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孔子孟子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孟子都是我國古代上偉大的思想家,以及哲學家。那么關于孔子孟子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搜集孔子孟子的故事有哪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的故事
孔子學習非常的刻苦,并且要完全掌握知識的精髓深意才能滿意。有一次,孔子向魯國的著名樂師師襄子學習彈琴,孔子一連十天練習同一首音律仍然沒有要求開始學習新的樂譜曲子。一日,師襄子對孔子說:“你已經可以開始學習彈奏新的樂曲了。”孔子反對道:“我雖然熟悉了彈琴的形式。但是還沒有掌握演奏優(yōu)美音律的方法啊。”又過了段時日,師襄子建議孔子:“你現(xiàn)在已經掌握演奏音律的技巧了,可以開始學習彈奏新的樂曲了。”孔子繼續(xù)反對說:“我還要掌握如何領會演奏音律時的意境啊。”
這樣又過了段時日,師襄子催促說:“你已經領會到這首音律的意境了,可以開始學習彈奏新的樂曲了。”孔子則肅穆地回答:“不,我還沒有感受到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然后又過了段時日,不待師襄子催促,孔子恍然大悟的說:“我感受到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了,雄姿英發(fā),帝王之相,古時的圣賢之王啊。這只能是周文王的樂曲吧。”
師襄子聞聽后,佩服得五體投地,贊賞道:“您說的很對,這首樂曲就是周文王的《文王操》啊。”
孟子見梁襄王的故事
孟子見了幾次梁惠王后,又見到了梁襄王。這個時候梁惠王應該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梁襄王即位。在他即位不久,孟子馬上就找到了他。
兩人見了面,談了一會兒話,孟子就出來了,出來的時候,孟子說:我怎么看梁襄王這個人,怎么也不像一個國君的樣子。我還沒走到他跟前,他突然就問我,天下要怎么樣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說,只要天下統(tǒng)一了,自然就安定了。然后他又問我,那誰能讓這個天下統(tǒng)一呢?我說,只有不喜歡殺人的國君,就能讓天下統(tǒng)一。他又問我,誰會歸附這樣的人?我說,天下的百姓都會歸附這樣的人。大王你知道田里禾苗生長的情況嗎?到了夏天,幾天不下雨,禾苗缺水死了。遇到大雨,又重新開始生長,且長勢喜人。你說,有誰可以阻止禾苗的生長呢?放眼天下,當今的國君中,沒有不喜歡殺人的。如果你可以做到不殺人,百姓自然都會來歸附你,而且還會翹首期盼你的到來。如果你真這么做了,老百姓都來歸附你了,就好像往低洼處的流水一樣,又有誰可以阻止這個趨勢呢?
在這段對話中,孟子一如既往表達了他主張事實仁政的中心思想,以“王道”治國,針對新興的地主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矛盾,提出了解決方法。在孟子的文中,常以地主階級的奢侈和農民階級的苦難作出對比,表現(xiàn)出了其高超的談話技巧,令人不得不折服。
孔子與孟子介紹
縱觀幾千年的浩瀚如煙的的歷史,我們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一直的深深影響著我們。兩個人都是我國古代上偉大的思想家,以及哲學家。他們的言行和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對于“仁”的看法,對我們今天有著重要意義。
孔子對于“仁”,正是以往關于“仁”的思想的總結和發(fā)展。首先他將“愛親”作為是“仁”的源泉。但是,在另一方面又將“仁”定為“愛人”??鬃訉τ?ldquo;仁”的倫理道德不僅僅指的是個人還指的是政治上的“仁”,盡管孔子對管仲在禮儀上的行為頗為不滿,但是還是站在政治的立場對管仲進行批評。這就說明孔子早就從自身做起將個人意義上的“小仁”上升到國家政治層面的“大仁”。其次還追求“仁、智”統(tǒng)一的思想人格,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就是與“禮”統(tǒng)一的“仁”德,他認為作為一種完善的理想人格,除了“仁”還要具備“智”和“勇”。
而孟子“仁”的理論是以“仁義”為理論核心,并以仁政“得民心”作為道德作用論。他在繼承孔子“貴仁”的基礎上提出以“仁義”為主體的仁、義、禮、智四德統(tǒng)一的道德規(guī)范體系。其次,孟子還主張“施仁政于民”希望能夠給人民切以實際的利益。從這一方面就體現(xiàn)了孟子注重人民的物質需求,相比于孔子,有一定的進步性。
猜你喜歡:
1.孟子的故事有哪些
2.孟子有什么故事
3.孟子有哪些故事
4.孔子孟子的小故事
關于孔子孟子的故事有哪些
上一篇:孔子的弟子顏回活了多少歲
下一篇:跟孔子有關的成語故事大全