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勵志>勵志文章>

關于生活勵志的文章精選兩篇

時間: 鴻宇671 分享

  有一種人叫圣人婊。原來這些整天把善良掛在嘴邊的人,和善良兩個字實在沒什么關系。這世上最可笑的事,莫過于善良本身,居然因為善良之名而寸步難行。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于生活勵志的文章精選兩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關于生活勵志的文章·有一種人叫圣人婊

  當年讀大學的時候,曾經(jīng)和人一起合租,合租的姑娘嬌生慣養(yǎng),據(jù)說在家過了18年,連垃圾都沒有倒過。所以從合租的第一天起,我就扮演起了老媽子的角色。她從不買菜,不做飯,不打掃房間,不刷碗,甚至不刷廁所。除了洗自己的內衣褲,她簡直過得像一個公主。后來有一次我生病了,在床上躺了三天,她就讓屋子亂了三天,第四天我忍無可忍地爬起來把屋子打掃了一遍,扔掉了所有的垃圾,洗干凈了所有她用過的杯子和碗。兩個小時以后她回家了,帶了外賣回來,吃完之后,照例把用過的碗筷堆在了洗碗池里。

  我忍無可忍地發(fā)了飆,后果是之后的一個星期里,她四處告訴所有的人,我是一個多么不近人情的人。你看,她那么可憐,從小都沒有獨立生活過,長這么大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本來就方寸大亂。而我,從小就獨立生活,有嫻熟的生活技巧,卻不肯對她有任何包容。

  于是有人來告訴我,你應該寬容一點,善良一點。我張口結舌,氣得回家哭。

  我有個朋友,被男友劈腿了。幾年之后,男友和新歡結婚了,但是過得不幸福,是他們自己生病了,還是孩子生病了,我已經(jīng)忘了,反正結果就是,他們回來找我的朋友借錢,說是救命。

  我朋友不假思索地拒絕了,于是也有人告訴她,你應該善良一點,無論當年發(fā)生過什么,這畢竟是一條命,朋友跟我吃飯的時候敲著桌子大罵。我知道她為什么罵,當年她失戀以后萬念俱灰,喝酒喝到酒精中毒進醫(yī)院,她自己那條,也是人命。

  其實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場景在生活里很多見。

  好比你去買東西,一個比你歲數(shù)大的人插隊在你前面,如果你和他爭吵,那么可能就會有人說你斤斤計較,不吃虧。

  好比你去坐車,一個老人提出要和你交換上下鋪的位置,你如果拒絕了,可能就會有人說你小小年紀不懂得敬老,這么點方便都不肯行。

  如果你的工作伙伴不負責任,給你造成了巨大的困擾,而你發(fā)飆的時候,她抹著眼淚從你的辦公室里一路飛奔出去,那么不要半天,你“嘴不饒人,把人活生生罵哭”的名聲可能就會傳遍全公司。

  如果你過得還算不錯,而一個窮人侵犯了你的利益,那么在你對他追究責任的時候,就可能會有人罵你為富不仁。

  你看,總會有那么多人,完全不問事情的起因緣由,就自顧自的站到看上去比較弱勢的那一方去。

  后來有了網(wǎng)絡,我發(fā)現(xiàn)這種善良的人越來越多了。好比說,你總會看到殺人搶劫的新聞里,有人在悲天憫人地說,如果有足夠的錢,誰會去搶劫呢?

  后來我發(fā)現(xiàn)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這些號稱被搶劫,被欺騙,被背叛,被壓榨,都仍舊應該心存寬仁的人,當自己利益被觸犯的時候,往往也是跳腳最快的那些人。

  我親眼見過一個告訴我們“搶劫犯也是生計所迫才會去搶劫,值得同情”的人,在自己錢包丟了以后指天誓日地咒小偷全家去死。

  我也親眼見過一個指責我“你比我有錢多了,干嘛不肯幫我買單”的人,因為朋友找他借了個包,卻晚還了一天,就此和朋友翻了臉。

  從此我就明白了,原來這些整天把善良掛在嘴邊的人,和善良兩個字實在沒什么關系。

  他們有些是希望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不懂得反抗和據(jù)理力爭的人,這樣,在他們想要不講道理占便宜的時候,就會越發(fā)順遂。另外一些,是想表達自己有那么深邃的思想和那么柔軟的心靈——反正被傷害的也不是他們。

  當然還有一些,則是根本就沒有任何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選擇善良,只是因為做一個“善良”的人,要比做一個“講道理”的人輕松。你看,你只要站在看上去可憐的那一邊就好了。

  就是這樣的幾種人,湊在一起,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他們無所謂事實的真相,無所謂事情的道理,無所謂那個真正的在這件事里受了委屈或者付出的人是多么需要人的體諒和支持,他們只會為了那個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沒有任何責任感地說出輕飄飄的空話。

  你應該善良一點。真奇怪,我為什么要善良一點?

  所以在我想通了這個道理以后,我就選擇不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了。我只要做一個講道理的人,也負責任的人。

  我在意真相,我在意道理,我在意在一件事情里真正付出努力并最后被辜負的那個人。我也在意一件事情里無辜被傷害卻深知不能為自己討個公道的那個人。

  一件事情,我只想知道它本來的面目,我不想看誰流淚了,誰控訴了,誰顫巍巍在風中發(fā)抖,或者誰喊得比較大聲。我不想聽誰說他是無心之失,聽誰說他是好心辦了壞事,聽誰說他只是不知道,不懂得,這些都不是他們該得到支持和原諒的理由。

  無知即惡。蠢即惡。傷害即惡。這世上有些東西,起因比結果重要,比如追尋夢想。而有些事情,結果永遠重要過原因,比如傷害別人。如果我認為捅人一刀是表達友善的方式,于是去捅了人一刀,那么這絕不說明對方應該因為我本無惡意而原諒我,相反這只能說明我是個白癡。

  這世上最大的惡,往往都是以善良的名字四處橫行。惡人的最大幫兇,也常常是那些根本不需要為自己所標榜的“善良”做出任何實際付出的“善人”。

  而這世上最可笑的事,莫過于善良本身,居然因為善良之名而寸步難行。

  關于生活勵志的文章·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沉默

  “我們這一代人終將感到悔恨,不僅因為壞人可憎的言行,更因為好人可怕的沉默。”這是馬丁·路德·金的名言,出自《伯明翰監(jiān)獄來信》(1963年)。此言在中國引用率極高,有時還被改頭換面,以適應中土的氣候,如最常見的這一版:“歷史將會記錄在這個社會轉型期,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沉默。”無論翻譯的版本怎么變異,批判的方向卻始終不易:好人的沉默。

  有待追根究底的問題,不是事實,而是事實背后的成因:面對壞人的囂張,好人為什么沉默,正如面對明目張膽的謊言、慘無人道的暴行、千夫所指的罪惡,國人為什么旁觀,無動于衷,漠然置之,甚至默默扭過頭去,假裝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

  流行的答案:因為恐懼。的確,不論是納粹的焚化爐,還是紅衛(wèi)兵的皮帶扣,不論是獨裁者的槍口,還是暴民的鐵棍和匕首,施暴之時,都會讓觀者感到恐懼,脊背發(fā)涼,手腳發(fā)軟,面無人色,肝膽俱裂。趨利避害,可謂人類本性。在殘虐的暴行面前,我們往往自顧不暇,自求多福,如何能挺身而出,義助受難者呢;我們暗暗祈禱,施暴者兇惡的目光不要停留在我們身上超過一秒鐘;我們愿以旁觀與沉默,換取暴力的豁免,只是,最終能否豁免于暴行,并不取決于我們的意愿,這本不是一場平等的博弈,旁觀與沉默,只可能使我們手中的砝碼越來越輕,施暴者手中的權力越來越重。

  用恐懼的心理為沉默辯護,正如用人性的幽暗為恐懼辯護。然而恐懼與沉默的關系不止于此。如《房間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認》一書作者、美國社會學教授伊維塔·澤魯巴維爾所指出的那樣:沉默不僅是恐懼的產物,它還是恐懼的重要來源。質言之,恐懼導致沉默,沉默加劇恐懼,同時,沉默深化沉默,恐懼深化恐懼。這應該不難理解,想象一下,當暴行發(fā)生,觀者茫然失措,冷眼相待,沒有人吶喊,沒有人反抗,近乎死寂的沉默,必將使暴行愈發(fā)肆無忌憚;暴行的猖獗,必將加速恐懼的彌散與傳播。

  除了恐懼,沉默如瘟疫一般蔓延,還有一個原因。我們都聽過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裝》,為什么最后站出來指出皇帝沒有穿衣服的會是一個孩子呢?澤魯巴維爾認為:“這一點很難被稱之為巧合,因為社會習俗告訴我們不要去關注不該關注的事物,而孩子正是還未曾學會該社會習俗的人。”我們該關注什么,不該關注什么,該在什么時候沉默,什么時候說謊,什么時候呼喊口號,什么時候歌功頌德,早已被權力規(guī)訓、洗腦、潛移默化,我們頭腦的形狀,早已由權力統(tǒng)一鍛造,都是方形,抑或都是五角星。在此,沉默,以及支配沉默的思維,都出自權力的指令,與對權力的順從。當然這依舊可以歸結為對權力的恐懼,不過,當恐懼權力成為一種傳統(tǒng)、一種習俗、一種模式,恐懼便不再需要理由,不再需要追問“為什么恐懼”,唯一值得我們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此間的沉默,則是一種合謀,既是沉默者與權力的合謀,也是沉默者之間的合謀。“說話只要有一個人發(fā)聲就可以,沉默卻需要所有人的配合。”(羅伯特·E·皮滕杰)沉默因此成為了一種集體行為。集體沉默不僅會強化個體沉默,還可以庇護個體沉默,個體將從巨大的集體那里尋找保持沉默的理由,并在問責之時,將所有的罪孽都推向集體,所以出現(xiàn)了那句西諺:“沒有一滴雨會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在此情境之下,個體要打破沉默,不止要戰(zhàn)勝自身的恐懼,還要沖決集體的網(wǎng)羅。這注定了吶喊者的命運,不是被視為叛徒,就是被視為瘋子(狂人),他們最大的敵人,有時不是權力者,而是身邊的看客?;诖耍聊咄恢缚貫樾皭旱膸蛢磁c同盟:不僅默許、縱容、鼓舞暴行,還在解構對暴行的反抗。

  這正可以解釋,為什么對“好人的沉默”的批判,要先于“壞人的囂張”。模仿澤魯巴維爾所的語氣:“好人的沉默”不僅是“壞人的囂張”的產物,還是后者的重要來源。

  第三個原因,當沉默者不甘沉默,試圖發(fā)聲,卻無奈發(fā)現(xiàn),自己失語了,他們的喉嚨,被鉗制太久,已經(jīng)喪失了自由言說的功能,他們所吐出的話語,都是歷經(jīng)權力過濾與改造的謊言,要描述自由、真相,卻無詞可用,無以名狀,只能感知,無法言說,這不是得意而忘言,而是沉默的代價。此刻的他們,哪怕張大了嘴巴,喊破了嗓子,卻與沉默者無異。

  除了自由言說,公共言說亦復如是。幾乎所有的強權者,都企圖壓縮公共空間,將民眾孤立為原子,因為一般而言,個體反抗對政權的沖擊和破壞,遠遠小于群體反抗。公共空間的喪失,不但導致公德被敗壞,還導致公共言說被扭曲,縱使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重建,公共人的言說方式還嚴重依賴私語體系,混淆公私,無時不在,公共說理,亟需補課。

  這三點,尤其是前兩點,大抵可以詮釋“好人為什么沉默”。明乎此,才能更進一步,來探尋怎樣打破沉默。竊以為,只要沉默者擁有最起碼的良知和理性,他們便會不滿于沉默的狀態(tài),他們應該認識到,沉默暫時是沉默者的通行證,卻終將是沉默者的墓志銘,當暴力與罪惡大行其道,哪個沉默的旁觀者能夠保證,自己不會是下一個受害者呢。還是馬丁·路德·金的警告:“我們看到真相卻一言不發(fā)之時,便是我們走向死亡之日。”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關于生活勵志的文章精選兩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生活勵志的文章相關文章:

1.關于人生勵志的文章精選兩篇

2.關于勵志方面的文章精選兩篇

3.關于勵志的優(yōu)美文章精選兩篇

4.關于勵志的唯美文章精選兩篇

5.關于勵志的好文章精選兩篇

6.激勵人心的勵志文章,

7.關于勵志人生的文章2篇

8.經(jīng)典唯美文章閱讀

9.關于勵志的短篇文章精選兩篇

10.好的短篇文章關于勵志的文章兩篇

5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