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子年少時的故事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那么你對這位著名的圣人有怎樣的了解呢?而你對他兒時的故事是否有興趣呢?如果你想知道有關他兒時故事的詳情就千萬別錯過了這篇文章喲!
聰穎少年
老聃自幼聰慧,靜思好學,常纏著家將要聽國家興衰、戰(zhàn)爭成敗、祭祀占卜、觀星測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龍,請一精通殷商禮樂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禮儀,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間人為貴,眾人之中王為本。”老聃問道:“天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問:“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問。“清者窮盡處為何物?”先生道:“先賢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于是仰頭觀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為何物,徹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倫,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沙梢?有人倫,故尊卑長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長短堅脆可別也。”老聃問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長幼,何人定而分之?長短堅脆,何人劃而別之?”先生道:“皆神所為也。”老聃問道。“神何以可為也?”先生道:“神有變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為也。”老聃問:“神之能何由而來?神之功何時而備?”先生道:“先師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于是視物而思,觸物而類,三日不知飯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則廢,民不順君牧則罪,此乃治國之道也。”老聃問道:“民生非為君也,不順君牧則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則如將在外也;將在外則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則天意有所不領。”老聃問道:“神有變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聽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濕,迎風不覺吹。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為貴。失和則交兵,交兵則相殘,相殘則兩傷,兩傷則有害而無益。故與人利則利己,與人禍則禍己。”老聃問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爭,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則得小禍,然而君可以治也。國爭,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則得大禍,大禍者,君之過也,何以自治?”老聃問:“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于是,遍訪相邑之士,遍讀相邑之書,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經(jīng)典名言
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2、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5、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8、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9、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0、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1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1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5、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政治思想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無為”思想。老子主張“不尚賢”、“使民無知、無欲”,設想要人們回到一種無矛盾的“無為”境界。
老子崇尚“無為”,主張順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論。是當時較為先進的思想之一。
猜你喜歡:
1.老子中國畫圖片
5.孔子的故事有哪些
關于老子年少時的故事
上一篇:關于老子降生的故事介紹
下一篇:關于老子高論生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