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論文大全>政工論文>

關于朋友的政治論文

時間: 家文952 分享

  朋友的含義在現(xiàn)在延伸為泛指交誼深厚的人,朋友倫理關系從古至今經(jīng)歷了長期演變。這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朋友的政治論文,僅供參考!

  關于朋友的政治論文篇一

  什么才是好朋友

  〔關鍵詞〕同伴交往;兒童;游戲;友誼

  一、引言

  “什么是朋友?”“你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歡和什么樣的人成為朋友?”如果問兒童這些關于友誼的問題,你會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的兒童會有不同的答案,兒童對“朋友”的理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友誼是和親近的同伴、同學等建立起來的特殊親密關系,對兒童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它提供了兒童相互學習社會技能、交往、合作和自我控制的機會,提供了兒童體驗情緒和進行認識活動的源泉,為以后的人際關系提供了重要基礎。研究兒童的友誼概念可以揭示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規(guī)律,為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教育與培養(yǎng)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弗曼等人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進行的研究是兒童友誼概念發(fā)展領域中的重要代表。

  二、實驗介紹

  實驗一:弗曼等人(Furman & Bierman,1983,1984)對學前期和學齡期兒童理解友誼概念的研究

  1.實驗目的

  探討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理解友誼概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實驗過程

  被試需要完成三項任務:開放式訪談、圖片再認任務與迫選評價任務。開放式訪談主要是為了獲取被試對友誼一般性概念的言語描述,主要問題包括“朋友是什么樣的一個人”“人們?yōu)槭裁葱枰笥?rdquo;“你和朋友一般都做些什么”等。圖片再認任務是為了測試被試對友誼特征的識別與理解。研究者認為友誼具有五個基本特征:情感(affection)、支持(support)、共同活動(common activities)、共處(propinquity)、外貌特征(physical appearance),每幅圖片的內(nèi)容包含其中的兩個特征,被試需要對這兩個特征進行識別描述。迫選評價任務要求被試判斷友誼的哪些特征更重要。使用再認任務的圖片,把它們分為45對,要求被試回答哪幅圖片更能反映友誼(朋友們更會進行的活動)。

  3.實驗結果

  研究發(fā)現(xiàn),在學前期和學齡初期,朋友被看作是兒童可以與之共同活動的游戲伙伴(如“湯姆是我的朋友,因為我們在一起玩)或者是僅僅因為兩個兒童居住的地方離得很近(如“他住在我家隔壁”)。在學齡中期,兒童的友誼概念則強調(diào)共同的價值觀和品位(如“我們都喜歡流行音樂”),也提到了互惠性的成分(如“我們是朋友,因為我喜歡他,他也喜歡我”)。從12歲左右起,兒童認為友誼可以提供相互交流秘密的機會,可以彼此分享情感與思想,以及可以相互期望解決對方的心理問題等(如“你需要一個人,你可以和他講任何事,可以和他說你不想對別人講的各種事情”)。

  繼此研究后,弗曼等人又于1984年考察了二、四、六年級兒童對友誼概念的認知,把能夠成為朋友的個體的特征分為行為特征(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和性格特征(dis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兩個方面。他們發(fā)現(xiàn),兒童對朋友的行為特征的認知沒有顯著的年齡差異,但是主要表現(xiàn)為對意向性的親密和意向性的支持有顯著的年級差異,而在相似性和團結性、喜愛等方面則無顯著年級差異。因此,兒童對友誼的認知呈階段性變化:學前期兒童把共同活動和游戲看作友誼關系的核心,主要以外在行為特征去界定朋友和友誼;學齡初期兒童認為互惠、平等、合作是友誼關系的基礎,朋友的作用是提供行為規(guī)則,傳授情緒調(diào)控技能;而青少年則把親密性看作友誼關系的核心。

  實驗二:斯莫拉和尤尼斯(Smollar & Youniss,1982)對6~13歲兒童理解友誼概念的研究

  1.實驗目的

  研究6~13歲兒童友誼認識的發(fā)展。

  2.實驗過程

  斯莫拉和尤尼斯(Smollar & Youniss,1982)向6~13歲兒童提出三個問題:“你認為能讓X和Y(陌生人)成為朋友嗎?”“不會成為朋友嗎?”“能成為最好的朋友嗎?”

  3.實驗結果

  研究結果表明,隨年齡不同,兒童的反應亦有所不同:

  (1)低年級兒童認為只要一個人為另一個人做點特別的事,兩人就能成為好朋友;高年級兒童則認為,兩個人只有互相了解,才能成為好朋友。

  (2)低年級兒童認為如果有一個人對另一個的態(tài)度消極、不公平,兩人不會成為朋友;高年級兒童認為,在認識雙方差異的過程中,雙方會逐漸成為朋友。

  (3)低年級兒童認為,能否成為最好的朋友與他們是否經(jīng)常在一起(尤其是在放學后)有關;高年級兒童認為只有發(fā)現(xiàn)相互的共同點,兩人才能成為最好的朋友。

  所有兒童都認為互惠是交友的基礎,但低年級兒童強調(diào)的是具體的互惠(如一起玩、一起做事等);高年級兒童則強調(diào)心理的互惠性,如興趣、態(tài)度的一致性等。

  三、實驗應用

  以上兩項不同的研究都表明兒童對友誼的理解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展的。最初,兒童只是根據(jù)外部的行為和關系來定義朋友,如在一起玩耍、住得比較近等。然后慢慢發(fā)展為將友誼視為更抽象的相互關心、相互同情和相互幫助。再后來兒童學會了推斷他人的情感狀態(tài),并且以持久的心理屬性來考慮他人。最后,兒童將友誼看作為可以進行自我表露和傾吐彼此秘密的特殊的同伴關系。塞爾曼(Selman,1980)曾提出兒童友誼發(fā)展有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3~7歲):尚未形成友誼的概念,兒童之間的關系只是短暫的游戲同伴關系。

  第二階段(4~9歲):單向幫助階段。這個時期的兒童要求朋友能夠服從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順從自己就是朋友,否則就不是朋友。

  第三階段(6~12歲):雙向幫助但不能共患難的合作階段,兒童對友誼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顯的功利性特點。

  第四階段(9~15歲):親密的共享階段。兒童認為朋友之間是可以相互分享,朋友相互之間保持信任和忠誠,甘苦與共。

  第五階段(12歲以后):自主的相互依賴的友誼階段。以雙方互相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力量、互相獲得自我的身份為特征。

  因此,可以看出兒童對友誼的理解隨著年齡與生活活動的增加越來越深入,更容易掌握友誼的本質(zhì),但是友誼觀念的成熟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特別是初期會表現(xiàn)出關注友誼的表面特征。這個研究成果可以啟發(fā)成年人在培養(yǎng)兒童成熟的友誼觀的過程中注意以下問題。

  1.成人要對年幼兒童交友進行一定的關注和指導,防止他們受到不利影響

  年幼兒童對“友誼”沒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往往只通過一起玩耍、住得比較近等一些原因而成為朋友,他們對朋友也缺乏比較客觀的評價。因此年幼兒童比較容易憑借一些表面的原因而和他人成為朋友,但是一些朋友的不良品行容易影響年幼兒童。鑒于這點,成人應當對兒童的交友給予一定的關注和指導。

  2.成人也要尊重兒童的交友權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兒童逐漸建立起自己對友誼概念的理解,逐漸建立起自己的交友標準,朋友已經(jīng)成為他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互相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力量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十幾歲的年紀,朋友在兒童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有些心里話兒童更樂意跟朋友講,而難以向父母和老師啟齒。對于這種情況,家長大可不必誠惶誠恐,覺得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下降了或者害怕孩子被別人騙了。要知道,朋友的增多和對朋友一定的依戀恰恰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家長要尊重孩子的交友的需要和權利,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指導孩子在交友中要注意的事情,自己和孩子也可以建立朋友關系,相互傾訴、相互幫助,那么親子之間也會更親密、更協(xié)調(diào)。

  (選自董奇、邊玉芳教授主編的《經(jīng)典心理學實驗書系》之《教育心理學》)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關于朋友的政治論文篇二

  淺析“朋友”一詞

  摘 要:中國從古至今有很多詞匯嬗變現(xiàn)象,通過詞義的擴大、縮小、色彩意義的變化等方面,講述每個詞匯背后所暗含的有趣故事。從一個詞反觀當下歷史演變發(fā)展的過程,本文試圖從歷時的角度探討“朋友”一詞的古今含義,更深層次體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以及詞匯變化的意義。

  關鍵詞:朋 友 朋友 兄弟 友誼

  “朋友”是由“朋”字和“友”字組合而成的,本文首先探討這兩個字單獨的詞義演變過程;其次考察“朋友”的古今含義以及“朋友”的構詞、演變方式,分析“朋友”的使用頻率;最后從語用價值說明詞匯的研究意義。

  一、縱觀“朋”“友”的古今含義

  許慎《說文解字》中說:“同門曰朋,同志曰友”,“同門”是在同一個老師門下學習的人,所以“朋”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同學;“同志”是指志趣相投,能合得來的人,而不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革命同志”。

  (一)“朋”的古今含義

  1.分析“朋”字本義

  “朋”字甲骨文寫作“”,像一根繩子系著兩串錢幣。趙誠編著的《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1]對“朋”字早有記載,他指出:“像以線或繩將貝穿成串的形狀,當為象形表意字,甲骨文用做量詞來計量貝的多少,則為本義之引申。”吳崢嶸在《“朋”與“友”的詞義發(fā)展》一文中贊同他的觀點。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對“朋”字的解釋為“古文鳳,象形”,表示群鳥聚集在一起的情形。“朋”是象形字,象一只張開翅膀的大鳥之形,兩個“月”就是兩扇翅膀。“朋”與鳳凰“鳳”字讀音相近,字義相關,因此“朋”就是“鳳”的異體字?!墩f文》中:“鳳飛,群鳥從以萬數(shù)。故以為朋黨字”,有些學者由此分析“朋”最初是成群結伙的意思;又如《山海經(jīng)》中“有鳥焉,群居而朋飛”,此句中“朋飛”也是成群地飛。從這兩類觀點中可以看出“朋”最初可以表示數(shù)量的聚集、集合之意,我們可以把它作為“朋”的本義。例如:

  (1)《詩・小雅・菁菁者莪》:“既見君子,錫我百朋。”

  (2)《詩經(jīng)・七月》:“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3)《前漢・食貨志》:“元龜�冉,長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為大貝十朋。”

  以上三個例子中的“朋”都表示的數(shù)量計算單位,例(1)和例(3)都是錢的計量單位,在古代“朋”表示錢的金額大于貝,多少貝為一朋各家眾說紛紜。例(2)中“朋酒”指的是兩樽酒,樽是古代一種盛酒的器皿。由此看來,“朋”的本義為數(shù)量的集合。

  2.梳理“朋”字引申義

  《漢語大詞典》中對“朋”字有六種解釋:彼此友好的人;結黨;成群;古代以貝殼為貨幣,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比;姓。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得知“古代以貝殼為貨幣,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是其本義,另外五種便是“朋”的引申義。由本義直接引申出的義項是“成群”,如果是人成群結伙在一起做事就自然引申出“結黨”這一義項。“朋”解為“彼此友好的人”運用的較為廣泛,例如:《詩・小雅・常棣》:“每有良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兩個例子中的“朋”字都指友好的人。再如,《詩經(jīng)》:“彼其之子,碩大無朋。”這里的“無朋”就是第五種義項,釋成“無與倫比”。

  “朋”字由其本義逐漸引申到其他各種義項是社會用字交往的需要。隨著它意義的增多,其組詞造句的功能就越來越強,更加豐富了這個詞的語義特征。

  (二)“友”的古今含義

  1.考察“友”字本義

  “友”字甲骨文寫作“”,《說文》解釋“友”字“從二又,相交友也”,清朝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曰:“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大致意思是說兩個“又”字就是兩個人,弟兄和睦相處為“友”,兩個人如左右手一樣親密不可分。有學者認為“友”與“右”是同源的,“友”應該解釋為“幫助”。無論“友”的含義是“親密不可分”還是“幫助”,我們都需要先從其字形分析,甲骨文中的“友”字像兩只手朝著一個方向。如果兩手相交便可以解釋成親密無間,反之,則可以概括為一只手幫襯著另一只手,為同一個方向或目標而努力。相互幫助才會變得親密無間,因此我們把“幫助”作為“友”的本義。

  2.概括“友”字引申義

  《漢典》中對“友”的解釋為:彼此有交情的人;有親近和睦關系的;相好,互相親愛。先秦時期“友”字引申為“交誼深厚的人”,《楚辭》中“愿歲并謝,與長友兮”就是這個含義。“有交情的人”自然引申出“互相親愛”“有親近和睦關系”這些義項。如:

  (1)《周書・泰誓》:“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聽誓”。

  (2)《周易・損》:“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得其友”。

  (3)《呂氏春秋・務本》:“若夫內(nèi)事親,外交友,必可得也”。

  因此,“友”無論是本義還是引申義大致義項都是類似的。我們可以看出“朋”與“友”在最初各自含義不完全相同。隨著《說文》中對兩個詞的解釋,后人逐漸把兩個詞當做同義詞來使用,甚至到現(xiàn)在經(jīng)常合并使用為“朋友”,組合成新詞產(chǎn)生更多意義。

  二、“朋友”的古今含義及其使用率

  (一)“朋友”的古今含義

  “朋友”這個詞在漢語中很早便出現(xiàn)了,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易經(jīng)》中就有“君子以朋友講習”,這句話中的“朋友”指的是關系融洽和諧的意思?!墩撜Z・學而》里也有“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這樣的名言。但是古今“朋友”的意思是否相同,還有待進一步考究。關于“朋友”的古今意義大致可概括為:1.除親人或者親屬之外志同道合、交誼深厚的人。2.同學。3.明代士大夫?qū)θ鍖W生員的稱呼。4.特指戀人。

  1.志同道合、交誼深厚

  (1)《詩・大雅・抑》:“無言不讎,無德不報?;萦谂笥?,庶民小子。”

  (2)《后漢書・馬援傳》:“春卿事季孟,外有君臣之義,內(nèi)有朋友之道。”

  (3)唐韓愈《縣齋有懷》詩:“名聲荷朋友,援引乏姻婭。”   (4)明高啟《次韻周誼秀才對月見寄》:“朋友凋零江海空,弟兄離隔關山迥。”

  (5)茅盾《曇》一:“這都是她到上海后收到的各方面朋友的信。”

  例(1)中“惠于朋友”的意思是對身邊親近的友人好,這里的友人就是交誼深厚的人;例(2)的“內(nèi)有朋友之道”是在內(nèi)需懂得與朋友相處之道,“朋友”就是志同道合之人;例(3)“名聲荷朋友”中“朋友”意思為有相同志向的人,有交情的人;例(4)的“朋友”與“弟兄”對應指親近友情深厚的人;例(5)“收到的各方面朋友的信”是指有交情無血緣關系的人。從這五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朋友”這個詞出現(xiàn)的時間很早,并且這個義項從古至今沒有發(fā)生太大變化,只是由志同道合的人后來泛指交誼深厚的人。

  2.同學

  (1)《易・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例(1)中的“朋友”有同學的意思,是說同學聚集在一起講習道義。“朋友”用同學這個意思來解釋在具體的語境中才會出現(xiàn),現(xiàn)在“朋友”也基本上沒有同學這個含義了。

  3.明代士大夫?qū)θ鍖W生員的稱呼

  (1)明代《鳴鳳記・鄒林游學》:“今早有個柬帖來,說鄒朋友要相訪,不免啟扉等候呀。”

  (2)《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那時新得進身,這幾個朋友,好不高興,帶了五六個家人上路。”

  (3)《儒林外史》第二回:“開蒙的時候,他父親央及集上新進梅朋友替他起名。”

  (4)《儒林外史》第二回:“原來明朝士大夫稱儒學生員叫做朋友,稱童生是小友。”

  總體來說,“鄒朋友”“這幾個朋友”“新進梅朋友”“稱儒學生員叫做朋友”這四個例子中的“朋友”一詞都是對學生的稱呼。在明朝時期“朋友”在特定的時期被賦予的含義,這是志同道合意義的發(fā)展和演變,對學生稱朋友顯得親切和無距離感,使老師嚴肅的形象變得和藹可親。

  4.特指戀人

  在陳原《社會語言學》中提到“朋友”這個詞在一定的場合下特指戀愛對象,舊詞被賦予新意?,F(xiàn)在漢語詞典中對“朋友”的解釋也有這個意思,如:姑娘今年多大了?有朋友沒?在這句話中就特指戀人,與這個義項相關的詞有“交朋友”“談朋友”“處朋友”等都是指戀人的含義。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認識能力的提高,詞義之間的相互影響都能引起詞義的變化。在《現(xiàn)代漢語》上冊(黃伯榮、廖旭東)中說詞義的演變主要有三種途徑:首先是詞義的擴大(擴大詞所概括的對象范圍),其次是詞義的縮小(縮小詞所概括的對象范圍),第三是詞義的轉(zhuǎn)移(甲類對象的詞轉(zhuǎn)用指稱與之有關的乙類對象)。“朋友”這個詞是近義聯(lián)合結構,由指志同道合的人泛指交誼的人,屬于詞義的擴大。“朋友”原意是“可以信賴、志同道合的人”,明朝時期還可以指志同道合的學生,所以詞所概括的對象范圍擴大了。當“朋友”指戀人的時候,所表示的是異性朋友(男朋友或女朋友),原先所指稱志同道合交誼的對象轉(zhuǎn)移為男朋友或女朋友,并與“朋友”原意有關。

  (二)“朋友”的使用率

  本文主要從先秦時代到現(xiàn)今這個時間段,考察“朋友”的使用情況,如下表:

  年代 文獻篇數(shù)(篇) 出現(xiàn)次數(shù)(次) 備注(文獻來源)

  先秦 76 122 《楚辭》《春秋》《禮記》等

  秦漢 98 163 《漢書》《后漢書》等

  魏晉 33 40 《抱樸子》《三國志》《晉書》等

  南北朝 67 88 《北齊書》《南齊書》《文心雕龍注》等

  隋唐五代 139 192 《大唐新語》《舊唐書》《全隋文》等

  宋遼金 492 720 《全遼文》《全宋詞》《全宋詩》等

  元 191 299 《全元雜劇》《大德南海志》等

  明 748 1819 《北征錄》《禪真后史》《明太祖實錄》等

  清 4272 10263 《白雨齋詞話》《北東園筆錄》等

  民國 609 1936 《海濱大事記》《紅樓夢考證》等

  現(xiàn)今 >4000 42377 北大語料庫

  根據(jù)圖表的數(shù)據(jù)顯示,“朋友”在現(xiàn)今使用次數(shù)最多,其次是清朝,魏晉時期使用頻率最少。這說明一個時期的經(jīng)濟、政治環(huán)境對于語言詞匯的選擇和使用有重要的影響。魏晉時期中國長期處于分裂割據(jù)狀態(tài),清朝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國門被迫開放。中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國際交往比之前明顯增多,因此,社會的發(fā)展對于語言使用有決定性作用。

  三、結語

  “朋友”從“朋”和“友”發(fā)展而來,具有兩個詞共有的義項,現(xiàn)在我們說“朋友”普遍都是指有交情、交誼深厚的人。因此,這個含義是由兩個詞某個相似意義演變而來的。另外,我們通過對“朋友”這個詞語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中很多詞匯會被賦予新意,而且有些詞甚至發(fā)生感情色彩的變化,我們在日常交際對話中要正確選詞、用詞,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語言交際。詞匯是最不穩(wěn)定的,它的詞義演變以及大量新詞的出現(xiàn)都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波動的,準確的掌握詞義和用法是研究詞匯的價值所在。

  注釋:

  [1]趙誠:《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257頁。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陳原.社會語言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4]吳崢嶸.“朋”與“友”的詞義發(fā)展[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8).

  [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6]羅竹風.漢語大詞典[M].北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

  [7]趙誠.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8.

  (黃丹丹 廣東省廣州大學人文學院 510006)


  看了關于朋友的政治論文的人還看了:

1.2016政治小論文范文3篇

2.關于友誼的議論文5篇

3.關于感恩的政治論文

4.政治論文

5.高中思想政治小論文

215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