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綠化的新方法
關(guān)鍵詞:臺灣相思種子 公路 綠化
公路綠化最常用辦法是種植苗木。近年來,玉林地區(qū)嘗試使用臺灣相思種子直播進行公路綠化,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利用這種辦法綠化具有以下優(yōu)點:種植成本低、易于管理、不易被人畜毀壞、苗木生長快。在我國華南廣大地區(qū)具有較高的推廣使用價值。
1、臺灣相思樹的特性
臺灣相思樹原產(chǎn)我國臺灣恒春,屬含羞草科金合歡屬的常綠喬木,具有喜光、喜溫暖、不耐寒、耐瘠薄、對土壤肥沃條件要求不高等特性。但以濕潤疏松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及沙土壤為最好,而酸性土及高嶺土則不利于它的生長。它可耐0℃的低溫及短時-2℃的低溫氣候。符合上述土壤及氣候條件的地區(qū)均可利用這種辦法進行直播綠化。
2、直播培植方法
2.1、整地
直播前對土地要進行土壤改善的處理,這是直播綠化中一項重要的技術(shù)措施。目的是為了改善土壤的物理狀況,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及通氣性。整地深度一般在20~30cm為宜,太淺達不到改善土壤物理狀況的目的,太深則增加投資,加大成本。整地又分為全墾式及坎式2種。①全墾式整地:主要用于新建公路及綠化地段較集中的路段。全墾帶寬一般在0.5~1.0m為宜,在高填土及綠化用地較集中的路段,可搞2條或2條以上的全墾帶,帶與帶之間的水平距離應(yīng)不小于4m.②坎式整地:主要用于零星種植及一些需補植的路段。直播坎可以是方形或園形,大小以1m2左右為宜,坎與坎之間的距離一般為3m,隨著公路等級的提高,坎距可以適當(dāng)增大,以4~8m為合適。
整地要全面碎土,不能有大于2cm塊徑的土塊。土中的雜物,如石塊、雜木和雜草等要盡量清除。
2.2、種子的處理
采集的種子必須達到質(zhì)量要求的標(biāo)準,才能保證發(fā)芽率的要求。臺灣相思樹種子種皮堅硬,裹蠟質(zhì),需用較高溫度的熱水泡浸處理,把蠟質(zhì)溶解掉,使種皮變軟,有利于種子的催芽。處理時將種子盛放于木容器或瓷器中,將澆沸的水倒入容器內(nèi),邊倒水邊用木棒攪拌種子,熱水用量以剛浸沒種子為度。10min 后,將浸種的熱水倒掉,再用冷水泡浸幾個小時,待種子吸足水份后撈起涼干,待播使用;或是直接用70~80℃的熱水泡浸直到熱水自然冷卻為止,然后撈起涼干,作直播使用。
2.3、直播綠化的時間
直播時間一般宜在春季及初夏進行。溫度在2℃以上的地區(qū)也可以在秋季進行。春季初夏氣候適宜直播,雨水充沛,有利于苗木生長。據(jù)玉林地區(qū)的經(jīng)驗,一般在每年4~6月份直播為最好。直播過早,氣溫還較低,種子容易發(fā)生霉?fàn)€,剛出土的幼苗也容易受低溫陰雨天氣的危害,受鼠害也較嚴重。如在6~9月份這段時間進行直播,由于雨水多,種子易被大雨沖刷,同時強烈的太陽輻射也容易灼傷苗木。秋季直播是春季及夏季直播的補充,有絕對溫度低于2℃的地區(qū)不宜采用秋季直播。因為這時直播的苗木,還未完全木質(zhì)化,易遭冬季低溫的危害。
2.4、直播方法
a. 撒播法:在已翻耕的撒播地上均勻地布上臺灣相思樹種子。這種方法用種量較大,一般每公里需種子20~30kg.優(yōu)點是出苗較多,苗木形成密集群落,雜草難于侵入危害,苗木成活多,很少再需補播。
b. 條播法:在全墾帶內(nèi)按一定行距開1條或1條以上的沿公路縱向的播種溝進行播種綠化。用種量一般為每公里10~20kg.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用種量較少,便于除草,培土及施肥。
2.5、直播苗的管護
種子播下以后,覆蓋一層0.4~0.6cm厚的碎土,經(jīng)10~20d后,種子就會萌芽出土。在一些人畜活動頻繁的路段,需用竹、木護攔把直播地圍起來,防止人畜踐踏,傷害幼苗。幼苗出土后需除草、施肥、培土及除蟲,將松土、除草和施肥三者結(jié)合起來。松土和除草最好在降雨后及時進行,松土后可以進行施肥工作。為了防止肥害,宜用稀釋的水肥,不宜使用干肥,施肥宜分幾次進行,遵循濃度由稀到濃的原則,開始幾次施尿素,最后一次施磷、鉀肥,以促進苗木的木質(zhì)化,增強越冬能力。除草應(yīng)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經(jīng)過第1年護理以后,第2年就可由其自然生長,以后每年只需進行修枝撫育及間伐管理。主要是清除主干下部的側(cè)生枝條,使主干通直,促進其高生長。
根據(jù)玉林地區(qū)的經(jīng)驗,直播第1年長得最高的苗木可達1.55m,平均可達0.7m,第2年平均高度可達1.6m,第3年則可基本成林,達到了綠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浙江農(nóng)業(yè)大學(xué)編。種子貯藏與檢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61.
2、北京林學(xué)院編。造林學(xué)。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1.
3、北京林學(xué)院編。樹木學(xué)。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