斷絕秦國的念頭。指秦國可能扣留趙王作人質(zhì)來進行要挾的打算。)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趙王同意廉頗的建議,就和秦王在澠池會見。)[這一段寫澠池之會的背景和會前的計議。澠池之會是在危險的局勢下發(fā)生的,秦伐趙“拔石城”,復攻趙,“殺二萬人”,約趙王“相會”,名義上“為好”,實際上是恃強凌弱,不懷好意,甚至還有可能借機扣留趙王作人質(zhì)。趙王因此又陷入二難境地。文章通過這樣的背景交代,烘托了這次赴會環(huán)境的險惡,任務(wù)的艱巨,從而反襯出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的非凡作用。廉頗訣別趙王的一席話,一方面進一步暗示此次行程兇多吉少,給趙王和藺相如的出行渲染了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悲壯氣氛,同時也表明廉頗的忠心和深謀遠慮,廉頗不但勇于沖鋒陷陣,而且很有政治頭腦,對趙國赤膽忠心,為后文廉、藺矛盾的解決作鋪墊。]

  (15)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①,請奏瑟②。” 趙王鼓瑟。(秦王喝酒喝得高興了,說:“我私下聽說趙王喜好音樂,請趙王彈瑟吧!” 趙王就彈起瑟來。①好音:愛好音樂。好,hào。②瑟:sè ,同琴相似的一種樂器,通常有二十五弦。)秦御史①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盟飲酒,命令趙王彈瑟。”①御史:戰(zhàn)國時史官之稱,專管圖籍、記載國家大事。明清時指主管糾察的官吏。)[澠池會上,秦王盛氣凌人,炙手可熱,玩趙王于股掌,先是叫趙王彈琴為其飲酒助興,接著秦御史上前大書一筆,一個“令”字,不僅把趙國置于秦國的臣屬地位,而且視趙王以優(yōu)伶的身份,這是對趙國的極大侮辱。]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①,請奉盆缶②秦王,以相娛樂。”(藺相如走向前去說:“趙王私下里也聽說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樂曲,請允許我獻盆缶給秦王,請秦王也敲一敲,借此互相娛樂吧!”①秦聲:秦國鄉(xiāng)土樂曲。②盆缶:均為瓦器。《史記集解》引《風俗通義》:“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jié)歌也。” 缶,fǒu。李斯《諫逐客書》:“夫擊甕叩缻,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 缻,即“缶”。)秦王怒,不許。于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發(fā)怒,不答應(yīng)敲缶。在這時候藺相如走上前去進獻一個瓦缶,趁勢跪下請求秦王敲擊。)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nèi)①,相如請得②以頸血濺大王③矣!”(秦王不愿意敲擊瓦缶。藺相如說:“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離內(nèi),我能夠把自己頸項里的鮮血潑濺在大王您身上!”①五步之內(nèi):言距離極近。②請得:請求許可。本是委婉之辭,此處軟中帶硬,借以威脅。③以頸血濺大王:拿頭頸的血潑濺在大王身上。意謂跟秦王拼命。)[緊要關(guān)頭,藺相如的大智大勇頓時迸發(fā)出來,只見他大步上前,步步進逼,“前曰”“前進缶,因跪請秦王”。“前”“跪”,這是兩個極為普通的動作,可是卻表現(xiàn)出藺相如極不平常的機智和勇氣,唯有“前”,再“前”,才構(gòu)成與秦王“五步之內(nèi)”的距離;“跪”,既表示了對秦王的恭敬,又暗藏了殺機,因為“跪”便于一躍而起,為其“以頸血濺大王”蓄勢。通過這兩個動作,一剎那之間,局勢急轉(zhuǎn)直下,在總體上趙雖然仍處劣勢,但從局部看,秦王全在藺相如的掌握之中,控制之下。]左右欲刃①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②。(秦王身邊的侍從要用刀殺藺相如,藺相如瞪著眼睛呵斥他們,他們都被嚇退了。①刃:刀鋒,此處用作動詞,意為殺。②靡:mǐ,倒退,嚇倒。)[秦君臣見勢不妙,“左右或欲刃相如”,而“相如張目叱之”,一聲斷喝,神勇無比,如山崩地裂,如電閃雷鳴,仿佛就要“血濺秦王”,秦“左右”投鼠忌器,嚇得“盡靡”。作者描繪藺相如神形兼?zhèn)洌缏勂渎?,如見其狀。]于是秦王不懌①,為一擊缶。(于是秦王很不高興,為趙王敲了一下瓦缶。①懌:yì,高興、喜悅。)相如顧①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藺相如回過頭來召喚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①顧:回頭。)[藺相如迫使秦王擊缶后,“顧召趙御史”書,這個“顧”字蘊含了許多深意。它告訴讀者,藺相如已“前”,而趙御史還呆立在原處,但相如并不折返回來,而是僅回過頭,仍據(jù)守威脅秦王的有利位置,可見他是處處謹慎,一著不讓,決不授敵以可乘之機。趙王彈琴,秦御史立即“前書”,說明秦早有預謀;而秦王擊缶,卻要“顧召”,說明趙國君臣卒逢變故,呆若木雞,以此反襯藺相如有膽有識,智勇超凡。秦御史書,秦王“令趙王鼓瑟”,傲慢強橫;藺相如將“令”字改成“為”字,既維護了趙國尊嚴,又不過分傷害秦王自尊,有理有節(jié),表現(xiàn)了很好的外交才華。]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①。”(秦國的眾大臣說:“請用趙國的十五座城給秦王獻禮。”①壽:用作動詞,向人進酒或獻禮。)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①為趙王壽。”(藺相如也說:“請把秦國的都城咸陽送給趙王獻禮。”①咸陽:秦國的都城,在今陜西省咸陽市東北。)[這段文字生動地敘述了澠池之會的經(jīng)過。澠池會上,秦王步步進逼,耍弄趙王,藺相如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秦王終于由“怒”而“不肯”,由“不肯”而“不懌”,雖“不懌”而不得不為趙王“擊缶”。作者把這場短兵相接的斗爭寫得有聲有色,扣人心弦,在激烈的對抗沖突中,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突現(xiàn)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征,把藺相如那蔑視強權(quán)的凜然氣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再一次為我們展示藺相如大智大勇的高大形象。鑒賞這段文字,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的描寫,前進缶,跪請秦王,張目叱之,顧召御史,諸如此等細節(jié),作者只在行文之中隨加點染,并不加以工筆細描,重彩涂抹,更無一字評議??墒且驗檫@些行動都是發(fā)生在千鈞一發(fā)、無暇思索的緊張時刻,幾乎全是一種下意識的舉動,非反應(yīng)機敏,置生死于度外的大智大勇的人不可以為之,因而這樣的描寫便能塑造一個威武壯烈、英勇無畏的愛國者形象!怪不得明代凌稚隆說:“相如澠池之會,如請秦王擊缶,如召趙御史書,如請咸陽為壽,一一與之相匹,無纖毫挫于秦,一時勇敢之氣,真足以褫秦人之魄者,太史公每于此等處,更著精神。”]

  (16)秦王竟酒①,終不能加勝于趙②。(直到酒宴結(jié)束,秦王始終未能占趙國的上風。①竟酒:酒宴完畢。②加勝于趙:勝過趙國,意思是占趙國的上風。加,動詞。勝,這里作名詞。)趙亦盛設(shè)兵①以待秦,秦不敢動。(趙國又大量陳兵邊境以防備秦國入侵,秦軍也不敢輕舉妄動。①盛設(shè)兵:大規(guī)模部署軍隊。盛,多。)

  (17)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①。(澠池之會結(jié)束后,回到趙國。因為藺相如功勞大,趙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頗之上。①右:秦漢以前,以右為尊。)[第16、17段,寫斗爭結(jié)果。秦“終不能加勝于趙”,這是外交上的勝利。“趙亦盛設(shè)兵以待秦,秦不敢動。”點出外交上的勝利,是以廉頗陳兵邊境、嚴陣以待的軍事力量作后盾的,暗點了廉頗的作用。趙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說明趙王知人善用,同時也催生了廉藺之間矛盾。文章自然地過渡到第四部分。]

  第三部分(第14至第17段),澠池之會,藺相如再次與秦王面對面斗爭,挫敗了秦王的陰謀,維護了趙國的尊嚴。

  《廉頗藺相如列傳》課文解讀四

  (18)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①以口舌②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③,吾羞,不忍為之下。”(廉頗說:“我做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zhàn)的大功勞,而藺相如只不過憑著幾句言辭立了些功勞,他的職位卻在我之上。再說藺相如本來是卑賤的人,我感到羞恥,不甘心位居他之下!”①徒:只、不過。②口舌:代指言語。③素賤人:本來是卑賤之人。指相如為宦者令的舍人。素,向來、本來。)宣言①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揚言說:“我碰見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①宣言:對外揚言。)[廉頗居功自傲,這是矛盾的發(fā)生。這幾個句子呼應(yīng)了篇首,文章開頭概括介紹廉、藺兩人身份,前為上卿,后為門客,一貴一賤,兩人地位高下懸殊。這里寫廉頗既居功自傲,又囿于貴族等級觀念,對藺相如憤憤不平。一段牢騷話,有力地回應(yīng)開頭的伏筆。]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①。(藺相如聽到這些話后,不肯和他會面,相如每逢上朝時,常常托辭有病,不愿意跟廉頗爭位次高下。①爭列:爭班列、位次,意即爭地位高低。列,職務(wù)、職位。)已而①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②。(過了些時候,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相如就掉轉(zhuǎn)車子避開他躲藏起來。①己而:不久,過些時。②匿:藏。)[面對廉頗的驕橫,藺相如退讓回避。這段文字作者刻畫人物手法非常高明,寫廉頗,只寫他富有個性化的語言,以突現(xiàn)他的驕橫張揚;寫藺相如,只寫他的行動,透過“聞”“稱”“望”“避”“匿”,暗示出他內(nèi)心的隱忍謙讓。]

  (19)于是舍人相與①諫②曰:“臣③所以去④親戚⑤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⑥,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⑦。且⑧庸人尚羞之⑨,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⑩,請辭去。” (在這種情況下,門客一齊規(guī)勸他說:我們所以離開父母兄弟而來侍奉您的原因,僅僅仰慕您的高尚品德?,F(xiàn)在您與廉頗職位相同,廉將軍散布一些惡言惡語,您卻怕他,躲著他,恐懼得太過分了。即使平庸的人尚且對這種情況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實在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告辭離開吧!①相與:共同,一起。②諫:下對上的勸告。③臣:秦漢以前表示謙卑的自稱,相當“我”,對方不一定是君王。下面“君”表示“您”。④去:離開。⑤親戚:雙親和戚友。⑥同列:同一個職列,指二人同為上卿。⑦殊甚:太過分。殊,很、極。甚,過分。⑧且:連詞,即使,表示假設(shè)兼讓步。⑨羞之:以之為羞。羞,意動用法,以……為羞。之,指藺相如竭力退讓廉頗的做法。⑩不肖:不賢、不才。)藺相如固止之,曰:“公①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②?”(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①公:敬稱對方之詞。②廉將軍孰與秦王:即“廉將軍孰與秦王甚”的省略,意為“廉將軍與秦王孰甚”。)曰:“不若也。”(門客回答說:“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①,獨畏廉將軍哉②?(藺相如說:“像秦王那樣有威勢,我藺相如卻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大臣們。我藺相如雖然才能低下,難道會害怕廉將軍嗎?①駑:nú,劣馬,比喻庸碌無能。②獨……哉?表示反問,難道……嗎?)顧①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②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③。(但是我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侵犯趙國的原因,只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存在啊!如果現(xiàn)在兩虎相斗,那情勢必不能都活下來。①顧:但是、只是。②加兵于趙:對趙國動武。③不俱生:不共存,謂兩人中必有一死。)吾所以為此者,以先①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我所以采取這樣態(tài)度的原因,是把國家的急難放在前頭而把個人的怨仇放在后頭啊!①先:意動用法,以……為先。“后”用法同。)”[寫藺相如向舍人說明避讓廉頗的原因。“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表現(xiàn)出藺相如不計私怨,以國家前途和命運為重的高貴品德。]

  (20)廉頗聞之,肉袒負荊①,因賓客②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③之人,不知將軍④寬之至此也!”(廉頗聽到這話,解衣赤背,背著荊條,通過門客引導到藺相如家門請罪,說:“我這個淺陋卑賤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①負荊:背著荊條,表示愿受鞭打。這是向?qū)Ψ秸堊锏囊环N方式。荊,灌木,古代常用它的枝條做成荊杖。②因賓客:通過自家的賓客引導。因,通過、經(jīng)由。③鄙賤:見識鄙陋,身份卑賤,這是自責之詞。④將軍:指藺相如。春秋時諸侯以卿統(tǒng)軍,因此卿統(tǒng)稱“將軍”。戰(zhàn)國時“將軍”開始作為武官名,而卿仍有“將軍”之稱。)[寫廉頗悔過,負荊請罪。]

  (21)卒①相與歡,為刎頸之交②。(最終兩人互相和好,成為誓同生死的朋友。①卒:終。②刎頸之交:即生死之交。)[寫矛盾的解決,將相和好。]

  第四部分(第18至第21段),負荊請罪,廉藺交歡。這部分并寫廉、藺二人,寫廉、藺矛盾的激化與解決的過程。

  在結(jié)尾的這一部分里,作者運用對比反襯的手法,使藺相如的形象性格更加鮮明突出。作者把藺相如面對秦王與面對廉頗的態(tài)度進行對比,從多層面表現(xiàn)藺相如的“勇”。為了維護趙國尊嚴,面對威武的秦王和如虎似狼的秦臣,藺相如臨場不慌,臨危不懼,廷叱秦王,辱其群臣,敢于頭與璧俱碎于柱,敢于以頸血濺秦王,這說明他有不畏強暴之勇,有不怕犧牲之勇。同樣,為了使秦國“不敢加兵于趙”,藺相如面對廉頗的嫉妒和侮辱,忍辱含垢,忍辱抱屈,一味退讓。說明他有隱忍退讓之勇。司馬遷為我們塑造了一個真正的大勇之士!

  作者把藺相如和賓客對比,表現(xiàn)藺相如過人的見識和氣量。對于藺相如一味退讓廉頗,門客以為藺相如“恐懼殊甚”,以之為羞,竟至于“請辭去”。而藺相如心里想的是“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時時事事想的是國家的利益和安危。為了國家,他可以赴湯蹈火,為了國家,他可以忍辱含垢,一個盡忠報國之士的形象躍然紙上。

  作者以廉頗的居功自傲,心胸狹隘,反襯藺相如的豁達大度,顧全大局。廉頗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鄙視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揚言“必辱之”。而藺相如念及“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深知廉頗是支撐趙國大廈不可或缺的一根大柱,是名聞天下、戰(zhàn)功顯赫的良將。藺相如愛國忠誠,不以“爭列”為念,更重要的是,相如明白“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讓,不是害怕廉頗,而是考慮趙國的安危。在這個事件中,廉頗與藺相如,一為私,一為國,一個目光短淺,一個計慮深遠,境界高下,識見深淺,不判自明,更妙的是相如這番內(nèi)心話不是義正詞嚴的在大庭廣眾之中向廉頗說出,而是在舍人因為這件事準備辭退,不得已之時才在府內(nèi)講出來,沒有絲毫炫夸之意,這更讓人感動。當廉頗聽到這些話后“肉袒負荊”,又從側(cè)面反映相如的識見和處事的深謀遠慮,確非常人可比,所以能特別感動廉頗??傊?,廉藺交歡的故事,進一步展示了藺相如的大智大勇。司馬遷評說完全正確:“相如一奮其氣,威信(伸)敵國,退而讓頗,名重泰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高二必修4文言文《廉頗藺相如列傳》相關(guān)文章:

1.高中語文必修四課本《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和譯文

2.語文必修四古文《廉頗藺相如列傳》知識點歸納

3.高二語文必修4課文 廉頗藺相如列傳

4.語文必修四古文《廉頗藺相如列傳》知識點歸納(2)

2468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