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教育類論文 > 學科教育 >

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學生“悟性”的培養(yǎng)

時間: 朱秀梅1 分享
摘要: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語文教學,那就是怎樣對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如果具備了這種能力,一切問題將迎刃而解。我僅從想象力、文化積淀、語言提煉、情感釋放等幾個方面闡釋語文感悟的培養(yǎng)。
關鍵詞:感悟 想象力 文化積淀 語言提煉
情感釋放從事語文教學多年來,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女同學的語文一般比男同學強,寫字好的比寫字差的強,讀書流利的比讀書磕巴的強,一二個月不上學的語文考試成績不一定差……”這些現(xiàn)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經過觀察思考,我認為:一個學生語文成績的高低,與他對語言文字感悟能力的好壞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在平日的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學生“悟性”的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兩句出自曹操的《觀滄?!?。“太陽”表面上看上去不大,但稍有點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它比我們看上去一眼望不到邊的地球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太陽和銀河系相比,那更是滄海一粟,學生通過聯(lián)想想象自然就會明白這“滄海”有多大,就會感悟出作者通過描寫滄海之大,運作不息的太陽、月亮與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寫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氣派。天連水,水連天,浩蕩的無邊無際,實在壯觀極了。只有展馳騁的聯(lián)想想像,才能把握住作者創(chuàng)設的宏偉境界,理解曹操東臨碣石,展望未來,一統(tǒng)天下的這種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政治抱負。學生具有這種聯(lián)想想象能力,再遇到一些問題就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尋找一些相同點,加以整理,問題也就解決了,久而久之的訓練,悟性也就高了。當學生聽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句時,怎能不聯(lián)想到一幅充滿柔情與生機的江南水鄉(xiāng);當讀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時,又何嘗不聯(lián)想到大漠的雄渾蒼涼。
二、聯(lián)系歷史背景,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有些文章離我們比較久遠了,鑒于學生閱歷尚淺,你不做一個背景介紹,他也是很難理解文本的。
“花和人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是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中的一句話。你只有聯(lián)系歷史背景:經歷“”十年浩劫,撥亂反正,神州大地重又勃發(fā)生機,欣欣向榮。紫藤蘿蘭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毀滅,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整個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征。作者回顧花和人的命運,悟到這句話,告訴我們遭遇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河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走后不能老讓悲痛壓在心頭,應該面對新的生活,振奮精神,以昂揚的斗志投入偉大的事業(yè)當中去。只有聯(lián)系到作者寫花實則寫祖國和自己的命運,才能把握住作者的心曲。
三、要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和文化積淀。要引導學生堅持每天讀書。要求他們在讀書以后,把書中精彩段落、句子、詞語摘抄下來,同時練習寫讀后感,平日也要堅持寫日記。自己讀多了,寫多了,自然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就上去了。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誰的記憶里沒有保持著可以‘信手拈來’的基本原理,他到了少年時期就會出現(xiàn)思維不清楚的現(xiàn)象——即他的的思維是紊亂的,這一點將對他全部的智力生活打上烙印。”
四、加強關鍵句子的篩選整理和提煉。準確理解詞語不一定就能完整理解一個句子的含義。只有抓住關鍵句子關鍵詞,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語言感悟能力。
對于關鍵句子準確而透徹的理解,并非易事,更何況大多是難句,對不同形式的句子采用不同的對象和方法是解決這個難題的關鍵。關鍵句中的長句成份多結構復雜,邏輯性很強,但憑直覺感受難以奏效,因此“化長為短,化繁為簡”,“先主干、后枝葉”是一條最有效的辦法。
五、情感釋放是感悟的“催化劑”。我們只有對事物寄托情感,才能擷取到蘊含其中的道理,也就是“感悟”。我們把這種情感的醞釀膨脹傳出到文章中,會大大縮短撲捉意象的時間,加快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如《熱愛生命》一文,只有把你對生命的情感注入到文本中,就會體會到作者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生命。“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這是說“因為好好的享受生活,對死亡就不會感到遺憾”,“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關心程度而定的”,這是說“關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可貴,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的樂趣”。我們就要抓住這個感情釋放點,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誘導學生進入文本,充分挖掘課文的思想內涵。
六、注重學生的形象直覺思維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人們在學習時依靠視覺、聽覺和腦力活動能夠突然產生活潑的生機盎然的發(fā)現(xiàn),這就是一種感悟。
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讓學生到臺前表演父親“蹣跚”爬月臺給我買橘子的情景,進而體悟父親對“我”的拳拳之愛。引導學生形象直覺思維,從中看出父親的艱難。在此提出一系列的問題:父親買桔子為什么費勁?作者為什么一定要穿過鐵道?作者看著父親買橘子為何流淚?學生稍一動腦就會得出答案。父親年邁,爬上爬下,步履蹣跚,動作艱難,視覺中的背影和內心的觸動下,眼淚禁不住流下來,父愛子,子愛父,作者的心理活以此來烘托父親買桔行為的艱難,達到了一個特殊效果。因此我們在講解時,相機引導、適當點撥以調動學生的直覺思維,促成他們的感悟。
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這樣,學生才會對語文有著濃厚的興趣,將學習提上一個更高層次。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2] 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
24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