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歷史事件講述_漢代的歷史事件介紹
西漢初年大行分封,由此在漢王朝的統(tǒng)治疆域內形成了東半部王國與西半部漢郡并立的局面。在兩漢四百余年的歷史中,今天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漢代的歷史事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漢代的歷史事件一:張騫通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在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聯(lián)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隴西,經(jīng)匈奴,被俘,后逃脫。西行至大宛,經(jīng)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fā)現(xiàn),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被漢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后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于諸國。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在漢朝,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以及新疆以西的廣大地區(qū),統(tǒng)稱為西域。
漢武帝為了聯(lián)絡大月氏夾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張騫出使西域。這次出使雖未達到目的,但了解到西域各族的政治、經(jīng)濟、地理、風俗等情況。史書上把張騫的首次西行譽為“鑿空”即空前的探險。
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訪問了西域許多地區(qū)。西域各族政權也派人隨漢使到漢朝答謝。從此,漢朝同西域的往來頻繁,西域的音樂舞蹈藝術、農(nóng)作物如葡萄、苜蓿、核桃、胡蘿卜等相繼傳入內地。內地的鑄鐵、鑿井等技術也傳到西域。漢朝同西域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豐富了漢族與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為了促進西域與長安的交流,漢武帝招募了大量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給的貨物,到西域各國經(jīng)商。這些具有冒險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為富商巨賈,從而吸引了更多人從事絲綢之路上的貿(mào)易活動,極大地推動了中原與西域之間的物質文化交流,同時漢朝在收取關稅方面取得了巨大利潤。出于對匈奴不斷騷擾與絲路上強盜橫行的狀況考慮,加強對西域的控制,公元前60年,設立了漢朝對西域的直接管轄機構——西域都護府。以漢朝在西域設立官員為標志,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交流之路開始進入繁榮的時代。
漢代的歷史事件二:漢匈戰(zhàn)爭
漢匈戰(zhàn)爭,又稱漢匈百年戰(zhàn)爭是指西漢初年,對匈奴的一系列戰(zhàn)役,雙方各有勝負,前后歷經(jīng)130余年的戰(zhàn)爭。此一期間漢朝與匈奴的關系是以和親政策和戰(zhàn)爭政策互相存在,另外,漢武帝的元狩二年(前127年)開始修筑“漢長城”。
西漢初年,匈奴在冒頓單于領導下
攻破東胡、擊敗月氏,國力壯盛;劉邦則甫統(tǒng)一中原,強弱不敵,而為冒頓單于圍于平城百登(前200年),西漢初期遂對匈奴采行和親政策,與民休養(yǎng)生息。
漢武帝時代,西漢反守為攻,主動攻擊匈奴,漢匈雙方強弱易勢;在漢武帝武力、外交戰(zhàn)略調配運用下,不僅匈奴本部遭受西漢嚴重打擊而退守漠北,其在西域之勢力亦為西漢所取代。
西元前六十八至前五十三年,匈奴內部戰(zhàn)爭,五單于爭立;至西元前五十一年,隨著呼韓邪單于降和稱臣,匈奴首度分為南北兩部,北匈奴郅支單于遂西遷,至西元前三十六年,北匈奴郅支單于部為陳湯、甘延壽驅烏孫兵滅。
漢代的歷史事件三:蘇武牧羊
蘇武牧羊講的是蘇武在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jié)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后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jié)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后,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jié)操。[1]
蘇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
蘇武是代郡太守,華夏志士,蘇建之子。早年以父蔭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天漢元年(前100)拜中郎將。當時中原地區(qū)的漢朝和西北少數(shù)民族政權匈奴的關系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尊大漢為丈人,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節(jié)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單于。[1] 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fā)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并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看過“漢代的歷史事件”的人還看了:
1.漢朝歷史典故
3.漢朝著名歷史人物
4.漢代歷史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