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體育運動 > 武術 > 太極拳 > 練楊式太極拳對軀干的要求

練楊式太極拳對軀干的要求

時間: 方婷698 分享

練楊式太極拳對軀干的要求

  眾所周知,太極拳是一項全身運動,也是一項有氧運動,練太極拳的好處非常多,可以強身健體,也可延年益壽。下面就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練楊式太極拳對軀干的要求吧!

  練楊式太極拳對軀干要求介紹

  軀干的形態(tài)成為身形,楊式太極拳的身法起著決定性作用,身法指的是頭、肩、胸、臀、腰五個部位。

  1.頭

  楊式太極長拳頭部包括眼、耳、嘴和頭部的形態(tài)。眼的形態(tài)在楊式太極長拳中是十分講究的楊澄甫說:“目光雖然向前平視,有時當隨身法而轉移,其視線雖屬空虛亦為變化中一緊要之動作,而補身法之不足。”

  耳聽前后左右,嘴微閉,齒輕合,額微內(nèi)收,頸部自然松舒,顯示出精神振作又穩(wěn)健含蓄對頭部姿態(tài)的要求可概括為“虛領頂勁”四個字,意思是頭宜正直,不可前俯后仰,也不可左右歪斜,轉動時要自然平正。

  練習太極拳頭要保持中正,這樣在練習中才能保證身體不傾斜,頭起著領軍作用。

  2.肩

  楊式太極長拳對肩部的要求是沉肩墜肘。它是指練拳的時候,肩關節(jié)要松沉靈活,不可聳起,也不可前扣或后張,肘要下墜,自然彎曲,不可僵直,結合沉肩做到肘不貼肋,肘不離肋,使手臂仍有圓轉松活之意。

  3.胸

  楊式太極長拳對胸部的要求是含胸拔背。練拳時胸不可前挺,要明顯內(nèi)收,而且松舒自然,拔背是脊椎有放松拔長之意。胸背部肌肉有自然松落之感,能含胸則能拔背,達到體態(tài)中正安舒。

  4.臀

  楊式太極長拳要求臀部要收斂,不可突出或左右搖擺,具體要求是鈴部內(nèi)收,腰椎意向下,尾椎向上翻,小腹松舒自然,并且脊骨根與大椎脊骨(即大椎穴)有垂直在一條線上之意。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體松,在鍛煉中體會太極拳精神要領,很多人打完拳后都有這樣的感覺,全身輕松,心情愉悅。

  5.腰

  楊式太極長幸對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松”是為了氣沉丹田和轉動靈活;沉”是為了氣不上浮,下肢穩(wěn)定有力;“直”是腰椎骨后撐,使脊椎骨節(jié)節(jié)松舒,下拔長,使轉動時能夠保持中正安舒。

  拳論云:“命意源頭在腰隙”“有不得機勢處,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故松腰是練拳的關鍵要領。

  楊式太極拳學習的四個階段

  第一、打基礎

  練拳一般都從盤架子開給,要領是盡可能地做到松、穩(wěn)、慢、勻,以達到“運勁如抽絲”為目標。

  第二、內(nèi)外相合

  在掌握套路的基礎上,要求內(nèi)氣與外形相互配合,一致運行。每一個姿勢都要“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動作自然,絕不勉強。如果一味追求外形,非但對內(nèi)功的增長不利,有時還會傷身致病。

  第三、上下相隨

  太極拳是個全身運動的慢性有氧運動,練習太極拳最大的好處就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在如今社會壓力重大,太極拳還有緩壓的作用。

  拳架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要求做到內(nèi)外相合的上下相隨。內(nèi)氣舒適暢通地貫注到外形姿勢上,是免于僵滯的先決條件。動靜咸宜,以靜待動,動無一處不動,靜無一處不靜。

  練拳過程如行云流水,上身與下身的動作互相協(xié)調(diào),做到上下相隨,主要是從頭頂經(jīng)尾間到足心要互相配合,把意氣下沉到腹腔,然后疏散到四肢,再合到中心,使上下一體,四肢配合。

  兩臂的運行要在身體周圍的氣圈之內(nèi),運動的方式要松軟圓活,不用強力。以腰胯帶動下肢,兩胯松散,兩腿放松,使意氣得以下沉到足心。移動重心時,兩足要互相配合,協(xié)調(diào)運動,輕靈地變換虛實。

  第四、拆架子

  練習太極拳要學以致用,要學會拆架子,拳套路不是固定不變的,應當掌握要領,靈活運用。

  楊式太極拳十要介紹

  松腰

  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兩足有力,下盤穩(wěn)固;虛實變化皆由腰 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際”,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分虛實

  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皆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后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wěn),而易為人所牽動。

  虛靈頂勁

  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于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 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內(nèi)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 際,上重下輕,腳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氣貼于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 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fā),所向無敵也。

  沉肩墜肘

  沉肩者,肩松開下垂也。若不能松垂,兩肩端起,則氣亦隨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墜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于外家之斷勁矣。

  上下相隨

  上下相隨者,即太極拳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 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幣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也。

  內(nèi)外相合

  太極拳所練在神,故云:“神為主帥,身為驅(qū)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亦 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形與神合一,即內(nèi)外合為一氣, 則渾然無間矣。

  相連不斷

  外家拳術,其勁乃后天之拙勁,故有起有止,有線有斷,舊力巳盡,新力未生,此時最易為人所乘。太極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終,綿綿 不斷,周而復始,循環(huán)無窮。原論所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又日 “運勁如抽絲”,皆言其貫串一氣也。

  動中求靜

  外家拳術,以跳擲為能,用盡氣力,故練習之后,無不喘氣者。太極拳以靜御動,外動內(nèi)靜,雖動猶靜,故練架子愈慢愈好。使則呼吸深長,氣沉丹田,自無血脈憤張之弊。學者細心休會,庶可得其意焉。

  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論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松開,不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于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后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jīng)絡,如地之有溝壑,溝壑不塞而本行,經(jīng)絡不閉則氣通。如渾身僵勁滿經(jīng)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發(fā)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即意到氣到,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nèi)勁,即太極拳論 中所云:“極柔軟,然后極堅剛”也。太極拳功夫純熟之人,臂膊如綿裹鐵,分量極沉;練外家拳者,用力則顯有力,不用力時,則甚輕浮,可見其力乃外勁浮面之勁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動,不足尚也。

練楊式太極拳對軀干的要求相關文章:

1.楊氏太極拳訓練的要求

2.怎樣練好楊式太極拳

3.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基本要求

4.楊式太極拳的功用和練習方法

5.太極拳的動作規(guī)范與要求

6.太極拳練腰需遵循五個要旨

7.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的姿勢要求

114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