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興趣的名人故事_有關興趣的名人故事
當你因為興趣而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目標離你就不遠了,興趣是成功的主要條件之一,有很多名人的成功因為興趣的驅使,一起來看看關于興趣的名人故事,看看文中的名人為了興趣而付出努力的吧!
關于興趣的名人故事1:丁磊
丁磊,網易公司創(chuàng)始人,現擔任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
2015年2月11日,入選“2014中國互聯網年度人物”。
2015年10月26日,以75億美元的財富位列《2015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十。
總是碰到許多大學生問我畢業(yè)以后怎么取得成功的,我說很遺憾,我大學選的專業(yè)并不是自己喜歡的。我很喜歡電腦,高中時就在蘋果電腦上寫游戲,自學完了BASIC語言。1989年我選擇大學專業(yè)的時候,很想選計算機專業(yè),但因父母說計算機輻射大,對健康有害,我就填了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通訊專業(yè),被分到了全校最小的系——微波通訊,一個系只有30個人。
據說這個系歷來是最難分配的,而且會被分配到山溝溝里去,所以我大一挺郁悶的。但是當我到了學校以后,我想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步,它現在就這個樣子了,你還有什么可以選擇的呢?不如讀下去。
不過我一直沒有放棄輔修計算機,我那時經常跑到圖書館去看計算機方面的書,還去計算機系蹭課旁聽。我第一個困惑是書本上的知識為什么要老師教才會?第二,這么多的學生,七點半起床,八點上課,很多人眼睛還沒睜開,這樣聽課是不是有效率?這兩個問題折磨我一陣子后,我毅然決定每天從第二堂開始上起。
因為我沒有聽第一堂課,又不得不做作業(yè),所以我會努力去看老師上一堂講的東西,也會很努力去想老師想給我傳達什么信息。很快我掌握了一種思考的技巧:我完全可以不聽別人講,就看書本寫的,竟然可以在兩三個星期內掌握一門功課。
后來接觸到Internet的時候,我才知道這種技巧對我是多么重要。我從1997年開始搞互聯網,那時沒有幾個人能教你互聯網是什么,關于互聯網的書也非常少,要請別人吃飯才能借到,而且看書的時候要不停做筆記。所以那時候我每天去網上輸入各種各樣的關鍵字查找,然后把這些信息打印出來,放在腦袋里去組合,去攪拌。
大學的學習過程對我后來創(chuàng)業(yè)影響非常大。我可以坦誠地說,我在大學學到的知識在我后來的工作中基本從來沒有用到過,但我在大學四年學到了思考的能力和學習的能力。我現在看書很快,一般都從后面往前看,看關鍵字,不懂就到前面去看這個關鍵字的描述。
大學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寧波電信局,在那里度過了將近兩年時光,我不喜歡電信局的環(huán)境,論資排輩很嚴重,年輕人沒有什么機會,每天做的工作重復又很枯燥,沒有一點創(chuàng)新性、開拓性。1995年,我一個人離開寧波去了廣州。
到廣州后,我在一個美國的數據庫公司找了份編程的工作。工作之余,我開始尋思創(chuàng)業(yè)的問題。當時沒有人可以教我怎么創(chuàng)業(yè),也沒有一本書教你怎么當個老板。盡管我在大學畢業(yè)的時候就一直想開一個公司,但人生太難了,要做一件事情碰到太多的挑戰(zhàn),這是當時的客觀情況。不過,我還是決定嘗試一下,我把我畢業(yè)以后寫軟件賺的50萬元拿去創(chuàng)辦了網易。
創(chuàng)業(yè)之初,有點辛苦。我們在一個只有8平方米的很小的房間工作,沒空調,夏天很熱。但想起大學四年,每年兩次往返寧波和成都,都坐72個小時的火車硬座,又臟又擠,都熬過來了,創(chuàng)業(yè)時遇到點困難算什么?
成立網易后,先是幫人家寫軟件以求生存,后來我和同事商量,做互聯網一定要找到一個好的商業(yè)模式。我們就用我們9個G的電腦硬盤,推出了20M的免費個人主頁業(yè)務。沒想到有2萬多人,包括國外的人,來申請我們的免費個人主頁。結果,我們在CNNIC的年度最佳網站排名,一下子排到了第一名。
2000年以后,網易面臨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除了經濟衰退、網絡廣告大滑坡,公司內部也出現嚴重的問題。我那時很苦悶,但我苦悶的時候不是每天悶在辦公室里,而是親自跑下去做市場調查。調查了好多行業(yè),調查人家怎么贏利,后來發(fā)現了短信業(yè)務,利用自己巨大的用戶資源和移動的接入平臺,我們從陰影中走了出來。
后來我自己也在思考,為什么我的創(chuàng)業(yè)能成功,我想有一點可以肯定——
你一定要做你喜歡做的事情,不要勉強自己去干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當你喜歡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一定很愿意把它做好,一定會鉆進去,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我從大學到現在,根本沒有離開過計算機相關專業(yè)領域,一個像我這樣專注于一個行業(yè)幾十年的人,自然會成為一個專家。
所以喜歡一件事的時候,一定要深入下去,不要淺嘗輒止。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管是學習還是創(chuàng)業(yè),都沒有人教,但是我很感謝大學時代培養(yǎng)起來的思考的方法與學習能力。
總結:選專業(yè)也是一樣,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yè),這樣你可以長期的堅持下去,因為當你喜歡做的時候,你一定很愿意把它做好。
關于興趣的名人故事2:施瓦辛格
四十多年前,一個十多歲的窮小子,自小生長在貧民窟里,身體非常瘦弱,卻在日記里立志長大后要做美國總統(tǒng)。但如何能實現這樣宏偉的抱負呢?年紀輕輕的他,經過幾天幾夜的思索,擬定了這樣一系列的連鎖目標。
做美國總統(tǒng)首先要做美國州長→要競選州長必須得到雄厚的財力后盾的支持→要獲得財團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財團→要融入財團就最好聚一位豪門千金→要娶一位豪門千金必須成為名人→成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電影明星→做電影明星前得練好身體練出陽剛之氣。
按照這樣的思路,他開始步步為營。某日,當他看到著名的體操運動主席庫爾后,他相信練健美是強身健體的好點子,因而萌生了練健美的興趣。他開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練習健美,他渴望成為世界上最結實的壯漢。三年后,借著發(fā)達的肌肉,一身似雕塑的體魄,他開始成為健美先生。
在以后的幾年中,他囊括了歐洲、世界、全球、奧林匹克的健美先生。在22歲時,他踏入了美國好萊塢。在好萊塢,他花費了十年,利用在體育方面的成就,而一心去表現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硬漢形象。終于,他在演藝界,聲名鵲起。當他的電影事業(yè)如日中天時,女友的家庭在他們相戀九年后,也終于接納了這位“黑臉莊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總統(tǒng)的侄女。
婚姻生活恩愛地過去了十幾個春秋。他與太太生育了四個孩子,建立了一個“五好”的典型家庭。2003年,年逾五十七歲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壇,轉為從政,成功地競選成為美國加州州長。
他就是·施瓦辛格。他的經歷讓人記住了這樣一句話: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關于興趣的名人故事3:陳景潤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zhàn)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zhàn)事被滯留家鄉(xiāng)。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于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huán),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
因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饑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呆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fā)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fā)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fā)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下一頁更多關于興趣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