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結構搖子午的功法
搖子午是盧氏結構由靜到動的最主要的功法是結構拳法在運動路線中功力增長的總則。是結構拳法在運動路線中功力增長的總則。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盧氏結構搖子午的功法。歡迎閱讀!
盧氏結構搖子午的功法
(一)對搖子午的整體認識
搖子午是在《上子午》即《反沖式》的基礎上進行的,整體上要求符合反沖式的要求,搖的過程可以理解為是《反沖式》樁在動。同時要符合天體運行式的運轉規(guī)律的客觀要求。即人體總重心——小腹的引力或趨動力的作用下,周身主要運動關節(jié)如肩、肘、腕、胯、膝、踝等的同向運動,就如同九大行星在自傳的同時還圍繞太陽公轉、而九大行星的公轉方向是與太陽自轉相同的,這是因為全部行星的公轉是太陽的引力造成的。子午指的是方向或時間的兩極,人類定義地球南北兩極的經(jīng)線就是子午線;而中午13時和午夜一時又分別稱為午時和子時。搖子午可以理解為時間和空間的整體或立體的搖動或驅動;是人類在人體運動中追求天人合一這一至高境界實踐活動的真實反映。在以求取整體混元力為主的樁功修煉有成的前提下,搖午就是渾圓力的活化與精進的軌跡。
(二)搖子午的心法----意識的運用
因為搖子午是在反沖式的模式下進行的,所以它的整個運動過程都要保持反沖式的樁態(tài),其心法是將樁的整體置于一個橢圓的球體之內,身體各部要將此球體充分支撐飽滿特別是雙腿、雙臂各關節(jié)處,頭、肩、頸 、胯、膝、踝、腳尖、手指、整個背部。心法的運用要遵循禪宗過河棄筏的在宗旨,當各個部位得力之后則要擺脫橢圓球體的束縛,向宇宙的深處無限膨脹延伸;逐步體會到天體運行的狀態(tài)。這樣的練習也是樁功整體的漲縮訓練,逐步就會完成由樁功的靜態(tài)平衡均整到搖子午的動態(tài)平衡均整,進而演化出無數(shù)的拳式,使武術最終萬法歸一得到實質上的大成。
(三)動態(tài)的驅動與間架動態(tài)形式
搖子午的動態(tài)形式與過程是由總重心即以丹田為中心的小腹來完成的,而動力啟動的力源則是小腹與大腿連接處的腹股溝處。前側腹股溝向前大腿底筋處前下方弧形下壓前頂;后側腹股溝同時向后大腿底筋處弧形下壓后拉,在使兩跨形成爭力的同時 ,由后側腹股溝催動后胯向下、向后劃弧進而驅動整個反沖式的搖動。兩胯的運動形式可概括為:起止相同、方向相反。 在此運動過程中還要遵守以下要領:
(1)嚴守身法四正保持不變,軀干與假想前方對應面的四十五度夾角保持不變。
(2)重心臨界的六十五度夾角不變,劍突與兩腳尖連線中點垂直。調整此夾角的方法為兩鎖骨平鋪前置,否則會造成身法四正的破壞。
(3)兩肘樁形的寬度始終保持不變,兩眼始終看著魚際穴位置。所有運動關節(jié)均為以小腹運動同向的橢圓運動,(因整個身體均在橢圓之中)不得出現(xiàn)其他的不同方向的運動形式。
(4)呼吸一開始以自然呼吸為主,動作已慢動為好。
總之搖子午是在人體總重心的驅動下使人體的力量節(jié)節(jié)貫通,同時總重心的同向蠕動或轉動的催動使各個關節(jié)聯(lián)接并節(jié)節(jié)形成慣性加力;最終使人體力量達到最大化。
搖子午的訓練功法
搖子午是盧氏結構由靜到動的最主要的功法是結構拳法在運動路線中功力增長的總則。首先站好反沖勢,我們在法心鑒中提到反沖勢內含渾元和摶氣二樁的全部內容,也就是渾元樁和摶 氣樁功力的應用之勢。三校歸一就是要把周身上中下三盤的橫向經(jīng)絡在放長拉伸后再使其形成 束狀,這要靠撤氣,摶氣來完成,這就是一束渾元氣貫通,在反沖勢中要體現(xiàn)此內涵要領。反沖勢上體不變,步距向前再加大兩腳距離,小腹隨勢下掖,以脊柱督率全身反稱而動,脊柱作立圓轉動軀干,由四十五度變?yōu)槭宥?,雙手臂上升前伸,隨身體做反稱的立圓。也就是身體向后,向下而手向上向前,身體向前向上,手向下向后回收,下肢隨之掙拉和關節(jié)旋轉,陰陽兩面的相互交替,下氣可使周身上虛下實,也就是自身上舉展放的雙臂已不感費力,對手沖殺之力可傳遞到地面,周身左右兩側相互交錯,傾壓隨時發(fā)定力,寸力一觸擊出對手整體,這就是二分整體陰陽明。有的讀者看到此處,肯定會有似曾相識之感,極個別的人還會說:“我們 所習拳種也是劃圓,也是螺旋運動。”不錯,有的拳種的理論或功法的確已提出過螺旋和孤線運動,但其距盧氏結構的深度還差十萬八千里,下面的內容是所有拳種從未認識到的,如果的 話,那只有兩上原因:
一、從這本教材上抄的原文或把2改為1+1之類的創(chuàng)編。
二、學了盧氏結構的功法。希望各位朋友日后明辨和作證。(在此要說明:王薌齋先生等極少數(shù)登峰造極者身上晚年已明顯體現(xiàn)但內在機理未留下文字)。從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最高標度看——即“最優(yōu)化理 論”,整體勁力的運動軌跡應是“十五環(huán)節(jié)”(手2前臂2上臂2股2脛2足2頭1胸1腹1)十五個 重心共同組成的綜合軸向的橢圓軌道。
以“搖子午”為例:脊柱、頭頂、四梢如撐在一個略似 立著輪轉的“飛碟”或橄欖或禽卵的薄殼中,從我們的間架中不難體會,雙手雙腿撐抱和身裹 的對角形成一個菱形對角,而上下左右前后的六面立體撐力才能使同身撐滿薄殼,在轉動中雙手臂、雙腿分別和身體形成的菱形會出現(xiàn)長、短的變化,但菱形的內角度的和使終不變,這就是三維空間菱形變。搖動時,或使身體觸殼部分迫使薄殼輪轉,或使身體觸殼各部緊撐薄殼使人體和薄殼成為一體向軸向(俗稱斜向的立圈)一起碾壓;這里頭、胸、腹三個環(huán)節(jié)各自的斜向立圈,軌道是三個斜向立圈,而各圈軌跡的起止點略有交錯手和前臂兩個環(huán)節(jié)的重心軌跡,隨著功法體認的提高和功夫的增長,應繼續(xù)深入三連六斷的練習,深入需先體認整合六分三 維的交替機制。先體認上體上臂與下肢的分化動作(上下);繼而再體認整體腹背兩面的分化動作(前后);再體認整體左右的分化動作。 三連是借用太極圖中乾卦(三)符號來代表拳法中的囫圇整體勁力;六斷是(三三)坤卦符號,代表分化的勁力。三連力和六斷力是盧氏結構的專用術語,三連力指整體勁力的連通放長后的威猛勁力,歷代具有此功力者已屬廖廖。只有具備了三連整體力以后,六斷力的分化訓練才能搜出骨力而整體不散。
看了“盧氏結構搖子午的功法”文章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