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腦力開發(fā) > 思考 > 如何訓練思維的深度和縝密度

如何訓練思維的深度和縝密度

時間: 祥聰1199 分享

如何訓練思維的深度和縝密度

  思考是我們人特定的一種生活方式,當然也不排除有些生物也是具備這種能力的,但是深度思考對于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我們從一開始只會簡單地數(shù)學運算,到后面隨著知識地積累,慢慢發(fā)現(xiàn)有些特別高難度的數(shù)學運算也都不是問題,一方面是我們認知能力上升,另外一方面則是思考維度更廣,那么到底該如何做到深度思考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如何訓練思維的深度和真密度,希望能幫到你。

  大腦的思考能力就像一團很難被鍛煉到的肌肉,它很弱,一旦它被使用到,它就會覺得很累,很想停止這種鍛煉。這就跟我們鍛煉身體肌肉的時候是一樣的。發(fā)誓每天跑步3km減肥的人,大部分都會越來越胖,大腦的鍛煉也好不到哪里去——大部分人都會在疲憊、難受的感覺出現(xiàn)后不就就放棄了。所以,為了進行思維能力的鍛煉,我們首先需要調整一下心態(tài),告訴自己:

  1一定要挺過這段“難受期”,它不會很長,很快就會過去的;

  2難受期度過之后,思維會成為一種不那么痛苦的習慣,甚至成為一種享受。

  做好了這種心態(tài)準備之后,就可以進行下面的訓練了。

  最簡訓練法1——5why法

  思維的深度,可以說就是邏輯鏈條的長度。為了加強鏈條的長度,最直接的訓練法就是5why法。

  5why法,簡單來說就是連續(xù)追問為什么,尋找問題的根本原因。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

  一個博物館的東邊外墻面上有非常嚴重的腐蝕,需要經(jīng)常涂刷新的油漆。這一天,博物館的主管發(fā)現(xiàn)墻面又腐蝕的很嚴重了,現(xiàn)在他需要決定怎么處理這件事情。

  也許部分人的第一直覺是,那就再噴刷一次油漆唄??墒沁@個答案顯然太膚淺了,有一些思維能力的你可能會說:“顯然找出原因,為什么東邊的外墻面腐蝕很嚴重?”

  經(jīng)過調查以后,你發(fā)現(xiàn),原來博物館的清潔人員在洗墻的時候,用了一種高腐蝕度的清潔劑,這才導致了墻面的腐蝕,所以正確的解決方法應該是,在噴刷修補了這一次的墻面以后,下次清晰墻面換用低腐蝕度的清潔劑。

  你看,經(jīng)過你的思維,你做出的決定就比直接刷油漆要強多了。

  可是根據(jù)5why法,事情并不能就這么結束了。你還要繼續(xù)追問:為什么這個清潔工要用高腐蝕度的清潔劑?

  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原來是因為東邊的墻上經(jīng)常有很多鳥糞粘著,一般的清潔劑洗不干凈。

  現(xiàn)在你肯定已經(jīng)知道了,還要繼續(xù)追問:

  為什么東邊的墻上有很多鳥糞?

  調查發(fā)現(xiàn),原來是因為墻上有很多蜘蛛,而這些鳥以蜘蛛為食,所以經(jīng)常在墻附近活動。

  為什么墻上有很多蜘蛛?

  因為墻上有很多小蟲子,而蜘蛛以這些小蟲子為食。

  為什么墻上有很多小蟲子?

  因為東面墻上有幾扇窗子,半晚時候博物館里的光會從這里透出去,而這些趨光性很強的蟲子就被光吸引過來了。

  所以,正確的解決問題方法應該是,在窗戶那里安裝遮光性很強的厚窗簾,這樣就能徹底解決問題了。

  你看,經(jīng)過連續(xù)追問(5why法)以后,問題的解決方法已經(jīng)和一開始完全不一樣了——從刷油漆,變成了安裝窗簾!

  這就是最典型的5why思考法。

  當然,在具體的執(zhí)行中,準確數(shù)字是不一樣的,未必就是5。比如上面的例子中,是6why,在其他例子中,也可能是4why,8why等。那么,究竟要連續(xù)問多少次why才合適呢?追問的少了,思維就不深刻了;追問的太過,就無窮無盡了,可能每個問題都要追問成“物質的起源”“生命的意義”等不可回答的終極問題了。

  一個合理的層次是:追問到問題變得沒有意義為止。

  比如上面的案例中,最后的結論是:東面墻上有窗戶晚上透光,而蟲子具有趨光性,所以飛到墻上來了。如果你繼續(xù)追問就是:為什么蟲子有趨光性?

  這個問題對于解決墻面腐蝕來說就沒有意義了(可能對于生物學家還有意義),那么,追問到這一步就可以停止了。

  這個方法可以日常訓練,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訓練的材料。當然,會有很多問題你問完了以后是得不到答案的,無法連續(xù)追問下去,也沒有關系,這些問題就先存起來,重要問題存在紙上、電腦上,一般問題就存在腦子里。問題本身也能夠對大腦有刺激提升作用。

  最簡訓練法2——5 so法

  5so法這個名詞是我自創(chuàng)的,目的是和5why法對仗……

  之前提到過,思維的深度可以理解成就是邏輯鏈條的長度。前面的5why法是從某個點開始向前追索,延長邏輯鏈;自然的,也應該有一個方法是從某個點開始往后追索。

  這就是5so法。

  對于某個事情/原理/現(xiàn)象,你問一個so?——那又會怎么樣?這個問題就會帶著你延長思維鏈條。

  比如,新高考的政策之一是高中開始選科走班。So?那又會怎么樣?

  其中一個回答是,班級的氛圍、凝聚感、團結感會變淡。

  So?

  凝聚感減弱,學生的安全感減弱,心理焦慮、緊張、無助而又得不到足夠的幫助。

  So?

  這些情緒會影響到學生的日常學習。

  So?

  在學習能力、自主規(guī)劃能力方向上進行教育創(chuàng)業(yè)是一條可行的路。

  于是,你從一個普通的教育政策,得到了一個可行的創(chuàng)業(yè)方向。

  這種后向追問的方法所訓練出的邏輯能力,在許多領域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比如金融投資。比如幾年前國家發(fā)布多個政策,多個場合明確表示要進行產(chǎn)業(yè)轉型。

  So?

  新能源汽車是產(chǎn)業(yè)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So?

  新能源汽車將會迎來很高的產(chǎn)量爆發(fā)(新能源汽車股票值得投資)。

  So?

  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其需求量會暴增(鋰電池股票值得投資)

  So?

  鋰礦作為鋰電池原料,起需求量會暴增(鋰礦股票值得投資)

  雖然實際情況更加復雜一些,但都是以此為基礎而變化的。

  再比如,高中地理。

  地中海是最大的陸間海;海水的比熱容很大。

  So?

  冬天的時候地中海附近氣溫較高。

  So?

  地中海附近的空氣上升。

  So?

  地中海附近氣壓較低。

  So?

  西邊的海風吹過來,帶來了濕潤的空氣

  So?

  地中海附近地區(qū)冬天濕潤多雨

  這就是歐洲地區(qū)地中海氣候顯著的原因。上面一條邏輯連串下來,都不用背誦,自然就記下來了。

  當你5why和5so用熟了以后,也可以混合使用,so、why結合。

  我曾經(jīng)見過知乎的上一個案例,非常很搞笑,是一名高中生的案例。有一次月考數(shù)學出了一道非常難的選擇題,要求根據(jù)條件求一段線段的長度。全班無人會做,連老師講答案的時候,光抄正確答案都抄了10分鐘。并且因為這個難題影響了后面的做題節(jié)奏,導致很多人沒考出應有的水平。

  但是有一個學生做出來了,而且很快,聲稱只用了1分鐘就做完了。

  老師很不服氣,班上其他數(shù)學水平很高、這次又沒有做出來這道題的同學很不服氣,要求這位同學講一講他是怎么做的。

  只見這位同學面無表情,泰然自若的說道:

  “我的解題方法雖然不典型,但是確實是只用了1分鐘時間做出來的。

  首先我們觀察到,這道題的排版和其他題目不一樣,明顯感覺到間距更大一些。”

  全班同學表示這個思路很奇特,數(shù)學題怎么扯到排版問題了?

  而高冷的主角表示不理你們,直接開始why、so混合使用。

  Why?

  “可以推理,這是因為其他題目是出卷子老師網(wǎng)上找的原題,而這題是老師自己手動出的。”

  So?

  “既然是老師自己出的題,肯定畫圖也是自己畫的。”

  So?

  “既然是自己畫的圖,那么肯定是用數(shù)學軟件畫的。”

  So?

  “既然是軟件畫的,所以肯定是非常規(guī)范的等比例的標準圖。”

  So?

  “既然是標準圖,那么就不用計算了,直接用尺子量一量就好了。我量了,是1.41左右,所以答案選B,根號2。”

  全班同學暈倒……

  這個思路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講是很不可取的,但是從思維技巧的角度卻非常典型。這個案例,你可以當做笑話段子看,也可以當做邏輯推理的案例看。

  why與so,前追后溯,這就是一切思維的根本。批判性思維也好,系統(tǒng)思維也好,都是在此基礎上構建起來的。

  注意事項:思維與知識的交替成長

  當我們運用5why和5so法訓練思維能力一段時間后,會發(fā)現(xiàn)思維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成長。但是再過一段時間,又會發(fā)現(xiàn)到了瓶頸期,好像很多why和so都是無法解決的,鏈條延展不下去。

  到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注意了,你的思維能力發(fā)展不下去,很可能是因為到了知識的瓶頸期,而非思維本身的瓶頸。

  思維與知識的關系很復雜,我們一般認為他們是不同的東西,而且還會覺得思維比較高級一點,知識比較凡俗一些。實際上嚴格的說,一切思維都是建立在知識基礎上的,沒有知識就沒有思維,甚至思維這個概念的本身就有點虛。當然,我們平常所述說的各種思維方法都還是有用的,但是你需要意識到,思維能力的局限,往往是由知識帶來的。

  典型的比如職業(yè)棋手。各種棋類活動是典型的思維游戲,我們一般也認為職業(yè)棋手是思維能力很強的人,職業(yè)棋手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是思維能力的不同。可是有研究顯示,要成為職業(yè)棋手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你的思維能力有多強,而是你要背下來幾千幾萬種固定棋譜——即更多的棋類知識。

  這恐怕與很多人的固有認知是矛盾的。

  再舉個例子,數(shù)學是一個很考驗思維能力的學科,尤其是邏輯推理能力。在數(shù)學題中,有很多題目,你用5so法是沒法解出來的,因為每一個條件都可以有很多種變形,即,每追問一次so都可以有很多個平行的結果,幾步以后,就會階乘出幾百幾千種變化,根本無法簡單得到答案。

  這僅僅是思維能力的問題嗎?

  比如說,在數(shù)列這個章節(jié)中,有一種解題法叫做等比構造法。這個方法非常的復雜,如果你沒有專門的學過,就不可能做出來,無論邏輯推理能力多么強都沒用(除非強到了數(shù)學家的程度,把這個方法重新創(chuàng)造出來)。這種時候,你表面上是“缺乏思路”,“思維中斷”了,實際上,就是知識不足。

  面對這種情況,你需要做的不僅是弄懂整個推理過程,而且還要記下這種知識。

  思維與知識是叫交互影響,螺旋上升的。

  按照上述方法訓練成長,一邊訓練思維能力,一邊提取吸收關鍵知識,深度和縝密度自然就跟著出來了。

401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