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國現行貨幣政策論文
有關中國現行貨幣政策論文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貨幣政策必須在不斷的完善中才能在世界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中國貨幣政策論文,供大家參考。
中國貨幣政策論文范文篇一:《論中國的貨幣政策》
【摘要】自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我國的貨幣政策顯然經歷了一個由原來緊到調整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過程。雖然我國的貨幣政策一直在隨著國內的經濟形勢靈活的變動,但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本文試圖結合國際國內的經濟金融形勢情形對我國的貨幣政策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后,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貨幣政策 金融危機 對策
眾所周知,金融危機的爆發(fā)使得我國的貨幣政策經歷了一個由緊變松的突變,這都是為了適應我國經濟形勢的改變而做出的相應的調整。截至2013年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054498.65億元,同比增長14%,比2012年6月增速上升0.3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13584.83億元,同比增長9.06%,比2012年6月增速上升4.38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54150.25億元,同比增長-91.51%,比2012年6月增速下降109.72個百分點。未來通脹壓力不小,貨幣政策面臨嚴峻挑戰(zhàn)。
一、貨幣政策的基本理論
類似貨幣政策的思想最先由威克塞爾提出,他認為可以通過調節(jié)利率來影響實體經濟的運行,但是一般都認為真正將貨幣政策的含義以及系統(tǒng)的而貨幣政策理論是由凱恩斯提出來的。雖然凱恩斯沒有給出貨幣政策的明確概念,但是在其論著里面所體現的是即通過利率的變動來影響實體經濟運行這一概念。隨著20世紀西方貨幣政策理論的不斷演進,目前對于貨幣政策的定義有一個統(tǒng)一的看法。貨幣政策是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為了一定的經濟目標,使用各種政策工具來調節(jié)和控制貨幣數量和貨幣價格, 進而影響宏觀實體經濟的運行的各種方針和措施的總和。
二、中國貨幣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的經濟正處于一個緩慢回升期,從全球來看,整個經濟的恢復是一個緩慢復蘇的過程。外需不足的局面還是一直存在,我國也處于一個產能過剩的時期,內需不足,國內經濟回升的基礎不扎實不平衡,產業(yè)結構的調整難度存在,信貸結構也極其不合理,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前的經濟結構失調的問題沒有得到重視和解決,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fā)貨幣政策的擴張而呈現一個越來越糟糕的局面。如果不及時處理,那么必然會對實體經濟產生極其不好的影響。
(一) 利率工具被架空
當前央行利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利率,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一般而言,對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這一工具的使用較少,因為這一工具對于商業(yè)銀行的影響很大,會造成經濟周期的波動,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發(fā)展。除開我國以外全世界的國家?guī)缀鹾苌偈褂眠@一工具。2008 年9 月以前,我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處于一個很高的水平,一度達到世界最高。信貸的緊縮規(guī)模也是處于高位。這對于我國的商業(yè)銀行的發(fā)展有極其不好的影響。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之下,沒有一個完美的政策,只能權衡利弊,最后我國的央行在利率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之間做了選擇,一種政策只能解決一個問題,這是無奈之舉。
(二) 我國的貨幣話語權不足
美國的國力雄厚,美元一直占據著世界龍頭老大的地位,統(tǒng)治了國際貨幣,可以說間接地綁架了世界各國的經濟的發(fā)展,尤其是對于像中國這些新興市場國家來說尤為如此。國際清算的需要使得我國需要儲備大量的外匯,可以應對由于美元貶值所帶來的外匯風險。為了使得手中的外匯避免被貶值,我國不得不將外匯用于購買美國國債上??梢哉f央行有一大部分都用于購買美國的國債,可以看出間接綁架了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并承擔了很多市場風險如外匯風險等,進而造成我國的經濟承受巨大的損失。這是由于美國的國際貨幣清算體系造成的。
三、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整
(一)落實已出臺的各項貨幣政策措施
為了應對我國貨幣政策出現的各種問題,我國的貨幣政策必須靈活的不斷進行調整以面對各種可能的風險。及時的調整貨幣供應量,落實已經出臺的各種貨幣政策的實施措施,進而滿足經濟對于貨幣供應量的適當需求。特別是對于基層的金融機構來說尤其需要充分落實國家出臺的貨幣政策,因為貨幣政策的效果的顯現很大程度上跟基層的落實程度有關??梢圆粩嘁龑虡I(yè)銀行的信貸投放,對于一些固定資產投資的項目給予貸款支持,增加對于農村的貸款支持,迅速發(fā)展農村信貸以及農村金融,只都是可行的措施,只有將貨幣政策的每一個小細節(jié)落實到位,貨幣政策的最終效果才會得到最大體現。
(二)優(yōu)化以間接調控為主的貨幣政策體系
我國需要完善并且優(yōu)化以間接調控為主的貨幣政策的體系。首先央行應該進一步提高所實施的貨幣政策的科學性,合理規(guī)劃基礎貨幣,增強貨幣政策工具的有效性;鼓勵業(yè)務品種的開發(fā)和金融創(chuàng)新。不僅如此,貨幣政策的不一致性一直帶來問題,所以這是一個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盡快提高我國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并且對于央行自身進行自我監(jiān)督,使得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以及最終目標的實現。央行需要引導商業(yè)銀行處理好風險的防范以及信貸業(yè)務的關系,主動的防范風險,轉被動為主動。
(三)建立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機制
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渠道首先要考慮到信貸傳導渠道也就是考慮解決國有商業(yè)銀行的合理信貸投放問題。要與服務的關系。建立適應市場性信貸投放的員工隊伍,以適應新形勢下貸款業(yè)務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四、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的貨幣政策對于我國的經濟金融健康發(fā)展處于非常關鍵的地位。當前雖然我國的貨幣政策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但是通過落實已出臺的各項貨幣政策措施,優(yōu)化以間接調控為主的貨幣政策體系,建立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機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這一現象,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汪長林.貨幣政策操作規(guī)則的理論綜述以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 經濟研究導刊,2011.
[2] 易西.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難以跨越兩個“悖論”[J]. 世界知識,2009(01).
[3] 李鵬.新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下美國金融危機探究[J]. 南方金融,2009.
中國貨幣政策論文范文篇二:《中國貨幣政策的困境》
【摘要】在全球經濟危機爆發(fā)后,我國一度采取了適度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以保持經濟增長,但帶來了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等一系列較為嚴重的后果。本文嘗試分析我國危機后貨幣政策帶來的影響和當前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探討我國是否還適于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并對我國如何恢復經濟增長提出一些的觀點。
【關鍵詞】經濟增長 貨幣政策 通貨緊縮
一、引言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后創(chuàng)造了經濟奇跡,保持了三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趕超德國日本等國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已成為擺在眼前的事實。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我國GDP增速迅速下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長的措施,但效果并不持久。2013年我國GDP同比增長7.7%,創(chuàng)下1999年以來最低增速。2013年年底,中國社科院發(fā)布《經濟藍皮書》預計2014年度GDP增長在7.5%左右,世界銀行預期為7.6%,而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期僅為7.3%。
截止至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與經濟增長相關的每一個指標都進一步出現放緩。2014年第一季度GDP增長7.4%,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連續(xù)7個月下降,4月數值僅為1.8%1,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持續(xù)下降。除此之外,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也在降溫。部分經濟學家擔心房地產市場的持續(xù)下行會導致更多的信貸違約,增加金融體系崩盤風險的可能性。我國政府眼下面臨著兩難境地。一系列數據顯示國家可能面臨通貨緊縮的危險,但若再次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可能會造成更加復雜的后果。
二、我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所采取的貨幣政策及帶來的影響
2008年下半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下滑遠遠超過預期,進出口貿易總量和增幅都因受危機沖擊而下降,物價指數也出現下跌趨勢。于是我國將自2003年開始實施的適度緊縮貨幣政策轉變?yōu)檫m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目標轉變?yōu)閷菇鹑谖C的沖擊,防止經濟增速快速下滑,保持市場信心。
2008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大幅減少中央銀行票據的發(fā)行數量和發(fā)行頻率,并連續(xù)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除過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之外,央行還取消了2007年底實施的信貸規(guī)劃,使得我國信貸從2008年年底開始大幅增長。通過一系列擴張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以及四萬億的投資計劃刺激,雖然防止了我國經濟深度滑坡,但也帶來了嚴重的后果。
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等措施,使增加的貨幣通過乘數效應成倍擴大導致貨幣超發(fā)。2009年我國GDP增速為8.7%,而廣義貨幣M2增幅為28.4%,M2/GDP比值接近200%,達到歷史最高值,貨幣供應量遠遠超過經濟體系的承受能力。在貨幣供應快于經濟增長的情況下,國內出現了流動性過剩,這些過剩的流動性在內部需求未有效提高的情況下流入資產市場導致資產價格膨脹形成資產泡沫。
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上證指數從相對低點1664.93點上升至3478.01點,上漲幅度高達108.9%。房地產市場也在2009年出現了“井噴”行情,全年商品房價格和銷售面積高速增長,尤其是商品住宅價格和銷售面積,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房地產市場的繁榮還帶動了家電、建材、裝修等行業(yè)價格的增長。全國房價的大幅上揚使得政府不得不再出臺一系列調控措施以抑制房地產市場膨脹。除此之外,國內還出現了較為嚴重且持續(xù)時間較久的通貨膨脹。
從2009年11月起的兩年中,16個月CPI呈同比增長且增速加快,期間僅有個別月份數據回落但幅度不大。以至于國家從2010年10月份起又連續(xù)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在公開市場上積極回籠貨幣,并實施較嚴格的信貸控制,以此來控制通脹。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實施后,確實較為快速有效的防止了經濟下滑,但在一段時間后帶來了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
三、我國貨幣政策的困境及對策
雖然我國經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再出現危機前的高速增長,且國內有通貨緊縮的跡象出現,但國家已不再適于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主要原因在于國外經濟環(huán)境的不穩(wěn)定性和國內經濟形式的復雜性。
2008年危機爆發(fā)后歐洲中央銀行推出多種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的措施,還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規(guī)性貨幣政策措施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美國更是實施了四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歐洲和美國的這些政策使得全球流動性泛濫,對與我國的影響是促使進口商品價格指數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內通貨膨脹的發(fā)展。在經歷了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六年后,世界經濟依然處于恢復性增長。許多發(fā)達國家經濟還沒有恢復到危機前的增長水平,而許多新興經濟體國家不但需要應對經濟衰退,還承受著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因此目前各國的貨幣政策取向還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我國內部經濟環(huán)境也較為復雜。首先,我國貨幣存量已突破百萬億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截止2014年3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已達103.61萬億元,而該數字在2002年僅為13萬億元,十多年來我國貨幣供應量增長接近8倍。雖然有不少學者認為我國M2存量高是由高儲蓄率而非貨幣超發(fā)造成的結果,但巨大的貨幣供應量是流動性泛濫和通貨膨脹極大的潛在威脅。其次,我國已經存在信貸膨脹的問題。金融危機爆發(fā)后,一方面央行通過降準降息增加貸款以提高貨幣供給;另一方面,整個銀行體系需要為“四萬億”投資計劃進行配套貸款。大量流動性被注入市場,并不一定能完全被生產領域消化。
我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騰飛主要依靠大量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現在已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內部需求不能進一步提高的話,會使得資產價格下跌,企業(yè)回報率和利潤降低,破產現象增多,進一步使得銀行壞賬增加,提高銀行業(yè)的經營風險。
此外,我國近幾年來影子銀行規(guī)模的迅速擴大,形式多為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未兌現銀行承兌匯票、委托貸款以及信托貸款等,以遠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率吸引投資者,一旦遇到經濟出現大的滑坡,企業(yè)無力償還債務,就會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信用風險,加之我國對于影子銀行的監(jiān)管尚不到位,出現問題時金融風險可能會被放大,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產生系統(tǒng)性沖擊。
最后,房地產市場的衰退加大了金融市場風險。我國房地產及相關行業(yè)投資一直在國家總的資本投資和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有較高水平,但我國商品房長期供應過剩問題越來越明顯,住房完工率遠高于有效需求,未售住房存量和住房空置率劇增,全國住房銷售和價格都在走弱。而房地產行業(yè)與商業(yè)銀行貸款、信用創(chuàng)造、影子銀行之間又存在著復雜的關系。我國商業(yè)銀行的直接房地產貸款占到銀行資產的約五分之一,銀行大多貸款又是以房地產和土地作為抵押品。一旦樓市快速下滑,銀行資產違約增加,也會嚴重影響到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
貨幣政策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固然快速有效,但在我國當前復雜的經濟環(huán)境下,應審慎采用刺激干預和寬松的貨幣政策。若要努力維持國家經濟平穩(wěn)增長,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繼續(xù)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以帶動經濟增長,這需要國家一方面提高居民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讓人民真正的富起來,一方面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大對醫(yī)療保健、教育、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投資,居民生活水平和保障提高,自然會減少儲蓄增加當前消費和投資。
其次,采取“寬財政”的方式促進經濟發(fā)展,但增加財政赤字也易引起通貨膨脹,因此可以考慮進行減稅,降低稅率不僅可以提高企業(yè)利潤,增強企業(yè)競爭力,還可以增加就業(yè)機會。如果國內通貨緊縮信號變得更加強烈,適度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增加流動性也是一種選擇,但國家需要認識到當前寬松貨幣政策對于經濟促進作用的局限性和短暫性;一旦降準,需要政府引導資金的正確流向,例如支持保障房建設,鼓勵服務業(yè)、環(huán)保節(jié)能行業(yè)和科技行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對中小微企業(yè)提供金融支持等;與此同時,國家和銀行體系應注意加強防范金融風險和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傳導失靈導致的“流動性陷阱”。
注釋:
{1}數據來源于國家統(tǒng)計局。
參考文獻
[1]孫立堅.中國為何不能學美、日寬松的貨幣政策?[J].對外經貿實務,2013(6).
[2]李洪業(yè).我國貨幣政策的選擇――基于我國當前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J].商,2013(32).
[3]任澤平.當前我國經濟運行趨勢與周期的特點[J].經濟縱橫,2013(5).
[4]張茉楠.中國貨幣政策遭遇新一輪挑戰(zhàn)[J].經濟研究參考,2014(6).
[5]石凱.金融危機中我國經濟政策選擇的反思[J].財務與金融,2013(6).
中國貨幣政策論文范文篇三:《淺談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
摘要:運用實證檢驗方法,包括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等探討1998年以來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得出結論:中國貨幣政策整體上是有效,但是有效性在逐漸降低;從長期來看,中國貨幣呈現中性特性;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不存在Granger因果關系,現階段國家貨幣目標更加注重物價水平的變化,貨幣供應量M2與物價水平的相關滯后期在3―6個月。
關鍵詞:貨幣政策;脈沖響應函數;M2
引言
伴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措施刺激本國經濟發(fā)展,中國政府也相應推出刺激措施――“四萬億”財政投資計劃,并取得顯著成效??紤]到1998―2002年經濟衰退期間財政政策的顯著作用,現在眾多學者和經濟學家越來越倚重財政政策的作用,有研究報告指出:由于中國貨幣政策的政策工具、操作目標、中介目標以及形成的傳導機制問題,在宏觀調控方面并沒有像財政政策那樣起到預想中的作用。因此眾多專家學者對中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產生懷疑。
一般來說,貨幣政策主要包括政策工具、操作目標、中介目標等組成部分,中國真正的貨幣政策是在1996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yè)銀行法》才建立的,通過盯住貨幣供應量和利率等指標,來進行國家宏觀調控。本文利用貨幣政策遠期中介目標――貨幣供應量(M2)代替央行所實行的貨幣政策,以GDP、物價水平分別代表貨幣政策目標:經濟增長和物價穩(wěn)定,利用計量經濟學脈沖響應函數和Granger因果檢驗的方法,通過探討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整體判斷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
一、文獻綜述
貨幣政策有效性是經濟學中的重要研究內容,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采取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國內外研究學者紛紛在貨幣傳導機制和檢驗貨幣是否中性等方面,通過理論推導和數理模型方式對貨幣政策有效性進行研究。
早在20世紀70年代,貨幣主義學派代表人Friedman根據貨幣傳導途徑明確提出:
從長遠來看,貨幣政策不會影響實際產出以及資源的再分配,貨幣政策是無效的。合理預期學派認為,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如果完全在公眾的合理預期之內的話,那么貨幣政策是無效的。而國家干預主義代表人物――凱恩斯在假設貨幣供給是外生的前提下,認為貨幣政策是有效地。同樣Tobin在凱恩斯理論的基礎上,通過Q值理論,認為貨幣政策能夠促進實體經濟的增長,貨幣政策是有效地。Bernanke 和Blinder(1988,1992)通過理論和經驗實證分析,認為貨幣政策可以通過貨幣、信貸渠道對實際產出產生影響。
同時隨著數理化工具在經濟學中的應用不斷推廣,眾研究學者紛紛采用數理工具對貨幣政策有效性進行探討。King和Waton(1992)、Serketis和Krause(1996)均采用不同的假設條件,在對美國的數據進行季節(jié)性調整后,發(fā)現實證的結果支持長期貨幣中性,即通過貨幣政策改變貨幣量來影響實際產出是無效的。而Boschen、Otrok(1994)通過加入虛擬變量,對美國、澳大利亞兩個國家的貨幣供給量和GDP進行分析,實證結果是貨幣政策并非完全是中性。
基于此,隨著中國貨幣市場化不斷推進,國內學者同樣用實證檢驗對中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進行相關的探討研究。劉斌(2001)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是符合貨幣主義的觀點的,即短期內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是有沖擊的,但是從長期來看,這種沖擊的影響越來越弱。陸軍、舒元(2002)通過使用格蘭杰因果檢驗以及Fisher與Seater的長期導數的檢驗方法,發(fā)現中國在1978―2000年,GDP是貨幣供應量的格蘭杰原因,長期內貨幣是中性的,因此認為試圖通過擴張的貨幣政策實現中國經濟的長期持續(xù)增長是不可能的。劉金全和鄭挺國(2006)發(fā)現,中國貨幣政策作用具有明顯的不對稱性,經濟衰退時期對實體經濟的刺激效果要好于經濟擴張時期的效果。曾令華、李紅光(2007)實證研究證明,貨幣供應量作為中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在現階段仍然是有效地。閆力、劉克宮等人(2009)利用VAR模型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中國貨幣政策是有效的,同時貨幣政策效應呈現出非對稱性,貨幣政策緊縮效應大于擴張效應。
二、實證檢驗
(一)數據選擇
從中國貨幣政策實施歷程來看,1998年以前中國主要通過信貸渠道實施貨幣政策。而1998年后,央行直接宣布以貨幣供應量作為唯一的中介目標。由此本文采用1998.1―2010.8的CPI變化率、M2變化率以及月度GDP變化數據。盡管國家只公布季度GDP數據,本文將利用月度工業(yè)增加值數據加權取得GDP月度數據。數據來源于wind和Vsat數據庫。
(二)實證結果
1.時間序列平穩(wěn)性檢驗。時間序列分析要求變量是平穩(wěn)的,否則會出現“偽回歸”問題。在這里利用ADF檢驗對變量序列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通過對個變量進行自相關檢驗,在滯后12期的時候自相關消失,因此在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的時候滯后階數為12(如下表)。我們發(fā)現GDP、M2和CPI皆為一階平穩(wěn)變量。
2.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通過Johansen檢驗可得,GDP、M2和CPI各自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則可以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通過檢驗發(fā)現:滯后1~4期,GDP與M2之間均互不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即通過貨幣政策控制貨幣供應量來預測實體經濟增長是無效的;對于M2和CPI,隨著滯后期的增加,CPI均是M2的Granger原因,即通過CPI來預測未來M2貨幣量的效果越來越好,然而,恰恰相反,通過M2預測未來CPI的效果隨著滯后期增加越來越不明顯,在滯后4期時,M2已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即政府決策者要想通過M2來預測未來物價水平CPI,最好是通過前3個月實體經濟運行中貨幣供應量來預測。
3.脈沖響應函數與方差分解。
I:方程穩(wěn)定性檢驗
利用D(GDP)、D(CPI)和D(M2)分別構建VAR方程,對方程進行AR根檢驗,特征根的倒數值全部位于單位圓內,則VAR方程是穩(wěn)定的,可以做脈沖響應函數。
II:脈沖響應函數
從上頁圖1 GDP和M2的脈沖響應可以看出,對于GDP增長率變化的一個單位標準差的沖擊,M2變化率一開始有個微小負向反應,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反應逐漸減弱,在滯后8個月時影響已經完全消失。而對于M2增長率一個單位標準差,GDP增長率變化呈現微弱的負向影響,這可能與隨著M2的增加,市場加大了未來對央行收緊流動性的預期,一定程度降低投資積極性有關,從整體上來看,M2增長率的變化對GDP增長率的影響比較小,貨幣的產出效比較小,并且隨著時間推移,影響逐漸衰減為零。通過方差分解同樣可得,隨著時間的推移,GDP增長率變化受到貨幣供應量增長率變化影響越來越小,即從短期來看國家要想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來促進經濟增長效果不大,長期來說是無效的,即長期內,中國貨幣是中性的。
從圖2 對于M2增長率變化一個單位標準差的沖擊,會產生的明顯的正的價格效應。CPI變化率從滯后3期產生正的反應,并在滯后4期時達到最大,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逐漸減弱,滯后10期時,影響全部消失。也就是說央行釋放的流動性的變化一般會在滯后4個月后,對物價水平的影響達到最大,這種影響一直持續(xù)到滯后8個月,然后逐漸消失,即央行要想預測未來物價水平的變化,最好根據前4―8個月的M2增長率變化,從而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同樣,對于CPI變化率一個單位標準差的沖擊,M2增長率產生負向變化反應,并在滯后兩個月達到最大,然后影響逐漸減弱,在6個月后影響幾乎消失。也就是說,物價水平一旦發(fā)生變化,央行會在3個月內通過采取不同調控政策以此控制貨幣供應量,以此應對貨幣供應量的變化。
三、實證分析結論
通過上述實證檢驗我們可以得到,中國的貨幣政策整體上是有效的,其目標更加側重于物價穩(wěn)定。主要表現在:
1.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越來越低。從實證檢驗來看,根據GDP增長率變化方差脈沖響應函數圖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GDP增長率受貨幣供應量的影響逐漸趨于零,即產出效應比較小,通過調控貨幣供應量來促進經濟增長的效果并不明顯,因此從長期看中國的貨幣呈現中性。
2.中國貨幣政策對物價水平變化的影響比較明顯。這與近幾年國家把控制物價水平放在貨幣政策調控目標首位相吻合。從短期來看,物價水平與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的滯后期約為三至六個月,因此貨幣政策制定者可以通過監(jiān)控三至六個月貨幣供應量變化來進行預判物價水平走勢,從而提高貨幣政策的效果。
3.貨幣政策的滯后性。一般來說,脈沖響應函數首次達到最高點的時間為滯后期,通過觀察物價水平的滯后期,中國貨幣政策滯后期約為三至六個月。時滯是影響貨幣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提高對未來經濟發(fā)展洞察力和央行的獨立性縮短內部時滯和外部時滯,從而達到促進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的目標。
參考文獻:
[1]Boschen,J.FandOtrok,C.M,(1994),long-run neutrality and supe rneutrallty in an ARIMA framework;comment,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Vol 84(5),pp.1470-1473.
[2]Friedman M,and D.Meiselman,the relative stabilityof monetary velocity and the investmenmultiplierin the United States:1897-1958,in Stabilization Policies,Englewood Cliffs:Prentic Hall,1963,165-268.
[3]Friedman,Miltonand Anna J.Schwartz(1963),AMonetary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186-l96.Princeton:PrineetonUniversityPress.
[4]King.Robert.,G.,and Mark G.Watson,(1992),Testing Long Run Neutrality,NBER Working Paper,Vol.4156.
[5]劉斌.貨幣政策沖擊的識別及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1,(7).
[6]劉金全,謝衛(wèi)東.中國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動態(tài)相關性[J].世界經濟,2003,(6).
[7]閆力,等.貨幣政策有效性問題研究――基于1998―2009年月度數據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9,(12).
[8]楊麗.1998年以來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評析[J].金融研究,2004,(12).
[9]張海燕,周鳳萍,王振吉.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實證分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4).
[10]張學蘭,楊丹.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問題:基于1996―2009年季度數據的分析[J].財貿經濟,2010,(6).
1.關于貨幣政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