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學論文
高等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比較新穎的學科,主要探討在高等教育領域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高等教育心理學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高等教育心理學論文篇1
淺談高等教育心理學在高職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隨著在教學崗位上工作年限的增長,隨著對教學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基本教學內容的漸漸熟悉,自覺地將教學理論運用于教學過程中,不斷探求展現(xiàn)本學科知識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就成為一門必修課。
關鍵詞:會計教學 高等教育心理學 應用
正如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所說,實踐以理論為指導。高職會計教學這個實踐也需要高等教育心理學的科學理論為指導。筆者對高等教育心理學中的一些理論原理在高職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有點心得,現(xiàn)舉幾例以拋磚引玉。
一、在學期初,給一門課開個好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理學中提到:學生的學習行為受學習動機的支配。因此,新學期的第一堂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發(fā)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簡言之,即為學生找到要好好學習這門課的理由??梢詮谋鹃T課程對學生個人將來職業(yè)的重要性和實用價值、在課程體系中所占的地位、具體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要求等方面來闡述。
比如,在審計學課程的教學中,學生普遍容易感覺枯燥難懂,因此在第一堂課上開個好頭,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動機至關重要??梢韵驅W生講解他們所向往的、感興趣的、和審計相關的職業(yè)生活來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與動力。
再比如,在會計手工賬的教學中,第一堂課在簡要的課程說明之后,可以給學生講講會計職業(yè)中的一些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來說明會計職業(yè)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和學生們身份相近的會計職業(yè)人怎樣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了比較高的位置,以激發(fā)學生對會計職業(yè)的認同感和向往。
二、在高職會計教學中,舉例說明較復雜的內容時,所舉的例子要直觀具體
高等教育心理學中將思維分為三類:直觀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其思維水平依次遞增,其理解難度也依次遞增。因此復雜的問題要用比較容易理解的低級思維(直觀動作思維和形象思維)直觀具體的來闡述。
比如,新教師在基礎會計中講解本年利潤賬戶時,打比方說本年利潤賬戶就像個計算器,加加減減最后就計算出了凈利潤。這個比喻很形象,但是在學生對本年利潤賬戶了解的還不是很清楚的時候,對這個比喻的反應是很迷惑:本年利潤賬戶怎么就像計算器了呢?
筆者的心得是:先向學生解釋“在月末時,所有收入的金額都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貸方,所有成本費用的金額都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借方,借貸金額相抵后的余額即是凈利潤。”然后舉個實例,列出月末時收入成本費用的金額分別是多少,再將所有收入成本費用分別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貸方和借方,計算出余額即凈利潤。先讓學生看怎樣通過本年利潤賬戶一步一步計算出最后的凈利潤,對本年利潤賬戶有一個直觀具體的理解。這時,再上升到邏輯思維層次,打比方說“本年利潤賬戶就像個計算器,加加減減最后就計算出了凈利潤。”,就會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有參與感,從而加深了理解并強化了記憶。
三、在高職會計教學中,舉例幫助理解新學內容時,所舉例子要和實際緊密聯(lián)系,從學生已知的知識著手,步步引向要講授的知識
高等教育心理學中提到,學習的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外一種學習的影響。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兩類,即正遷移和負遷移。要努力實現(xiàn)對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的正遷移,即用學生熟悉的知識幫助學習新知識。
比如,在財務會計中,講解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核算時,其中的實際利率法學生普遍反映較難理解。這時可以結合學生已經熟悉的借款時的本金和利息來幫助理解。如:假設年利率為10%,借款金額為100萬,那么第一年的利息為10萬。如果借款方第一年只還了8萬元的利息,那么沒還的2萬元利息在第二年要算作本金和原借款本金100萬元一起計算利息,則第二年的本金為102萬,利息為10.2萬;如果借款方第一年還了12萬,那么比利息多出來的2萬相當于提前償還了2萬元本金,則第二年未償還的本金為98萬,利息為9.8萬。同樣的道理,在講解用實際利率法計算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實際利息費用時,持有至到期投資相當于把錢借給對方使用一段時間再以一定的方式收回本金和利息;攤余成本即相當于實際未收回的本金額(如上例中的102萬或98萬),實際利率為市場利率或選定的折現(xiàn)率;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實際利息費用=攤余成本×實際利率=實際未收回的本金額×實際利率。這樣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再比如,在財務管理中,講解債券發(fā)行的溢價和折價時,可以結合學生已學過的西方經濟學中的市場供給需求對價格的影響來解釋。如果債券的票面利率較高或者大家對債券的預期比較好,都愿意買這個債券,于是出現(xiàn)了供小于求的狀況,債券發(fā)行價格上升即溢價發(fā)行。反之,則折價發(fā)行。
四、在高職會計教學中,對一些相近但又有所區(qū)別的內容,應給出思路,讓學生自己動手歸納總結
高等教育心理學中提到,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概括、歸納學過的內容,進而達到知識的最有效的遷移。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時刻想著讓學生的大腦動起來思考知識,而不是一直被動的接受知識。
比如,在財務會計中講解應交增值稅時,有進項稅額轉出的情況和視同銷售需要計算繳納銷項稅的情況容易弄混。這時可以引導學生從產品是外購還是自產(或委托加工)、產品的所有權是否發(fā)生了轉移、產品是用于應稅項目還是非應稅項目等方面進行歸納,學會分析實際應用中的各種情況。
再比如,在財務會計中講解銀行轉賬的八種方式時,內容較多,不便于記憶。可以引導學生從使用主體、同城或異地使用、即期或遠期票據(jù)、可否支取現(xiàn)金、提示付款期或票據(jù)期限、可否背書或貼現(xiàn)、通過哪個會計科目核算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比較,以區(qū)分清楚各種銀行轉賬方式。
讓學生自己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比較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區(qū)分,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對學生總結歸納成果的檢驗,可以通過邊講邊提問、集體回答與個別提問相結合等方式。
以上只是對教學方式、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教學效果的初步探索。在由教學新手向教學熟手轉變的過程中,在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這條探索之路上,應該做的還有很多。
參考文獻:
[1]張文新.《高等教育心理學》第一版,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
高等教育心理學論文篇2
淺析心理學在高職教育管理中的運用
從教育學的觀點來看,心理教育作為張揚學生個性的教育,體現(xiàn)出了人的德性、潛能和心力三個方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心理教育還可以看做是一種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
一、心理學對高職管理中的重要性
將心理學教育運用到高職院校的課程當中,不僅會對教師和學生雙方的身心健康產生好的影響,同時還打下了高職院校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基礎。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社會越來越呈現(xiàn)出來多元化的趨勢,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和價值導向也在發(fā)生著變化。例如,很多學生因為學歷不高會產生焦躁和自卑的心理,嚴重影響著其學習和擇業(yè)。針對這種現(xiàn)存的狀況,將心理學引入到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中就顯得非常必要了。運用心理學管理高職教育,并且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教學范疇當中,有利于豐富高職的課堂教學,同時優(yōu)化學生心理素質,全面提升學生整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心理水平提高。面對著國家環(huán)境的瞬息萬變以及金融危機的巨大觸動,高職學生的心靈也被蒙上了陰影。
面對著畢業(yè)生的焦躁和自卑心理,國家雖然也出臺了政策予以調整,但是人數(shù)眾多的從業(yè)大軍就業(yè)情況還是不容樂觀。有些個別的地方和院校,在畢業(yè)之際竟然出現(xiàn)了畢業(yè)生的打砸現(xiàn)象,這充分暴露出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也說明了在教學中需注重學生克服困難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象,需要做的不僅僅是端正學生的思想態(tài)度,同時還需要教師的輔助,也提醒了高職院校應十分注意心理學在日常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具體的實施中,高職院校管理者應有步驟有計劃地引進心理學教學機制,終止學生自身的原始的“心理免疫能力”生存方式,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
二、心理學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
1、深入疏導,轉化角色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疏導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進入疏導法。指的是教師運用說理的方法對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引導,使其盡快地從情緒化中走出來,帶領學生認知自身的行為,并且進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在剛剛進入校門之后以及在畢業(yè)之際需要工作崗位之時,恰恰是高職院校學生大規(guī)模爆發(fā)傷心、痛苦感情的高發(fā)期。還有很多例子就是在校期間,年輕人因為戀情的問題也會產生一定的情緒波動甚至是有負面的情緒出來。
這些時候都是需要教師來及時的引導學生,告別負面的壞的情緒,回憶自己做過的高興的開心的或者是成功的事情,通過這樣的心理歷程的回味來促使學生改變過去只是憑著主觀和意氣辦事的做法,慢慢恢復自信心。深入的疏導法對教師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外,還要提升心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僅要重視溝通技巧,更要注重溝通態(tài)度。學生們往往更加歡迎熱情、和藹以及善于溝通的教師,因此需要教師轉變自身意識,定位為學生的朋友,置身于學生的位置,了解學生的品行、思想和問題,這樣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激勵,使心理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2、營造輕松的學生氛圍
輔導學生進行心理教育需要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和氛圍。想要學生卸下心防、打消心理戒備,就要教師試圖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一學生的視角來看待問題。這是因為如果學生有著很深的心理戒備,是不會輕易的被打開心防的,教師也就無從疏導。還有,有一部分學生對于心理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偏見,認為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疏通和教育。其實這是一個致命的偏見。
高職院校學生因為就業(yè)和社會壓力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均會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或者是障礙,有了問題就需要及時做到排解,否則不僅會加重心理負擔,還會被心理包袱困住拘束,產生不好的影響。針對這一情況,高職院??山⒁欢淞⒈壤?ldquo;心理疏導室”,聘請心理醫(yī)生,對前來咨詢的學生給予詳細的講解和疏導。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不要急于對學生下評論,更不能反應冷淡,造成學生的緊張感,應在較為活躍和輕松的氣氛中進行談話和咨詢。高職院校為教師和學生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不但會很好地為學生排解問題,同時還利于學生的身心愉悅和健康發(fā)展。
3、健全干預機制
高職院校不僅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問題,更要將個體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當做重要的工作來做。健全干預機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控制心理問題的發(fā)生以及由此衍生的更深層次的問題。建立健全個體的心理問題干預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來抓:首先,實行值班制度,使得心理咨詢的教師如同醫(yī)務教師一樣,做到隨時能夠接待學生,不會使學生感到落寞。初次進行心理咨詢的學生,尤其會有緊張的心理,如果再遇到無人值班的情況,那么就會更加加重學生的緊張感和不適感。此外,高職院校應配置咨詢熱線,以滿足不同需求的學生的需要,使得每一位需要咨詢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幫助。最后,對于初步評估有精神疾病的學生應及時啟動應急措施,轉送醫(yī)療機構進行有效的治療,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
結語
將心理學引進到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機制當中,不僅是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健康,同時還是對高職院校本身的完善。這一機制的實施,必然會形成一個雙贏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