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南亞教案(2)
七年級地理南亞教案
七年級地理南亞教案(二)
教學目的:
1、掌握南亞的三大地形區(qū)、兩大河流、一種氣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掌握印度工農業(yè)生產的分布和主要城市及印度的人口壓力。
課 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南 亞
[引 言]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從長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艱險,過流沙,翻雪山,經新疆、中亞等地,往南到達佛教發(fā)源地天竺,帶回佛教經600多部。古代的天竺就在現(xiàn)在的南亞地區(qū)。
一、位置和范圍
1、南亞大部分在什么緯度?
2、南亞大體在什么山脈和什么大洋之間?
3、南亞有多少國家?哪些是內陸國家、臨海國家、島嶼國家?哪些國家與我國相鄰?
南亞大部分位于北緯10°-30°之間。
南亞大體在喜馬拉雅山脈和印度洋之間。東接東南亞,西北部與西亞相鄰,是印度洋東、西航運的必經之地。
南亞共有八-1個國家,記憶口訣:海上斯與馬,內陸錫尼不,臨海孟印巴,相鄰有五國,(錫)尼不印巴。其中尼泊爾、錫金、不丹為內陸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為臨海國,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為島國。巴基斯坦、印度、(錫金)、不丹同我國相鄰。南亞有悠久的歷史,是人類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十六世紀以后逐漸淪為帝國主義的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各國先后獨立。
二、佛教和印度教的發(fā)源地
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fā)源地。目前,斯里蘭卡居民多信奉佛教,印度、尼泊爾等國居民多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
三、地形和河流
1、“南亞次大陸”與“南亞”
所謂“次大陸”指面積較小,僅次于其他的大陸,但在地理上又有一定的獨立性的陸地。喜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陸部分,由于喜馬拉雅山的阻擋,在地理上具有相對獨立性,被稱為“南亞次大陸”。南亞次大陸只包括大陸上的六個國家。
“南亞”則是由南亞大陸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島嶼共同構成。除大陸上的六個國家外,還包括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兩個海上島國。
2、三大地形區(qū)
北部:狹長崎嶇的喜馬拉雅南側山地
中部:略成弧形、廣闊的恒河-印度河平原(沖積平原)
南部:西部略高、東部略低,起伏平緩的德干高原
(指出:南亞的哪些國家位于山區(qū)?---尼泊爾、錫金、不丹;哪個國家占有印度河平原的大部分?---巴基斯坦;哪個國家占有德干高原和恒河平原的大部分?---印度;哪個國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國;哪個國家位于面積較大的島上?---斯里蘭卡)
3、兩大河流
印度河源于我國西藏,流經南亞西部干旱地區(qū),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馬拉雅山區(qū),流經印度、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河口的恒河三角洲。
布拉馬普特拉河(我國境內雅魯藏布江的下游河流),流經中國、印度和孟加拉國。
四、熱帶季風氣候與農業(yè)
1、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及成因
一年分三季:
4—5月為熱季(西南季風尚未來臨,氣溫很高,降水稀少)
6—9月為雨季(盛行西南季風,降水豐沛,常出現(xiàn)洪澇災害)
10—次年3月為涼季(盛行東北季風,天氣溫暖干燥)
由于熱季和涼季同屬干季,因此,一年也可分為干季(10—5月)和雨季(6—9月)兩季。
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季,6-9月多雨,10-次年5月少雨。
南亞多屬熱帶(主要受緯度位置影響,此外溫度高于同緯度其他地區(qū)也與喜馬拉雅山阻擋北方冷氣流有關。)
季風氣候的成因(結合復習高中地理相關知識)
2、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
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為西南季風迎風坡,降水極其豐富,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區(qū)之一。南亞西北部因西南季風吹不到或挾帶水汽較少,降水稀少,加上蒸發(fā)旺盛、植被遭到破壞等原因,形成印度沙漠。
3、西南季風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正常年份:風調雨順,農業(yè)豐收。
西南季風 異常年份:勢力弱,來得晚,退得早---旱災
勢力強,來得早,退得晚---澇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