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語文第29課課文數(shù)星星的孩子
二年級下冊語文第29課課文數(shù)星星的孩子
《數(shù)星星的孩子》是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29課,課文講的是少年張衡數(shù)星星的故事。學習啦小編為二年級師生整理了語文課文《數(shù)星星的孩子》資料,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二年級下冊語文第29課課文《數(shù)星星的孩子》
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shù)珍珠撒在夜空中。一個孩子坐在院子里,靠著奶奶,仰著頭,數(shù)著天空的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shù)到幾百顆。
奶奶笑著說:“傻孩子,又在數(shù)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閃一閃地亂動,眼都看花了,能數(shù)得清嗎?”
孩子說:“奶奶,能看得見,就能數(shù)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您看,這顆星和那顆星總是離得那么遠。”
爺爺走過來說:“孩子,你看得很仔細。天上的星星是在動,可它們之間的距離是不變的。我們的祖先把它們分成一組一組,還給起了名字。”爺爺停了停,指著北邊的天空,說:“你看,那七顆星,連起來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離它們不遠,有顆最亮的星,叫北極星。北斗星總是繞著北極星在轉。”
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這個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
這個數(shù)星星的孩子叫張衡,是漢朝人。他長大以后,刻苦鉆研,發(fā)明了渾天儀。
二年級下冊語文第29課《數(shù)星星的孩子》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會認“撒”等9個生字,會寫“勺”等12個字。
2、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張衡之所以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是因為他從小就愛好天文,善于觀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鉆研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1、課件(布滿繁星的夜空、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繞著北極星轉、摘蘋果)
2、實物投影儀。
3、生字、詞語卡片。
4、作獎勵用的科學家的圖片。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1、你們知道古時候我國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嗎?
2、直觀感知。利用實物投影儀,老師介紹張衡及他發(fā)明的地動儀。
3、當你知道了張衡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測定地震方向的儀器時,你想說些什么?
4、出示課題并朗讀。這節(jié)課,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關于張衡小時侯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板書課題:數(shù)星星的孩子)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自讀、正音。
2、借助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3、拿出 ,小組自學下列字詞:勺、斗、組、睡、玉、數(shù)、珍珠、鉆研、距離。
4、玩字卡游戲。(老師隨意說字音,學生按老師所讀的順序用字卡搭一座拱橋、小組合作,玩字卡組詞接龍游戲)
三、讀通課文,初步感悟
1、初讀感悟:
?、抛杂勺x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聘魅水嫵鲎约核矏鄣木渥臃磸屠首x,再讀給小組的伙伴聽,請小組成員評價。
?、抢首x展示。選你最喜愛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的同學如果覺得他讀得準確優(yōu)美,可模仿他的語氣讀一遍。
“滿天的星星像無數(shù)珍珠撒在碧玉盤里。”(當學生讀到這一句話時,可播放課件,讓學生感受到夜空和星星至多)
“一顆、兩顆,一直數(shù)到了幾百顆。”(讓學生談談為什么喜歡這句話)
“你看,那七顆星,連起來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對著的那顆星,就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可播放課件,讓學生只管感受到北斗七星的形狀和北斗七星是怎樣運動的)
“這孩子以也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讓學生通過讀“一夜”、“幾次”、“果然”等詞語體會張衡是怎樣認真觀察星空的)
2、入情:
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拓展活動
同學們,你們想更多的了解張衡嗎?你們想了解更多的科學加嗎?請讀讀課后的“我知道”,還可以到網(wǎng)上查找資料。
五、作業(yè)
課外閱讀科普方面的文章,了解身邊的科學常識。以小組為單位,編寫手抄報。
第二課時
一、激導入
同學們,我們知道了《數(shù)星星的孩子》講的市張衡小時候善于觀察、肯動腦筋,長大后刻苦鉆研天文終于成為一名杰出的天文學家的故事。誰愿意把這個故事講給同學和老師聽?
1、配樂,講故事。
2、口頭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練習題。
二、復習詞語
1、讓小老師帶領大家讀詞卡。
2、摘蘋果游戲。(課檢演示:一個詞卡為一個蘋果,老師點擊蘋果即出示詞語,學生齊讀詞語)
三、指導寫字
1、字形分析、范寫:
?、沤M、睡、珍珠、鉆研、距:都是左窄右寬的字。“珍”自右邊的最后一撇長。“研”字右邊的第二橫落在橫中線上。“鉆”字右邊的口字第一筆豎落在豎中線上。
?、曝Q:左右結構,左右均等。
⑶說:右邊的“垂”字,中間寬,兩頭窄,注意提示筆順。
2、學生先書寫,在臨摹。
3、利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寫字展示、評價。
四、拓展活動
1、合作交流。學生把查找的資料在組內交流。
2、各組選派代表展示。
3、班級可開展一次手抄報評比活動。
【教學后記】
讓學生課前去搜集有關張衡的資料,了解他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天文學家。在教學時讓學生抓住張衡的言行來體會他對天文的執(zhí)著追求和熱愛。在教學“垂”字時要注意四橫的長短。
二年級下冊語文第29課《數(shù)星星的孩子》教學札記
一直以來,無論是公開課,還是家常課,字詞教學大都成了“浮光掠影”的點綴。其實閱讀教學講究“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怎樣讓字詞教學與文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字詞教學不孤立,顯得豐滿,學生呢,又學得輕松有效,這是我一直以來所思考的。
《數(shù)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比較經(jīng)典的課文,考慮到學生的學情,我把第一教時的教學內容定為初讀課文檢查,學習第一、第五段。在教學中我力求融字詞、句段與體驗情境、化話為畫、想像還原于一體,讓字詞教學變成一張縱橫交織的立體網(wǎng)。
一、扣詞,化話為畫
對低段孩子而言,他們對字詞的感受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表象的積累。就如“珍珠”一詞,學生的腦海里所蹦出的印象僅僅是停留在很美,是一串串的,而讓學生體會到星星像珍珠,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具體操作時,我先讓他們自己邊讀句子,邊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讓他們把這種感受帶進朗讀,通過教師的隨機朗讀指導,強化感悟“珍珠”,讓孩子的語言感覺敏銳起來。這樣一個過程之后,再讓學生通過看圖說話,對這一個詞語進行遷移運用,顯得順理成章。而對“珍珠”一詞的寫字教學,我也巧妙地把它安排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使學生覺得寫字也是充滿著詩情畫意般的美。
二、扣詞,讀懂文句
“撒”字是本課中的一個生字,通過對這個字的理解能輻射到整個句子的學習。因此在教學時,第一步,我先把“撒”字換成“排”,讓學生對“撒”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它不像“排”那么整齊劃一;而后,我讓他們仔細觀察這個字的字形,是提手旁加一個“散”,使他們對這個字的字義有個感知;緊接著我就用肢體語言和情境描述,讓學生的腦海里聯(lián)想星星一顆顆“撒”在天空的畫面;然后我再出現(xiàn)一幅星空圖,讓真實的畫面與他們的想像印證一下。在學生充分感受到“撒”字的形象、意趣、情致和色彩之后,他們再去讀這個句子時的感受是鮮活的,靈動的,更好地促進了對句子的理解。
三、扣詞,訓練表達
最后一個段的生字比較集中,出現(xiàn)了“張衡”“漢朝”“天文學家”等幾個比較陌生的詞語,如何讓這幾個詞語成為孩子腦中深刻的記憶,我是這樣教學的:先讓他們自由讀,“你能從中知道些什么?”激起孩子的求知欲,讀完之后他們會說“張衡是漢朝人”“他是著名的天文學家”等。然后通過老師的簡單介紹了解漢朝年代的久遠,從字面猜想“天文學家”的含義,讓學生對這些詞語的印象有了一個清晰之后,我就出示張衡的畫像,請學生用多種方式把這幾個詞語連起來介紹張衡,從而使抽象的詞語變成自己能熟練操作的語言,同時促進了孩子的對信息的組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讓他們明白原來同一種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多好!
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以上幾個點的落實應該還是有成效的。在回顧自己的教學后,覺得有幾點值得我去思考:
1、我創(chuàng)設了很多的情境想讓孩子去感受夜晚星空的美麗,以及作者描述時的語言是多么形象,但在朗讀時,學生的感覺沒有充分地滲透和表現(xiàn),我卻未及時進行點撥或范讀,回過頭想想總覺得這句話的美感、亮度表現(xiàn)得還不夠。當時在學生朗讀時,我是察覺到了,也想到過范讀,可又怕耽擱后面的教學便掠過了。這說明我的教學機智還不夠,主要是有種被教案所束縛的感覺。
2、在教學中,隨著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展開,每個教學點的畫面恰到好處地出示(這是我的自我感覺),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視覺沖擊,但這樣的畫面多了,到后來體會并演示動詞時,學生好像有點疲憊了。我在想,閱讀教學時外在的刺激過多可能會削弱對文本的感受,學生也會產(chǎn)生審美疲勞。
3、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在語境中用“珍珠”說話后進行書寫練習,是不是讓學生先在腦海中再現(xiàn)這個詞,想想字形,嘗試記憶,然后我再進行指導會更有效。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