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論文大全>畢業(yè)論文>文化>文化研究>

中國古建筑文化論文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中國古建筑是中華文明的活化石,凝聚著中國人文思想的精髓。繼承和發(fā)展中國古建筑文化,關鍵在于棄其糟粕、揚其精華,重在 神似,而非形似。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古建筑文化論文,供大家參考。

  中國古建筑文化論文范文一:探析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的傳統(tǒng)文化

  論文關鍵詞:中國傳統(tǒng)建筑 傳統(tǒng)文化 歷史內涵

  論文摘要:建筑被譽為“石頭的史書”、“凝固的歷史”,是包羅萬象的空間藝術。透過那斑斑駁駁的一磚一石,人們能夠從中解讀出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中國傳統(tǒng)建筑是華夏文明的歷史積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傳統(tǒng)文化中的禮制,宗族家庭觀念,“天人合一”的思想精神都影響著建筑的布局,建筑環(huán)境設計和裝飾風格等,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歷史文化意蘊。

  建筑,是指供人們進行生產、生活或其他活動的房屋或場所,它除了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外,還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的文化,具備很獨特的審美價值。建筑的文化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從縱的方面看,建筑具有時代性的差異;從橫的方面看,建筑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差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在歷史淵源以及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導致了建筑風格的多樣性。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與西方古建筑的磚石結構體系相比,中國古代建筑的最大特點就是采用土木結構體系。這個體系的特點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構架,先從地面上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設橫向的梁枋,再在這些梁枋上鋪設屋頂,所有房屋頂部的重量都由梁枋傳到柱子,經過柱子傳到地面。而用土、磚、石或者其他材料筑成的墻,只起到隔斷的作用而不承受房屋的重量。

  中國的古代建筑主要有兩大類,一是表現(xiàn)帝王活動、生活的宮廷建筑;二是表現(xiàn)人民生活、活動的民居建筑。這兩大類建筑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都有著一種直接的、密切的聯(lián)系,使得中國古代建筑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本文中,筆者從三個方面來探討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體現(xiàn)的傳統(tǒng)文化。

  一、“禮制”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

  君主專制是我國古代社會的政體形式。“禮制”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很重要的。所謂“禮”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秩序,是維護封建倫理道德的等級制度。孔子是“禮制”的忠實維護者,他的“克己復禮”等主張,都反映了禮的重要性。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同樣存在壁壘森嚴的等級,從建筑的布局、形體、結構到裝飾設計,處處皆凝結著強烈的政治倫理規(guī)范,以顯示上下有序、尊卑有別的禮制。這就是建筑中的“禮”。宮殿建筑中,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為“殿”,與家人生活起居之處為“宮”。故“殿”的面積與構件都以大為美,以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來顯示皇權至尊。“宮”的建筑規(guī)模則據(jù)主人的身份而定,皇帝的起居宮最大,其次為皇后及其妃嬪所居之宮。明清故宮中,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整個建筑群中最雄偉宏大的部分,居中而立,統(tǒng)攝全局,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征。后宮中皇帝起居的乾清宮規(guī)模最大,其后為皇后起居的坤寧宮,再次為妃嬪所居的東西六宮,皇室家族內部的貴賤尊卑,由此都可見一斑。

  民居建筑的等級限制也是極為嚴密的,各朝統(tǒng)治者甚至以律法的形式來加以規(guī)范。各級官員的府邸建筑,都是有嚴格的要求和規(guī)定的。建筑裝飾的倫序等級十分明顯。例如:基座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常用的裝飾手法,一般的民居只能用普通臺基,官品較高的府邸可用較高級臺基,惟有皇家建筑和佛寺廟宇,才可以用“須彌座”。這種座式原為佛像底座,寓意以須彌山之高顯示來佛的崇高和偉大?;始医ㄖ栌?ldquo;須彌座”寓意皇權的至高無上。屋頂式樣的不同也代表民居的不同等級,四面坡頂多為皇室和廟宇專用,歇山頂多是達官貴人的宅院,普通百姓的居室多為硬山頂。此外室內裝飾中常用的天花、彩畫等也分不同等級,嚴禁違禮僭用。    二、“宗族觀念”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

  宗法家族觀念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儒家所倡導的宗法倫理在封建社會占統(tǒng)治地位后,這種觀念的影響更是無處不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也時時處處都體現(xiàn)了宗族觀念和思想。

  中國傳統(tǒng)的居室建筑,是對宗族家庭倫理最形象、最生動的闡述。就平面布局而言,民居的分布多由若干單體建筑來組合構成庭院,再由一個個庭院組成村寨。庭院為同祖同宗家庭生活起居之處,村落為同姓同族之人交往活動之處。這種布局,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強調族群而淡化個體,增強了家庭的凝聚力。充分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家族的宗法特質。民居庭院內部的布局也內涵豐富。為了體現(xiàn)父尊子卑,長幼有序,一般皆將家長所居的正室安排在正上方,同時也安排有祭祀祖宗或家庭集會之地。在“堂”的兩邊,對稱排列東西兩房,歸子輩居住。相對于“堂”,房為從屬地位,這與居住者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吻合的。同時,由于堂為家庭居室中最尊貴的地方,代表同宗集會之地,故人們習慣上以“堂”稱父系親屬;母系的親屬不是同祖同宗,故而不能算是同“堂”之后,遂以“表”稱之。出于室正房偏的觀念,人們稱結發(fā)妻子為“正室”稱妾為“偏房”。同時,為了限制和規(guī)范婦女的行動自由,婦女的居室一般被安裝在幽深、封閉的院落后部,故傳統(tǒng)社會習慣稱妻為“內室”。一般情況下,婦女不能擅自步出院外,外人亦不能輕易入內院。古人將婦女之居稱為“閨房。

  三、“天人合一”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tǒng)中最重要的思想觀念之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又強調人對現(xiàn)實世界的關注和投入。中國傳統(tǒng)建筑紿終講究人工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強調建筑與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和映襯,追求虛實相生,情境相映,曲折盡致,意有回境以達天人合一、渾然一體的境界。

  分布在祖國各地的民居,其選址、布局、結構、色彩風格皆呈現(xiàn)出濃郁的地域特色,與各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相生相融。西南地區(qū)陰熱潮濕,蛇蟲出沒,居室虛空而筑,幢幢竹樓掩隱在片片竹林叢中,拙樸雅致;西北黃土高原地區(qū),干燥少雨,黃土漫漫,其居室掘穴為窯,蒼茫而古樸;江南水鄉(xiāng)地區(qū),湖泊縱橫,星羅棋布,故居室傍水而筑,小橋流水,恬靜柔美;東北平原地區(qū),原野遼闊,寒冷干燥,故居室雕梁畫棟,端莊厚重。在色彩的應用上,北方自然色彩單調,故建筑的裝飾色彩濃重熱烈,紅墻朱門,黃瓦綠窗,色彩熱烈鮮明。南方植被豐富,自然色調豐富多彩,故建筑物多采用天然原色,粉墻黛瓦,褐柱青磚,幽雅而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園林建筑,是對自然山水的再現(xiàn)。所謂“雖為人作,宛自天成”,指的就是園林中的建筑設計盡可能排除人工雕琢的痕跡,遵循自然山水風景的規(guī)律,效法自然,渲染野趣。為了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建筑往往不得不改變某些固有的特質。如對線條的處理,建筑作為人工創(chuàng)造物,直線是其人力之美的象征,而自然山水風景卻多為柔和、流暢的曲線。

  中國傳統(tǒng)建筑作為華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載體,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那些獨具匠心的建筑布局,雅致唯美的建筑裝飾,繽紛絢爛的建筑色彩……無不讓人感慨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極致之美。同時,中國傳統(tǒng)建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又能引發(fā)人們對歷史、自然,人生的無限感悟。讓人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參考文獻

  [1]林皎皎.中國古代建筑與傳統(tǒng)文化[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7(1).

  [2]馬齊飛.中國建筑與傳統(tǒng)文化關系的思考[J].西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99,9(9).

  [3]姜曉萍.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歷史文化意蘊[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0,12(1).

  [4]馬玉鵬.關于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思考與研究[J].小城鎮(zhèn)建設,2000,(12)

  中國古建筑文化論文范文二:試論中西方的建筑差異及中國古建筑特點

  摘要:中國古代建筑采用木質結構,講究對稱美,建筑理念與中國的儒家思想相結合,西方的建筑在不同歷史時期同樣也有著不同的特點,通過對中西方建筑的對比,可以發(fā)覺出中西方物質文化、觀念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性和優(yōu)越性。

  關鍵詞:中國古代建筑西方古代建筑 中西方建筑的差異

  每一種建筑都是一個地區(qū)、一種文化、一個民族心理和思想的象征,建筑的設計所包含的內容很多很多,無論是建造的選取,還是建筑的裝飾和造型,都是經過很多的思考而得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地域的差異必然導致了中西方建筑的差異,兩種所體現(xiàn)出的精神都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將從幾個方面簡要分析中國古代建筑。

  1.中西方建筑差異的比較

  1.1建筑材料上的差異

  中西方傳統(tǒng)建筑材料有3種:土、木、石,中國傳統(tǒng)建筑材料以木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則更多的是以石為主,中國人是將石與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墻體,西方人則是將木用于屋頂上,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也表達著不同的情感,中國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現(xiàn)出一種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則是一種上帝神靈的情感,偏向與宗教方面的。

  1.2建筑結構上的差異

  中國傳統(tǒng)建筑結構具有以下3個特點:第一是講究對稱的藝術效果;第二是以木材為主要的構架;第三是獨特的個體造型。西方的建筑并不著力與追求建筑的結構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與走廊,這抽象的表現(xiàn)了人體美。

  1.3建筑價值觀念上的差異

  中國的建筑具有強烈的繪畫效果,注重意境美的營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視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間上的那種透視效果,這樣可以給人一種延伸、曲徑通幽的感覺,包含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諧的心態(tài)。西方建筑相較于中國傳統(tǒng)建筑,便更加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視建筑整體與局部的和諧與統(tǒng)一。

  2.中國古代建筑與易經的關系

  《易經》是中國符號學的起源,其中的八卦是一套完整的符號系統(tǒng),八卦中的每一卦都代表了一個符號,象征一定的信息,中國古代建筑由于深受《易經》的影響,因此極具符號及象形優(yōu)勢。中國古代建筑中蘊藏著一種建筑符號信息,例如北京天壇祈年殿,祈年殿的造型就是以天陽之數(shù)“九”以及“九”的倍數(shù)通過扇環(huán)形展開的,這天陽之數(shù)“九”也就來源于《易經》乾卦中的“九”。

  3.中國古代建筑與風水的關系

  陰陽五行說,是中華民族通過觀察和思考建立起來的一種哲學思想觀念。其中的風水學對中國古代建筑的影響是十分巨大,北京紫禁城便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在色彩方面,故宮的宮墻以及柱子使用紅色,象征著光明正大;屋頂采用黃色,象征中央,故宮東部的屋頂使用綠色,象征生命力,向上生長,因此皇子都居住在東邊,西宮作為太后的專屬方位,象征清凈,天安門至墻門不栽樹,其意義為南方屬火,在此不利于有木材建筑。中國人選擇了土木作為數(shù)千年不變的建筑材料,認為土木是有機體構成的,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動是永恒的,靜是相對的,立柱和橫梁的連接都是采用利于抗震,這充分地體現(xiàn)了老子所提倡的“以柔克剛”。

  4. 中國古代建筑與中庸思想、國家的宗法制度的關系

  中庸是中國人的基本精神之一,這一點與“恒久意識”是相互連通的,在人格思想上并不注重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而是追求執(zhí)兩端而用中的溫順謙和的君子之風。將中庸用于中國古代建筑中,則表現(xiàn)了中國人追求內涵的特點。中國建筑往往將建筑的精華放在最里面,最隱蔽的地方,通常在前面僅僅只用樸質,中華民族那種傳統(tǒng)的內向型性格特點就造就了中國古代建筑重視內涵的特點。

  在中國古代建筑中不僅可以找到中庸思想的影子,還可以看到宗法制度對古代建筑的影響。在古代中國,宗法制度兼有政治權力和道德制約雙重功能,即使是經歷改朝換代,家族依舊是社會構成的最基本單位。以家作為基本單位,使得中國古代建筑有著以“住宅”為原型的特征。

  在中國古代建筑中,一切建筑形制均是由住宅發(fā)展而來的,一切均以住宅概念為原型。中國的住宅卻可以改作佛寺,官衙是官員的住宅,佛寺是佛的住宅,皇宮是皇帝的住宅,至于商店也是“前店后居”、是商人的住宅??傊坪鯖]有一種類型的房屋是完全和居住無關的,而且,任何一類建筑似乎都是由住宅發(fā)展而來的。

  5.中國古代建筑與美術工藝的關系

  中國古代建筑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同時吸收了中國其他傳統(tǒng)藝術,特別是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采的藝術形象,并在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點。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富有裝飾性的屋頂,我國古代匠師充分運用木結構的特點,創(chuàng)造了屋頂舉折和屋面起翹、出翹,形成如鳥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yōu)美的曲線。同時,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適當?shù)牡耧棧芸诘耐咭布右匝b飾性的處理;第二是襯托性建筑的應用,這是中國古代宮殿、寺廟等高級建筑常用的藝術處理手法。第三是色彩的運用,

  中國古代的匠師在建筑裝飾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這個特點是和中國建筑的木結構體系分不開的。房屋的主體部分、也即經常可以照到陽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別是用朱紅色;房檐下的陰影部分,則用藍綠相配的冷色

  結論:中國古代建筑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性格特點,深受著中國傳統(tǒng)的影響,在這幾千年的變遷中,中國古代建筑在建造方面也不斷加入著新鮮的元素,這些都將對現(xiàn)代的建筑有這重要的影響,在面對現(xiàn)代中國建筑時,也應該更多的借鑒傳統(tǒng)建筑中的優(yōu)秀的東西,將那些東西與現(xiàn)代的相結合,產生出更具特色的現(xiàn)代建筑特點。

中國古建筑文化論文相關文章

1.中國古建筑賞析論文

2.淺談中國古建筑相關論文

3.試論中國古建筑保護理念論文

4.有關傳統(tǒng)文化畢業(yè)論文標準范文

5.有關中國近代建筑史論文

145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