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體育運動 > 武術 > 摔跤 > 蒙古式摔跤的規(guī)則

蒙古式摔跤的規(guī)則

時間: 方婷698 分享

蒙古式摔跤的規(guī)則

  蒙古族的摔跤,即不同于中國式摔跤,又不同于日本的相撲,它在規(guī)則、方法、服裝、場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蒙古式摔跤的規(guī)則。歡迎閱讀!

  蒙古式摔跤的規(guī)則

  蒙古式的摔跤是輪著摔,一上來就互相抓握,膝蓋以上任何部位著地都為失敗。摔跤人數(shù)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等雙數(shù),總數(shù)不能出現(xiàn)奇數(shù)。報名不分民族、不分地區(qū)、不分年齡、不限體重。

  安排對手由德高望重的裁判員負責,不爭取摔跤人的意見,比賽實行單淘汰制,即每輪淘汰半數(shù),一跤定勝負。比賽場地簡單,只要有一片草坪或松軟的空地,觀眾席地而坐,摔跤手就可以在中間進行比賽了。比賽前,雙方都有人放聲高唱挑戰(zhàn)歌,以助聲勢,唱兩遍之后,雙方摔跤手跳躍而出.亦向觀眾致意,比賽就開始了。頃刻間爭斗相撲,盤旋相持,腿膝互擊,直至一人倒地,即決出勝負,然后勝者扶起敗者,握手而散,最后確定冠、亞軍名次授獎。


蒙古式摔跤的規(guī)則

  按蒙古族傳統(tǒng),摔跤手上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著德格”袖臂蓋背,邊沿鑲有銅釘或銀釘。腰系“來布爾”(即圍巾),下身穿肥大“班斯勒”(即摔跤褲),是用三十二尺或十六尺白布制作的專用摔跤褲,外套有花色的套褲,腳蹬蒙古靴或馬靴。頸套五色綢穗制成的“景嘎”,標志著獲勝次數(shù),名次越多,彩條依次增加。在悠揚激情的摔跤“烏日雅”贊歌聲中,摔跤手揮舞著壯實的雙臂,跳著獅子舞步、鹿舞步或鷹舞步入場。跳躍是蒙古族摔跤比賽的一個民族特色,出場退場,雙方跤手都要跳躍,出場跳躍高而快,時間也長,這是激戰(zhàn)前的準備活動。退場跳躍基本上是慢跑回原地,是放松活動。

  凡參加摔跤比賽的摔跤手都有獎。歷史上盛大的“那達慕”大會摔跤冠軍,可獲“九九八十一”份獎品,即駱駝九峰,駿馬九匹,黃牛九頭,綿羊九只,山羊九只,馬鞍九套,以及磚茶九塊等九種物品。到了近代,“那達慕”摔跤冠軍的獎品,隨著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而變化。有的獎駱駝、馬、牛、羊,有的獎毛毯、收音機甚至電視機,雖無一定之規(guī),但均比較重,對前八名予以重獎。此外,與一般體育比賽不同,博克比賽對失敗者發(fā)鼓勵獎。

  蒙古人對人體魁梧矯健之美非常祟尚,而摔跤比賽集中顯現(xiàn)出男性美。在蒙古史詩《江格爾》中,有一段描繪洪古爾結親時與對方摔跤手對搏的情景:兩個小伙兒……像牦牛般頂撞像公駝般爭斗,使用靈巧的絆子,互相撕扯,你拽我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自治區(qū)各級體育部門和民族體育工作者,按照改革、開放、搞活的總方針,對博克比賽的規(guī)則進行了全面地改革。一九八六年由自治區(qū)體委審定頒布了《蒙古式摔跤比賽暫行規(guī)則》,對于“競賽性質”、“競賽制度”等都作了較合理的修改和規(guī)定,并確定了女子參加蒙古式摔跤的具體辦法,破除了“只有男子才能摔跤”的陳規(guī),為女子參加廣泛的體育鍛煉開辟了廣闊道路。經(jīng)過自治區(qū)四十年大慶前夕的“蒙古式摔跤研討會”和第一屆全國博克邀請賽,對蒙古式摔跤及其暫行《規(guī)則》再次進行了深入地研討和修改,于一九八八年,自治區(qū)體委正式審定頒布了《博克競賽規(guī)則》,為博克運動的廣泛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博克運動是少數(shù)民族強身健體、賴以生存的傳家寶,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它將以旺盛的生命力展現(xiàn)在中華大地。

看了“蒙古式摔跤的規(guī)則”文章的人還看了:

1.博克摔跤

2.國際式摔跤

3.中國摔跤之鄉(xiāng)

4.中國式摔跤

5.呼倫貝爾市呼倫湖導游詞范文3篇

64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