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碑亭書法家真跡
十三碑亭位于曲阜孔廟,過了奎文閣便是十三碑亭院,這里是孔廟的第六進(jìn)院落。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13碑亭書法家真跡,希望你們喜歡。
13碑亭書法家真跡欣賞:
13碑亭書法家真跡1
13碑亭書法家真跡2
13碑亭書法家真跡3
關(guān)于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地理位置
十三碑亭位于曲阜城南九公里的九龍山孔廟的第6進(jìn)庭院。南八北五,兩行排列,斗栱飛翹,檐牙高啄,黃瓦耀金,櫛次鱗比。十三碑亭專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習(xí)稱“御碑亭”。亭內(nèi)存碑55幢,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國七代所刻。碑文多是皇帝對孔子追謚加封拜廟親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廟宇的記錄,由漢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滿文等文字刻寫。
十三碑亭建造時間
道北五座碑亭建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間,道南的8座亭中,4座為金、元建筑,東起第三、六座為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所建,第四座為元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所建,第五座為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所建,其余4座為清代所建。兩座正方形的金代碑亭,斗栱豪放,布置疏朗,是孔廟現(xiàn)存最早的建筑。
十三碑亭建造特點
各亭石碑多以似龜非龜?shù)膭游餅轷?,名曰贔屃(bi,xi),據(jù)說是龍的兒子。傳說龍生9子,各有所能,贔屃擅長負(fù)重,故用以馱碑。十三碑亭中最早的是兩幢唐碑,一幢是立于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的“大唐贈泰師魯先圣孔宣尼碑”,一幢是立于唐玄宗開元七年(公元719年)的“魯孔夫子廟碑”,皆位于南排開東起第六座金代碑亭中。最大的一幢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所立,位于北排東起第三座碑亭內(nèi)。這塊碑約重35噸,加上碑下的贔屃,水盤,約重65噸。這塊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當(dāng)時的技術(shù)條件下,能將此碑安然運抵千里之外的曲阜,不能不使人驚嘆。
十三碑亭藝術(shù)歷史價值
東南、西南部,各有一片叢林似的碑碣。北墻朱欄內(nèi)還鑲著大量刻石均為歷代帝王大臣們修廟、謁廟、祭廟后所刻。如從書法藝術(shù)上來看,真草隸篆,各有千秋。另有幾座石碑從側(cè)面記載了元末紅巾軍、明代中期劉六、劉七、明末徐鴻儒等農(nóng)民起義的情況,是研究農(nóng)民革命歷史難得的珍貴史料。 十三碑亭院兩側(cè),東建毓粹門,西建觀德門,供人出入,人們依照皇宮之名,稱為東、西華門。這是孔廟的第三道偏門。
13碑亭書法家真跡
上一篇:10大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